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FISH实验中用直接涂片法、盐水制片法、TCT制片法、低渗滴片法制片法和宫颈切片组织取材方法对于FISH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162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及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手术切除或活检的宫颈组织63例,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hTERC基因.结果:直接涂片法、盐水制片法、生理盐水法、TCT制片法和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法hTERC基因杂交成功率分别为58.3%,65%,55%,87.1%,85.7%,TCT制片高于其它四组;低渗滴片法背景干净度、细胞形态、裸核数量满意度最高;TCT制片法细胞数量满意率最高;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法荧光信号满意率最高.结论:在检测hTERC基因的宫颈癌筛查中,TCT制片法明显优于其他方法,而在指导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治疗中,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法的染色体破坏最小,实际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现有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荧光PCR法并开发出新的试剂盒,将其与直接测序法和ARMS法进行对比,验证该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手术确诊的141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盲法分别使用直接测序法、ARMS法和新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比较新试剂盒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不一致时采用三种方法分别重复检验一次。结果:三种方法检测成功率均为100%,新试剂盒与直接测序法测得结果完全一致的比率达75.9%(107/141),在直接测序法测得的96例突变阳性中,92例在新试剂盒检测中得到验证(95.8%)。而直接测序法显示突变阴性的45例中,新试剂盒检测发现了23例突变阳性,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x2=40.745,P0.05)。与直接测序法进行比较,新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8%、48.9%,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84.6%,检测准确度为80.9%。以ARMS检测法为金标准,新试剂盒测得结果完全一致的比率达84.4%(119/141),两者的一致性比较好(K=0.749,P0.0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1%、86.4%。结论:改进后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试剂盒在技术上较好地控制了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该检测方法较直接测序法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与现有的ARMS法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甲真菌病病原体检测中多点平皿培养法与常规试管培养法的差异。方法选择2004年10月~12月及2005年10月~12月病甲标本,分别采用多点平皿培养法(试验组)和常规试管培养法(对照组)分离病原体并作菌种鉴定。结果多点平皿培养法和常规试管培养法之间比较,阳性率分别为68.4%和49.3%(P=0.0029),污染率分别为13.2%和4.6%(P=0.0246)。致病菌分离结果:对照组皮肤癣菌75.7%,酵母菌18.9%,非皮肤癣菌霉菌5.4%;试验组则分别为46.2%,34.6%和16.7%。两组分离菌种比较,P值均<0.05。试验组共检出2例混合感染,对照组则无。结论多点平皿培养法阳性率高,可以提高对甲真菌病的病原菌的检出率,尤其是对非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检出率,且有助于发现甲真菌病的混合感染。但多点平皿培养法污染率亦高,应规范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4.
通过检测PTN蛋白在肺腺癌患者术前血清标本及相对应的恶性胸水肺腺癌细胞2种不同标本中的表达及对比其表达的差异,探讨其诊断意义.利用Western-blot免疫印迹方法检测50例恶性胸水及相对应的术前血清,并对肺腺癌细胞进行石蜡包埋、免疫细胞化学检查.同时分别以10例正常献血者血清、20例胸水良性增生细胞作为对照.肺腺癌患者血清和恶性胸水细胞中PTN蛋白的表达分别高于对照组PTN蛋白的表达,恶性胸水中PTN蛋白的表达59.0% (49/83)高于肺腺癌患者血清中PTN蛋白的表达32.5% (27/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胸水肺腺癌细胞中的PTN蛋白表达和波形蛋白Vimentin呈正相关关系(P <0.01,r =0.728),而与钙粘连蛋白E-ca呈负相关.PTN蛋白在肺腺癌患者血清和恶性胸水细胞标本中高表达,恶性胸水肺腺癌细胞中PTN蛋白的表达高于血清中PTN蛋白的表达,肺腺癌细胞中PTN蛋白的表达与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相一致,肺腺癌细胞在转移过程中已发生了向间质细胞转化EMT的过程,同时增强了肺腺癌细胞的高侵袭性,而恶性胸水肺腺癌细胞PTN蛋白的高表达更促进了肺腺癌细胞的转移.提示对未发生胸水转移的肺腺癌患者进行血清中PTN蛋白的检测,对已发生胸水转移的肺腺癌患者同样要检测PTN蛋白,以期提高肺腺癌患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改良包埋操作细节,以期提升包埋质量。方法 比较采用不同包埋模具温度、不同第一次注蜡量、冷台添加水与否、不同加盖包埋底盒方式、不同二次注蜡角度在组织包埋合格率、撬出蜡块甲级率、HE切片组织结构完整性、细胞显示效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的差异。结果 通过预热包埋模具至70℃、减少第一次注蜡量、在冷台上加入少量的水、待模具侧壁的石蜡稍凝固后再加盖包埋底盒、二次注蜡时将包埋模具连同包埋盒倾斜10°~25°等条件可显著提高包埋合格率、蜡块质量甲级率、切片组织结构完整性、细胞显示效果和免疫组化染色优良率。