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Altona等人的方法.利用~1H—NMR模拟谱分析了A3′P(CH_3)5A3′P(CH_3)5′A的三种非对映异构体:a、b和C的构象状态.发现:在室温下三个核糖环都是S型构象占优势(X_N≤0.44),而且随温度升高S型构象成分增多;两个二核苷酸片段-PAPA和APAP-的磷酸骨架扭角分别与A3′P(CH_3)5′A两种异构体a或b数值接近.差值约5°左右;二核苷酸片段中核糖环的重叠程度与手性磷原子的构型有关、R构型比S构型的核糖环重叠程度小;从而推测,A3′P(CH_3)5′A3′P(CH_3)5′A各种非对映异构体的稳定性为RR>RS.SR>SS,与化学合成中所见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根据Altona等人的方法,在利用~1H-NMR模拟谱确定18℃、40℃、70℃三种温度下有关质子化学位移及偶合常数基础上,分析了A2′P(CH_3)5′A的两种非对映异构体(a)和(b)的构象状态。它们与A2′P(OH)5′A相比发现:(1)在18℃时两个核糖环是S型构象占主要成分,但随温度升高有的核糖环趋向于转化成N型构象;(2)磷酸骨架的扭角ε′和β分别改变±2°及±12°;(3)A2′P(CH_3)5′A(a)和(b)的两个核糖环均属部分重叠,并且前者的重叠程度小于后者;(4)随着温度升高,A2′P(CH_3)5′A(a)比A2′P(CH_3)5′A(b)有着更强的去堆积效应。  相似文献   

3.
根据Altona等人的方法,在利用~1H-NMR模拟谱确定18℃、40℃、70℃三种温度下有关质子化学位移及偶合常数基础上,分析了A2′P(CH_3)5′A的两种非对映异构体(a)和(b)的构象状态。它们与A2′P(OH)5′A相比发现:(1)在18℃时两个核糖环是S型构象占主要成分,但随温度升高有的核糖环趋向于转化成N型构象;(2)磷酸骨架的扭角ε′和β分别改变±2°及±12°;(3)A2′P(CH_3)5′A(a)和(b)的两个核糖环均属部分重叠,并且前者的重叠程度小于后者;(4)随着温度升高,A2′P(CH_3)5′A(a)比A2′P(CH_3)5′A(b)有着更强的去堆积效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1H-NMR模拟谱研究二核苷酸A3′P(CH_3)5′A的构象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根据Altona等人的方法,在利用~1H-NMR模拟谱确定18℃、40℃、70℃三种温度下有关质子化学位移及偶合常数的基础上,分析了A3′P(CH_3)5′A的两种非对映异构体a和b的构象状态。它们与A3′P(OH)5′A相比发现:(1)在18℃时两个核糖环是S型构象占主要成分,并随温度升高S型构象成分增多;(2)磷酸骨架的扭角ε′和β′分别改变±15°及±4°;(3)在优势构象情况下,两个核糖环都部分重叠,而且A3′P(CH_3)5′A(a)的重叠程度比A3P′(CH_3)5′A(b)小;(4)腺嘌呤碱基都更倾向去堆积状态,而且随温度升高A3′P(CH_3)5′A(a)比A3′P(CH_3)5′A(b)有着更强的去堆积效应。  相似文献   

