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内毒素Fab'对严重烧伤早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小鼠肠组织中NO、iNOS、MDA水平的影响,探索防治烧伤脓毒症的新措施.方法:采用严重烧伤早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分为烧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于6、12、24、48h4个时相点测定肠组织中NO、iNOS、MDA的浓度.结果:烧伤后肠组织中NO、iNOS、MDA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治疗组肠组织中NO、iNOS、MDA水平较烧伤组显著降低.结论:抗内毒素Fab'能减轻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从而起到对严重烧伤早期肠源性脓毒症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金银花水提取物通过调整微生态失调,对梗阻性黄疸大鼠导致菌群失调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调节作用。方法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梗阻性黄疸组,梗阻性黄疸组随机分成四个治疗组:金银花组、丽珠肠乐组、金银花与丽珠肠乐合剂治疗组和梗阻性黄疸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分别以金银花、丽珠肠乐、金银花与丽珠肠乐合剂、生理盐水灌胃,于灌胃4、8d分别处死大鼠检测肠道菌群、内毒素水平和IgA+细胞数。结果模型组血中内毒素明显增高,并伴有肠道菌群失调,IgA+细胞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治疗组经治疗后肠道菌群恢复,IgA+细胞增多,明显降低了内毒素水平,金银花与丽珠肠乐合剂治疗组效果最佳。结论梗阻性黄疸伴有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破坏是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主要因素。中药金银花从调整微生态失调的角度来防治内毒素血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素减轻肝肺综合征大鼠肺组织炎性损伤的作用。方法: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肝肺综合征组(n=11)和丹参素干预组(n=9)。采用HE染色观察肝及肺组织病理改变,计数肺组织巨噬细胞;测定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活性以及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浓度及肺组织匀浆中TNF-α、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肺综合征组动物肺泡腔变小、间隔增厚、肺泡腔内和间隔内有大量巨噬细胞聚集,且体积明显增大。与肝肺综合征组相比,丹参素干预组肺组织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病理改变显著减轻。肝肺综合征组大鼠血浆ALT的活性和内毒素、TNF-α、Hcy的浓度以及肺组织中TNF-α、NO和MDA含量以及iNOS的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使用丹参素干预后各指标均明显降低。结论:丹参素可能通过降低肠源性内毒素,减轻肺组织的炎性反应,延缓肝肺综合征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给肝硬化病人服用抑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药物丽珠肠乐,结果表明:服用丽珠肠乐一个月后,血浆NO水平显著下降(P<0.01),白蛋白合成增多,门脉压力下降,肝功能显著改善,利于腹水消退,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内毒素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肠源性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52例)和二甲双胍治疗组(53例),以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12周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源性内毒素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治疗组的肠源性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和hs-CRP水平均下降较为明显(P0.01);而二甲双胍治疗后,仅hs-CRP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源性内毒素下降不明显(P0.05);但两种药物治疗后,肠源性内毒素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以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源性内毒素水平,而二甲双胍对肠源性内毒素的下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HDL、LPS和(HDL+LPS)对小鼠血液SOD及MDA的影响,研究HDL抗LPS的作用.方法:(1)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离心人血浆脂蛋白,提取HDL并脱脂;(2)给小鼠注射HDL,LPS或HDL+LPS,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小鼠存活时间,测定其血液中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1)相比对照组及HDL组,LPS组和HDL+LPS组小鼠的存活时间明显缩短,且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LPS组小鼠血浆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均和其他三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LPS能使内毒素损伤小鼠血浆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HDL有抗内毒素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Mipu1是本研究室首次克隆的一个核转录因子,其在内毒素血症中的表达改变情况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了Mipu1基因在内毒素血症(12 mg/kg,2 h)小鼠心、肝、肺、脾、脑、肠和骨骼肌7个器官组织中的表达改变.结果发现,LPS(12 mg/kg,2 h)处理可促进小鼠肺和脾组织中Mipu1基因表达增高;但可抑制小鼠心、肝、脑、肠和骨骼肌组织中Mipu1基因的表达.Mipu1基因在内毒素血症小鼠各器官中表达的改变可能与其在内毒素血症中的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产生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由于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本实验通过研究线粒体来源多肽MOTS-c通过影响Toll样受体4在肠源性脓毒症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寻找新的临床治疗靶标,为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方法:在盲肠结扎穿孔(CLP)所致肠源性脓毒症小鼠给予MOTS-c处理后检测小肠组织中检测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检测TLR4表达水平,并且在野生型和TLR4过表达小鼠中构建CLP模型并给予MOTS-c处理,将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明确TLR4在MOTS-c对脓毒症影响中的作用。结果:在MOTS-c组CLP小鼠模型中,小鼠体内促炎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此外,TLR4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下降,进一步在TLR4过表达小鼠CLP模型中对小鼠给予MOTS-c处理发现,MOTS-c对小鼠CLP的抗炎作用被抑制,小鼠体内促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与野生型小鼠比较均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过表达TLR4逆转了MOTS-c的抗炎作用,提示MOTS-c可以在肠源性脓毒症中发挥抗炎作用,并且此过程可能依赖于TLR4。