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琥珀酸索利那新对女性膀胱活跃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膀胱内P2X3受体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女性膀胱活跃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托特罗定2 mg,早晚日2次口服;实验组38例,予琥珀酸索利那新5mg,日1次口服,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排尿次数和尿急次数情况,初始尿意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压容量的变化,以及膀胱内P2X3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尿急次数、排尿次数、尿意容量、最大尿流率及最大膀胱压容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尿急次数及排尿次数降低,尿意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压容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2X3受体主要表达于膀胱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染色为棕黄色或金黄色;实验组P2X3表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能够缓解女性膀胱活跃症患者临床症状,其治疗机制可能为抑制了P2X3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联合M受体拮抗剂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M受体拮抗剂,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非那雄胺。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尿急次数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IPSS及OABSS较低(P0.05);残余尿量较少,最大尿流率较大,尿急次数较少(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非那雄胺联合M受体拮抗剂能够降低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片联合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接诊的103例TURP术后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2 mg/次,2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硝苯地平片口服,5 mg/次,3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7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SS)评分、国际前列腺症(IPSS)评分、膀胱痉挛次数、排尿情况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48/52)和76.47%(39/51),OABSS评分分别为(2.69±0.58)分和(4.76±0.62)分,IPSS评分分别为(5.02±0.80)分和(7.86±1.15)分,24h膀胱痉挛次数分别为(0.65±0.48)次和(1.10±0.61)次,24h尿急次数分别为(0.88±0.32)次和(1.59±0.54)次,24h排尿次数分别为(5.52±1.02)次和(7.24±0.97)次,夜间排尿次数分别为(0.73±0.45)次和(1.39±0.70)次,24 h平均尿量分别为(227.07±16.68)mL和(196.65±15.07)mL,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和24 h平均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ABSS评分、IPSS评分、24 h膀胱痉挛次数、24 h尿急次数及24h排尿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片联合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TURP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其可更有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间歇导尿及Motomed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内压力及膀胱容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6)。两组均给予间歇性导尿、盆底肌训练、膀胱功能训练等常规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低频电刺激,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Motomed运动训练,两组均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排尿情况(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尿动力学情况(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力)、LUTS(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及USDS(泌尿症状困扰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膀胱内压力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多,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UTS及USDS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导尿联合低频电刺激与Motomed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动力学状态及排尿情况,增大膀胱容量及膀胱内压力等,缓解下尿路症状及泌尿症状困扰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共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制定的《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指导原则》。其中43例患者采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并设为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治疗并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排尿症状和尿动力学参数变化、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评分)和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平均24 h尿急次数、平均24 h排尿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Qmax)、初始尿意容量(FDV)、最大膀胱压容量(MCB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以上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OABSS评分和IPS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是两组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3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口干症状患者比例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患者实施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予患者实施生物反馈联合针刺治疗。以上两组患者均实行基础的康复训练、清洁间歇导尿及反射性排尿训练,并实行定时定量的饮水计划。分别于治疗前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比较患者的膀胱内压力、残余尿量,记录患者的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以及患者的LUTS(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最大排尿量、日排尿次数、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力以及LUTS评分的数据进行对比,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 型肉毒素膀胱内阻滞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 年10 月至2012 年10 月,哈尔滨 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24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A 组)选用国产A 型 肉毒素(衡力)100 IU 治疗,用10 mL 生理盐水稀释后,通过膀胱镜进行壁内注射;对照组(B 组)患者给予口服经典的抗胆碱制剂, 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每天口服2 次,每次2 mg,疗程不少于6 周。于治疗前,治疗后1 周和4 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 初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 组治疗后1 周,IPSS评分显著下降(P<0.05),初尿意膀胱容量及最大膀胱 容量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第2 周和第4 周均维持在相当水平,残余尿量第1 周未见明显下降(P>0.05),第4 周时与基线比较 下降明显(P<0.05);B组于治疗后第4 周时,以上三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残余尿量在第1 周即有明显下 降(P<0.05),并且第4 周时仍维持第1 周水平(P>0.05)。此外,治疗后第1 周两组比较以上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 后第4 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壁内肉毒素A 注射和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均是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 方法,但A 型肉毒素膀胱内注射起效更快,同时由于其接触性和直观性,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臭氧水膀胱腔内灌注疗法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共60例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患者被随机分入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行为训练疗法并口服索利那新治疗。治疗组在行为训练疗法于口服索利那新的基础上,同时行臭氧水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在治疗结束时通过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评价疗效,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患者24h排尿次数、平均夜尿次数、24h尿失禁次数、OABSS评分、I-QOL评分、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末4周复查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并评估患者的不良反应。获得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证实,在24h排尿次数、平均夜尿次数、OABSS评分和I-QOL评分方面,各组治疗后有改善,而臭氧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所有治疗后患者逼尿肌不稳定情况均有改善;初始尿意时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储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变化情况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由患者自主报告,治疗组主要表现为灌注后尿道内及下腹部不适感,多自主恢复,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臭氧水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安全、有效,能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和24小时尿失禁次数,能改善OABSS评分,能改善尿流动力学结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改变,并对该类患者提出合理的治疗和处理。方法:选取从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泌尿外科一病房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术前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患者349例,分为单纯前列腺增生组158例(对照组)及前列腺增生合并Ⅱ型糖尿病组191例(研究组),前列腺增生合并Ⅱ型糖尿病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即空腹血糖≤6.1 mmol/L组(亚1组)96例及空腹血糖6.1 mmol/L组95例(亚2组)。