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胶润通胶囊润肠通便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胶润通胶囊的润肠通便作用的效果及剂量.方法:实验采用动物试验,将小白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 g)分成两个实验组,每组50只,实验一组进行小肠推进试验,实验二组进行排便试验,时间均为7 d.按推荐剂量每人每日5 g设计,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和模型对照组.结果:在不影响小鼠体重的情况下,双胶润通胶囊高剂量组小肠推进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3个剂量组小鼠的首便时间、粪便粒数均高于便秘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胶润通胶囊对小鼠小肠运动有增强作用,并能缩短小鼠首便时间、增加小鼠的粪便粒数与重量,即:具有润肠通便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党参及莱菔子提取物与抗性糊精复合配方对便秘小鼠模型的肠推进和促进排便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复合配方中莱菔子提取物和党参提取物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对鸦片受体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地芬诺酯灌胃造成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受试样品对动物小肠推进的影响;采用地芬诺酯灌胃造成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受试样品对动物排便的影响;采用体外细胞模型,观察莱菔子提取物和党参提取物单独或联合作用对鸦片受体的抑制作用。结果 :单独使用党参及莱菔子提取物(933mg/kg BW)小鼠肠推进和首粒排黑便时间有明显效果,抗性糊精(1 000mg/kg BW) 对首粒排黑便时间、排黑便粒数和总重量有明显作用,二者复合配方(1 933mg/kg)在肠推进、对首粒排黑便时间、排黑便粒数和总重量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表明了二者的体内协同作用。同时,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党参提取物(IC50,7.97mg/mL)、莱菔子提取物(IC50,1.95mg/mL)以及二者复合使用(IC50,4.84mg/mL)对鸦片受体的抑制作用显著。结论 :该复合配方能显著增加小鼠的小肠推进,缩短便秘小鼠排便时间、增加排便次数及便重,具有辅助通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探讨其通便机制。方法:采用复方地芬诺酯制造小鼠便秘模型,观察葛根素对便秘模型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12h内排便粒数,粪便性状及重量的影响;采用肠段称重法,观察葛根素对大肠水分吸收的影响;采用PowerLab信号处理系统,观察葛根素对大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结果:①三个剂量组与便秘模型组相比,小鼠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12h内粪便粒数、重量明显增加(P<0.05),并呈剂量效应。②低、中剂量组与便秘模型组相比,大肠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组以上指标不但明显高于便秘模型组(P<0.05),而且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③与单纯给予复方地芬诺酯相比,葛根素进一步降低了小鼠大肠平滑肌收缩幅度、频率和曲线下面积,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葛根素具有通便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葛根素增加肠道水分促肠运动的作用大于它对肠道运动的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润肠通便合剂对便秘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结肠黏蛋白(MUC2)、水通道蛋白(AQP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润肠通便合剂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ml/kg)(n=10),通过复方地芬诺酯(30 mg/kg灌胃1次或20 mg/kg灌胃14 d)来复制便秘动物模型,观测润肠通便合剂给药3 d对便秘小鼠排便、小肠推进的影响,给药14 d对便秘小鼠结肠病理学、含水量、结肠灌洗液(CLAF)中Muc2以及结肠AQP3基因表达水平,观测润肠通便合剂给药3 d或14 d对便秘小鼠排便、小肠推进、结肠病理学、含水量、结肠灌洗液(CLAF)中Muc2以及结肠AQP3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30 mg/kg复方地芬诺酯1次后,小肠推进长度及推进率显著降低,首便时间延长,6 h排便粒数减少;给予20 mg/kg复方地芬诺酯14 d后,小鼠结肠出现明显病理学变化,CLAF中Muc2的含量降低,近端结肠AQP3的基因表达水平升高,结肠湿干重比值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予润肠通便合剂能明显增加小肠推进长度及推进率,缩短首便时间,增加6 h排便粒数,改善便秘小鼠结肠病理学,提高CLAF中Muc2的含量,抑制近端结肠AQP3的基因表达,提高结肠湿干重比值(P<0.05, 0.01)。结论: 润肠通便合剂可加速排便,改善结肠病理学,其中促进Muc2分泌、下调AQP3 mRMA表达而改善结肠水代谢是其通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以200mg/kg、400mg/kg、1200mg/kg三个剂量组分别用预防型大鼠脂质代谢紊乱模型法和小肠推进实验、排便实验进行了柚粉调节血脂和润肠通便的研究。结果:证明柚粉能显著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水平,能缩短便秘模型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能增加便秘模型的排便粒数和排便重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首荟通便(Shou-Hui Tongbian,SHTB)胶囊对小鼠术后肠麻痹(postoperative ileus,POI)的作用,并从肠道菌群平衡方面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经典小肠干扰术建立小鼠POI模型,将3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POI组)、阳性参照莫沙必利组(MSBL组)、SHTB胶囊低剂量组(SHTB-L组)和SHTB胶囊高剂量组(SHTB-H组),每组6只。Control组和POI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MSBL组小鼠灌胃莫沙必利溶液(2.6 mg/kg)、 SHTB-L组与SHTB-H组小鼠灌胃SHTB溶液(0.619 g/kg、1.238 g/kg),每天1次,连续给药2 d。采用墨汁推进法检测小鼠的肠道蠕动能力;应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肠道组织结构;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肠道菌群结构并确定SHTB胶囊发挥作用的关键菌。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POI组小鼠肠道蠕动能力显著减弱(q=7.263,P<0.001),小肠黏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并伴有充血,组织发生水肿,肠道菌群物种总数降...  相似文献   

7.
