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其成功放归可能受放归地气候、栖息地、同域动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生态位理论等方法,探讨了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与其大中型同域动物的空间关系。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大熊猫同域动物共20种,分别属于2纲5目,其中东洋型分布物种占优势(30%)。大熊猫同域动物分布海拔显著低于大熊猫的分布海拔(P<0.05),大熊猫分别与灵长目等5个目的动物在海拔分布上均存在显著的生态位分化(P<0.001)。灵长目动物在空间分布上与大熊猫分布相异,而其他目的动物与大熊猫空间分布类似。偶蹄目动物痕迹数量占比最高(54.14 %),而食肉目的小熊猫与大熊猫样线共同遇见率达到了43.75%。本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大熊猫同域动物较为丰富,在海拔分布上与大熊猫存在生态位分化。该研究可为圈养大熊猫的放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相岭山系大熊猫大中型伴生兽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小相岭山系与大熊猫同域分布的大中型兽类的种类、主要遗留痕迹的鉴别特征以及对大熊猫的影响;统计了大熊猫伴生动物的样线遇见率,反映了不同伴生动物的相对数量。本文对进一步研究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的伴生动物,更好地保护大熊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大熊猫血清中纯化出免疫球蛋白(IgG),以此作为抗原免疫家兔,获得兔抗大熊猫IgG血清。以黑熊、小熊猫、狗、猫等动物血清为抗原,兔抗大熊猫IgG 血清为抗体.进行了免疫扩散和微量免疫电泳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收集的食肉目动物:黑熊、小熊猫、狗、猫的血清都可与兔抗大熊猫GIg血清进行沉淀反应,其中尤以黑熊的反应最强且与大熊猫的反应沉淀线完全融合;小熊猫、狗、猫反应较弱且融入大熊猫反应沉淀线后形成树板状。从此看出大熊猫lgG 与黑熊的IgG最相似,从亲缘关系上讲,二者更为接近,大熊猫反应属熊科。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栖息于西藏高原边缘地带的高山竹林里,过着游牧般生活。大熊猫眼点很大,耳朵小巧,加上天性贪玩、朝气蓬勃,因此,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从分类学方面来看,大熊猫又是最迷惑科学家们的动物之一。关于大熊猫的祖先是谁,一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大熊猫起源于熊科动物,另一种认为是从浣熊科动物进化而来的;还有一种观点主张大熊猫应该单列一科。这三种观点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直到最近才见分晓。大熊猫看起来像熊,但有许多地方与熊不同,而与浣熊相似。例如,熊类为食肉动物,而大熊猫主要以吃竹子为生;熊类每只脚有五个趾头,拇趾的运动方向与其余四趾相同,但大熊猫可有第六趾,拇趾的运动方向与其余五趾相反,可灵活剥竹叶;熊类不能坐立,而大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发情期间阴道上皮细胞的角化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熊猫为单发情动物,仅在每年春季发情一次。因此,适时配种是人工繁育大熊猫的一个重要环节。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大熊猫配种时机的把握主要是根据自已的经验和大熊猫的行为变化。1991-1995年,笔者在进行大熊猫人工繁育研究中,对大熊猫发情期间阴道上皮细胞的角化率进行了观  相似文献   

6.
稀奇珍贵的大熊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世闻名的大熊猫,自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作为一个生物种被编入动物分类学史册以来,至今已有一个世纪了。一个世纪以来,大熊猫象许多其它珍贵的动物一样,被视为众口赞尝,名列第一的珍奇兽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更加广泛,大熊猫作为珍贵礼物赠送给有关国家人民。大熊猫的出国,更加轰动了全世界。据说,大熊猫到达日本时,日本人民无不争相前往,以先睹为快。上野动物园为了研究大熊猫的生活规律和食性,而专门派饲养人员到北京、伦敦等地动物园取得饲养资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在我国的动物外交史上,大熊猫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向国外赠送的18只大熊猫均为北京动物园提供。大熊猫已经在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墨西哥、泰国等异国他乡“安家落户”,生息繁衍。  相似文献   

8.
文榕生 《化石》2007,(1):29-31
大熊猫是人们普遍喜爱的珍稀动物,也是我国特有动物之一.然而,人们熟悉大熊猫形像,并普遍以"大熊猫"作为其汉语定名,迄今尚不到百年.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微卫星DNA的筛选及其应用   总被引:66,自引:3,他引:63  
经DpnⅡ限制酶消化大熊猫基因组DNA后,选取150-500bp大小的片段构建了DNA文库。用合成的(CA)(15)探针从这一文库中克隆筛选了10个大熊猫特异的微卫星DNA座位。在测定DNA序列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10个座位特异的引物,以PCR技术扩增了7份抽提自组织细胞和6份抽提自毛发的大熊猫DNA样品。发现除座位g(007)外,其余9个座位均呈多态性,而且所有座位均为偶数碱基的长度变异。对有准确谱系记录的家系的研究结果证明,这10个微卫星DNA座位严格按孟德尔方式遗传。因而这些座位能有效地应用于大熊猫的亲子鉴定,从而为建立各地大熊猫谱系和制定有效的繁殖计划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遗传学手段。根据这10个微卫星座位的分析,我们澄清了两组未知的父系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0月和2008年4月,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和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的活动痕迹进行了样线调查,研究了该区内大熊猫种群及其同域主要伴生动物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影响大熊猫活动分布格局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观音山和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及同域主要伴生野生动物的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大熊猫在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的活动痕迹密度、范围均小于佛坪自然保护区;研究区内2个大熊猫高密度等级的活动中心均分布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大部分地区无大熊猫活动;羚牛、斑羚、野猪等大熊猫主要伴生动物在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活动痕迹数量高于佛坪保护区;人类干扰可能对大熊猫种群活动的分布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国宝.牙齿作为大熊猫消化器官之一,相对于其他动物而言,大熊猫牙齿有其自身的构造特点.以往学者和专家对大熊猫牙齿形态的研究侧重于为大熊猫的种群分类寻找根据(Dvadi,1869; Milne-Edwards,1870;王将克,1974),更多关注牙齿在大熊猫进化、演变过程中的意义(王令红等,1982;黄万波,1993).研究的齿位大多局限于臼齿(张鹤宇和刘理,1959),所得结果或数据并不详细和全面.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大熊猫牙齿釉质的超微组织结构进行研究(赵资奎等,1984 ).  相似文献   