比较各组患者尿流动力学各项检查结果。结果:1)、比较亚2组和对照组患者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最大逼尿肌压及顺应性,P值均0.05。2)、亚1组和对照组患者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最大逼尿肌压及顺应性,除亚1组病程5年的残余尿量、顺应性P值0.05外,其他均0.05。3)、亚1组和亚2组患者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最大逼尿肌压及顺应性,P值均0.05。4)、亚1组和亚2组不稳定膀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Ⅱ型糖尿病能加重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功能障碍,及早控制血糖能减轻、延缓膀胱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诱发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排尿症状、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CI诱发NB患者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9),对照组患者予以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排尿症状、膀胱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日膀胱内压力、24 h单次排尿量、排尿次数、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膀胱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生理职能、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SCI诱发NB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排尿症状,提高其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宫颈癌术后出现尿潴留症状的患者,按其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接受水流声诱导、盆底肌锻炼等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症状积分、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膀胱残余尿量、尿路感染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排尿无力、小腹坠胀、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小腹胀痛、倦怠乏力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膀胱残余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路感染率为6.78%,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肯定,可明显缩短病程,并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Crede手法联合凯格尔运动对产后尿潴留产妇膀胱功能、盆底肌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后尿潴留产妇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凯格尔运动,n=46)和研究组(Crede手法联合凯格尔运动,n=46)。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膀胱功能、盆底肌力、临床指标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73.91%)相比,研究组(93.48%)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干预4周后,研究组膀胱初感容积、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研究组0~2级例数低于对照组,3级及其以上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研究组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Crede手法联合凯格尔运动应用于产后尿潴留产妇,可促进膀胱功能、盆底肌力恢复,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4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的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则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子宫切除出血量和术中总出血量以及术中输血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是试验组患者的子宫切除时间和手术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t=2.934,P0.05;t=3.121,P0.05)。两组患者之间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提示两组患者术后直肠功能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残余尿量100ml时间与术后残余尿量50ml时间均显著高于试验组患者(t=2.891,P0.05;t=3.092,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的首次排尿感和急迫排尿感以及最大腹压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4.283,P0.05;t=4.027,P0.05;t=3.137,P0.05);而最大膀胱压和最大尿流量以及最大逼尿肌压等则显著高于对照组(t=3.192,P0.05;t=2.938,P0.05;t=3.572,P0.05)。结论:采取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能够较好地减少宫颈癌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出现,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加以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RP)后患者控尿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2年6月期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RP术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5例。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膀胱训练,研究组接受膀胱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尿失禁程度、尿动力学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7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漏尿次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漏尿量、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总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膀胱容量(MCC)、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和腹压漏尿点压(VLPP)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改善RP术后患者控尿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在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指导其进行盆底肌训练,研究组患者则在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电针神经刺激疗法,对比两组尿潴留发生率以及膀胱功能、免疫功能、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3周时评估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盆底肌综合肌力测定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周时初始尿意膀胱容量(FVS)、最大尿流率(MFR)、最大尿意膀胱容量(MVS)均较术后1周时升高,残余尿量(PVR)均较术后1周时下降,且研究组术后13周时FVS、MFR、MVS高于对照组,PV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周时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均较术后1周时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潴留发生率4.08%(2/49)低于对照组22.45%(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可减少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和膀胱功能,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Burch)、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及经闭孔经阴道尿道中段悬吊带术(TVT-O)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疗效及对患者膀胱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1-2022.4收治的101例中老年女性SUI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Burch组(n=30,Burch术治疗)、TVT组(n=31,TVT术治疗)和TVT-O组(n=40,TVT-O术治疗),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膀胱功能[24h排尿次数、膀胱容量、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及尿道功能指标[尿道长度(FUL)、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Valsalva漏尿点压(VLPP)]变化。结果:Burch组、TVT组、TVT-O组治愈及改善率分别为83.34%、87.10%、87.50%,13.33%、12.90%、12.50%,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T组、TVT-O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均显著短于Burch组(P<0.05),且TVT-O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TVT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24 h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均显著降低(P<0.05),膀胱容量、每次排尿量、FUL、MUCP、VLPP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但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rch组、TVT组、TVT-O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0.00%、12.91%、15.00%,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术式治疗中老年女性SUI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膀胱功能及尿道指标,但TVT与TVT-O术患者康复快,TVT-O手术时间最短,TVT并发症低,可依据患者情况酌情选择。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患者盆底功能和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PSUI患者96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悬吊训练疗法,研究组患者接受悬吊训练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比两组疗效、盆底功能指标和尿流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尿垫试验漏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问卷评分。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24 h尿垫试验漏尿量和ICI-Q-SF问卷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盆底肌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UCP)、功能尿道长度(LES)、腹压漏尿点压(ALPP)、与最大尿流率(Qmax)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SUI患者经悬吊训练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盆底功能和尿流动力学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