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广西富硒功能农业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硒资源高效利用及特色优质富硒农产品研发。自2013年以来,本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科技重大专项)、广西科技重点研发计划、广西科学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硒相关项目50多项。有关硒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揭示了以广西典型土壤为代表的土壤硒素特征;(2)阐明了硒在水稻、玉米等多种特色作物中的积累与分布特征;(3)探明了硒  相似文献   

2.
正周少奇教授团队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环境微生物、特色植物栽培相关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团队在硒学领域开展了土壤硒地球化学循环、硒微生物强化及富硒植物(茶)开发等研究。团队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研究生若干。团队负责人周少奇教授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3.
正华中农业大学"农产品富硒与安全"研究团队主要从事农作物富硒生产技术和富硒肥料产品开发、农作物富硒机制研究和农产品安全评估,获得相关省部级课题4项,国家基金3项,获得授权专利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开发出系列农产品富硒技术和肥料配方,并进行了较大规模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4.
正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科研创新团队是在安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院地合作的基础上组建,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领衔成立了14个富硒资源开发利用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富硒食品加工新技术及新产品研发、富硒产品质量控制技术及功能评价。目前,依托本中心已建立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  相似文献   

5.
正本团队主要研究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以及硒对重金属的解毒作用,建立了硒形态测定与分析技术。近年来在"New Phytologist","Plant and Soil","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相关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稻根际硒形态转化及吸收转移机理研究"和"硒缓解水稻累积镉的根际调控机制研究"以及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  相似文献   

6.
蔡海生  陈艺  张学玲 《生态学报》2020,40(24):9208-92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关键。立足区域富硒土壤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富硒农业特色经济,是振兴乡村产业的一条有效途径。以多维超体积生态位理论为指导,以区域富硒土壤资源禀赋和富硒农业发展要求为基础,从土壤自身条件、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3个方面明确了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导因素、区位因素、限制因素;选择土壤硒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地综合污染指数、生态保护建设等6个关键因子,构建了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位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生态位适宜性评价相关模型,探讨了生态位适宜性单一指数和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结合土壤利用改良分区、土壤利用功能分区、富硒农业生产分区等,分析了区域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问题。研究可为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提供科学可行的思路与方法,对于促进区域富硒土壤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实现富硒农业产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以来,广西陆续在北部湾地区圈定富硒土壤面积达212万hm~2,为目前全国圈定的特大面积连片富硒土壤区域,具有独特的硒资源优势。与此同时,以广西农业科学院为代表的产学研机构在广西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富硒土壤资源高效安全利用与开发、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产业化开发等大量系统研究与开发工作,在全国硒研究领域迅速成长为一支新秀。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硒的生物学功能、居民摄入现状、富集载体选择以及富硒肉、蛋、奶等优质畜产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等,并结合该领域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我国富硒产业未来的工作重点,为推进我国营养型农业生产、保障国民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张焱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硒代谢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研究。通过开发新算法,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发现了大量新的硒蛋白,找到了新的硒代谢通路和新关键基因,并揭示了硒代谢网络与硒蛋白质组的重要进化规律。该团队已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总影响因子370),参与近10部中英文著作的撰写,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和省部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典型缺硒大国,一条马鞍形土壤缺硒带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占主要农耕区土壤面积的33.34%,但同时也存在点状分布的富硒-高硒地区,占主要农耕区土壤面积的8.69%,成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安徽石台、广西巴马、江西宜春等地方农业转型升级的新抓手,得到大力开发利用。伴随着硒资源的开发利用,一些科学问题被广泛提出,如:硒摄入有何健康效果?天然富硒区人群是否有实证研究数据?硒-镉共生导致天然富硒农产品富硒的同时是否存在镉含量超标问题?硒资源中的硒形态组成有何重要意义?硒超积累植物-壶瓶碎米荠的超积累硒的机制是什么?这些关键科学问题亟待解答。基于对天然硒资源近10年的研究成果,对以上科学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以期为未来高效安全科学地利用硒资源提供一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西安交通大学地方病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1990年被批准为卫生部微量元素与地方病重点实验室,在长期的地方病防治实践中王世臣教授、莫东旭教授等主持的"硒与克山病"、"硒与大骨节病"研究分别获得了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家协会"Klaus Schwaz奖"以及全国科学大会奖。多年来熊咏民教授致力于微量元素与地方病关系研究,其负责的科研团队骨干包括陈静宏教授、张峰教授、代晓霞副教授、陈群副教授、谭武红副教授和马天有博士等。研究方向主  相似文献   

