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氧化应激在高原重体力劳动过程中急性高原反应(AHAR)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由低海拔(1500m)快速进入高原(3700m)并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官兵96名,年龄18~35岁。根据AHAR症状评分,分为重度AHAR组(A组,n=24)、轻中度AHAR组(B组,n=47)和无AHAR组(C组,n=25),在该高度逗留50d后下撤前及返回低海拔(1500m)后12h、15d分别测定血清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并与低海拔(1500m)50名健康官兵(D组)比较。结果:A组血清8-iso-PGF2a、MDA[分别为(9.53±0.47)μg/L、(8.91±0.39)μmol/L]水平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8.34±O.42)μg/L、(7.31±0.32)μmol/L]、C组[分别为(7.02±0.48)μg/L、(6.41±0.23)μmol/L和D组[分别为(5.13±0.56)μg/L、(5.48±0.33)μmol/L](均P〈0.01),SOD(52.08±3.44)μ/mL水平显著低于B组(62.27±2.54)μ/mL、C组(71.99±3.35)μ/mL和D组(80.78±3.44)μ/mL,(均P〈0.01),B组与c组之间和C组与D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海拔3700mAHAR总计分与血清8-iso-PGF2α、ⅣⅡ)A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血清SOD显著负相关(P〈0.01);8-iso-PGF2α、MDA与SOD显著负相关(均P〈0.01)。海拔3700m50d,血清8-iso-PGF2α、MDA水平显著高于,SOD水平显著低于海拔1500m12h、15d和D组(均P〈0.01),海拔1500m12h与15d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海拔1500m 15d与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人体在高原低氧并重体力时氧化应激和氧化.抗氧化失衡与AHAR的发病和程度有密切关系,氧化应激和氧化.抗氧化失衡越严重,AHAR越重。返回低海拔后12h有显著改善,15d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鄂西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多样性空间分布与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于2007-2017年先后对鄂西北8个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对其种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及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鄂西北珍稀濒危植物共有262种,隶属于62科149属;(2)该区域珍稀濒危植物地理成分与生活型谱具有地域过渡性和多样性;(3)鄂西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峰值出现在海拔900~1700 m区段,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区段间具有显著的二次方程关系:y=-0.5107x2-12.43x+7.3111(R2=0.7867,P=0.04);(4)不同空间尺度下,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D)、均匀度指数(ED)、Margalef多样性指数(KD)随空间尺度的变化均呈幂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2=0.7303(HD)、R2=0.8858(ED)、R2=0.9805(KD)。研究表明HD、ED、KD值的变化幅度可能与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有关。目前砍伐毁林和过度采挖是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最大的威胁因素,建议从珍稀濒危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与地理环境特性相结合的角度加强管理,为区域珍稀濒危植物的科学恢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魏纪珍  郭予元  高希武  张涛  梁革梅 《昆虫学报》2012,55(10):1154-1160
为了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 表达Cry1Fa的转基因玉米和棉花已在美国商业化种植。明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对Cry1Fa与Cry1Ac的交互抗性及这两种杀虫蛋白之间的协同作用, 可以为表达 Cry1Fa+Cry1Ac的转双价抗虫棉花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本实验测定了Cry1Fa对棉铃虫敏感品系(96S)及用Cry1Ac筛选的抗性品系(BtR, 抗性倍数2 194.15倍)的毒力, 发现Cry1Fa对敏感棉铃虫的毒力远低于Cry1Ac, LC50值是Cry1Ac的504.80倍; 而且抗性品系BtR对Cry1Fa存在19.98倍的交互抗性。Cry1Fa与Cry1Ac混用可以提高Cry1Fa毒杀敏感棉铃虫的效果, 尤其是Cry1Fa浓度较低时, 加入Cry1Ac, 可以显著增加Cry1Fa的毒力; 但只有加入较高浓度的Cry1Fa时才能增加Cry1Ac的毒力。由于BtR品系已经对Cry1Ac产生抗性, Cry1Ac对抗性棉铃虫的毒力明显降低; 在较高浓度的Cry1Ac中加入Cry1Fa可以显著增加棉铃虫的死亡率(P=0.0015, F=6.88, df=6), 但最高死亡率仅为58.33%。