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周少奇教授团队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环境微生物、特色植物栽培相关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团队在硒学领域开展了土壤硒地球化学循环、硒微生物强化及富硒植物(茶)开发等研究。团队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研究生若干。团队负责人周少奇教授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2.
正本团队主要研究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以及硒对重金属的解毒作用,建立了硒形态测定与分析技术。近年来在"New Phytologist","Plant and Soil","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相关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稻根际硒形态转化及吸收转移机理研究"和"硒缓解水稻累积镉的根际调控机制研究"以及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  相似文献   

3.
<正>本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硒的环境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自2001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硒相关课题近20项。有关硒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1)在恩施富硒碳质岩中发现了多形态自然硒与系列硒矿物;(2)阐明了环境样品中硒的分布、结合态及形态特征,揭示了高硒表生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以来,广西陆续在北部湾地区圈定富硒土壤面积达212万hm~2,为目前全国圈定的特大面积连片富硒土壤区域,具有独特的硒资源优势。与此同时,以广西农业科学院为代表的产学研机构在广西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富硒土壤资源高效安全利用与开发、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产业化开发等大量系统研究与开发工作,在全国硒研究领域迅速成长为一支新秀。  相似文献   

5.
正北部湾滨海富硒功能农业团队是依托广西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团队负责人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卓越学者尹艳镇教授,团队主要从事滨海功能农业、海洋生物废弃物资源再利用与富硒功能化相关研究工作。团队骨干由中国科技大学尹雪斌教授、袁林喜研究员、广西农科院刘永贤研究员、广西大学黄祖强教授、钦州学院王道波教授等一批  相似文献   

6.
正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科研创新团队是在安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院地合作的基础上组建,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领衔成立了14个富硒资源开发利用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富硒食品加工新技术及新产品研发、富硒产品质量控制技术及功能评价。目前,依托本中心已建立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  相似文献   

7.
正孙国新博士团队长期从事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微量元素)迁移转化研究,特别是在元素形态转化的表征、微生物驱动的转化机制及其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等领域具有良好的科学积累。围绕硒的生物地球化学,本团队主要开展植物硒积累机制和土壤硒挥发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8.
蔡海生  陈艺  张学玲 《生态学报》2020,40(24):9208-92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关键。立足区域富硒土壤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富硒农业特色经济,是振兴乡村产业的一条有效途径。以多维超体积生态位理论为指导,以区域富硒土壤资源禀赋和富硒农业发展要求为基础,从土壤自身条件、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3个方面明确了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导因素、区位因素、限制因素;选择土壤硒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地综合污染指数、生态保护建设等6个关键因子,构建了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位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生态位适宜性评价相关模型,探讨了生态位适宜性单一指数和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结合土壤利用改良分区、土壤利用功能分区、富硒农业生产分区等,分析了区域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问题。研究可为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提供科学可行的思路与方法,对于促进区域富硒土壤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实现富硒农业产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开展富硒(Se)土壤资源利用与富硒农产品开发,进行了湖南省耕地土壤硒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耕地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56 mg·kg-1,是全国土壤硒元素背景值(0.29 mg·kg-1)的1.93倍;湘西南区土壤硒平均含量最高、湘北洞庭湖区平均含量最低;湘西南区变异系数最大,离散程度高,分布不均匀;湘南区变异系数最小,离散程度低,分布相对均匀;全省富硒耕地面积224.96万hm2,占耕地面积的60.7%;水田富硒面积为185.63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0.1%;旱地富硒面积为39.33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0.6%。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大小顺序为:板页岩风化物>石灰岩风化物>第四纪红色黏土>砂岩风化物>花岗岩风化物>河湖冲(沉)积物>紫色砂页岩风化物;不同类型土壤硒含量大小顺序为:黄棕壤>黄壤>红壤>石灰(岩)土>水稻土>潮土>紫色土;当pH<5....  相似文献   

