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狐猴属原猴亚目,拉丁语是“鬼”、“幽灵”的意思。狐猴夜间出没于茂密的丛林之中,颇有鬼魂的味道。它是灵长目中最低级的一类。过去,狐猴曾一度遍及世界各地,但在与其他动物的生存竞争中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在高中《生物》第七章“生物与环境”中讲了消费者的概念。我们从不同的书上看到同一种动物处于不同的消费级别。例如,有的书上提到,“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如黄鼬、猫头鹰、狐等,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如虎、豹、狼、狮等,叫做三级消费者。”有的书上在论述食物链和食物网时,有这样一段:“捕食食物链又叫活食链,  相似文献   

3.
为害农作物的步行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步行虫科是鞘翅目中的一个大科,我们通常称它为步甲,世界目前已知约25000种。多数步行虫是在夜间出土活动,以其它昆虫、蜘蛛、蜗牛、钉螺、蚯蚓等小动物为食,它们还取食动物的尸体、植物及腐植质,其中有些类群或种类更偏爱植物,至少在它们生活期的某一阶段是如此的。它们取食植物的花、幼苗或种子,因此有些种类成为农业上的重要害虫。大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就已经知道步行虫科中有一些种类有食植物的习性,但是也许由于近廿年来,人们强调了步行虫的捕食作用而对其食植物的习性往往被忽视了。 我国过去对步行虫科很少有人研究,甚至对一些为害谷类作物的种类也常混淆不清,甚至错用学名,因此有必要作一澄清。本文介绍目前已知为害作物的7种步行虫。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趣闻     
大熊猫趣闻刘后一1986年10月,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我最喜欢的10种动物”评选活动圆满结束了。这次活动收到国内外小朋友寄来的选票3万多张,得票最多的动物是大熊猫,得票率达98.23%。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熊猫在全世界小朋友心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植食性啮齿动物食性的显微组织学分析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国内研究植食性啮齿动物食性的方法主要有实验室笼养选食试验、野外直接观察其取食活动(如野外扣笼观察法),和分析洞口食物掉落物等。通过野外观察取食活动或分析洞口食物掉落物,研究啮齿动物的食性受到许多限制,难以准确地确定动物的取食植物种及各种食物的量。笼养选食试验是在各种供选植物具有相同可利用性的情况下进行的。它的结果主要是表明各种植物适口性的高低,而不能客  相似文献   

6.
食草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植物相互作用是决定动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50 ] 。动物从多方面和多层次影响植物 ,最后都反映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植物群落又从各方面影响动物的生理、行为、种群特征、分布、种间关系等方面 ,最终反映到动物群落水平层次的改变 ,所以对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关系及机理的研究是个内容十分丰富的重要领域。1 食草动物的牧食作用对植物的影响食草动物的牧食作用 ,常使植物形态和结构发生变化 ,如导致植株的“矮化”或“匍匐化”,增加剌结构和机械结构 ,以抵御进一步被牧食[42 ] 。一定强度的牧食会加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从而…  相似文献   

7.
我校生物小组,通过细心观察、多次实验,采用“高温、多食、勤换水”的方法,快速繁殖水螅,10年来为许多中学提供了实验动物。但快速繁殖水螅的管理费时费力,稍一疏忽还会因失于管理而使其中某种生物或某几种生物全部死亡。尤其是教学实验期过后,只需保留螅种,所以...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物》第212页对“捕食”作了正确的解释,捕食关系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但在教学中常出现错误的解释。其一,说捕食关系是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的现象。其理由是既然是“捕”,其被捕对象一定是动物,不可能是植物。例如,可以说猫捕老鼠,青蛙捕食昆虫等,但是,马吃草,不能说是马捕食草。这种解释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动物除了开辟生活领域,占领生活环境,瓜分食物,即占领生态位置谋求生存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它们在这方面的生存之路可谓丰富多彩。如集群、社居、共生、智生、共栖、寄生、错开活动时间、抢夺食物、使用工具等。人们历来认为只有大脑发达的高等哺乳类和人类才能用智谋生活。其实有很多动物也能用计谋生活。昆虫中的蚁蛳的捕食方法十分巧妙。在沙地挖一个陷井,它藏于井底微露大牙,等侯猎物的到来。蛾类中的盗蜜蛾能仿效蜂王的叫声,骗过蜜蜂的耳目,盗食蜂蜜。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生活着一种沙漠蛇。它  相似文献   

