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比较临床分离的亲缘关系近的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ZJ06(blaNDM-1–)和ABC3229(blaNDM-1+)的差异蛋白质组,以期发现新德里金属?-内酰胺酶1(New Delhimetallo-β-lactamase-1,NDM-1)对鲍曼不动杆菌生长代谢的影响。【方法】利用2-DE联合MALDI-TOF MS/MS技术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并在GO注析的基础上,对差异蛋白进行通路分析、功能分类和富集分析,并作出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发现ABC3299相对于MDR-ZJ06有51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1个蛋白表达上调,40个蛋白表达下调,并且这些差异蛋白主要涉及降低碳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和细胞壁合成,增加铁离子转运系统形成。【结论】这个结果揭示了NDM-1可能是通过减缓细菌自身的代谢,增加自身铁的摄取使细菌机体系统地抵抗抗生素从而达到耐药。  相似文献   

2.
【背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基因敲除是研究细菌毒力与耐药的重要方式。但现有的大部分细菌基因敲除方法基于抗生素抗性筛选,导致不适用于多重耐药菌株的基因敲除。【目的】旨在建立一种非依赖于抗生素抗性筛选的方法,用于敲除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方法】运用同源重组和自杀载体pMo130-TelR对亚碲酸钾的抗性,使用两步筛选法,构建鲍曼不动杆菌VI型分泌系统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emolysin-Coregulated Protein,Hcp)基因敲除突变体,并对缺失株的生长能力、细菌竞争能力以及血清抵抗能力进行测试。【结果】通过构建含同源片段的重组pMo130-TelR载体,成功敲除了鲍曼不动杆菌标准株ATCC 17978中的hcp基因,获得了ATCC 17978 hcp基因缺失突变体。突变体生长能力没有显著改变,但细菌竞争能力显著下降,血清抵抗能力显著升高。【结论】pMo130-TelR可成功用于鲍曼不动杆菌无痕基因敲除,对于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等相关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I型整合子的结构特征,探讨其与细菌多重耐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至2009年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上呼吸道分离的187株鲍曼不动杆菌,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I型整合子整合酶基因的检测;扩增整合子的可变区,应用DNA测序技术分析I型整合子基因结构。【结果】I型整合子的阳性率达53.4%。共七种1型整合子基因盒被鉴定,其中首次发现报道一种新的整合子(GenBank:HQ322622)。可变区主要编码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基因。20种抗菌素耐药的结果均表明携带Ⅰ型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不携带I型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明显增高。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表型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I类整合子相关耐药基因在本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分布较广泛。整合子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形成和播散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噬菌体解聚酶是噬菌体在裂解细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抗菌蛋白,关于鲍曼不动杆菌荚膜分型及常见型别噬菌体解聚酶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以KL2型鲍曼不动杆菌为研究对象,从噬菌体IME-AB2中克隆解聚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可溶性表达并研究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应用二代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鲍曼不动杆菌荚膜型,分析IME-AB2全基因组。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ORF76假定的尾丝蛋白(Putative Tail Fiber)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ASY-Blunt-E1-gp76,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通过Ni-NTA亲和层析纯化解聚酶,研究解聚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构建了pEASY-Blunt-E1-gp76解聚酶重组表达质粒,该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得到可溶性表达;体外活性分析显示,该重组蛋白在体外能够对所有的KL2型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解聚酶联合人和狗的血清具有很好的杀菌活性。【结论】鉴定解聚酶并提高其抗菌谱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噬菌体及解聚酶用于治疗耐药菌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江苏盛泽医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OXA和NDM-1耐药基因,分析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30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产酶情况;用PCR的方法检测OXA-23、OXA-24、VIM、IMP和NDM-1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果 30株分离菌中25株菌改良Hodge试验阳性,22株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未扩增出NDM-1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论本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  相似文献   

6.