D-饱和最优试验的结果证实, Cry1Ac对于敏感棉铃虫的死亡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t1=13.76﹥t0.05), Cry1Ac与Cry1Fa的交互作用对毒力的影响也达到显著水平(t22=2.42﹥t0.05; t11=6.95﹥t0.05; t12=3.43﹥t0.05)。Cry1Ac和Cry1Fa对抗性棉铃虫死亡率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t1=3.03﹥t0.05;t2=2.59﹥t0.05), 但Cry1Ac是决定抗、 感棉铃虫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Cry1Ac与Cry1Fa最佳浓度配比范围都是1.41~2.10 μg/cm2; 在抗性品系中, Cry1Ac和Cry1Fa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所以, 尽管Cry1F+Cry1A作物扩大了杀虫谱, 但棉铃虫对这两种蛋白存在交互抗性, 而且这两种蛋白混用对治理抗Cry1Ac棉铃虫的效果不理想, 因此不建议在中国种植表达Cry1F+Cry1A的棉花。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氢气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肝脏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24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常氧组(Norm)、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氢气+慢性间歇性低氧组(H2+CIH)。Norm组暴露于空气中,CIH组与H2+CIH组接受间歇性低氧处理5周,其中H2+CIH组在间歇性低氧处理前给予1 h 67%浓度的氢气吸入。5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指标、肝酶水平、血脂水平,并在电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Norm组相比,CIH组肝组织超微结构受损严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白介素-6(IL-6)水平显著升高。与CIH组相比,H2+CIH组肝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减轻,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8-OHdG与IL-6水平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与Norm组相比,CIH组IL-1水平升高;血清TC、TG、LDL水平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HDL在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氢气可以减轻慢性间歇性低氧对大鼠肝脏的损伤,有效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保护肝细胞受损。  相似文献   

5.
城市红树林湿地面临重金属污染和营养元素过量输入的环境问题。其中,镉(Cd)污染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而铵态氮(NH4+-N)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氮素的主要赋存形态。本论文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镉(Cd)胁迫下铵态氮(NH4+-N)对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包括生物量、叶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E)、叶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结果表明:(1)在单Cd胁迫下,秋茄生物量和蒸腾速率(E)显著降低,但根系活力在较高的单Cd胁迫下显著增加;(2)Cd胁迫下,低浓度NH4+-N显著增加秋茄根生物量,但对地上生物量(Cd3处理的叶和Cd1处理的茎除外)和光合作用(PnGsE)的促进作用不显著;高浓度NH4+-N显著抑制了生物量和光合作用(PnGsE);(3)在Cd1处理下,根系活力随NH4+-N胁迫的增强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Cd2和Cd3处理下,NH4+-N显著降低了根系活力;(4)Cd胁迫下,低浓度NH4+-N对叶MDA(表征氧化损伤)和叶可溶性糖含量(表征渗透调节)的抑制不显著,高浓度NH4+-N显著降低了MDA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因此,较低浓度的NH4+-N能够缓解Cd对秋茄地下根的毒害,对地上部分的缓解作用有限;高浓度NH4+-N会与Cd产生协同的复合胁迫,加重对秋茄的毒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衰患者(CHF)波浪呼吸的周期长度、振幅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 237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将CPET每次呼吸的原始数据每秒切割,再进行单位时间的平均计算、分析。波浪式呼吸(OB)定义为CPET期间连续3次及其以上的呼吸波动,其中分钟通气量(VE)波动幅度超过同期均值的25%。存在OB的CHF患者(OB+)根据其峰值摄氧量(Peak VO2)分为3个亚组。第1亚组(轻度CHF)Peak VO2≥16 ml/(min·kg),第2亚组(中度CHF)Peak VO2为12~16 ml/(min·kg),第3亚组(重度CHF)Peak VO2≤12 ml/(min·kg)。结果: 237例CHF患者中,78例OB+患者(32.6%)出现波浪呼吸。在OB+的CHF患者中,OB周期时间长度与Peak VO2r=-0.82)、Peak VO2%pred(r=-0.65)、AT(r=-0.78)呈负相关,与Lowest VE/VCO2呈正相关(r=0.61)。