结论 通过在包埋过程中延缓或加速石蜡凝固,控制注蜡量、调整注蜡角度等可显著提升包埋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10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FFPET)作为疑难检材,将其制成蜡膜,分别以二甲苯-Chelex100法、脱蜡液-Chelex100法、脱蜡液-Vazyme FastPure FFPE DNA Isolation试剂盒(简称FP试剂盒)、脱蜡液-北京天根石蜡包埋组织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法(简称天根试剂盒)提取DNA,进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浓度、纯度)及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型检测(23个常染色体),通过比较分析FFPET在4种不同提取方法中的提取质量、STR分型质量和检出率,从而寻求一种高效简便、经济实用、方便快捷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应用4种方法提取的石蜡包埋组织蜡膜D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后显示,应用2种Chelex100法提取的DNA浓度高于2款试剂盒,试剂盒提取的DNA的纯度优于另外2种方法,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P试剂盒提取DNA的平均浓度和纯度均优于天根试剂盒,无显著性差异(P>0.05);STR分型普遍存在不同基因座和同一基因座不同等位基因之间的扩增不均衡,呈现前高后低状态;STR平均检出率为FP试剂...  相似文献   

7.
制作全眼球切片标本的传统方法是用火棉胶包埋,虽能使眼球切片保持完整,而不易制作较薄的切片,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用石蜡包埋制作全眼球切片的方法已有过报道。由于眼球的结构与致密度差异大,各部位软硬悬殊,要做出比较完美的切片标本是不大容易。为了进一步缩短制片时间,减少脱水程序,防止切片易碎,制作出好切易展的切片,对石蜡包埋制作全眼球切片作了一些改进,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胸水沉渣包埋切片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诊断恶性间皮瘤时,联合抗体套餐的最佳选择。方法对523例胸水标本进行液基学检测,并对其中诊断结果为恶性间皮瘤的63例及肺腺癌的52例胸水标本进行离心沉渣后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5/6(CK5/6)、细胞角蛋白7(CK7)、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波形蛋白(Vim)、P53、间皮细胞(MC)抗体、钙视网膜蛋白(C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钙粘蛋白(E-cad)、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比较这些抗体的阳性表达率,特异性及敏感性,探讨诊断恶性间皮瘤联合抗体的最佳套餐选择,同时对临床较常见的粘液型及乳头状型恶性间皮瘤组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恶性间皮瘤的形态学分型对免疫组化结果有否影响。结果在63例恶性间皮瘤患者中,CK5/6、MC、CR、EGFR、Vim的阳性表达率较高,在52例肺腺癌患者中,TTF-1和CEA的阳性率表达率最高;CK5/6、MC、CR、EGFR、Vim TTF-1、CEA特异性和(或)敏感性较高。结论诊断恶性间皮瘤的最佳联合抗体套餐选择为CK5/6、MC、CR、EGFR、Vim、TTF-1、CEA;粘液型及乳头状型恶性间皮瘤抗体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沉渣镜检和干化学法检测尿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沉渣镜检和干化学法对随机选择的432份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尿白细胞检测方面,沉渣镜检法、干化学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11%、10.42%(P0.05),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6.53%,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745,P0.05);在尿红细胞检测方面,沉渣镜检法、干化学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6%、7.64%(P0.05),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4.91%,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712,P0.05)。结论沉渣镜检法联合干化学法进行尿中白细胞、红细胞检测,可以有效提升阳性检出率,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比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部位和不同组织类型中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基因),探讨H.pylori、CagA基因与胃癌的关系,以及H.pylori、CagA基因导致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革兰染色及血清H.pylori CagA抗体检测胃癌患者H.pylori,应用PCR检测胃癌组织中H.pylori CagA基因。结果胃癌组织中随活检部位不同,H.pylori检出率也不同,以胃窦部检出率最高为76.9%,与胃体大弯侧、胃角和贲门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5),胃体大弯侧、胃角与贲门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5),胃底与贲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窦部癌的CagA检出率(85.6%)最高,与其他部位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5),胃角胃癌CagA检出率显著高于胃体大弯侧和贲门胃癌(P0.005)。