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herpes zoster virus,VZV)临床分离株WXL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筛选2BS细胞培养WXL株的最佳条件,对最佳培养条件下WXL株的滴度及糖蛋白E(glycoprotein E,g E)浓度进行检测,并检测所致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直径,检测结果与Oka株进行比较。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对WXL株进行病毒颗粒形态观察;通过检测其ORF22基因片段的核酸序列,对其进行基因型分型。结果采用MOI 0.001感染2BS细胞培养WXL株时,其病毒培养液滴度最高。在此培养条件下,WXL株病毒培养液的滴度与Oka株无明显区别,但其g E浓度明显低于Oka株,同时CPE直径明显大于Oka株。WXL株病毒颗粒TEM观察到3种不同的病毒颗粒,其中,完整病毒颗粒直径约200 nm,核衣壳直径约100 nm,并呈六面体形;根据ORF22核酸序列检测结果,WXL株属于基因2型。结论 WXL株具有典型VZV野生毒株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7例临床水痘患者的疱疹液样本,进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herpes zoster virus,VZV)的分离及鉴定分析。方法对7例临床水痘患者的疱疹液,用2BS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及病毒滴度检测;用特异性引物分别对病毒分离株及疫苗株(Oka株)的ORF68、ORF54、ORF38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及测序,用DNAMAN软件对病毒分离株的ORF68序列与Dumas株序列进行比对鉴定,并对病毒分离株和Oka株的ORF54、ORF38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结果从7例临床水痘患者的疱疹液样本中,分离到4株VZV病毒株;病毒分离株的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及病毒滴度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强;4株病毒分离株的ORF68序列与Dumas株完全一致;ORF54、ORF38的RFLP结果显示,4株病毒分离株均为BglⅠ+PstⅠ+型,Oka株为BglⅠ+PstⅠ-型。结论成功分离的4株病毒分离株均为VZV野生毒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Oka株和84-7株的部分基因特征进行分析,为建立Oka株和84-7株的鉴别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相关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OKa株和84-7株的Pst I酶切位点、抗原蛋白基因序列(ORF14,ORF68)、高突变区域(ORF62)及84-7株复制起点进行序列比较和分析。结果 Oka株酶切位点特征为Pst I-Sma I~+Bss HII~+Nae I~+,84-7株的酶切位点特征为Pst I~+Sma I~-Bss HII~-Nae I~-;Oka株和84-7株ORF14编码的蛋白质同源性为99.8%,3个碱基的差异导致了3个氨基酸的变化,且这两株病毒株的R2可变区的串联重复单位拷贝数均为7;Oka株和84-7株ORF68编码的蛋白质同源性为100%,且存在2个低复杂性区域(LCR);ORF62编码区蛋白质的同源性为99.2%,具有14个低复杂性区域;84-7株复制起点区域包含一个13TA+19GA结构。结论 Oka株和84-7株的同源性很高,但在酶切位点方面存在差异,可用于Oka株和84-7株的鉴别,为今后确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毒株的鉴别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南京株YY5在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及SUPT1细胞株上生长特点.观察病毒感染细胞后不同时间病变效应程度,记数死亡细胞百分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记数抗原表达阳性细胞数,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病毒感染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病毒复制不同时期的特点.结果发现:HHV-7在CBMCs及SUPT1上出现CPE时间迟于HHV-6,且CPE程度也低于HHV-6;HHV-7在SUPT1细胞上尽管有CPE及抗原表达,但很难找到成熟的病毒颗粒;电镜下,病毒主要存在于肿胀的病变细胞内,且病毒感染细胞常出现核染色质聚集,核固缩,及胞浆细胞器空泡化,细胞裂解等特点;成熟的HHV-7颗粒直径约170-190 nm,核衣壳约90-100 nm,核衣壳内致密核心约40 nm,核衣壳与包膜之间是丰富的被膜约30-35 nm,包膜上有刺突.HHV-7常发现无核心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对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分离株J_1的核衣壳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后5小时即可观察到细胞核内大量的病毒核心相关颗粒和少量核衣壳。在细胞核内和细胞浆内均可见到病毒基质或毒浆结构。VZVJ_1株具有三种类型的核衣壳,命名为A型、B型、C型核衣壳。A型具有电子致密核心,B型的核心呈颗粒状,C型具有电子透明核心。三种核衣壳大小一致,直径75—100nm,核心为35—55nm。将VZV的核衣壳与疱疹病毒科其它成员作了比较分析,并对各种核衣壳在病毒成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分离株核衣壳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用超萍切片电镜技术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分离株J1的核衣壳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后5小时即可观察到细胞核内大量的病毒核心相关颗粒和少量核衣壳。在细胞核内和细胞浆内均可见到病毒基质或毒浆结构。VZVJ1株具有三种类型的核衣壳,命名为A型、B型、C型核衣壳。A型具有电子致密核心,B型的核心呈颗粒状,C型具有电子透明核心。三种核衣壳大小一致,直径75-100nm,核心为35-55nm。将VZV的核衣壳与疱疹病毒科其它成员作了比较分析,并对各种核衣壳在病毒成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分离呼吸道肠道病毒(简称呼肠病毒)经过空斑分纯后进行生物学和部分基因序列的鉴定。