四种小鼠便秘模型建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i初步探讨四种小鼠便秘模型建模方法的效果。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实验组(32只),实验组分别采用经口灌胃止泻剂复方地芬诺酯、禁水不禁食、经口灌胃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及经口灌胃冰水四种方法建立小鼠便秘模型,处理后观察四种不同方法建立的小鼠便秘模型首粒黑便排便时间、2小时内排便粒数及排便重量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灌胃复方地芬诺酯、禁水不禁食、硫糖铝及冰水法四种造模方法均可使小鼠首粒黑便排便时间显著延长、2小时内排便粒数及排便重量显著减少(P〈0.05)。但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禁水不禁食法处理的小鼠较经口灌胃硫糖铝及经口灌胃冰水诱导的小鼠首粒黑便排便时间显著延长、2小时内排便粒数及排便重量亦显著减少(P〈0.01)。结论: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禁水不禁食方法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更加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型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Bi-07-鼠李糖乳杆菌NH001三联益生菌制剂对便秘小鼠小肠蠕动的促进作用,以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比例的调节作用。方法小肠推进率实验:将50只KM小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0.165、0.330、0.990g/(kg·bw)益生菌制剂,灌胃14d后使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小肠墨汁推进率;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实验:将42只BALB/c小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自身对比空白组,适应性饲养后将所有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各剂量组以相同剂量给予益生菌制剂灌胃。自身对比空白组于灌胃前无菌采集小鼠直肠粪便,所有小鼠灌胃30d后无菌采集直肠粪便,使用16SrDNA基因测序对粪便中菌群DNA进行多样性及各水平菌群物种测定。结果高剂量组便秘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数量较灌胃前显著增加(P0.05),大肠埃希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较灌胃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三联益生菌能够有效促进便秘小鼠肠道蠕动能力,改善便秘症状;同时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薏苡仁方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功能及胃肠运动的效果,并考察复方薏苡仁方对小鼠盲肠内容物pH及肠黏膜结构等肠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的规定进行调节肠道菌群实验和小肠墨汁推进试验,检测小鼠盲肠内容物pH,并对肠道黏膜结构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1)与给样前相比,复方薏苡仁方中、高剂量组肠杆菌数和低、高剂量组肠球菌数均明显减少(P0.05),中、高剂量组乳杆菌数和双歧杆菌数均明显或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高剂量组乳杆菌数和中、高剂量组双歧杆菌数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2)复方薏苡仁方各剂量组小鼠盲肠内容物pH值均显著降低(P0.01),且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其中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复方薏苡仁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A/V)均明显或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中、高剂量组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A/V比值明显或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或P0.01);(4)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复方薏苡仁方各剂量组小鼠小肠推进率均显著增加(P0.01),且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薏苡仁方对调节肠道菌群及改善肠道微环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薏苡仁方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功能及胃肠运动的效果,并考察复方薏苡仁方对小鼠盲肠内容物pH及肠黏膜结构等肠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的规定进行调节肠道菌群实验和小肠墨汁推进试验,检测小鼠盲肠内容物pH,并对肠道黏膜结构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1)与给样前相比,复方薏苡仁方中、高剂量组肠杆菌数和低、高剂量组肠球菌数均明显减少(P<0.05),中、高剂量组乳杆菌数和双歧杆菌数均明显或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高剂量组乳杆菌数和中、高剂量组双歧杆菌数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2)复方薏苡仁方各剂量组小鼠盲肠内容物pH值均显著降低(P<0.01),且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其中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复方薏苡仁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A/V)均明显或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中、高剂量组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A/V比值明显或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或P<0.01);(4)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复方薏苡仁方各剂量组小鼠小肠推进率均显著增加(P<0.01),且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薏苡仁方对调节肠道菌群及改善肠道微环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咸金枣受试样品的促消化功能。