高分化胃癌H.pylori检出率为73.1%,低分化胃癌H.pylori检出率为44.1%,二者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肠型胃癌H.pylori检出率为76.7%,弥漫型胃癌H.pylori检出率为33.3%,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胃癌CagA检出率为26.3%,低分化胃癌CagA检出率为80.0%,二者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肠型胃癌CagA检出率为80.4%,弥漫型胃癌CagA检出率为57.1%,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部位和不同组织类型中胃癌组织中H.pylori和CagA基因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性,对探讨胃癌的发生及胃癌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和胸水中CA125在结核性和癌性胸水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抽选我院确诊的结核性胸水病人85例(结核组)和癌性胸水病人71例(癌症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和胸水中CA125表达,并以胸水/血清中CA125比值10(p-CA125/s-CA12510)为临界值,观察其对癌性胸水的鉴别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结果:癌症组胸水中CA125表达及p-CA125/s-CA125比值均显著高于结核组(P0.05);但血清中两组CA125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胸水中,以35U/ml为临界值,两组患者阳性率92.9%(79/85)、100%(71/7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7.0718,P=0.0078)。癌症组中p-CA125/sCA125比值10的比率(84.5%VS 17.6%)明显高于结核组(X2=66.6244,P=0.0000);并以其为诊断癌性胸水的临界值,鉴别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2.3%、84.5%、83.3%。结论:血清和胸水中CA125表达对于鉴别结核性或者是癌性胸水的临床意义不大,但是p-CA125/s-CA125比值对于鉴别结核性和癌性胸水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测定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2011年9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胸腔积液性质分为两组,良性组47例,恶性组42例,对两组的NSE、CEA和CYFRA21-1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组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NSE、CEA和CYFRA21-1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CEA和CYFRA21-1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单独NSE、CEA和CYFRA21-1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E、CEA和CYFRA21-1测定对胸腔积液具有临床诊断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与肺部感染、胸水葡糖糖(Glu)水平的相关性,为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预防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6例行胸腔镜手术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并发胸腔积液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6例,术后无并发症,观察组患者40例,术后并发胸腔积液。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Pearson分析法对上述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炎症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胸水Glu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一般资料进行Pearson分析显示,肺部感染与SP患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呈现正相关,胸水Glu与SP患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呈现负相关(P0.05)。17例感染病例中,革兰氏阴性菌为11例,构成比64.71%,革兰氏阳性菌为6例,构成比35.29%,无真菌感染病例发生。两组患者治疗前各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升高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与胸水Glu水平呈现负相关,与肺部感染呈现正相关,且肺部感染患者中革兰氏阴性菌相对较多,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任兆强  邢维聪  孙勇  刘菲  林存智 《生物磁学》2014,(23):4471-447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腺苷脱氨酶(ADA)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及青岛胸科医院未经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2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IFN-γ、IL-2、TNF-α及ADA的表达情况。并应用ROC曲线分析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IFN-γ、IL-2、TNF-α及ADA的表达差异及意义。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IFN-γ、IL-2、TNF-α及ADA的表达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8、8.126、8.066、7.221;P=0.000、0.000、0.000、0.000,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胸腔积液中IFN-γ、IL-2、TNF-α及ADA的诊断临界值为201.45 pg/mL、41.91 pg/mL、21.55 pg/mL、33.78 U/L;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1.3%、93.5%、91.2%、89.1%;特异度分别为91.0%、92.1%、89.9%、90.1%。结论:胸腔积液中IFN-γ、IL-2、TNF-α及ADA的表达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对胸腔积液中的肺非小细胞癌分类与恶性间皮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利用液基薄层细胞学自动涂片技术方法对筛查出的胸腔积液可疑瘤细胞及瘤细胞标本1158例进行细胞包埋连续切片,分别作肺非小细胞癌(NSCLC)肿瘤细胞标记物CK7、CK5&6、TTF-1、E—Ca及恶性间皮瘤标记物MC(MesothelialCell,MC)、CR(Calfetinin,CR)、P53、Vimen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1158例胸腔积液患者确诊为肺腺癌581例,鳞癌509例,腺鳞癌48例,恶性间皮瘤20例。