结论: 心衰患者波浪呼吸的平均周期时间长度与整体运动能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盐碱胁迫是制约作物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Ca2+和H2O2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作物逆境响应调节。为了解Ca2+是否参与H2O2对盐碱胁迫下植物种子萌发和成苗的调控,以燕麦(Avena nude)为试验材料,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方法,研究了胞外游离Ca2+螯合剂EGTA、质膜Ca2+通道阻断剂LaCl3和液泡膜Ca2+释放抑制剂钌红(RR)与H2O2共处理对盐碱混合(NaCl:Na2SO4:NaHCO3:Na2CO3=12:8:9:1)胁迫下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25~200 mmol·L-1盐碱混合胁迫显著抑制燕麦的种子萌发和成苗,抑制程度随浓度提高而增强;0.001~2 mmol·L-1 H2O2能够促进燕麦种子的萌发和成苗,且0.5 mmol·L-1 H2O2可以显著缓解75 mmol·L-1盐碱混合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和成苗的抑制作用;而EGTA、LaCl3和RR均能消减H2O2对盐碱混合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成苗的促进作用。表明Ca2+参与H2O2促进盐碱混合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成苗的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8.
CO2加富会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但长期的CO2加富常因植物较低的氮(N)含量而降低这种促进作用。本文在大气CO2浓度(40 0μmol·mol-1)和CO2加富(800μmol·mol-1)条件下,研究不同N水平(15 mmol·L-1和30 mmol·L-1)对非洲菊光合生理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加富显著提高非洲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整个试验期间CO2800+N15比CO2400+N 1 5平均增加3 5%;CO2800+N 3 0平均比CO2400+N 3 0增加了6 5%;在试验末期,CO2800+N 3 0显著大于CO2800+N15。非洲菊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CO2加富条件下显著增加,但随着试验处理时间的延长,CO2800+N30的增加趋势小于CO2800+N15;CO2加富降低了非洲菊叶片中蛋白质和N含量,N的增加则缓解了这一下降趋势;在生长发育方面,CO2加富不但促进了非洲菊的生长,而且提前了非洲菊的花期,增加了非洲菊的花朵数目,增大了花朵直径,增粗了花梗,增加了花朵花色素苷含量,显著提高了非洲菊的观赏品质。同时,增加的N与CO2互作对非洲菊花部品质也有显著促进作用。以上数据表明,在非洲菊的栽培中,增加CO2浓度的同时,提高N肥的供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2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室重构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室重构模型组、人参皂苷Rg2(20、40、80 mg/kg)组和普萘洛尔(propranolol,15 mg/kg)组,n=10。采用多点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85 mg/(kg·d),连续7 d,建立大鼠心室重构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此后按分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6 w后,使用八道生理记录仪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测定心脏重量和左心室重构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第7周时模型组大鼠颈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LVSP、+dp/dtmax、-dp/dtmax显著降低(P<0.01);而HW/BW和LVW/BW、LVDP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2低、中、高剂量组和普萘洛尔组大鼠颈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LVSP、+dp/dtmax、-dp/dtmax显著升高(P<0.05,P<0.01);LVDP显著降低(P<0.01),而人参皂苷Rg2中、高剂量组和普萘洛尔组大鼠HW/BW和LVW/BW显著降低(P<0.01)。与普萘洛尔组相比,人参皂苷Rg2低剂量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P<0.01);人参皂苷Rg2低剂量组LVDP和高剂量组LVSP和+dp/dtmax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人参皂苷Rg2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心室重构模型大鼠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考虑一阶非线性多时滞微分方程x′(t)=f(t,x(t-r1),x(t-r2),…,x(t-rn)),利用其线性近似方程x′(t)=∑i=1nDi+1f(t,0,…,0)x(t-ri)的振动性,给出了方程解振动的一个充分条件,所得结果推广了文献[5]的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11.
