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丘脑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对调控促性腺激素释放十分重要.10年前在鸟类中首先发现了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IH),它的鉴定提示GnRH不是唯一能直接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的下丘脑神经肤.GnIH及其同系肽广泛存在于鸟类及哺乳动物体内,GnIH在脑部与GnRH神经接触,GnIH可以直接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GnIH及其受体在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生殖腺存在.因此GnIH可以在多个水平直接影响生殖轴:脑部、垂体、生殖腺.  相似文献   

2.
过去曾经多次报道,卵泡液和精液能促进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但对其中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尚未了解。美国李卓浩等报道,从人卵泡液中分离到一个14肽,即人卵泡促性腺激素释放肽(hF-GRP)。在离体条件下,hF-GRP 具有促进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的活性。用小鼠垂体培养法测定,其促进卵泡刺激素(FSH)或黄体生成素(LH)释放的 ED_(50)值分别为每管2.0μg/ml(1.2nmol/L)和2.6μg/ml(1.6nmol/L),活性比下丘脑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低。初步资料表明,hF-GRP 在大鼠完整垂体培养系统及垂体  相似文献   

3.
雄鼠血浆睾酮(T)水平呈现昼夜波动,午夜时最低。与此相似,同T水平密切相关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促性腺激素的浓度也呈现昼夜波动。近来的研究表明,下丘脑鸦片类肽在调制促性腺激素上具有抑制作用。那么,下丘脑鸦片类肽能神经元的活动是否也有昼夜波动呢?为此,美国Kumax等研究了间脑和垂体中的鸦片类肽之一——甲硫-脑啡肽的水平是否呈现昼夜节律,以及在24小时期间下丘脑甲硫-脑啡肽与血清T水平的时间关系如何。由于松果腺整合许多内分泌节律,他们还研究了去除松果  相似文献   

4.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直接调控月经周期,三者之间通过促性腺激素与卵轩体激素对下丘脑,垂体产生的反馈机制产生生理性周期变化,卵巢局部产生众多的肽关因子形成卵巢内自分泌/社分泌调节系统,参与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内作用机制的调迭。  相似文献   

5.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直接调控月经周期,三者之间通过促性腺激素与卵巢甾体激素对下丘脑、垂体产生的反馈机制产生生理性周期变化,卵巢局部产生众多的肽类因子形成卵巢内自分泌/旁分泌调节系统,参与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内作用机制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内源性鸦片样物质(endogenous opiate like substance)亦称内啡素(endorphins),主要分布在脑、垂体和胃肠道等处。在脑内,内啡素具有选择性的分布。在下丘脑正中隆起区域含量较高,提示它可能对垂体激素的分泌具有重要作用。许多作者报告,给动物脑室注射微量的β-内啡肽或脑啡肽,即可明显地促进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同时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亦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内啡素是体内调制生殖内分泌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作者给22天的未成年雌性大鼠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于25天处死,取卵巢,将卵泡液处理后得到大鼠卵泡液性腺素(gonadocrinin)的粗制剂。将此性腺素制剂加入垂体细胞单层培养以后,培养液中的LH和FSH均增加。而以同样方式处理大鼠肝脏所得到的制剂无此作用。在大鼠间情期第二天,静脉注射该性腺素,血清LH水平的变化与用LRF处理的大鼠相似。这说明,在体及离体条件下,性腺素均能刺激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离体条件下,性腺素仅仅刺激LH和FSH的分泌,对其它几种垂体激素(PRL、GH及TSH)的分泌均无影响。这提示性腺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证明,该性腺素制剂中没有可测出量的FSH、LH、雌激素、孕酮及睾丸酮。  相似文献   

8.
灵长类月经周期的调控与啮齿类不同,在下丘脑没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周期性分泌中枢。排卵前促性腺激素(GTH)峰的出现无需下丘脑活动的增强和GnRH分泌的增加。GnRH对垂体GTH的周期性分泌不起控制作用,只起“允许作用”,起控制作用的是卵巢雌激素。雌二醇作用于垂体促性腺细胞的两个功能池,控制GnRH对它们的作用,完成调节GTH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外源激素对雌性黄鳝血清类固醇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陶亚雄  林浩然 《动物学报》1993,39(3):315-321
本文研究了几种外源激素对不同季节的雌性黄鳝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鲤鱼垂体匀浆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均显著蹭加血清类固醇水平,多巴胺拮抗剂domperidone降低血清类固醇水平,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增加血清类固醇水平。这些结果提示:雌鳝促性腺激素分泌亦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但多巴胺是否也起促性腺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的作用尚不清楚。垂体-性腺轴对外源激素的反应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繁殖季节性腺成熟系数高的鱼反应性最强,繁殖前性腺未成熟期较繁殖后恢复发育期反应快.  相似文献   