12.
正大熊猫是人们熟知的动物,独特的黑白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它憨态可掬、与世无争的悠闲样子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然而野生大熊猫几乎都呆在深山老林里,通常我们只能看到圈养条件下的大熊猫。在动物园,往往雌雄两只大熊猫共同生活在一个圈舍里;而在圈养种群较大的繁育机构,每只成年大熊猫虽有独立圈舍却彼此相邻;在亚成体集中的幼儿园,更是容易看到多头大熊猫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的牙型及骨关节面的Moiré图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Moiré等高线研究动物骨关节面是一项新的研究工作,本文介绍1980年实验完成的我国珍贵动物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avid)]牙型及其骨关节面的Moiré等高线图示,并结合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建立大熊猫的Moiré解剖图谱和对大熊猫的全面研究积累了资料。为以后探讨动物牙型及关节面间Moiré等高线的差异,建立力学模型和关节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保护动物,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随着圈养种群的迅速增加,各种传染性疾病对大熊猫的威胁较大,有效的疾病防治便成了保证大熊猫种群安全的重要措施。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圈养大熊猫种群于2003年出现了一次较大的  相似文献   

15.
《四川动物》2013,(1):162
<正>大熊猫是珍稀濒危动物的代表,中国的国宝级动物。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一个专门从事大熊猫及濒危野生动物研究、繁育、保护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全民事业单位,自1987年建立至今的20多年里,在大熊猫双胞胎育幼、大熊猫科学喂养、大熊猫驯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全球瞩目。在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您可以与大熊猫近距离接触;在这里,您可以获得保护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和生态保护的最新知识和理念:在这里,您可以献出您的爱心,认养大熊猫;  相似文献   

16.
二十年内大熊猫在甘肃省的地理分布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古老的孑遗动物,曾广布于我国大陆,组成更新世中、晚期具有代表性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随着历史的变迁,大熊猫分布区开始大面积退缩。这种退缩虽发生在近一、两千年,而急剧退缩则是一、二百年来的事。甘肃至今没有发现大熊猫化石,因此在过去的地质年代是否有分布很难确定。近代关于甘肃大熊猫的记载见于1935年李概士写的《中国西部动物志》中提到“1892-1894年Berezovski在甘肃、四川边境见到这种野兽”但详细、系统的调查解放前并未有人做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熊猫保护区发展历史、现状及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熊猫是我国的特产动物,古时被列为贡品,在近代被视为国宝。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乱捕滥猎等因素,该物种已处于濒危状态。解放以后,我国政府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并于20 世纪60 年建立了卧龙等5 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并将大熊猫列为禁猎动物。20 世纪70 年代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大熊猫资源调查,基于调查结果新建了佛坪、唐家河、蜂桶寨等自然保护区,使有关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了13 个。1985 -1988 年全国第二次大熊猫资源调查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较第一次减少了54 ﹪。进入90 年代,全国大熊猫保护区增至36 个,迄今共建立了63 个与保护大熊猫这一珍稀物种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全国大熊猫栖息地已由80 年代衰落期时22 220 km2 增加至34 000 km2 ,其中分布在保护区内的栖息地面积达29 000 km2 ,有效地保护了约85% 的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以及约50% 的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现存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估计约2 000只,因密度稀疏,发展空间大。目前,国家主管部门已出台了各种就地与迁地保护措施,只需各方通力合作,野生大熊猫的未来将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8.
爱在卧龙     
汤纯香 《生命世界》2007,(11):40-43
圈养大熊猫被认为是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的"三难"动物。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大熊猫性喜独居,发情后才愿意进行异性间的接触。雌性大熊猫每年只发情一次,且其择偶性极强,非见"白马王子"不抛"绣球"。由于这种天性使然,大熊猫种群的繁衍危机已迫在眉睫,为了挽救国宝,人工繁育己成重要手段。多年的实践证明,大熊猫人工繁育、移地保护是拯救大熊猫的重要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19.
褪黑素通过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内分泌轴使季节性繁殖动物在适宜的季节进行繁殖活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春季集中繁殖.为探究雄性大熊猫褪黑素和睾酮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本研究选取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3只成年雄性大熊猫作为实验对象,在自然光照下对这3只大熊猫进行每周1次为期1年(2018年...  相似文献   

20.
知识果味派     
<正>小熊猫是小的大熊猫吗?当然不是!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动物。从动物分类上来说,小熊猫和浣熊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大熊猫和黑熊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同样的,小独角犀不是小的大独角犀,它们也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小独角犀也叫爪哇犀,大独角犀又称印度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