杉木根系和凋落物对土壤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杉木根系和凋落物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根系和凋落物在土壤生态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与对照相比,杉木根系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基础呼吸、土壤有机碳(TOC)和微生物熵显著增加,土壤呼吸熵(qCO2)显著降低(P<0.05);凋落物处理中,仅土壤基础呼吸和qCO2显著降低(P<0.05),而MBC、TOC和微生物熵没有显著变化(P>0.05).杉木根系和凋落物对土壤基础呼吸和qCO2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qCO2与土壤可溶性碳(R2=0.325)及TOC(R2=0.209)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微生物对碳的利用效率随土壤有机碳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与凋落物相比,杉木根系在土壤生态过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种用于昆虫性信息素成分单不饱和双键定位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利用特定的性信息素成分实现种内信息交流和种间生殖隔离,性信息素成分异构体的细微差异都能导致其生物活性的很大改变。本研究利用二甲基二硫醚(DMDS)甲硫基化反应和气相色谱-电子轰击质谱(GC-EI-MS)的方法对脂肪族单不饱和醇、醛和乙酸酯类昆虫性信息素成分双键在碳链中的位置异构进行系统研究。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含有醇和乙酸酯官能团的单不饱和烯烃甲硫基化衍生物的质谱特征碎片分子离子峰(M+)及2个主要的诊断离子m/z 61+14m [H-(CH2m-CH=S+ CH3]和77+14n[CH3S+ =CH(CH2nOH](或119+14n,[CH3S+ =CH(CH2nOOCCH3])丰度都很强,可以据此直接推断双键在碳链中的位置。尽管单不饱和醛类化合物DMDS衍生物的特征碎片峰也很明显,但是由于羰基的质量数和2个亚甲基的质量数相同,不能由低分辨质谱的特征碎片峰直接推断双键在碳链中的位置。DMDS甲硫基化反应结合GC-EI-MS分析方法鉴定昆虫性信息素成分单不饱和双键在碳链中的位置异构,该方法简单快捷,为昆虫性信息素的结构鉴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于2019—2021年对青藏高原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的外来麦穗鱼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样品收集, 对其种群年龄、生长和繁殖等生活史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与南京及我国其他低海拔地区的原产地种群的对比分析, 探讨了麦穗鱼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 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种群的年龄结构以1龄和2龄为主, 最大年龄均为4龄, 而南京江宁的年龄结构以3龄和4龄为主, 最大年龄为5龄; 拉鲁湿地种群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 W=0.021 L2.966(r2=0.982)、 W=0.014 L3.224(r2=0.986), 茶巴朗湿地为 W=0.011 L3.282(r2=0.990)、 W=0.014 L3.123(r 2=0.989), 南京江宁为 W=0.014 L3.146(r2=0.939)、 W=0.028 L2.763(r2=0.894); 拉鲁湿地种群鳞径与体长的关系式分别为 L=21.676 R+7.766(r2=0.886)、 L=29.184 R0.792( r2=0.886), 茶巴朗湿地为 L=16.946 R+15.048 (r2=0.857)、 L=18.290 R+13.157(r2=0.858), 南京江宁为 L=33.710 R0.607(r2=0.686) 、 L=16.194 R+20.485(r2=0.800); 拉鲁湿地繁殖群体的绝对繁殖力(926±476)粒和卵径(0.92±0.10) mm, 茶巴朗为(364)粒和(0.97) mm, 南京江宁为(1220±704)粒和(1.00±0.13) mm。相比于原产地种群, 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的年龄结构偏低, 平均体长均较短; 在生长特征上相同年龄段的个体相对较小、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在繁殖策略上绝对繁殖力较少、卵径较小。高原的低温条件与食物匮乏可能是造成了麦穗鱼生长速率低、怀卵量减少等可塑性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北方地区不同基质对辣木幼苗生长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寒地区设施条件下,不同基质对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及其两个改良种PKM1、PKM2的苗木生长阶段株高、地径、形态解剖等特征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栽培基质。