方法:SD大鼠设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实验剂量组(46.3、 62、93mg/kg),每日灌胃1次,连续30d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等指标;另取各组大鼠胃液,测定其胃蛋白酶活性和胃蛋白酶排出量。KM小鼠实验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实验剂量组(9.3、12.3、18.6mg/kg),每日灌胃1次,连续30d后,测定各组小鼠墨汁推进率。结果:SD大鼠体重、进食量、体重增重3项指标中,各实验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重有明显增长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消化酶实验结果表明,胃蛋白酶活性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小鼠小肠运动实验表明,采用不同剂量咸金枣饲喂后,各组小鼠肠道墨汁推进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结论:咸金枣受试样可有效增加实验动物体重并显著提高实验动物胃蛋白酶活性,进而促进小鼠肠道运动能力,发挥促消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藏雪灵芝促进消化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雪灵芝是否具有促进消化的功效。方法:选用雄性大鼠和小鼠各一批:①大鼠灌胃给不同剂量的雪灵芝提取浓缩液和蒸馏水一个月后进行消化酶的测定;并计算体重增重量、摄食量及食物利用率。②小鼠灌胃给不同剂量的雪灵芝提取浓缩液和蒸馏水(2个对照组)15d后进行小肠运动实验。结果:①雪灵芝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重量均高于阴性对照组,高、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各剂量组的食物利用率均高于阴性对照组,且高、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雪灵芝各剂量组小鼠的墨汁推进率均高于便秘模型对照组,且差异均显著或非常(P〈0.01或P〈0.05)。结论:雪灵芝具有促进消化功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探究香蕉皮提取物对便秘小鼠肠动力的干预作用。本研究采用混合抗生素溶液构建便秘小鼠模型。用香蕉皮提取物溶液对便秘小鼠进行干预,并测定其对便秘小鼠的肠道菌群、肠神经递质水平和肠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香蕉皮提取物组小鼠的粪便含水量增加了137.5%、小肠推进率增加了3.4倍、首粒黑便排出时长减少了73.7%(P<0.05),且基本恢复到空白组小鼠水平。便秘模型小鼠菌群紊乱,部分有益菌缺失,经低浓度香蕉皮提取物干预后,属水平上Trabulsiella(特布尔西菌属)和Unclassified-f-Enter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增加了6倍,肠道Bacteroides(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减少了94.4%。在神经递质中,低浓度香蕉皮提取物组小鼠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的浓度显著增加了6.1%、17.6%、63.7%、52.6%。以上结果表明,香蕉皮提取物可调节肠道菌群和肠神经递质水平提高便秘小鼠肠动力。  相似文献   

14.
水苏冲剂通便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水苏冲剂的通便功能及使用剂量.方法采用动物实验,根据人体推荐量,将小白鼠(雄性,体重18~22 g)分为高剂量组[3.0 g/(kg·bw)]、中剂量组[1.5 g/(kg·bw)]和低剂量组[0.75 g/(kg·bw)]3个剂量组,另设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各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用量的30倍、15倍和7.5倍.结果在不影响小白鼠体重的情况下,水苏冲剂3个剂量组小白鼠小肠推进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水苏冲剂3个剂量组小白鼠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缩短,且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剂量组能明显增加致便秘小白鼠排便频率且与致便秘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水苏冲剂能明显促进小白鼠小肠运动,并能明显缩短小白鼠的首次排便时间.水苏糖具有通便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益生菌制剂对小鼠是否具有改善肠胃道的功能.方法:选用近交系实验小鼠,按"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检测程序和检验方法"检测,益生菌制剂的配制采用研磨后,溶解于无菌稀释液中,连续灌胃10~14d,剂量分别为人体推荐剂量的5,10,30倍(0.75,1.5, 4.5g/kg体重).结果:益生菌组小鼠粪便粒数、排便总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首粒排黑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能显著对抗地芬诺酯引起的肠抑制;益生菌组每克粪便中所含的双歧杆菌菌落数显著高于灌服前及对照组,其他指标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益生菌制剂对实验动物有一定的改善肠胃道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由乳双歧杆菌V9、干酪乳杆菌Zhang、植物乳杆菌P9组成的复合益生菌粉对便秘模型小鼠的排便情况、肠动力水平的改善及肠道菌群结构的调整作用。方法 将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两大组,每组又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复合益生菌粉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其中A组50只用于排便情况测定,B组50只用于结肠HE染色及肠道菌群的检测。实验共进行15 d,空白组与模型组小鼠灌胃蒸馏水15 d,复合益生菌粉各剂量组小鼠灌胃相应剂量的复合益生菌粉15 d;同时,除空白组外,于第7天、第15天灌胃盐酸洛哌丁胺(4 mg/kg)进行造模。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首次排便时间显著延长(P<0.01),6 h内粪便质量显著减轻(P<0.05),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粉低、高剂量组首次排黑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5),同时高剂量组小鼠6 h排便量增加(P<0.05)。HE结果显示,复合益生菌粉可以增厚结肠肌层,恢复受损的结肠黏膜组织,并且腺管排列恢复至正常水...  相似文献   

17.
