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个性化肿瘤(癌症)疫苗(personalized cancer vaccines,PCVs)包括新抗原癌症(肿瘤)疫苗(neoantigen cancer vaccines,NCVs)和肿瘤裂解物疫苗(tumor lysate vaccines,TLVs)。NCVs以新表位为抗原。新表位是新抗原中可以激活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活性肽。新抗原是根据肿瘤细胞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确定的肿瘤细胞特有的突变蛋白。TLVs以肿瘤患者的肿瘤裂解物为抗原。PCVs能激活肿瘤特异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这些T细胞能在肿瘤患者体内抑制、杀伤肿瘤细胞,因而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为了提高疫苗效力,PCVs必须和佐剂组成一定的剂型。可用于PCVs的佐剂有运载体、纳米颗粒、乳化剂、模式识别受体激动剂、免疫卡点抑制剂和能改变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的制剂等。  相似文献   

2.
王歈 《生命科学》2002,14(1):23-26
肿瘤抗原可以诱导机体的免疫应答,是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多肽疫苗的分子基础,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肿瘤疫苗筛选方法,利用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或抗体识别肿瘤抗原,为临床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大量备选抗原分子。文中总结了肿瘤抗原的种类,及迄今几乎所有被证明的含有T细胞识别表位的抗原分子及其血清学反应性,为临床肿瘤疫苗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未成熟的DC可摄取抗原并迁移至淋巴器官,将抗原信息传递给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应答。研究表明,DC在启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强大的功能。近年来,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简要综述了各种DC疫苗的制备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内最重要、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是抗肿瘤免疫的最好佐剂。将不同形式肿瘤抗原负载的DC制成疫苗,可以在体内诱导特异性杀伤性T细胞(CTL)的生成,激发人体有效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功能。其中肿瘤抗原原因转当的DC疫苗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可望作为一种新型肿瘤疫苗用于肿瘤的防治。本文主要就其作用特点、体内应用的可行性及抗肿瘤作用效果的实验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dendritc cells,DC)是一种抗原提呈细胞,能特异地引发和调控机体免疫。它具有抗原呈现功能而不损害免疫系统,不仅能够激活CD4^ 辅助T细胞和CD8^ 细胞毒性T细胞,还能活化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已有的研究让人们看到了癌症疫苗的希望,但还处于早期阶段,有许多尚未确定的因素。因此有关DC疫苗用于对肿瘤的保护性和治疗性免疫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作的总体策略是开发多价重组疫苗,这种疫苗能够在黑色素瘤或结肠直肠癌病人中激发产生广泛的免疫应答,作在中报告了初步研究的结果,将携带细胞因子基因的重组金丝雀痘病毒进行肿瘤内投递至病人之后,以期评价这种重组疫苗的作用。近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采用独特的衍生于称之为ALVAC的金丝雀痘病毒的载体系统,利用初免—加强免疫程序,观察肿瘤特异性T细胞应答。在ALVAC中,作掺入编码肿瘤相关抗原(TAAs)的基因。在评价ALVAC CEA从候选疫苗的结肠癌临床研究中已经证实这种方案是安全的,并且能够诱导肿瘤特异性T细胞应答。  相似文献   

7.
肿瘤疫苗是转移性癌化疗的有希望的替代品。为达到有效而安全,治疗性癌苗应特异性靶向转移性肿瘤细胞上表达的抗原。抗非何杰金氏B细胞淋巴瘤表达的特异性表面免疫球蛋白或其独特型的疫苗,它符合这些标难,因为原发的或转移的肿瘤细胞皆表达肿瘤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使用小鼠38C13B细胞淋巴瘤作为一种模型系统设计了一种质粒DNA疫苗,它表达编码38C13肿瘤表面轻链和重链两种肿瘤免疫球蛋白(独特型)的双顺反子mRNA。为提高该质粒DNA疫苗的免疫原性,将小鼠轻重链的可变区与其人免疫球蛋白相应的稳定区相融合。另外,构建的真核类表达盒在体内得产生鼠/人嵌合型免疫球蛋白的高水平表达,及引起保护性免疫应答。用特有的SfiI限制位点快速克隆任一肿瘤特异的免疫球蛋白独特型区,产生的系列质粒构建物用以试验J区和/或人C区插入SfiI限制位点的差异,发现这样的差异对表达和免疫原性都有显影响。原型独特型疫苗免疫小鼠产生了抗38C13肿瘤的保护性免疫应答。研究表明,双顺反子质粒DNA为基础的新疫苗可用于开发抗B细胞淋巴瘤的肿瘤特异性疫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热点,其中结合肿瘤疫苗和纳米技术的纳米疫苗为肿瘤免疫疗法提供了新思路.纳米疫苗可以实现疫苗和佐剂的共载,且智能化的纳米载体进一步实现了抗原有效的靶向递送,促进了抗原的摄取和递呈,激活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本文就纳米疫苗的原理、优势、纳米材料的类型、临床疗效进行综述,为后期纳米疫苗的设计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一类多功能抗原提呈细胞,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及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大量研究表明机体可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和调节DC的功能,从而增强其抗肿瘤作用。其中,以肿瘤抗原、肿瘤细胞裂解物或全肿瘤细胞作为刺激物致敏DC得到的DC疫苗,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示出了可观的抗肿瘤效应,部分DC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该文将重点对基于DC的肿瘤疫苗制备方法、临床前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抗体工程的发展,使免疫治疗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成为治疗肿瘤的第4种可行方法,但是需要满足3个先决条件:1)肿瘤细胞存在着与正常细胞不同的标志成分;2)这些标志成分具有足够的免疫原性;3)免疫系统可针对带有标志成分的肿瘤细胞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1 肿瘤的免疫机制肿瘤抗原的存在是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前提。肿瘤抗原是细胞恶性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物质的总称。细胞恶性变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或正常静止基因的激活,可以产生新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蛋白质在细胞内降解后,某些短肽可与组织相容性抗原(MHCI)类分子在内质网中…  相似文献   

