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生物活性肽人脑利钠肽(BNP)的固相合成工艺,并为工业化合成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二氯三甲基树脂(以下简称为二氯树脂)为载体,采用9-芴甲氧羰基(Fmoc)保护的氨基酸,以1-氧-3-双二甲胺羰基苯骈三氮唑四氟化硼盐(TBTU)/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二异丙基乙胺(DIEA)缩合,以碘作为环化试剂,用切割试剂将BNP粗品从树脂上切割下来.通过MALDI-MS质谱仪检测,所合成环肽的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一致,使用RP-HPLC液相色谱仪对合成的环肽进行纯化,得到的BNP纯度达到97%以上.本合成工艺具有快捷、简便、高效的特点,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目的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LF4在来曲唑(Letrozole)耐药性乳腺癌(breast cancer, BCa)病理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在来曲唑耐药性病理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特点及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LF4在来曲唑耐药性BCa病理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特点;MTT和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过表达外源性KLF4对BCa细胞来曲唑药物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分析KLF4对编码雌激素受体α(ER-α)的ESR1的转录激活作用。结果:KLF4在来曲唑耐药性乳腺癌病理组织及细胞中呈异常高表达(P0.05);采用10-5 M的来曲唑处理MCF7细胞可显著抑制细胞活力,并促进细胞发生凋亡,而在细胞中过表达外源性KLF4后,这一来曲唑毒性作用可被有效逆转(P0.05),细胞活力甚至恢复到来曲唑未处理前状态;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显示在外源性雌激素E2刺激下,GLucONTM-ESR1报告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升高,这一升高趋势可被10-5 M的来曲唑处理有效抑制;当转染外源性KLF4后,来曲唑对GLucONTM-ESR1报告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的抑制效应被进一步加强(P0.01)。结论:KLF4可能通过转录调控作用直接抑制ER-α表达及活性,进而参与对来曲唑耐药性病理发生过程的关键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丽海绵提取物防污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文浩  严涛  刘永宏  黄日明  杨斌  董钰  严文侠 《生态学报》2012,32(13):4285-4290
从美丽海绵分离提取了2-去氧-1-氢-1,2,4,三唑、环(脯氨酸-甘氨酸)、尿嘧啶、环(脯氨酸-丙氨酸)、6-氨基嘌呤、4-(1-苯乙基)苯酚、1-氢-1,2,4,三唑和胆甾-5-烯-3β,7α-二醇等8种化合物,并研究了其对网纹藤壶金星幼虫的影响,其中6-氨基嘌呤(7.1 μg/cm2)和4-(1-苯乙基)苯酚(5.9μg/cm2)对金星幼虫具有明显的毒杀作用.美丽海绵可能通过这些活性化合物的协同作用来防止它种生物附着污损.  相似文献   

4.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显著提高作物的耐旱性,从而提高干旱条件下作物的产量(余叔文等 1978,王保民等 1980,Fletcher等 1984,1985)。多效唑(multieffects triazole;MET)是我国80年代生产的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其化学名为(2RS,3RS)-1-(4-氯苯基)-4,4-二甲基-2-(1H-1,2,4-三唑-1-基)戊醇-3,它能显著延缓稻苗生长、促进分蘖、防止稻苗移栽后败苗(王熹等 1988a,b),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驳骨(Gendarussa ventricosa)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溶解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4个化合物,经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1)、1,2,4-三甲氧基苯(1,2,4-trimethoxybenzene,2)、β-胡萝卜甙(daucostenol,3)、丁香树脂醇(syringaresinol,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三唑磷降解菌株GS-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有机磷农药污水处理池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高效降解三唑磷的菌株GS-1, 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 将该菌株鉴定为Diaphorobacter sp.。菌株GS-1能以三唑磷为唯一碳源生长, 能在12 h内降解100 mg/L的三唑磷至检测不出的水平。菌株GS-1降解三唑磷的过程中会产生中间代谢产物苯唑醇(1-苯基-3-羟基-1,2,4-三唑), 36 h后苯唑醇被完全转化。菌株GS-1降解三唑磷的最适pH值为8.0, 最适温度为30°C, 且对杀螟硫磷、辛硫磷、毒死蜱和甲基对硫磷  相似文献   

7.
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和杀菌剂—优康唑简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理化性质优康唑(Uniconazole)化学名称是(E)-1-对氯苯基-2-(1,2,4-三唑-1-基)-4,4-二甲基-1-戊烯-3-醇[(E)1-p-Chlorophenyl-2-(1,2,4-trizaol-1-yl)-4,4-dimethyl-1-penten-3-ol],结构式如下图,又名Pentefezol,实验代号S-3307, S-07和S-3270(为0.04%优康唑颗粒剂)是住友化学公司在80年代初推出的高效植物生长延缓剂和杀菌剂。优康唑纯品为白色结晶,熔点162~163℃,在水中的溶  相似文献   