结论:MOTS-c可以在脓毒症中抑制小肠上皮细胞中TLR4过度激活,最终抑制炎症,因此可能对脓毒症有治疗效果,有望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马齿苋多糖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肠道菌群及血清TNF-α、HGF、血内毒素含量的影响,探讨中药微生态调节剂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调节机制.方法 应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腹腔注射建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小鼠模型,然后用马齿苋多糖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于给药14 d后处死小鼠,进行血清TNF-α、HGF及血内毒素含量检测.结果 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腹腔注射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血清TNF-α、HGF及血内毒素含量增加.用马齿笕多糖治疗14 d后血清TNF-α、血内毒素含量降低,HGF升高.结论 马齿笕多糖可调整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减轻血浆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HGF,从而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脏的损害,能改善小鼠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不同时期心肌自由基、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8只,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结扎组。休克组与结扎组复制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结扎组于休克复苏后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术。于休克后90min、输液复苏后0h、1h、3h、6h、12h、24h等时间点处死大鼠,制备心肌组织匀浆,检测MDA、SOD、TNFα、IL-6、NO、NOS以及MPO水平,RT—PCR方法测定心肌组织iNOS mRNA表达。结果:休克组大鼠输液复苏后多个时间点心肌匀浆MDA、TNFα、IL-6、MPO、NO、NOS和iNOS 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3h-12h持续在较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心肌匀浆SOD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结扎组多个时间点心肌匀浆MDA、TNFα、IL-6、MPO、NO、NOS以及iNOS mRNA显著低于休克组相应时间点,SOD活性高于休克组相应时间点。结论:肠系膜淋巴管结扎阻断肠淋巴液回流,可减少心肌PMN扣押、降低TNFα、IL-6的释放、抑制NO生成及iNOS mRNA表达、减少自由基释放与SOD消耗。  相似文献   

11.
双叉奶治疗肝病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告双叉奶治疗肝病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30例。结果提示:鲎试验转阴率,双叉奶治疗组为70%,常规对照组为66%,前者优于后者。双叉奶为生物活性保健乳品,双歧杆菌每克含活菌数100万个,是一种优质的复方生态制剂,营养丰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功能,降低内毒素血症作用。试验表明,双叉奶可作为于肝病辅助治疗手段之一,有利于肝病康复,肝病并妊娠者尤为相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内毒素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消化科门诊就诊的NASH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39例)和对照组(n=3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450 mg/次,3次/d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500mg,3次/d,连用6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和γ-GT)、血脂指标(LDL-C、HDL-C、TC和TG)、血清内毒素及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ALT、γ-GT和血清内毒素水平较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LDL-C、TC、TG均较前明显下降,HDL-C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和肠球菌数量较前明显上升,肠杆菌较前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NASH能纠正肠道菌群紊乱,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改善肝功能指标,降低血脂水平,对NASH有显著的辅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该文探讨了替米沙坦对柯萨奇B3(Coxsackie B3,CVB3)病毒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该研究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观察组,每组20只。将CVB3病毒溶解后腹腔注射制作模型,观察组小鼠给予替米沙坦喂食,7天后处死。观察比较3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情况,使用试剂盒检查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SH-Px)的水平;使用酶联免疫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结果显示,观察组小鼠心肌组织细胞排列趋近于规律,且细胞间缝隙较小,同时炎症细胞较少。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MD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GSH-Px以及SO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小鼠心肌组织中MDA较模型组显著降低,GSH-Px以及SOD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中IFN-γ、TNF-α以及IL-1β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小鼠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小鼠心肌细胞iNOS、p-p65、TLR4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小鼠心肌细胞iNOS、p-p65、TLR4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小鼠心肌细胞中Nrf2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小鼠心肌细胞中Nrf2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该研究得出结论:针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小鼠模型,早期使用替米沙坦后可以通过参与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反应过程来达到减轻心肌受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对内毒素休克小肠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hi EY  Jiang XJ  Bai H  Gu TX  Yoshiki N 《生理学报》2005,57(1):39-44