【背景】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因其耐药率高、治疗难度大而备受关注。然而,对于该菌的交叉耐药及耐药相关因素尚未完全阐明。【目的】通过体外诱导分别获得耐美罗培南或耐替加环素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并研究其诱导前后的交叉耐药性和细菌呼吸耗氧率差异。【方法】采用多步法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进行体外诱导耐药,PCR扩增诱导前后菌株的16S rRNA基因并测序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诱导前后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及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变化,Seahorse XF~e96细胞能量代谢实时测定仪对诱导前后菌株的耗氧率进行分析。【结果】通过88d的体外诱导实验,分别获得耐美罗培南或耐替加环素的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株。耐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对替加环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仍处于敏感状态,但是对头孢吡肟交叉耐药;耐替加环素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吡肟仍处于敏感状态。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被美罗培南或替加环素诱导耐药之后的耗氧率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罗培南的使用不仅可能诱导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对美罗培南耐药,也可能会导致该菌对其它一种或几种抗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对美罗培南或替加环素耐药后其耗氧率下降,从而说明呼吸耗氧率下降可能是该菌耐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并检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利用K-B法检测45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情况,通过改良Hodge试验、Carba NP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碳青霉烯酶进行表型检测,并采用PCR技术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携带OXA-23和NDM-1型耐药基因的情况。结果 45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共筛出42株多重耐药菌株;利用改良Hodge试验和Carba NP试验检出36株碳青霉烯酶阳性菌株;采用PCR扩增出OXA-23,未扩增出NDM-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且耐药基因OXA-23携带率高,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编码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的细菌耐药基因blaNDM-1的复合探针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基于复合探针技术原理,以blaNDM-1基因作为待检靶基因建立检测方法,对PCR扩增体系中镁离子浓度、PCR退火温度等进行优化,并对检测的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等进行评价。结果:优化了最佳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以灵敏度质控品进行灵敏度实验,最低检测限可达2拷贝/体系;非耐药性菌株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批间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5%;只有产NDM-1的鲍曼不动杆菌检测为阳性,其他377株临床分离菌和阴性对照均无响应。结论:建立了检测含blaNDM-1基因的菌株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持留菌的特征,分析鲍曼不动杆菌Ⅱ型毒素-抗毒素(TA)系统的多样性及分布,探讨TA系统与持留菌形成的潜在关联。【方法】采用分属于6 大类中的6种不同抗生素分别筛选的方法分离并定量鲍曼不动杆菌的持留菌;应用PSI-BLAST及TBLASTN程序分析72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的Ⅱ型TA系统;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44株临床多重耐药(MDR)的鲍曼不动杆菌中5个Ⅱ型TA系统的分布。【结果】我们发现不同抗生素处理得到的鲍曼不动杆菌持留菌的数量并不相同;对多数抗生素而言,浓度越高,得到的持留菌数量越少;处于生长平台期的菌株中相比对数期含有更多的持留菌;多粘菌素B及妥布霉素均具有杀灭部分持留菌的能力;鲍曼不动杆菌所有菌株中均含有Ⅱ型TA系统,HTH/GNAT类型在菌株中分布最为广泛;所有700余株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中共含有15个潜在的Ⅱ型TA系统;三类普遍存在于已知基因组中的明确功能的Ⅱ型TA系统在临床多重耐药菌株中同样分布广泛,且HigB/HigA的表达量在标准株的持留菌中显著增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持留菌水平与菌株的生长状态、抗生素的种类及浓度密切相关。Ⅱ型TA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已知基因组和临床多重耐药菌株中普遍存在,其中,HTH/GNAT、GP49/Cro(HigB/HigA)及DUF497/COG3514三种类型的Ⅱ型TA系统可能在鲍曼不动杆菌持留菌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程度与其主动外排泵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首先用纸片扩散法检测64株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将其分为A组(0~2种抗生素耐药)、B组(对3~5种抗生素耐药)和C组(对6~8种抗生素耐药);检测64株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对罗丹明6G的外排情况,筛选出罗丹明6G外排明显增加的菌株;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主动外排泵基因AdeABC的表达水平。结果:6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4株对0~2种抗生素耐药(A组),对3~5种抗生素耐药的有33株(B组),对6~8种抗生素耐药的有27株(C组);多重耐药组鲍曼不动杆菌罗丹6G外排明显增高,外排程度A组相似文献   

11.
[背景]耐药基因可通过水平转移在环境、动物和人体间发生转移,而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通过候鸟的迁徙.耐药基因可通过水平转移和候鸟迁徙跨地区传播至禽畜和人类,引起公共卫生问题.[目的]分离广州南沙湿地公园候鸟粪便中肠杆菌科细菌,并鉴定菌种类别,研究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携带的主要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  相似文献   

12.