8.
地尔硫卓是重要的心血管药物,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手性中心,可产生4个立体异构体,其中只有(2s,3s)-异构体具有药理活性,因此其立体选择性合成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研究人员采用多种方法合成单一构型的地尔硫卓手性中间体,其中包括化学拆分、化学不对称合成以及化学-酶法合成等方法。对地尔硫卓手性中间体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重要医药中间体β-羟基-α-氨基酸的生物酶法合成,挖掘验证新型的L-苏氨酸醛缩酶。以pET-28a(+)作为表达载体,通过蛋白表达纯化、薄层层析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L-苏氨酸醛缩酶及其催化产物的性质。基于4-氨基-3-肼基-5-巯基-1,2,4-三氮唑(Purpald)显色试剂开发检测醛缩酶的新方法。Streptomyces coelicolor SCO1844(天蓝色链霉菌,S.coelicolor SCO1844)和Streptomyces xinghaiensis SFR7A(星海链霉菌,S.xinghaiensis SFR7A)来源的醛缩酶被证明能够成功地合成β-羟基-α-氨基酸,且均为L-苏氨酸醛缩酶,实现了以苯甲醛和甘氨酸为底物合成l-threo/erythron-苯基丝氨酸的醇醛缩合反应。开发的可视化活性检测方法可以实现醛缩酶的快速鉴定和高通量筛选。两种新型L-苏氨酸醛缩酶的鉴定以及活性检测方法的开发,不仅丰富了生物法合成β-羟基-α-氨基酸的酶库,也为下一步对L-苏氨酸醛缩酶进行分子改造提高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脑啡肽基因下链26核苷酸中八核苷酸片段d-GGAAACCA(10~17)的合成。合成系采用改良的三酯法,先合成和,再用对氯苯基磷酰二氯在1,2,4-三氮唑存在下磷酰化得到和,然后由bzAobz开始,依次同和缩合得到。在所有的缩合反应中,缩合剂均采用2,4,6-三甲基苯磺酰硝基咪唑。所得的全保护八核苷酸用浓氨水和80%醋酸脱去保护基后再经DEAE-葡聚糖凝胶A-25(7M尿素)柱层析分离纯化并去盐后,即得到d-GGAAACCA。产物经5'-~(32)P标记后,同系层析均一,蛇毒磷酸二酯酶部分酶解后的电泳-同系层析双向图谱能够得到预期的核苷酸排列顺序。  相似文献   

11.
以脱氢松香酸为原料,经5步反应设计合成了6个新型的脱氢松香基-1,2,4-三氮唑类化合物,对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都进行了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脱氢松香酸为原料,经5步反应设计合成了6个新型的脱氢松香基-1,2,4-三氮唑类化合物,对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都进行了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3.
腈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用于合成多种精细化学品的化合物,它们容易制备,并且可以合成多种化合物。传统化学水解方法将腈化合物转化为相应的羧酸或酰胺通常需要高温、强酸、强碱等相对苛刻的条件,腈转化酶(腈水解酶、腈水合酶和酰胺酶)由于其生物催化过程具有高效、高选择性、条件温和等特点,在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腈转化酶已经被开发出来并用于精细化学品的生产。以下介绍了腈转化酶在医药及中间体、农药及中间体、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等精细化学品生产中的应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腈转化酶被开发出来并用于精细化学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与底物的结合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而 (R)-3-羟基-5-邻苯二甲酰亚胺基戊酸乙酯是阿托伐他汀合成的重要中间体。通过对实验室保藏菌种进行筛选,得到一株巴氏毕赤酵母X-33可将5-邻苯二甲酰亚胺-3-氧代戊酸乙酯还原为 (R)-3-羟基-5-邻苯二甲酰亚胺基戊酸乙酯。在磷酸盐缓冲液体系中考察了初始底物浓度、反应时间、辅助底物、葡萄糖添加量、pH、温度等因素对产物收率和对映体选择性的影响,获得了较佳的反应条件。选择底物投料量为7 g/L时,当菌体浓度120 g/L,葡萄  相似文献   