11.
旨在体外组装酵母菌表达的gp96 (Recombinant gp96,rgp96) 蛋白与B16.F10黑色素瘤抗原,大量制备新型gp96肿瘤疫苗,并研究其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利用体外组装的rgp96-肿瘤抗原复合物免疫C57BL/6小鼠,并通过酶联免疫斑点实验、细胞因子染色、杀伤实验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rgp96或肿瘤抗原免疫组相比,体外组装的rgp96-肿瘤抗原复合物免疫能够显著抑制B16肿瘤的生长,而且能够明显提高肿瘤特异性T细胞活性。rgp96-肿瘤抗原复合物的抗肿瘤免疫活性与从肿瘤组织中提取的gp96接近。研究结果为大量制备新型gp96肿瘤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免疫疗法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已成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相关肿瘤疫苗已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被证明有效.然而,在肿瘤疫苗的设计中,肿瘤抗原免疫原性弱,应答率低等问题是目前面对的一大挑战,佐剂的加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免疫佐剂在提高肿瘤抗原免疫原性,激活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近几年免疫佐剂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常用的抗肿瘤佐剂进行综述,并总结了其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的疫苗设计策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杀伤能力是肿瘤免疫学上目的,随着对免疫肿瘤抗原的了解以及对T细胞免疫反应和肿瘤逃逸机制的进一步认识。方面军一目的已取得了进展,体内含量稀少的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C8)是这些机制的关键。体外从外周血祖细胞诱导扩增这些细胞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纪元。DC8作为肿瘤疫苗,在B细胞淋巴瘤、黑色素瘤、前列腺癌等病人身上已有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SPf66疟疾疫苗已进行人体试验。三次免疫后20天,接种者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有一定的保护率。大规模接种尚待研究。今后研究优良的疟疾疫苗仍应以单克隆抗体、分子生物学方法筛选能引起保护性抗体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决定簇,再用基因重组或人工会成方法制备多价亚单位疫苗。此外,尚需研制阻断疟疾传播的疫苗。  相似文献   

15.
免疫佐剂是加入疫苗制剂后能促进、延长或增强对疫苗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好的免疫佐剂可使少量的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早期、高效和持久的免疫应答。本文主要就近几年国内外对黏膜免疫佐剂种类(主要包括细菌性物质、各种细胞因子、某些无机成分、可增强抗原呈递的相关载体)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肿瘤的基因治疗,最终都是通过基因修饰细胞介导完成的,这些基因修饰细胞可分为(1)免疫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2)自杀基因或抑癌基因修饰的细胞疫苗;(3)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4)基因修饰造血干细胞;(5)基因修饰淋巴细胞;(6)基因修饰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它。它们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各有特点,本主要介绍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肿瘤免疫疗法已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法,是当今肿瘤治疗的新希望。将细菌疫苗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已经历了多方面的探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因其能够趋向肿瘤病灶,在肿瘤微环境保护下激起肿瘤浸润细胞的免疫反应,削弱免疫抑制作用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其在乳腺癌、肝癌、黑素瘤、胰腺癌等癌症中都已具有较为广泛的研究。本文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免疫应答方式、作为肿瘤载体的优势、减毒策略以及在多种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人体免疫系统是抵御病原菌侵犯、防止肿瘤发生最重要的保卫系统。针对免疫系统中T/B淋巴细胞的免疫组库研究,找出肿瘤与TCR或BCR之间的关系,发现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从而推动肿瘤特异性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的发展,特别是在肿瘤免疫组库研究基础上衍生出的癌症疫苗,可以在患者体内实现诱导定向肿瘤免疫反应,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现从肿瘤免疫组库、癌症疫苗的研究进展等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9.
DNA免疫     
用编码抗原蛋白的质粒DNA进行免疫可诱导抗体免疫应答和细胞倡导的免疫应答。人们称之为DNA免疫。这种方法可使宿主细胞直接产生想要的蛋白抗原,并且抗原具有适宜的三维结构。该方法已使多种动物模型产生了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力。DNA免疫有可能保护人类抵抗疾病,同时避免目前采用疫苗技术的缺点。  相似文献   

20.
DNA疫苗为编码抗原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注入体内后在原位表达所编码的抗原并诱导免疫应答,在预防感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肿瘤等疫病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与灭活疫苗相比,其免疫效价还比较低。有多种策略能够增强或调节DNA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其中,作为外源基因载体的质粒的组成及插入的有关基因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免疫反应的效果,在构建DNA疫苗质粒时,加入细胞因子、融合信号、泛素等基因以及ISS序列,另外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对抗原提成细胞有影响的分子共注射,以及加入转移分子,都可以明显增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有利于研制更有效的DNA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