首先通过BYD株(由端青从北京于某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第一株呼肠病毒)对4种传代细胞的敏感性试验,选出L929和LLC-MK2敏感细胞,然后用LLC-MK2细胞进行理化性质试验,血凝试验和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该病毒为耐乙醚、不耐酸、不耐热的RNA病毒;对人O型红细胞能产生凝集,滴度达1:32;电镜下可查见细胞胞浆内有球形、直径为70nm~80nm、双层衣壳的病毒颗粒。提取BYD株RNA并进行S4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片段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呼肠病毒1~3型标准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90%和95%。以上这些生物学以及S4片断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新分离BYD株病毒符合呼肠病毒科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新分离呼吸道肠道病毒生物学特性和S4片段的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分离呼吸道肠道病毒(简称呼肠病毒)经过空斑分纯后进行生物学和部分基因序列的鉴定.首先通过BYD株(由端青从北京于某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第一株呼肠病毒)对4种传代细胞的敏感性试验,选出L929和LLC-MK2敏感细胞,然后用LLC-MK2细胞进行理化性质试验,血凝试验和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该病毒为耐乙醚、不耐酸、不耐热的RNA病毒;对人O型红细胞能产生凝集,滴度达132;电镜下可查见细胞胞浆内有球形、直径为70nm~80nm、双层衣壳的病毒颗粒.提取BYD株RNA并进行S4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片段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呼肠病毒1~3型标准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90%和95%.以上这些生物学以及S4片断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新分离BYD株病毒符合呼肠病毒科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昆虫-杆状表达系统建立表达和纯化分泌形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糖蛋白gE的方法,并鉴定其理化性质及免疫原性。方法:利用Gibson assembly同源重组试剂盒快速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VZV gE。在sf9昆虫细胞中鉴定序列优化前后表达量的差异,并在High FiveTM细胞中大量表达。通过Ni-NTA亲和层析方法得到高纯度gE蛋白,之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验证了其理化性质,并进行小鼠免疫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构建了pFastbac-VZV g E1/2重组质粒,经过PCR及双酶切鉴定后均为阳性克隆。使用BAC/PAC试剂盒提取Bacmid转染sf9细胞制备杆状病毒,经Western blot检测,sf9细胞开始表达gE蛋白且随着病毒代次升高g E蛋白表达量增加。序列优化后表达量明显增加,但是大部分以胞内形式存在。通过Ni-NTA一步亲和层析获得纯度较高的gE蛋白,并与VZV单抗9C8具有较好的反应性。通过免疫小鼠产生高滴度抗体,且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其血清可以与天然病毒上的gE抗原结合。结论:成功获得了杆状表达系统表达的gE蛋白并且纯化和鉴定了蛋白质的性质及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发具有自主产权的VZV亚单位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糖蛋白E(glycoprotein E,gE)是VZV亚单位疫苗的主要候选蛋白,但目前原核表达系统制备的gE蛋白以包涵体形式为主,可溶性差。本研究采用去除第1~30氨基酸序列的VZV gE胞外域基因,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使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His-tag柱纯化重组gE蛋白,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其特异性。用该重组gE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及特异性。结果显示,BL21/pET32a-VZV gE工程菌可以表达可溶性重组gE蛋白,纯化后纯度约为90%。WB鉴定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ELISA检测显示小鼠抗VZV gE多克隆抗体效价>1∶10 000,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该抗体特异性较高。结果表明,本研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可溶性重组VZV gE蛋白,同时该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这为VZV gE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和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用2BS细胞分离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成功的猴肝脏标本中的HEV的初步结果,将2BS细胞长成致密单层,接种已知含有HEV的肝悬液,盲传至第4代,发现在第27天细胞出现了轻微的细胞病变(CPE),随着进一步的传代,细胞病变时间逐渐提前。至第7代时,在第17天就可见到CPE,CPE的主要特征是细胞间隙变宽,透明度降低和轻度细胞破坏,无大片细胞溶解和脱落现象。免疫电镜检查在第5代和第6代细胞培养液中见到很少的27—34nm的病毒颗粒。将第4代至第7代的细胞悬液20ml接种了3只恒河猴,有2只猴在24天和26天出现了典型的ALT升高,待这3只猴恢复正常后一年,再次接种以上细胞悬液20ml,3只猴全部发生了ALT升高,并在胆汁中检查到27—34nm的病毒颗粒,我们初步推测2BS适应的这株病毒很可能是戊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2.