10.
惊厥和抗癫痫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内环核苷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5′-环-磷酸腺苷(cAMP)是细胞内的一种“第二信使”,许多激素、神经递质等“第一信使”的作用均通过它实现。3′,5′-环-磷酸鸟苷(cGMP)也是一种“第二信使”;但对其生理功能的研究比cAMP少。近年来认为,以上两种环核苷酸(CN)在某些神经病中(包括癫痫)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实验材料证明,动物脑内的CN与惊厥,癫痫和抗癲痫药物的作用有密切关系。一、惊厥和癫痫对脑内环核苷酸的影响许多实验材料证明,多种方法引起的动物惊厥和人类癫痫活动可明显影响脑内CN的水平。Sattin首先报道超强电休克惊厥(MES)可使小鼠前脑cAMP含量明显升高,以后许多报告也证明,以多种方法引起动物惊厥时,均可使其脑内CN含量升高。如Lust证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被誉为“国宝”,自古以来一直把它视为神奇的兽类。早在西周(公元前1066-770年)《书经》和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提到了大熊猫。《诗经》中有“如虎如貔”的说法,又记有“献其貔皮”。“貔”或“貔貅”正是大熊猫的占名(周建人,1956)。在秦朝(公元前221-207年)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字典《尔雅》,除对“貔”进行了解释,又对“獏”进行了描述。大熊猫又出现了另一个古名——獏(高耀亭,1973)。公元前770-256年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叙述了一种动物  相似文献   

12.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将“消费者”分为“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次级消费者”(小型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的做法,对具体食物链中消费者尤其是二、三级消费者的界定较麻烦。如在“棉花-→棉蚜-→食蚜蝇-→瓢虫-→麻雀-→鹰-→食鹰动物”域“草-→昆虫-→蛙-→蛇-→鹰”这些食物链中,对二、三级消费者的确定易产生分歧。笔  相似文献   

13.
陈远辉 《四川动物》2000,19(3):191-191
笔者1998年参加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野生动物调查时,在不违背统一操作规程的原则下,根据南方山区的特点,对适合南方山区的两爬动物调查方法加以探索,重点突出“晚间调查”和采用“拉开距离调查”。晚间调查的发现数明显高于白天。且夜间调查中发现了新种“莽山后棱蛇”及其分布、习性、活动规律等重要资料。说明晚间调查两爬动物是一种重要的方法。1 调查方法原则上采用《湖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操作细则》规定的步行调查,样带长度6400m,单侧宽50m,每个样带选择4~6条样线,每条样线长150m。根据地形和山区的实际情况,重点…  相似文献   

14.
水——生命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水对于高等动物的体温調节、代謝过程的进行和代謝产物的排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沙漠中由于高温和缺水使許多动物不能生存。同样,人要是在沙漠中得不到水,那也难于活过两天以上。但是有趣的是在沙漠中发現了一种“耐旱”的哺乳动物——袋鼠。它不喝水,并且能以絕对干燥的食物为食。这是怎么回事呢?实驗証明这种动物体內的含水量和一般低等哺乳类动物是相近的;和所有的动物—样,它們并不能忍受机体的实际脫水,  相似文献   