TTF-1在腺癌中有明显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2.43%;CK58L6在鳞癌中有明显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7.45%;MC、CR在恶性间皮瘤中有明显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00%和95.00%。结论液基细胞学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相结合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CK7、CK58L6、TTF-1、E—ca联合应用可用于胸腔积液中NSCLC之间的分类与诊断,CK58L6、MC、CR、P53、Vimentin联合应用可用于胸腔积液中间皮瘤的定性诊断,值得在临床细胞病理学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规律。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胸心外科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对穿刺获得的胸腔积液,用比色法测定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的水平。测量血中腺苷脱氨酶的水平进行对比。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患者胸腔积液ADA测定值为89.67±47.85IU/L,癌性胸腔积液组水平为24.56±11.491U/L,胸腔积液ADA水平在结核性胸膜炎与癌性胸腔积液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ADA〉45IU/L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则敏感性为(48/51)94.1,特异性为(48/52)88.9%,以ADA〈45IU/L一诊断恶性胸腔积水:则敏感性((51/55)89.4%,特异性为(51/54)94.4%;结核性胸膜炎中胸腔积液ADA/血清中ADA比值为2.25±0.72,癌性胸腔积液组水平0.43+0.1,结核性胸膜炎与癌性胸腔积液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胸腔积液ADA/血清中ADA比值〉1.0为界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则敏感性为(46/51)90.1,特异性为(45/55)81.8.%,以胸腔积液ADA/血清中ADA比值〈1.0诊断恶性胸腔积水:则敏感性(47/57)82.4%,特异性为(47/53)88.7%。结论: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检测血清、胸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对良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2例良性胸水患者和40例恶性胸水患者血清及胸水中IL-6、IL-8水平,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6、IL-8水平。结果:良性胸水组及恶性胸水组血清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恶性胸水组比较,良性胸水组胸水及血清中IL-6、IL-8水平升高更为显著(P<0.05),良性胸水组IL-6、IL-8的胸水/血清比值也显著高于恶性胸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水及血清中IL-6、IL-8的检测对良、恶性胸水患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对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8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其积液中蛋白量以及白细胞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胸膜壁厚度等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2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将每位患者随机进行编号,获得1~52个编号,按照奇偶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采用顺铂腔内灌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生活质量改善率以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3.08%高于对照组的42.31%(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EA、CA125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76.92%高于对照组46.15%(P<0.05)。观察组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可以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9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5例,两组都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再给予地塞米松治疗,两组都治疗1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胸腔积液完全引流时间、抽出胸腔积液总量、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结果:所有患者都注射耐受良好,未见严重并发症;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4%)明显高于对照组(72.6%);观察组胸腔积液完全引流时间和抽出胸腔积液总量分别为7.56±2.44d和2867.33±456.10 m L,对照组分别为9.44±2.89d和1989.92±444.20 m L,观察组胸腔积液完全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抽出胸腔积液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能延长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胸腔积液引流时间,增加抽出胸腔积液总量,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