5.
pppA2′p5′A2′p5′A(简称2′-5′P_3A_3)是干扰素作用于细胞后诱导产生的物质。干扰素的作用机理很复杂,其中之一是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的活力增加,此酶以ATP为底物合成2′-5′P_3A_3及其同系物2′-5′P_3An。但2′-5′P_3A_3或2′-5′P_3A_n本身是否具有抗病毒作用,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是否通过2′-5′P_3A_3或2′-5′P_3A_n而进行,这是一个很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Altona等人的方法,在利用~1H-NMR模拟谱确定18℃、40℃、70℃三种温度下有关质子化学位移及偶合常数的基础上,分析了A3′P(CH_3)5′A的两种非对映异构体a和b的构象状态。它们与A3′P(OH)5′A相比发现:(1)在18℃时两个核糖环是S型构象占主要成分,并随温度升高S型构象成分增多;(2)磷酸骨架的扭角ε′和β′分别改变±15°及±4°;(3)在优势构象情况下,两个核糖环都部分重叠,而且A3′P(CH_3)5′A(a)的重叠程度比A3P′(CH_3)5′A(b)小;(4)腺嘌呤碱基都更倾向去堆积状态,而且随温度升高A3′P(CH_3)5′A(a)比A3′P(CH_3)5′A(b)有着更强的去堆积效应。  相似文献   

7.
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中国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花朵中分离克隆了1个类黄酮-3′,5′-羟基化酶(flavonoid-3′,5′-hydroxylase,F3′5′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gF3′5′H(GenBank登录号JQ403611)。PgF3′5′H基因全长1 787bp,包含1个编码532个氨基酸长为1 599bp的开放阅读框。蛋白序列比对显示,PgF3′5′H基因蛋白与其他物种的F3′5′H蛋白有很高的相似性,包含有CYP基序、Ⅰ螺旋区和血红素结合区等保守性序列,以及一段类似于风铃草F3′5′H蛋白的9个氨基酸的特殊区。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PgF3′5′H的表达量随着花朵发育和花色素的出现而呈递增趋势,在花发育第四阶段的蓝色花蕾中达到最高,而在叶中不表达。研究推测,PgF3′5′H基因可能在中国桔梗蓝色花色素的生化合成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干扰素的功能表达中,2′-5′寡聚腺苷酸是一类重要的媒介物。本文研究了T_4-RNA连接酶的专一性及其用于2′-5′寡聚腺苷酸衍生物合成的可能性。1980年,我们曾发现2′-5′寡聚腺苷酸可以作为RNA连接酶的受体。本文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了T_4-RNA连接酶可以将pNp(N=A,G,C,U)、pCpUpC、pCpm_2~2G等供体连到2′-5′P_3A_3受体上去,生成各种相应产物。2′-5′磷酸二酯键连接的寡核苷酸能否作为T_4-RNA连接酶的供体,有人估计不大可能。本文也证实了T_4-RNA连接酶能将供体pA~(2′)p~(5′)A连接到CpUpC、UpCpCpA、Cpm′IpψpG等受体上面去。从而说明T_4-RNA连接酶也可使用2′-5′磷酸二酯键连接的寡核苷酸作为供体。应用T_4-RNA连接酶,可以合成既含有2′-5′又含有3′-5′磷酸二酯键的寡核苷酸。本工作还证明A~(2′)p~(5′)A也可以作为T_4-多核苷酸激酶的底物。  相似文献   