10.
植物对土壤硒的吸收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硒是人类、动物和某些微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植物因其具有吸收和转化土壤硒的能力而成为人类饮食补硒的主要来源。提高植物的富硒水平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了解影响植物富硒效果的因素,综述了土壤中硒的赋存形态,重点阐述了植物对土壤不同形态硒的吸收、迁移和代谢过程,并由此对硒生物强化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正刘红梅教授团队主要从事生物无机化学、固体无机化学等方向的研究工作,重点研究硒、硒蛋白与重大疾病的关系及预防机制、无机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潜在应用等。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1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1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典型缺硒大国,一条马鞍形土壤缺硒带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占主要农耕区土壤面积的33.34%,但同时也存在点状分布的富硒-高硒地区,占主要农耕区土壤面积的8.69%,成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安徽石台、广西巴马、江西宜春等地方农业转型升级的新抓手,得到大力开发利用。伴随着硒资源的开发利用,一些科学问题被广泛提出,如:硒摄入有何健康效果?天然富硒区人群是否有实证研究数据?硒-镉共生导致天然富硒农产品富硒的同时是否存在镉含量超标问题?硒资源中的硒形态组成有何重要意义?硒超积累植物-壶瓶碎米荠的超积累硒的机制是什么?这些关键科学问题亟待解答。基于对天然硒资源近10年的研究成果,对以上科学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以期为未来高效安全科学地利用硒资源提供一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主要农耕区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来源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硒是重要的生命元素之一,对于动植物及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同时依托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结合查阅的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土壤硒方面的研究论文,系统分析了土壤硒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主要农耕区土壤硒含量均值为0.217 mg/kg,中南地区为高硒分布区;富硒土壤的分布受煤系、黑色地层、土壤有机质、沉积作用、母岩等各类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1∶50 000土壤环境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示范,获得了贵州省乌蒙山区金碧镇和锦星乡面积约191.76 km2范围内表层土壤、农作物等介质中元素或指标的高精度分析数据。研究区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安全土壤占比约99%。土壤中硒、锌等生命健康元素含量丰富,富硒、锌土壤面积占比分别达62%和99%,与区内含煤岩系、碳酸盐岩系成土母质紧密相关。富硒、锌特色农产品有茶叶、油菜、大豆、玉米、大蒜等。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岩溶石山地区,发现并评价绿色富硒、锌土壤及其特色农产品,可为乌蒙山区精准扶贫提供依据和示范效应。因此,全面开展贵州省土壤环境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科学准确标定每寸土地,建立土壤与农产品质量大数据信息库对于确保食品原产地安全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东北大骨节病病区土壤中硒的形态和含量与大骨节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病区土壤中硒以有机结合态硒为主,又以富里酸态硒占主要比重。根据20个土壤样点的对比研究,显示土壤富里酸中硒含量与病情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正华中农业大学"农产品富硒与安全"研究团队主要从事农作物富硒生产技术和富硒肥料产品开发、农作物富硒机制研究和农产品安全评估,获得相关省部级课题4项,国家基金3项,获得授权专利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开发出系列农产品富硒技术和肥料配方,并进行了较大规模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7.
陕西安康硒资源开发现状及其产业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研究资料显示,陕西省安康市是全国土壤富硒面积最大的天然富硒区,被誉为"中国硒谷"。通过梳理文献资料,总结了安康市天然富硒资源的特征,并结合近年来安康市富硒产业化研究与建设工作,在剖析安康市富硒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瓶颈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天然富硒资源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是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后首批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从2016年起分3批部署了44个项目,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1.63亿元。本文简要介绍了专项设立背景、研究基础、总体目标及项目设置,分析了承担单位立项数量及经费总量、承担单位地域分布以及项目主持人年龄特点等情况,建议优化专项立项流程,发挥第三方机构桥梁作用以及落实科技报告制度等完善专项组织实施的对策建议,为后续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富硒土壤对烤烟生长及硒吸收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安徽池州烟区不同全硒含量土壤(0.30、0.45、1.00、1.75mg·kg-1)对烤烟生长发育以及硒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显示:(1)土壤硒含量≤1.00mg·kg-1时能够促进烤烟生长,而土壤硒含量≥1.75mg·kg-1则抑制烤烟的生长。(2)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烤烟根系、茎秆、叶片的硒含量,烟株各部位的硒含量呈现根系叶片茎秆的特点,且根系硒含量是叶片的2~3倍,叶片硒含量则是茎秆的3~4倍。(3)土壤硒含量由0.30mg·kg-1增加至1.75mg·kg-1时,烟株对硒的吸收系数由1.08显著降低至0.36,次级转运系数则由2.84显著升高至4.03,即土壤硒含量增加降低了根系吸收硒的效率,但却增加了硒在叶中的转运和相对累积量。(4)烤烟整株硒的富集量在土壤硒含量为1.00mg·kg-1时达到最大,每株达到72μg。研究表明,在安徽池州烟区的富硒土壤(0.45~1.00 mg·kg-1)上能够生产出富硒(0.15~0.23 mg·kg-1)烟叶,不需要额外添加外源硒,既可以减少生产成本,也能够避免造成水土污染。  相似文献   

20.
几种开发的富硒野生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野生植物是硒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现今对植物富硒方面的研究主要还集中在传统栽培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而野生植物资源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还较少.湖北恩施州硒资源丰富,本文对具有此地方特色的野生植物碎米荠、葛、板桥党参、显齿蛇葡萄、紫箕在含硒量、硒的存在形式、富集硒的特性、富硒技术及硒产品的药理保健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相应富硒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