15.
利用PCR技术从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其编码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两种基因deoD和punA,构建工程菌并采用金属螯合层析纯化PNP702和PNP816,酶学性质研究表明:二者具有一致的最适反应温度(60℃)和最适反应pH值(7~8),PNP816磷酸解肌苷的催化效率(kcat/Km)比PNP702高出11.12倍。底物特异性试验表明:PNP702为高分子量的六聚体,而PNP816为低分子量的三聚体。分别以纯化酶和工程菌菌体为酶源,以肌苷或鸟苷为核糖基供体,TCA(1,2,4-三氮唑-3-甲酰胺)为底物,酶法合成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PNP816和工程菌XL-Blue(pPNP816)较PNP702和工程菌XL-Blue(pPNP702)具有更高的催化速度和底物转化率,表明来源于微生物的低分子量的三聚体PNP在核苷类药物和中间体微生物酶法合成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物活性肽AN-M的固相合成工艺,并为工业化合成目的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相法,以Fmoc-保护基保护的α-氨基酸和Wang树脂为原料,经1—氧—3—双二甲胺羧基苯骈三氮唑四氟化硼盐(TBTU)、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二异丙基乙胺(DIEA)缩合,20%哌啶的DMF溶液脱保护,用切割试剂将AN-M粗品从Wang树脂上切割下来。结果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纯化,可得目的肽的得率大于67.00%,最终成品的纯度在98.78%以上,经质谱鉴定其分子量与理论值一致。结论该合成方法步骤简便、便于操作、产品得率高,可用于大规模合成目的肽。  相似文献   

17.
以2,4,5-三甲氧基苯甲酸和2,5-二甲氧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芒果苷的两个主要代谢产物1,3,6,7-四羟基氧杂蒽酮(2)和1,3,7-三羟基氧杂蒽酮(3),同时获得四个合成中间体(4~7),利用1H NMR和13C NMR鉴定结构。活性研究表明代谢产物2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其IC50为10.89μM;代谢产物3及中间体5、7也有抑制作用,但弱于2,而中间体4、6和芒果苷则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灌胃给予小鼠等分子剂量的芒果苷及2后,均明显降低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尿酸水平,两者效价相似,提示芒果苷的降尿酸作用与其代谢产物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用基因工程菌酶法和化学法制备-D-对羟基苯甘氨酸(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 对羟基苯甘氨酸 (D p HPG)是制备羟氨苄青霉素、羟氨苄头孢菌素和羟氨唑头孢菌素等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 ,同时它也用于多种多肽类激素及农药的合成 .在D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多种制备方法中 ,生物酶转化法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简单、耗能少、产率高、成本低、光学纯度好、三废污染少等优势 .为利用生物酶转化法制备D 对羟基苯甘氨酸 ,首先用尿素、乙醛酸和苯酚合成底物D ,L 对羟基苯海因 ,然后利用D 海因酶基因工程菌E .coliBL2 1 pMD T7 dht细胞作酶源 ,进行底物D ,L 对羟基苯海因到中间体N 氨基甲酰 D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酶法转化 ,最后用化学法将N 氨基甲酰 D 对羟基苯甘氨酸进一步转化为D 对羟基苯甘氨酸 .结果表明 ,底物D ,L 对羟基苯海因的收率为 60 % .8L体积的发酵小试实验表明 ,发酵 12h ,工程菌E .coliBL2 1 pMD T7 dht的海因酶活力为 30 0 0U L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薄层扫描结果显示海因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可溶性蛋白质的 60 % ,菌体收率为 6% .8L体积的海因酶转化实验表明 ,在 4 %底物D ,L 对羟基苯海因和 1%菌体 (湿重 )pH 9 0情况下 ,反应 5h ,D ,L 对羟基苯海因的转化率可达 96% .在酸性条件下 ,用NaNO2 将N 氨基甲酰 D 对羟基苯甘氨酸转化为D 对羟基苯甘氨酸 ,反应 2h ,转  相似文献   

19.
(S)-3-氰基-5-甲基己酸是合成普瑞巴林的关键手性中间体。笔者以表达来源于Brassica rapa subsp.的重组腈水解酶工程菌Br Nit为催化剂,不对称水解外消旋异丁基丁二腈(IBSN)制备(S)-3-氰基-5-甲基己酸。考察反应温度、p H以及不同底物浓度和金属离子对全细胞催化IBSN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细胞催化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为8. 0,最适底物浓度为180 mmol/L。在此条件下,利用10 g/L湿菌体催化水解IBSN,反应6 h转化率可达45. 1%,产物对映体过量值(e.e.值)达到97. 9%。  相似文献   

20.
在水/有机溶剂双相反应体系中,研究了来源于西梅的(R)-醇腈酶催化酮与丙酮醇腈合成(R)-酮醇腈的立体选择性转氰反应.系统探讨了不同酶源、酶粉颗粒大小、底物浓度、两底物配比、酶浓度和底物结构对转氰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西梅醇腈酶能高效催化三甲基硅酮与丙酮醇腈的立体选择性转氰.酶粉颗粒大小以直径0.3~0.45 mm为优,底物浓度以21 mmol/L左右为佳,底物丙酮醇腈与三甲基硅酮摩尔浓度比以2∶1为宜,酶浓度以60.9 g/L左右为好.西梅醇腈酶对3, 3-二甲基-2-丁酮几乎没有催化活性,而对其硅结构类似物三甲基硅酮却具有非常高的立体选择性和催化活性,在上述优化反应条件下反应24 h的底物转化率和产物光学纯度均高达99%以上,表明底物中的硅原子对西梅醇腈酶的催化活性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