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的方法建立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探讨内毒素休克时小肠微循环的变化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对小肠微循环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连续监测小鼠平均动脉血压(mean afterial pressure,MAP)变化情况。利用FTTC标记红细胞和活体显微镜方法直接观察并计算小鼠小肠绒毛尖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红细胞的流速和流量,并观察敲除小鼠iNOS基因和选择性iNOS抑制剂S-methylthiourea sulfate(SMT)对实验过程中小肠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野生型小鼠,应用SMT处理和敲除iNOS基因对基线的MAP、小肠绒毛尖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红细胞流速和流量没有显著性差别。给予LPS后,小鼠的MAP进行性下降。给予LPS前,应用SMT和敲除小鼠iNOS基因可以显著提高MAP:给予LPS后,小鼠小肠绒毛尖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红细胞流速和流量显著下降。给予LPS前,应用SMT和敲除小鼠iNOS基因可以显著提高小肠绒毛尖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红细胞流速和流量。结果表明,iNOS在内毒素休克小肠微循环衰竭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党参合剂通过调整菌群失调,修复肠屏障功能,控制细菌、内毒素易位,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多器官功能障碍大鼠肠源性感染及内毒素血症(IETM)进行防治。方法采用肠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制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分别以党参合剂、丽珠肠乐对动物进行灌胃治疗。取肠内容物、肝、脾、肠系膜淋巴结,门静脉血,分别做无菌培养,内毒素及sIgA的测定。结果各治疗组通过扶植肠道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并促进其排泄,保护肠黏膜屏障,明显降低了细菌易位,控制内毒素血症,改善了相关免疫指标。结论党参合剂从调整微生态失调的角度来防治MODS取得较好效果,优于丽珠肠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内毒素休克(ES)时海马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经静脉注入内毒素的主要活性成分脂多糖(LPS,8mg/kg)复制ES模型。动物(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CCK-8+LPS组和非特异性CCK受体拮抗剂丙谷胺(Pro)+LPS组(n=8)。监测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光、电镜观察海马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比色法检测海马NOS和SOD活性、N0和MDA含量的改变.用SD大鼠(12只,同上复制模型及分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海马iNOS和nNOS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入LPS后出现MAP显著而持续下降(P〈0.01);海马部位神经元损伤明显;iNOS和nNOS表达增强,NOS活性、NO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和P〈0.01),SOD活性则降低(P〈0.01)。预先注入CCK-8可明显减轻上述变化,预先注入Pro则加剧以上变化。结论:CCK-8可减轻ES时脑内海马部位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和抑制NO的过量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黑木耳多糖对内毒素(LPS)诱导大鼠急性肾损害的保护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和黑木耳多糖组(LPS+黑木耳多糖)。根据分组,分别于复制模型前7 d给予生理盐水或1%黑木耳多糖(15 m L/kg)预防性灌胃。第8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LPS(8 mg/kg),造模12 h后,通过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取肾脏制备匀浆检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用黑木耳多糖干预后,大鼠血清中BUN、Cr水平均显著低于LPS组(P0.05);LPS组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SOD、T-AO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黑木耳多糖组MDA含量较LPS组降低,SOD、T-AOC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木耳多糖能显著提高内毒素血症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对肾脏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复合益生素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复合益生素 (BBR)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Wistar大鼠 70只 ,体重 180~ 2 2 0 g,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BBR治疗组、烧伤对照组 (BC)和正常对照组(NC) ,建立 30 % °烫伤肠源性感染模型 ,伤后 1、3、5 d分批活杀取材 ,检测细菌和内毒素易位率。结果 :伤后 3d BBR组和 BC组肠道细菌易位率分别为 10 %和 33% ;血浆内毒素 BC组明显高于 NC组 (P<0 .0 1) ,而 BBR组与 NC组则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BBR组血浆内毒素明显低于 BC组 (P<0 .0 1)。结论 :30 % °烫伤大鼠口服 BBR后明显降低了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易位 ,表明其对肠道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益生菌对烧伤大鼠肠道膜菌群和sIgA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索益生菌对严重烧伤大鼠早期肠道菌群的调理作用,为防治肠源性感染寻找新途径.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100只,体重180~220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益生菌治疗组(BR),烧伤对照组(BC)和正常对照组(NC),建立30% Ⅲ°烫伤肠源性感染的动物模型,按时分批活杀取材,检测盲肠膜菌群和肠黏膜sIgA的含量.结果 BC组盲肠中双歧杆菌数量与NC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而BR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C组肠道中酵母菌和大肠埃希菌与NC比较明显增加,BR组差异无显著性;肠粘液sIgA水平与上述指标有类似变化.结论 30%Ⅲ°烫伤大鼠肠道内容物中,双歧杆菌明显下降,大肠埃希菌、酵母菌迅速过生长,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应用BR治疗后,促进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的恢复,调理肠道微生态平衡,对肠黏膜起占位性保护作用,提高了肠道局部和全身益生菌免疫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中高浓度IL-6 和肠黏膜低表达的紧密连接蛋白可促进内毒素移位的发生。本文主要研究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IL-6 水平对内毒素移位和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0 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其中12 例在患病早期因结肠受累合并腹胀,对12 例结肠受累患者应用结肠镜行结肠灌洗进行腹腔减压,同时取结肠黏膜进行活组织检查。所有病人在治疗的第3 天,第7天,第10 天,第14 天抽取外周静脉血。40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6 水平,鲎试验(LAL)方法检测血清内毒素含量,应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 方法检测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AP 患者血清IL-6 和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早期SAP 患者血清IL-6 和内毒素水平高于晚期(P 值均<0.05)。SAP 早期血清高浓度的IL-6 与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的低表达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35,P<0.05)。结论:血清IL-6 水平可作为早期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IL-6 水平与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病程有相关性,可能导致肠道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