益生菌制剂改善肠胃道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益生菌制剂对小鼠是否具有改善肠胃道的功能。方法:选用近交系实验小鼠,按“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检测程序和检测方法”检测,益生菌制剂的配制采用研磨后,溶解于无菌稀释液中,连续灌胃10-14d,剂量分别为人体推荐剂量的5,10,30倍(0.75,1.5,4.5g/kg体重)。结果:益生菌组小鼠粪便粒数、排便总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首粒排黑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能显著对抗地芬诺酯引起的肠抑制;益生菌组每克粪便中所含的双歧杆菌菌落数显著高于灌服前及对照组,其他指标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益生菌制剂对实验动物有一定的改善肠胃道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蜂蜜对洛哌丁胺诱导的便秘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同时模型组再分为自然恢复组(10只)、蜂蜜组(10只)。应用洛哌丁胺制备便秘小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给蜂蜜后第5天对每只小鼠进行称重、采便;之后于第12天称重、采便,处死小鼠,进行小肠推进率、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5-羟色胺(5-HT)测定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洛哌丁胺造模后的第5天,模型组小鼠粪便含水量及体质量下降;蜂蜜组小鼠体质量下降,但粪便含水量无明显变化。蜂蜜治疗至第12天时,蜂蜜组小鼠与模型组比SP增加,粪便含水量及小肠推进率增加,蜂蜜组小鼠与模型组比VIP、5-HT变化不明显。此外蜂蜜干预后便秘小鼠肠道中拟杆菌属和厚壁菌属的细菌丰度有所降低,Alistipes obesi的含量增加。结论蜂蜜对小鼠5-HT分泌水平无明显影响;可以提高便秘小鼠结肠组织中SP含量、增加粪便含水量、加快小肠推进率;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衡,对便秘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七味白术滴剂和七味白术提取物对抗生素联合番泻叶致菌群失调小鼠小肠黏膜超微结构和sIgA的影响。方法小鼠经头孢曲松钠和盐酸林可霉素加冰番泻叶灌胃造成菌群失调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即为自然恢复组)、七味白术散煎剂组、七味白术散滴剂组和七味白术散提取物组。治疗后,进行小鼠肠组织超微结构观察,小肠黏膜组织sIgA含量和黏膜上皮细胞内sIgA的表达检测。结果小肠超微结构显示,不同剂型七味白术散组均能明显改善模型动物小肠黏膜炎症病变和促进小肠肠道sIgA的增加。结论七味白术散能有效提高小肠肠道sIgA含量,修复损伤小肠黏膜免疫组织,减轻菌群失调腹泻。  相似文献   

20.
玛咖提取物对小鼠毒性及免疫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玛咖提取物对小鼠毒性及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给予BALB/c小鼠玛咖提取物15d,观察玛咖对小鼠的毒性作用,称量胸腺和脾重量。结果 24 h内小鼠口服累计剂量为320 g/(kg·bw),未见动物出现任何毒性反应。给予玛咖提取物16.0、32.0、64.0 g/(kg·bw)15 d,胸腺重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6.84%、89.47%、107.89%,脾脏重量分别增加了44.83%、62.01%、89.66%,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分别增加了30.85%、42.55%、54.79%,血清溶血素值分别增加了11.64%、20.03%、31.5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玛咖提取物具有增加免疫器官重量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且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