9.
类黄酮3′,5′羟-化酶( flavonoid 3′,5′-hydroxylase, F3′5′H)是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紫色土豆( Solanum tueb or sum) F3′5′H基因的克隆将为花青素合成调控和花青素代谢工程研究提供优质基因资源。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紫色土豆F3′5′H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核苷酸和蛋白质序列进行了分析,并用半定量PCR 技术分析了F3′5′H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研究了赤霉素和蔗糖处理后F3′5′H基因表达与花青素积累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克隆的紫色土豆F3′5′H的cDNA全长为1854 bp,包含一个1530 bp的完整ORF,共编码50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tF3′5′H基因推测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的F3′5′H蛋白的相似性很高。 StF3′5′H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紫色土豆根、茎和叶柄中都有表达,其中在叶柄中表达最强,而在块茎、叶轴和叶片中几乎检测不到StF3′5′H基因的表达。赤霉素和蔗糖能促进紫色土豆StF3′5′H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花青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温度处理对采后石榴果肉花青苷含量的影响及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F3′5′H)在石榴果肉花青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该研究以"玉石籽"石榴为试材,于不同温度(0℃、5℃、10℃、15℃)处理下测定石榴果肉花青苷含量,同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石榴果肉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命名为PgF3′5′H,GenBank登录号为KU058892;并利用RT-PCR技术分析PgF3′5′H基因在不同贮期温度下石榴果肉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温度处理下,石榴果肉花青苷含量随着贮藏时间(0~56d)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整个贮藏过程中,15℃条件下,花青苷含量最高,10℃次之,5℃和0℃则处于较低水平;15℃时花青苷含量在14d后表现不稳定。(2)PgF3′5′H基因全长cDNA为1 199bp,开放阅读框918bp,编码305个氨基酸,在N端36~39处含有细胞色素P450家族基因的特征保守氨基酸序列(CYP基序"PPG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巨桉的EgF3′5′H2、麻风树的JcF3′5′H2和荷花的NnF3′5′H2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高达86%、82%和81%。(3)在0℃、5℃、10℃处理条件下,石榴果肉PgF3′5′H基因表达量随着贮藏时间(0~56d)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15℃处理下,石榴果肉PgF3′5′H基因表达量不稳定;石榴果肉PgF3′5′H基因表达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采后石榴果肉花青苷的含量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鹤望兰黄色花萼中克隆到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SrF3′5′H。该cDNA全长1 766 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共1 509个碱基,编码503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SrF3′5′H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植物的F3′5′H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鹤望兰SrF3′5′H与非洲紫罗兰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应用半定量PCR分析表明,SrF3′5′H在始花期转录水平达到最高,且在蓝色花瓣中表达最高,在黄色花萼中几乎没有表达。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是一类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机体有关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能抗病毒、抗癌肿、及免疫调节等功能。pppA_(2′)p_(5′)A_(2′)p_(5′)A(简称2′-5′P_3A_3)是由干扰素作用于细胞以后诱导产生的一种寡聚腺苷酸,它能表现干扰素的许多生物学功能,我们发现2′-5′P_3A_3能激活巨噬细胞,但激活特点与干扰素本身不同。干扰素激  相似文献   

13.
柿中具有△^12熊果烯骨架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柿(Diospyros kaki L.f.)的果实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通过IR、MS、^1HNMR、^13CNMR鉴定,确定为:熊果辛酯(octyl yursolate),△^5,6-3-(2′-甲在戊酰氧在)-熊果酸环己酯〔△^5,6-3-(2′-methyl pentanoyl)-ursolic acid cyclohexy ester〕,β-香树脂醇己醚(β-amyrin hexyl ether),△^6,7-香树素(△^6,7-amyin)和熊果甲酯(methyl ursolate)。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说明pppA2′p5′A2′p5′A(2′-5′p_3A_3)能使Lpa小鼠细胞对新城鸡瘟病毒或水泡性口腔炎病毒的攻击起一定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支持2′-5′p_3A_3抗病毒作用的普遍性。本文还证明在无Ca~(++)存在下,2′-5′p_3A_3于病毒攻击前数小时处理细胞,也能得到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人FXR基因5′调控区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人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基因5′调控区的功能,在对人FXR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用5′RACE法确定该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碱基是A.采用PCR技术,扩增人基因组DNA中FXR基因5′上游序列,构建了5种含不同长度启动子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体系.将它们瞬时转染HepG2细胞,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1 651~+200、-1 496~+200区域的启动子活性无明显区别,-847~+200区域的启动子活性最高,-544~+200区域启动子活性较前显著降低.研究提示,FXR基因转录所必需的基因启动子序列在-847~-544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厚果鸡血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继厚果鸡血藤化学成分的研究(Ⅰ)、(Ⅱ)之后,又从厚果鸡血藤Millettia pachycar pa Benth。根部分离得到多个化合物,经理化分析和波谱分析,确定了其中七个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为3,3′,4′5′-四甲氧基呋喃[4^∥,5^∥:8,7]黄酮(Ⅰ),3,3′-二甲氧基呋喃[4^∥,5^∥:8,7]黄酮(Ⅱ),2,3-二甲氧基呋喃[4′,5′:11,10]-7-氧代[2]苯吡喃[4,3-b][1]-苯吡喃(Ⅲ),呋喃[4^∥,5^∥:8,7]黄酮(Ⅳ,Lanceolatin B),3-甲氧基-2^∥,2^∥-二甲基吡喃[5^∥,6^∥:8,7]黄酮(Ⅴ),5-甲氧基呋喃[4^∥,5^∥:7,6]黄酮(Ⅵ,pinnatin),2^∥,2^∥-二甲基吡喃[5^∥,6^∥:8,7]黄烷酮(Ⅷ,(-)-isolonchocarpin)。这七个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Ⅱ,Ⅲ为新的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厚果鸡血藤丙素(pachycarin C)、厚果鸡血藤丁素(pachycarin D)和厚果鸡血藤戊素(pachycarin E)。  相似文献   

