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伍艳芳  何凌 《生物磁学》2011,(16):3146-314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7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单独治疗,治疗组加入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治疗,完成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2%)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降低患者血生殖激素水平及改变血液流变学情况,两种治疗方法最终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显著改善患者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贫血症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可协同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糖类抗原(CA125)、性激素[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6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8例每组。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完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VEGF、MMP-9、CA125、E2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47%(34/38)比60.53%(23/38)](P<0.05);两组患者血清FSH、LH、E2、VEGF、MMP-9、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可能与其能有效降低子宫肌瘤患者血清VEGF、MMP-9、CA125、FSH、LH、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红蛋白(Hb)、人附睾蛋白4(HE4)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17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86)和对照组(n=86)。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Hb、HE4、肌瘤体积、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9.53%(P0.05);治疗后,两组的Hb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HE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肌瘤体积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及血小板聚集率(PAR)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3.95%、1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较好,可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及Hb、HE4等指标水平,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老年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107例老年卵巢囊肿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字法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妇科千金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妇科千金胶囊和桂枝茯苓丸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NO,TNF-α以及患者性激素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3%(P0.05)。两组患者血清NO、TNF-α、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TNF-α、E2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LH、FSH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老年卵巢囊肿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调节患者血清NO、TNF-α以及性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丹鳖胶囊联合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的疗效评价及对其血清Bcl-2、Bax、FSH、E_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在此基础上联合丹鳖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价和比较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Bcl-2、Bax变化,子宫肿瘤组织中Bcl-2与Bax表达,及治疗前后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同时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FSH、E_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子宫肌瘤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减弱,子宫肌瘤组织中Bax表达明显增强(P0.05);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均与治疗前比明显缩小(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Bcl-2、FSH、E_2水平均较低,血清Bax水平较高,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均较小(P0.05);且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丹鳖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促进子宫肌瘤细胞凋亡,显著降低患者血清FSH、E_2水平,可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从而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金消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表皮生长因子(EGF)、核因子-κBp65(NF-κBp6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接诊的103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红金消结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在月经期间停药,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Ang-2、EGF、NF-κBp65、卵泡雌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子宫体积与瘤体情况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78%,P0.05),血清Ang-2、EGF、NF-κBp65、FSH、LH、E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金消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米非司酮治疗,其可更显著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缩小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这可能与降低血清Ang-2、EGF、NF-κBp65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盆腔炎性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对TGF-β1、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盆腔炎性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常规使用妇科千金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考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WHOQOL-BREF评分、血清中TGF-β1和IL-4水平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8%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99,P0.05);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生存质量、自我感觉及日常生活的WHOQOL-BRE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但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显著较对照组好,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两组患者血清中TGF-β1和IL-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但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显著较对照组好,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5%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50,P0.05)。结论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盆腔炎性后遗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大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桂枝茯苓胶囊对卵巢囊肿患者囊肿核摘除术后血清雌激素、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及脂质结合唾液酸(LS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已行囊肿核摘除术的卵巢囊肿患者39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8例予甲硝唑联合青霉素注射治疗;实验组21例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雌激素、AMH及LSA的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雌激素、AMH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LS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血清雌激素、AMH较高,而LSA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可以有效提高行囊肿核摘除术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这可能与其提高血清雌激素及AMH水平并降低血清LS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桂枝茯苓丸对卵巢囊肿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桂枝茯苓丸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一氧化氮(NO)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P及NO水平均降低,而血清LH、FSH及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P、NO水平较低,而血清LH、FSH及TNF-α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0.77%)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卵巢囊肿的效果较好,推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E2、P、NO水平,升高LH、FSH及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米银联合桂枝茯苓浓缩水丸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社区已婚育龄女性宫颈糜烂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米银联合桂枝茯苓浓缩水丸治疗,对照组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消糜栓治疗,两组均7天为1疗程,均治疗4个疗程,8周后复查宫颈糜烂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81例,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64例,有效率71.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联合桂枝茯苓浓缩水丸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显著,且无毒副反应,使用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苍砂白芥汤联合平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动脉血流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米非司酮片治疗)、观察1组(30例,给予米非司酮片+平消胶囊治疗)和观察2组(30例,给予米非司酮片+平消胶囊+苍砂白芥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中医临床疗效、肌瘤体积、T淋巴细胞亚群、性激素水平、子宫动脉血流指数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2组为96.67%,观察1组为86.67%,对照组为70.0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雌二醇(E_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低于观察1组,观察1组低于对照组,观察2组肌瘤体积、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低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CD3~+、CD4~+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1组、观察2组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砂白芥汤联合平消胶囊可提高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动脉血流指数,且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结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按入院日期的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结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为观察组(50例),单纯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为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血β-HCG降至正常天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84%,高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β-HCG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包块缩小快,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结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少,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分析坤泰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疗效及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湖院区妇科门诊就医的88例围绝经期DU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米非司酮胶囊,用量为每日1次,每次10 mg。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坤泰胶囊,用量为每日3次,每次2 g。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及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的子宫内膜厚度、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bFGF、VEGF水平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疗效等级分布优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性激素、bFGF、VEGF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FSH、LH、PRL、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bFGF、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末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FSH、LH、PRL、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bFGF、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患者可耐受,未见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患者。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绝经期DUB的治疗中,采用坤泰胶囊联合米非司酮的中西医治疗方案,在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米非司酮方案,能够更加显著地改善血清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提升bFGF、VEGF等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戈舍瑞林注射液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效果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组B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戈舍瑞林治疗,观察A组给予常规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戈舍瑞林治疗,观察B组给予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对比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孕激素(P)、雌二醇(E2)相关性激素水平,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观察A组与观察B组较对照组高(P<0.05),但观察A组与观察B组对比无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清FSH、P、E2相关性激素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均降低,且观察A组与观察B组较对照组低(P<0.05),但观察A组与观察B组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CRP、PCT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A组与观察B组较对照组低(P<0.05),但观察A组与观察B组对比无差异(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且观察B组和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A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戈舍瑞林注射液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均能改善患者炎症反应与性激素水平,但采取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戈舍瑞林患者不良反应较低,且同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孕三烯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VEGF、MMP-9、sICAM-1水平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VEGF、MMP-9、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VEGF、MMP-9、s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子宫直肠窝结节粘连、子宫直肠窝触痛以及子宫活动受限的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以上症状体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孕三烯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sICAM-1、MMP-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黄蛰虫胶囊联合维生素C钠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黄褐斑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研究组给予大黄蛰虫胶囊联合维生素C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大黄蛰虫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过氧化脂质分解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5.7%(6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40/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SOD、E2显著升高,MDA、T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研究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黄蛰虫胶囊联合维生素C钠治疗黄褐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调节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的血流变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