结果表明,珍珠岩+园土+腐殖土(1:2:1,T1)、草炭+河沙+腐熟蘑菇基料(3:1:1,T2)、园土+腐殖土+草炭+河沙(2:1:1:1,T3)、园土(CK)4个基质中,T2基质最适宜辣木生长,其有机质高达49.97 g·kg-1、孔隙度76.84%、容重为0.58 g·cm-3、速效N、P、K等肥力指标也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在T2基质中,辣木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其它处理(P<0.05),定植71 d多油辣木、PKM1、PKM2三个品种株高依次是80.2、115.67、81.0 cm,较园土(CK,T4)分别增长了38.3%、25.7%、28.6%;地径依次为13.27、17.47、15.08 mm,较对照分别增粗了32.0%、14.6%、39.0%;T2处理的地上部分的发育最快,60 d茎表皮完全死亡、破裂,最外层形成周皮,韧皮纤维及木质部较其它处理发达;结合基质的8个向量因子与辣木株高、地径相关性分析,可知: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性、保水性及供肥能力较好的基质更加适宜辣木生长,各因子对辣木生长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有机质、速效钾、含水率、孔隙度、容重、碱解氮、速效磷(P<0.05)。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FJAT-5627)产胶量的影响,确定最适碳源、氮源、无机盐,并在单因素筛选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优化,得到少动鞘脂单胞菌产生结冷肢发酵培养基最佳优化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少动鞘脂单胞菌产胶量发酵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淀粉、豆饼粉和KH2PO4.响应面法得到产胶量(Y)与碳源淀粉(x1)、氮源豆饼粉(x2)和无机盐KH2PO4(x3)的回归方程为:Y=13.87+0.54x1+0.22x2-0.42x3-3.26x12-1.85x22-1.51x32+0.053x1x2+0.067x1x3+0.4x2x3.优化培养基组合为:淀粉浓度为30g/L,豆饼粉浓度为5 g/L,KH2PO4的浓度为0.7g/L,且此组合下少动鞘脂假单胞发酵得到结冷胶可达23.87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不同海拔居群染色体核型变异及进化程度,为披碱草的分类及进化研究提供细胞学资料。方法:以川西北高原6个海拔梯度的披碱草居群和5个海拔梯度的垂穗披碱草居群为材料,采用滴片法制片对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披碱草居群D3057(海拔3 057 m)、D2682(海拔2 682 m)的核型公式为2n=6x=42=42m,为1B型;D2384(海拔2 384 m)核型公式为2n=6x=42=42m(4sat),为1A型;D2143(海拔2 143 m)、D1747(海拔1 747 m)的核型公式为2n=6x=42=40m+2sm,为1B型;D1589(海拔1 589 m)的核型公式为2n=6x=42=36m+6sm,为2B型。垂穗披碱草Y2126(海拔4 050 m)、Y2117(海拔3 800 m)、Y2291a(4 150 m)居群的核型公式为2n=6x=42m,ZY3034(海拔3 200 m)的居群核型公式为2n=6x=40m+2M,Y2122(海拔4 800 m)核型公式为2n=6x=40m+2sm,5个居群的核型类型均为1B型。基于核型对称性与进化指数,披碱草居群D15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214例T2DM患者血清尿酸、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按颈动脉IMT分为4组:A组:无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斑块形成组,D组: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生化指标,并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性别、年龄、TC、HDL、LDL无显著差异;C组血清TG水平较A组低(P=0.02),D组血清HbA1c水平较A组(P=0.038)及B组(P=0.015)显著降低。D组血清尿酸水平与A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1),但D组与B、C组及A组与B、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02),相关系数为0.201。结论:高血清尿酸水平可能是导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需慎重处理T2DM患者高尿酸血症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成人睾丸支持(Sertoli)细胞不同分离方法的效果,建立成人Sertoli细胞简便高效的分离方法。方法将质量相等的睾丸组织按照不同分离方法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胰蛋白酶、DNA酶、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一步消化法;B组采用胰蛋白酶和DNA酶第一步消化,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第二步消化;C组采用胰蛋白酶和DNA酶第一步消化,透明质酸酶第二步消化,胶原酶第三步消化;D组为对照组。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鉴定Sertoli细胞;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法测定3组Sertoli细胞的活性和纯度;应用生存分析方法比较3组Sertoli细胞与胰岛共移植至糖尿病鼠的效果。结果分离获得的细胞经形态学和免疫组化鉴定,具有Sertoli细胞的特征,A、B、C三组Sertoli细胞的纯度分别为(85.17±1.8)%、(92.33±2.5)%和(93.12±2.6)%,B组和C组的Sertoli细胞纯度显著高于A组(t=7.35,t=7.95,P=0.00,P=0.00)。B组Sertoli细胞活性于培养14d时达到峰值,此后缓慢下降。B组Sertoli细胞活性显著高于A组和C组(t=4.02,t=2.77,P=0.00,P=0.01),且B组Sertoli细胞与胰岛共移植术后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显著高于A、c、D组(F=165.548,P=0.000)。结论采用两步消化的方法能够获得纯度和活性较高的Sertoli细胞,其与胰岛共移植能够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  相似文献   

19.