12.
正秦立强教授团队长期从事营养元素硒的研究,团队共有7名研究人员,教授1名,副教授5名,讲师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在读研究生15名。团队近五年发表SCI文章30余篇,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卫生研究》、《生物技术进展》、"Nutrients"、"J.Health.Sci."等期刊发表10篇硒与健康的论文,团队与苏州  相似文献   

13.
主任委员:赵尔宓院士委员(按姓名拼音顺序):陈璧辉教授顾辉清教授江耀明教授刘广芬教授马积藩研究员瞿文元教授沈猷慧教授宋鸣涛研究员唐大由教授王昭贤教授王培潮教授杨大同研究员张玉霞教授赵肯堂教授钟昌富教授宗愉研究员温业棠教授第三届《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专辑》学术顾问委员会名单  相似文献   

14.
陕西安康硒资源开发现状及其产业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研究资料显示,陕西省安康市是全国土壤富硒面积最大的天然富硒区,被誉为"中国硒谷"。通过梳理文献资料,总结了安康市天然富硒资源的特征,并结合近年来安康市富硒产业化研究与建设工作,在剖析安康市富硒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瓶颈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天然富硒资源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刘红梅教授团队主要从事生物无机化学、固体无机化学等方向的研究工作,重点研究硒、硒蛋白与重大疾病的关系及预防机制、无机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潜在应用等。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1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1部。  相似文献   

16.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肿瘤、防衰老、防辐射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富硒产品及富硒保健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硒的形态测定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对目前主要检测硒形态的两种方法—原子荧光法(A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体谱法(ICP-MS)在食品、水果蔬菜、富硒保健品、生物样品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水稻子粒硒含量的遗传及QTL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硒功能水稻具有富硒、优质、保健、防病、安全等特点,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子粒硒含量的QTL定位对研究富硒功能水稻的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籼稻亲本奉新红米和明恢100杂交的145个株系的F2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拟合92个SSR标记位点,覆盖水稻基因组2187.5 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23.7 cM,占水稻全基因组的49.2%。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水稻子粒硒含量进行QTL分析,在第5染色体上共检测到2个新的水稻子粒硒的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6.39%、8.01%。  相似文献   

18.
<正>本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硒的环境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自2001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硒相关课题近20项。有关硒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1)在恩施富硒碳质岩中发现了多形态自然硒与系列硒矿物;(2)阐明了环境样品中硒的分布、结合态及形态特征,揭示了高硒表生环境  相似文献   

19.
钝顶螺旋藻富硒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 ,补硒可以防治多种疾病。有机硒具有低毒、高生物利用度的优点 ,目前主要寄希望于生物转化的途径来获得有机硒[1 ] 。植物对硒的生物有机化作用已有综述[2 ] ,并开发有富硒酵母[3 ] 、富硒菇类[4] 、富硒大蒜、富硒黄芪、富硒西洋参、富硒麦芽、富硒茶以及富硒鸡蛋、富硒牛奶等[5] 。螺旋藻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前景的藻类 ,但其含硒量极微 ,实验报道富硒螺旋藻对60 Co γ射线胸部照射大鼠诱发肺炎和早期肺、肝纤维增生有防治作用[6] 。在培养液中添加亚硒酸钠可以实现藻类对硒的富集和转化 ,而且螺旋藻对无机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山东、黑龙江、江西三个省份富硒大蒜、普通大蒜、土壤及水源的硒含量,为当地富硒大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山东、黑龙江、江西三个省份富硒大蒜、普通大蒜、土壤及水源共120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总硒含量。结果:山东省富硒大蒜硒含量高于普通大蒜中硒的含量;黑龙江省来信子村富硒大蒜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个基地;江西省5个地区富硒大蒜硒的含量可以分为两个区间:硒含量较低的区间(11.660 0~31.984 0 μg/100 g)、硒含量较高的区间(86.530 0~97.224 0 μg/100 g)。结论:山东省的富硒大蒜富硒效果好,黑龙江省宝清县来信子村富硒大蒜的富硒效果好,江西省宜春县富硒大蒜均为超富硒农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