17.
滇皂角中一个新三萜皂苷GS-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滇皂角Gleditsia delavayi Franch荚果的水溶性部分分离到一个含有8个糖基的三萜皂苷。运用光谱方法鉴定其结构为:3-O-β-D-吡喃木糖基(1→2)-α-L-阿拉伯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28-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L-鼠李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刺囊酸(GS-C′)。应用2D NMR谱,包括TOCSY,^1h-^1H COSY,HMQC,HMQC-TOCSY,HMBC和ROESY谱,全归属了其氢和碳的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IH764-3对H2O2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及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粘着斑激酶(FAK)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防治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剂量IH764-3干预H2O2刺激的HSCs,通过^3H-胸腺嘧啶(^3H-TdR)、^3H-脯氨酸(^3H-pro)掺入法测定HSCs增殖及胶原合成能力,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FAK mRNA。结果:不同剂量IH764-3(10μg/ml,20μg/ml,30μg/ml,40μg/ml)作用于HSCs 48h及30μg/ml IH764-3作用于HSCs不同时间(12h,24h,48h),与单纯H2O2组相比,HSCs增殖明显被抑制(P<0.05);胶原合成能力降低(P<0.05);同时FAK mRNA表达下降。结论:丹参单体IH764-3能够抑制H2O2刺激的HSCs增殖及胶原合成,下调FAK是IH764-3抑制HSCs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细胞生物学1.删除2 .1,3,5 ,6 ,73.删除4 .2 ,6  2 ,3,4 ,5  6  1,3,5  1,3,5  8  75 .A   B6 .A  B  C   E  D  F7.7a.(1) 5 80   (2 ) 3407b. 8.DNA解旋酶 2引发酶 1DNA聚合酶 有 3′- 5′外切核酸酶活性 5DNA连接酶 4拓扑异构酶 DNA聚合酶 有 5′- 3′外切核酸酶活性 39.   C)   · H      · H      ·E      ·F10 .RNA聚合酶 DNA聚合酶 聚合酶在 DNA区域开始识别和结合 A B聚合方向 D D酶在模板链上移动的方向 C C核苷酸底物加到生长链上的核苷酸类型 F E3′- 5′外…  相似文献   

20.
驱虫斑鸠菊对小鼠免疫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驱虫斑鸠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揭示其免疫作用机理。利用[^3H]-TdR参入法测定驱虫斑鸠菊对小鼠体内免疫功能的影响,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驱虫斑鸠菊对小鼠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功能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测定方法测定CD19B细胞亚类表达水平;采用[^3H]-TdR参入法利用CTLL-2细胞株测定T淋巴细胞分泌IL-2活性。结果驱虫斑鸠菊的低、中、高三个剂量对体内T、B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血清总抗体和抗原特异性抗体含量、CD19B细胞亚类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T淋巴细胞分泌IL-2活性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驱虫斑鸠菊对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