为研制复方棘孢木霉菌肥制剂,在大田条件下将等浓度(5×103cfu·cm-3土)不同组合的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分生孢子T1(Ta536+Ta4)、T2(Ta536+Ta4+Ta492)和T3(Ta536+Ta4+Ta492+Ta650)根施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alba var. Pyramidalis)组培移栽苗,研究棘孢木霉组合施用对山新杨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诱导时间和不同处理对苗高、地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Pn、Cond、Ci和Tr均有显著影响(P<0.05):处理组的山新杨苗高、地径及干物质量均在不同程度上高于对照组(CK),作用效果为T3 >T2 >T1 >CK;60d时,T3、T2和T1组杨树苗生物量分别比CK增加17.99%、14.28%和10.54%;15d时叶绿素含量比CK分别提高7.79%,6.91%和4.17%;叶绿素a/b值分别比CK提高7.79%、5.84%和4.73%。此外,处理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均高于CK,并且处理组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以及光饱和点均高于CK。同时,诱导时间和不同处理的交互作用对检测的多数指标(除Pn和Ci外)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说明4个棘孢木霉菌株组合施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提高菌株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增强促生长和改善光合的作用效果。并且T3组对山新杨苗的影响最大、作用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评价中国大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主要引进群体间遗传关系、遗传分化及基因流状况,研究利用12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以埃及土著群体为对照组,分析中国大陆尼罗罗非鱼9个代表性引进群体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①群体间四种遗传距离[DA、DC、DSW和(δμ)2]同时表明,USA群体和EGY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DA=0.2174,DC=0.4140,DSW=0.8769,(δμ)2=22.6904];DA和DC表明GD群体和XJF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DA=0.5851,DC=0.6789);DSW和(δμ)2表明USA群体与XJF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DSW=4.0907,(δμ)2=138.18]。② EGY群体和GD群体间遗传分化最小(FST=0.0326,RST=0.0337),XJF群体和LY群体间遗传分化最大(FST=0.2098,RST=0.2655)。所有成对群体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P < 0.05)。③群体间系统树显示,WY群体、GD群体、EGY群体和USA群体被聚为一类,BL群体、LY群体和EW群体被聚为一类,JNM群体和GLD群体被聚为一类,XJF群体位于独立的分支;贝叶斯聚类分析将10个群体划分为2类,XJF、BL、LY、EW群体被归入第一类,WY、GD、EGY、USA、GLD和JNM群体被归入第二类。分子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支持了系统树和贝叶斯聚类分析的结果。④根据成对FST值和RST值估算的群体间历史基因流平均值分别为2.4427和2.1983。群体间近期基因流检测结果显示,各群体中发生第一代迁移的个体数在0-7个,占样本数的0-23.3%。总体而言,我国尼罗罗非鱼引进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历史基因流和近期基因流。研究结果为开展我国尼罗罗非鱼引进群体的种质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