10.
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祖先蛋白(PROP l),是成对同源转录因子,在垂体腺中呈特异性表达,参与早期胚胎垂体的发育,因此,PROP1基因对于垂体前叶的发育是必需的。PROP1启动胚胎期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1)的起始表达并维持个体出生后的持续表达,且可直接促使PIT-1细胞系的前体分化为促性腺细胞系。其基因突变可使人、鼠患有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CPHD),表现为生长激素(GH)、促乳素(PRL)、促甲状腺素(TSH)以及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缺乏,垂体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垂体萎缩。在其它哺乳动物中PROP1突变也会引起垂体和性腺激素异常。就PROP1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与CPHD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好多年来,就已经认识到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受着环境刺激和性腺类固醇的影响。在某些动物种属中,性交可引起排卵、以及光线可改变动情周期就是环境影响的例证。性腺类固醇对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影响是很复杂的,有人报告,随着情况不同,雌激素和黄体酮,可抑制也可刺激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这方面的进展,曾由于缺乏灵敏的方法而受到阻碍,近来由于 Parlow 发现了一种高度灵敏的黄体化激素(L.H.)的检定方法,卵巢抗坏血酸降低法,大大地便利了我们对控制这种促激素分泌因素的了解。在这篇讨论中,作者拟就本课题的近代知识加以综述。在评论所用的方法之后,就概述影响促黄体化激素分泌的因素,接着讨论此促激素的神经调节,最后,将对促黄体化激素的调节和其他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刺激素(LTH)的调节之间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2.
过去的实难证明,切除大鼠、小鼠等动物的性腺能引起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增加。在这种激素不平衡的情况下,如将卵巢移植到门脉系统,可以发展成为肿瘤。若于移植卵巢后给与较大剂量的性腺激素,能抑制卵巢肿瘤的发生。关于性腺激素与垂体激素的相互关系,以往的解释都着重于直接的反馈作用,近年来许多工作表明,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是受丘脑下部的制约,因此探计丘脑下部的功能状态对诱发卵巢肿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经典的看法认为下丘脑分泌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仅仅作用于垂体,调节促性腺激素的释放。但是,目前又有许多新的实验结果证明,LH-RH 及其高活性类似物具有垂体外抑制作用,从而动摇了最初的一些观  相似文献   

14.
处于性腺不同发育阶段斜带石斑鱼垂体的EST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带石斑鱼是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先雌后雄的天然性反转现象。垂体是调节生长和生殖等生理过程的重要内分泌器官。构建了斜带石斑鱼分别处于卵巢发育起始和性反转后期的垂体SMARTcDNA的质粒文库,并通过测序分别筛选到232个和258个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将所得EST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处于卵巢发育起始和性反转后期斜带石斑鱼垂体EST中,激素所占比例均为最高,分别为40.5%和34.9%。进一步比较分析了这两个性腺发育时期斜带石斑鱼垂体EST中各种激素相对表达丰度,表明生长/催乳激素家族(GH、PRL和SL)和阿黑皮素原(POMC)表达水平下降;促性腺激素α亚基(GTHα)表达水平急剧上升,促滤泡激素β亚基(FSHβ)、促黄体激素β亚基(LHβ)表达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15.
用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StreptAvidinBiotin peroxidaseComplex ,S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onadotropin releasinghormone ,GnRH)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GnRHR) 2种抗血清对性成熟前后的黄颡鱼 (Pelteobagrusfulvidraco)和鲇鱼 (Silurusasotus)的脑、垂体、卵巢中的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GnRH和GnRHR免疫活性在两种鱼的各脑区、垂体、卵巢中均有分布 ;两种鱼在性成熟时它们的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的GnRH和GnRHR免疫反应细胞数目和免疫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性成熟前。本文讨论了GnRH、GnRHR直接或间接参与黄颡鱼和鲇鱼性腺发育成熟调节的可能性及形态学证据。可为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神经 内分泌、GnRH功能的多样性等研究领域提供新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作用与垂体所分泌的促间隙细胞激素(ICSH)相似,能促进性腺的发育和功能,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我们想HCG在促进性腺的功能同时是否也给其他组织以某种影响,以致间接地有利于性腺的发育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乌龟脑垂体显微及其腺垂体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乌龟脑垂体由柄形神经垂体和椭圆形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位于腺垂体后部上方呈背腹型排列。神经垂体中神经叶不发达,腺垂体分为远侧部和中间部,特殊空泡结构成为垂体门脉系统的特征。远侧部细胞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3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腺垂体远侧部主要有5种分泌激素细胞:即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和非分泌类型滤泡-星形细胞(FS)。生长激素分泌细胞核大、分泌颗粒少的特征成为乌龟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可能与乌龟具有生长慢、寿命长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雌二醇通过正反馈作用能促进脑垂体促性腺激素(GtH)细胞的合成活动,使脑垂体GtH水平显著升高。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的类似物(LHRH-A)和利血平(reserpine,RES)能促进脑垂体GtH细胞的分泌活动,使血液中GtH含量显著升高。鲤垂体、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LHRH—A三种激素混合进行多次注射能诱导雌雄鳗鲡性腺发育成熟,其催熟效果明显优于它们的分别单独多次注射或者鲤鱼脑垂体和HCG的多次注射,表明外源的和内源的促性腺激素对于诱导鳗鲡性腺发育成熟都是重要的。鳗鲡脑垂体GtH细胞超显微结构的观察证实它们在激素诱导性腺发育成熟过程中处于活跃的合成与分泌状态。  相似文献   

19.
鲤鱼产卵前后血清中促性腺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动物体液和组织中激素含量进行超微量测定,进一步活跃了内分泌领域的研究内容。在与鱼类生殖有关的各种激素的研究中,也开始采用这些新的测定技术。首先是对鱼类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研究。促性腺激素不仅与鱼类的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20.
外源激素对雄性黄鳝性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硬骨鱼类促性腺激素(GTH)的分泌受到双重调控,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刺激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抑制因子(GRIF)的抑制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