【背景】正常生理状况下核糖体蛋白SA (ribosomal protein SA, RPSA)主要在细胞内表达,参与多种细胞功能。在发生感染性疾病时,RPSA往往会异位于胞膜,介导微生物的感染。【目的】全面揭示RPSA在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 SS2)感染宿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利用本课题组已有的脑脊液和血清蛋白组学数据库(SS2脑膜炎感染模型的仔猪和健康仔猪),借助生物信息学手段分别筛选脑脊液和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DEPs),并对其涉及的信号通路进行分析。通过体外烯醇化酶(enolase, ENO)刺激宿主细胞,检测宿主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钙离子含量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等指标变化,揭示RPSA介导SS2-ENO对宿主细胞主要能量细胞器——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揭示SS2感染宿主后,RPSA和相关蛋白显著富集在代谢和糖酵解/糖异生等能量有关通路。SS2-ENO刺激导致宿主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钙离子和ROS水平升高。封闭RPSA后缓解了ENO对线粒体膜电位、细胞活性氧和细胞内钙离子含量的影响。【结论】RPSA介导SS2毒力因子ENO损伤宿主细胞线粒体功能。本研究丰富了SS2感染时RPSA的作用机制,为SS2脑膜炎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克雷伯氏菌与多复制子抗性质粒间的关系,分析细菌携带多复制子质粒对抗生素环境的响应机制。[方法] 以2018-2020年分离的56株不同来源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估其多重耐药表型,对分离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通过细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BGWAS)技术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深入解析多复制子抗性质粒形成的机制。[结果] 耐药表型分析发现野生动物来源的菌株具有更广的耐药谱系,总体Klebsiella sp.对氨苄西林表现出很高的耐药率(80.36%),尤其是马来穿山甲来源菌株对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受,同时对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耐受,基因组分析发现这些菌株携带了抗性质粒和更多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进一步对69个质粒序列分析,发现有28个质粒为多复制子质粒,主要携带blaCTX-M-15blaCTX-M-14blaCTX-M-55blaOXA-1blaTEM-1等β-内酰胺酶基因。细菌携带质粒类型分析认为Klebsiella pneumoniae可能是多复制子质粒的重要宿主,质粒骨架与结构分析发现多复制子质粒多由2个或2个以上单个质粒融合而成,携带此类质粒的菌株不仅获得了更广的耐药表型,而且在全球传播扩散分布逐年增加,因此产生对抗生素环境更强的适应性。[结论] 多重耐药性细菌呈现的表型与携带的多复制子质粒有关,相比较下多复制子质粒比非多复制子质粒有更强的抗性基因携带能力,或许是细菌在强大的抗生素压力下产生的重要响应机制。本研究对于未来探索细菌抗性基因的传播扩散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市售畜禽肉类中大肠杆菌的耐药状况和blaCTX-M基因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广州市不同区域零售市场和超市畜禽肉类样品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通过基因phoA扩增和测序进行大肠杆菌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药物敏感性,通过PCR扩增检测blaCTX-M基因,对blaCTX-M阳性大肠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从323份市售畜禽肉样品中分离获得大肠杆菌241株;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63.07%)、多西环素(47.72%)和复方新诺明(43.15%)耐药率较高;blaCTX-M基因检出率为3.32%(n=8),其中4株携带blaCTX-M-14,3株携带blaCTX-M-65,1株携带blaCTX-M-55;8株产CTX-M大肠杆菌可分为4种不同的ST型,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论】市售畜禽肉中大肠杆菌污染严重。产CTX-M酶大肠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且blaCTX-M基因主要以水平传播方式在大肠杆菌中传播,需要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技术研究表达磷脂酶A_2的毕赤酵母重组菌在甲醇诱导表达外源蛋白时的基因表达差异,从而解析外源蛋白高效诱导表达机制,为进一步工程菌株的改造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一株产磷脂酶(PLA_2)的毕赤酵母为出发菌株,采用RNA-Seq二代测序方法,研究在甘油培养和甲醇诱导两种条件下,重组毕赤酵母转录组基因表达差异情况。【结果】重组毕赤酵母中共鉴定到5225个转录本。甘油培养与甲醇诱导相比,共有857个基因发生显著变化。依据代谢途径分类,差异基因集中在核糖体成分、甲醇代谢、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途径、柠檬酸循环、乙醛酸循环以及蛋白质加工过程。【结论】通过分析甲醇诱导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碳源改变对胞内代谢会产生全局影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的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烟肼(isoniazid,INH)、链霉素(streptomycin,SM)单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与INH/SM多耐药MTB蛋白质组差异。