猪瘟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形态发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猪瘟病毒(CSFV)弱毒疫苗Thiverval株(T株)与中 国兔化弱毒疫苗C株在MPK细胞中的感染模式。使用MPK细胞增殖CSFV,其病毒滴度明显提高,从而为应用电镜超薄切片技术研究猪瘟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形态发生提供了可能性。猪瘟病毒呈圆形颗粒,直径约为70nm。其内部是电子致密的核心,直径约为40nm,有时呈六角形;外有包膜包裹。在CSFV感染的MPK细胞质中,可观察到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子代病毒粒子。此外,猪瘟病毒的感染能够引起某些宿主细胞超微结构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细胞培养与实时荧光RT-PCR相结合的快速检测甲肝病毒滴度的方法。方法根据甲肝病毒(HAV)L-A-1株5'端基因组序列,设计了2条基因特异性引物及一条探针,建立实时荧光RT-PCR法,结合细胞培养检测甲肝病毒滴度,并与ELISA检测法进行比较。结果实验中建立的方法能特异检测甲肝病毒,细胞培养8d检测病毒滴度为lg107.0CCID50/mL。同一样本重复检测3次,批内样本Ct值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89%,批间样本Ct值变异系数最大为1.66%。建立的细胞培养结合实时荧光RT-PCR法(细胞培养8 d)与细胞培养ELISA法(细胞培养28 d)检测甲肝病毒滴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等优点,应用于疫苗常规检测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轮状病毒株在Vero细胞上的培养条件,将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H9按0.1MOI分别接种于不同规格的细胞培养瓶(100ml、2000ml、3L、15L)。病毒接种采用吸附与未吸附两种方式、病毒收获采取低温冻融后离心与直接离心两种方法,观察分析对病毒滴度的影响。实验中,用CASY细胞计数仪分析活细胞率,病毒接种后逐日观察细胞病变(CPE)并取样,采用细胞半数感染量测定病毒滴度。结果表明,使用不同规格细胞培养瓶经吸附法培养接种、低温破碎法收获的LH9株病毒滴度高,其中以15L立瓶培养滴度最高(6.0~7.0 logCCID50/ml)。  相似文献   

15.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减毒活疫苗株(V-Oka)为混合毒株,仍具备感染和潜伏神经系统的能力,VZV第7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7,ORF7)嗜神经因子敲除的毒株有望成为更安全的VZV减毒活疫苗株,本文重组表达VZV ORF7蛋白,制备其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建立ORF7荧光抗体检测方法,为新一代ORF7敲除的VZV减毒疫苗的检测提供方法学基础。本研究以V-Oka株orf7为扩增模板,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ORF7,转化至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后,镍离子柱亲合层析纯化表达蛋白,WB鉴定重组蛋白的活性,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VZV ORF7单克隆抗体,对单抗进行鉴定,选取一株稳定、特异、高效的单抗进行纯化并标记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结果显示,重组ORF7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分子量约29 kD,亲和纯化后纯度约为92.0%,盐酸胍复性蛋白可与VZV全病毒免...  相似文献   

16.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用7份水痘或带状疱疹病人的皮肤病变水泡液,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中培养传代,分离到7株病毒分离物,第一株是由带状疱疹病例分离到的,经细胞病变、核内包涵体和电镜形态学观察,认为此分离物属于疱疹病毒科成员;经血清学鉴定,证实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其宿主范围与疱疹病毒(HSV)不同,余6株分离物经ELISA、IFA及CF血清学试验鉴定均为VZV。  相似文献   

17.