15.
刘勇  陈进 《生物多样性》2002,10(2):213-218
在种子传播过程中动植物是否存在协同进化关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有观点认为,植物通过食果动物对其种子的传播可能获得逃避种子捕食者、占据新的生境斑块和基因流动等好处,而动物通过消化果肉获得营养和能量作为回报,动植物彼此相互作用,进而可能建立协同进化关系。动植物之间还可能发生在种、属或科水平以上的多物种的多配协同进化,或者通过关键种的协同进化来带动其他食果动物和植物相关性状的进化。“果肉防御假说”则认为果肉原本是保护种子的防御组织,后来才进化成为吸引食果动物以促进种子传播的物质。然而,食果动物和植物一对一的协同进化的例证并不多见;适合种子萌发和生长的环境在时空上难以确定;食果动物和植物的进化速度不一致;植物与种子传播者的选择压力存在着高度的不对称和不平衡,加上环境因素的重要影响,这种选择压力受到极大的限制而有可能变得不显著。种子传播中动植物在进化意义上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未来研究应对食果动物和植物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足够的认识。通过对系统发育中相联系的不同种的动植物关系的比较研究来揭示动植物关系对物种分化的影响,有可能为检验食果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提供新的证据。食果动物传播种子对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动植物关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仍将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金文驰 《化石》2022,(1):50-56
提到树懒,我们恐怕会想到迪士尼动画片《疯狂动物城》中的“闪电”,它那慢悠悠的动作和独特的长相着实让人印象深刻。现生的树懒共有2科6种,它们都是生活在树上的“慢性子”。它们毛色以灰褐为主,一生中大多数时间抱着树干,一动不动地隐蔽在树冠中。树懒主要以树叶为食,消化速度也很慢。  相似文献   

17.
峨眉山的“猴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峨眉山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又有渊远流长的佛教文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然而,作为这笔遗产的继承人,我们在受用它的同时,不能忘了还有许多责任。十余年来,山上藏猕猴“成灾”就是必须正视的忧患之一。 喂猴引发了“猴害” 得益于浓荫翠盖的层峦叠嶂和以慈悲为本的佛教文化,我国特有的两种猕猴属动物之一——藏猕猴,才得以在峨眉山繁衍至今。 山上僧人喂猴,特别是在食物匮乏的寒冬时节,已有久远的历史。这促成了野生猴子“与人相亲、相戏索食,呷然成趣”的“峨  相似文献   

18.
王兴相  张军 《昆虫学报》1957,(4):473-480
中华按蚊不仅是普遍而众多的一种蚊种,而且是疟疾、丝虫病等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因而关于该蚊夜间叮刺活动的规律,国内学者早就予以注意。但在过去观察中华按蚊夜间活动的时候,往往未能同时注意到外界条件对它的影响,这就使得所研究的结果很难反映出它的真正的活动规律。例如从胡梅基(1953)在上海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9.
<正> 蛋白质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智力的发展,而组成蛋白质的二十种氨基酸,有几种如色氨酸、赖氨酸及蛋氨酸等是人类和动物不能在体内合成的,必须靠食物供给,否则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现有的一般玉米品种蛋白质中色氨酸、赖氨酸及蛋氨酸等含量很低,是一种低质量蛋白质。  相似文献   

20.
2007 ~ 2009 年,按月对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环保护区的2 条要道所造成兽类交通死亡状况以及车流量 和车速等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保护区道路交通致死的兽类种类达14种,占保护区种类的27% ,以棕背鼠平、花鼠和大林姬鼠等为优势种类;(2)道路交通所造成的动物个体死亡为2. 57 ± 0.53 头/10km,其中夜行性种类的致死率很高,达69.8% ;(3) 动物死亡主要发生在车流量为1 ~ 40 辆/ h 的区间,占69.4% ,尤以30 ~ 40 辆/ h 区间的致死率最高;(4)动物致死率与每月的车流量显著相关,主要集中在5 ~ 10 月,以9 月的致死率最高。通过对兽类活动时间和生态习性分析,兽类交通致死主要发生在凌晨、傍晚或夜间时段。这可能与夜间车辆照明对动物产生视觉障碍有较大关系,加上车速快和车流量大,极易造成晨昏或夜间活动的动物的大量死亡。因此,建议在保护区路段上合理控制夜间车辆行驶时间,并对车流量和车速予以限制,从而有效减少动物道路交通致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