【方法】应用i TRAQ结合Nano LC-MS/MS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临床分离INH、SM或INH/SM耐药MTB与H37Rv标准株间均表达差异蛋白;并以INH/SM耐药MTB与H37Rv比值为对照,相对定量分析单耐药与多耐药MTB蛋白表达差异倍数;运用DAVID 6.7分析差异蛋白生物功能;STITCH 5.0分析差异蛋白与INH和SM相互作用。【结果】与H37Rv标准株比较,58个蛋白在INH、SM耐药与INH/SM耐药MTB间均有表达差异,共同差异蛋白生物功能主要为氧化还原酶活性和转移酶活性;主要参与丙酸代谢信号通路。共同差异蛋白中,与INH/SM耐药MTB比较,Rv2986c和Rv1908c在INH、SM耐药MTB均表达上调1.25倍;Rv3133c和Rv0577则均表达下调0.7倍;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以上4种蛋白可直接或间接与INH、SM进行相互作用。【结论】INH、SM单耐药和INH/SM多耐药MTB蛋白表达谱有较大差异,蛋白Rv2986c、Rv1908c、Rv3133c和Rv0577表达水平及相互作用可能与INH和SM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对鸡源丁酸梭菌进行分离鉴定与安全性评估.[方法]利用厌氧培养方法对源自汶上芦花鸡与SPF鸡粪便样品进行丁酸梭菌的分离与纯化,挑选可疑菌落进行微生物质谱鉴定,进一步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进行鉴定,16S rRNA测序结果与NCBI核苷酸数据库中丁酸梭菌的16S rRNA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同时,进行所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大酱中耐盐性较好的植物乳杆菌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为植物乳杆菌盐胁迫应激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本项研究以筛选自东北传统农家大酱的耐盐性较好的植物乳杆菌FS5-5为研究对象,绘制了其在0%、6.0%、7.0%和8.0%(W/V)Na Cl浓度下的生长曲线,并利用i TRAQ技术研究了其在0%、6.0%、7.0%和8.0%(W/V)Na Cl浓度下的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植物乳杆菌FS5-5在0%、6.0%、7.0%和8.0%(W/V)Na Cl浓度下到达对数生长期中期的时间点分别为5、10、12和12 h;以差异倍数在1.2倍以上且P0.05为筛选条件对6.0%、7.0%和8.0%(W/V)Na Cl浓度下与0%进行差异蛋白质的筛选,共筛选出1271个差异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核苷酸代谢、应激反应、转运、PTS系统和核糖体代谢等。【结论】植物乳杆菌在高盐浓度下生长与能量合成蛋白质、应激蛋白质以及相容性溶质转运蛋白质的表达上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析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非洲群体) (俗称"金刚虾",以下同)携带耐药菌及耐药基因现状。[方法]本研究从山东滨州北海新区采集了金刚虾,对其肠道细菌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菌性质及数量、占比及种类进行检测,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肠道内容物样品中的4类抗生素的4种耐药性基因分布特征。[结果]肠道中可培养细菌总数约1.45×105- 2.13×106CFU/g,有四环素、萘啶酸、氟苯尼考、庆大霉素4种抗生素耐药菌的检出,其中喹诺酮类萘啶酸耐药菌占比最高,达到35.00%,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占比最少。10种抗生素药敏性质分析表明,肠道可培养细菌对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等6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卡那霉素中度敏感,对萘啶酸、青霉素、阿莫西林耐药。从分离的耐药菌鉴定结果可以得出,可培养的抗生素耐药菌主要集中在弧菌属,基于属水平的不同抗生素耐药菌统计显示,不同抗生素耐药菌种类存在明显差异,且同一菌属有耐多种抗生素的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4种耐药基因的丰度不同,tetA基因相对拷贝数和四环素耐药菌比例、floR基因和氟苯尼考耐药菌比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qnrA基因相对拷贝数和萘啶酮酸耐药菌比例、aadA基因相对拷贝数和庆大霉素耐药菌比例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本研究说明,金刚虾肠道微生物中存在一定的耐药菌和耐药基因,具有携带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废水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中可移动质粒在耐药基因水平传播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污水厂分离所得的50株产ESBLs大肠杆菌进行接合试验,并对所得的接合子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15种常见药物的耐药表型,针对质粒介导的产ESBLs菌株的耐药基因设计7对特异性引物对接合子进行PCR扩增。【结果】研究结果显示,80份水样分离得50株产ESBLs大肠杆菌,共接合成功35株细菌,接合成功率高达70%。接合子与供体菌相比,均发生耐药谱型的改变,且存在丢失一种或几种药物耐药性且产生另一种或几种药物耐药性的现象。PCR扩增结果显示,接合子与供体菌相比,耐药基因型有所减少或不变,bla_(TEM)、bla_(CTX-M)基因全部接合成功,bla_(SHV)基因仅1株未接合成功,耐氟喹诺酮类基因未发生转移。【结论】本研究表明,不同的耐药基因可能位于不同的可移动质粒上,可移动质粒在大肠杆菌耐药性水平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