0507BS3是从中国新疆喀什地区采集的库蚊和按蚊混合蚊标本分离的病毒株,对C6/36细胞致病变而对Ve-ro和BHK-21细胞不致病变。电镜观察显示病毒颗粒呈圆球形,直径约60nm(n=20),无包膜,单层衣壳,衣壳内有中央核。基因组核酸电泳显示基因组包括10条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片段。病毒第10基因片段核酸序列测定显示该片段全长964bp(GenBankID:FJ150869),具有单一开放读码框,编码长度为275个氨基酸的蛋白,分子量约30.8kD。病毒第10基因片段核酸序列比对未发现相似的病毒核酸序列,氨基酸序列与胞质多形体病毒(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CPV)第10基因片段编码的多形体蛋白部分区段匹配。病毒第10基因片段和已知各型CPV第10基因片段核酸序列共同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病毒位于独立的进化分枝,提示0507BS3病毒可能是一种新型CPV病毒。  相似文献   

18.
根据GenBank发布的猪2型圆环病毒(PCV2 )序列(AY0 35 82 0 ) ,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了猪2型圆环病毒ORF1和ORF2基因。将ORF1和ORF2基因的PCR产物回收并酶切后,依次插入到伪狂犬病毒gE gI双缺失通用转移载体pIECMV中,构建了猪2型圆环病毒_伪狂犬病毒重组中间转移质粒pIEORF1-ORF2。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中间转移质粒pIEORF1_ORF2与伪狂犬病毒TK- gE- LacZ+ 基因组共转染IBRS_2细胞,待发生细胞病变后收集病毒液进行空斑纯化,利用检测PCV2ORF1基因和ORF2基因的PCR方法筛选重组病毒TK- gE- gI- ORF1-ORF2+ ,用Southernblotting鉴定重组病毒,并用Westernblotting检测ORF1_ORF2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在此基础上也测定了重组病毒在不同细胞上的增殖滴度。结果表明,外源基因ORF1和ORF2已成功插入到TK- gE- LacZ+ 亲本株的基因组中,并获得了表达,表达的蛋白可与PCV2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同时发现ORF1和ORF2基因的插入不影响重组病毒的增殖特性,其毒力与亲本株相当。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病毒株的基因型分布和分析代表性病毒株gE基因序列。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集来自北京市、长春市、拉萨市和乌鲁木齐市4个地区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的疱疹液拭子和皮肤痂片,共计18份。用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谱的方法确定病毒株的基因型。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gE基因的全长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SNP分析显示18个病毒株的基因型共为4种,其中有7株属于clade2遗传支,1株属于clade3遗传支,4株为clade5遗传支。另有6株病毒兼有不同遗传支的特征,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分型方法不能归属于任何明确的遗传支。对不同病毒株gE基因序列分析,除了发现3个国外已有报道的1个同义突变(T660C)和2个反义突变(C119T、C1606A),还发现了3个新的反义突变(C56T、C1109T和C917A)和4个同义突变(C54T、T1075C、T816C和G279A)。首次在我国新疆自治区发现了clade5遗传支的VZV,在长春市还发现了目前尚未能分型的6株病毒。对部分病毒株gE基因序列分析,在gE的e1和c1抗原表位的编码区内中检出1个新型反义突变(C917A),需要进一步研究该突变对该病毒免疫原性和致病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和SL7)分离甲型肝炎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我国建株的两株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和SL7),以35℃为培养温度,直接从急性期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患者粪便中分离到4株病毒。该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符合甲肝病毒的增殖特性,经免疫荧光阻断、免疫电镜及中和试验等特异性鉴定,证实为甲肝病毒。原始分离时的比较研究还显示,2BS株人二倍体细胞支持甲肝病毒增殖的能力似较SL7细胞佳。该4株病毒现已在2BS细胞稳定传代,感染滴度较高,被用于减毒活疫苗的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