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探讨三七皂苷Rg1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的调节作用。运用发色底物方法测定三七皂苷Rg1在体外和静脉注射对家兔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七皂苷Rg1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明显抑制血浆PAI-1活性,同时提高血浆tPA活性;30和60 mg/kg的三七皂苷Rg1静脉注射显著抑制血浆PAI-1活性,提高血浆tPA活性,同时降低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所释放的PAI-1水平。本实验提示三七皂苷Rg1能抑制PAI-1活性,同时升高tPA活性可能是其抗血栓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平原入进驻高原后凝血和纤溶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对从平原(海拔1400m)进驻3700m和5380m高原第7d及半年的40名健康青年血浆抗凝血酶Ⅲ(AT-M)、纤溶酶原含量(PLG)、D-二聚体含量(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纤溶蛋白原(Fg)、α2-抗纤溶酶抑制物活性(α2-PI)进行检测,并与20名平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高原低氧环境AT-Ⅲ、t-PA明显低于平原(P<0.05或P<0.01),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随居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或P<0.01)。PLG、DD、PAI、α2-PI及Fg在海拔3700m第7d和海拔5380m第7d及半年均较平原增高显著((P<0.05或P<0.01),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高,居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或P<0.01);3700m居住半年时较平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低氧存在凝血功能紊乱,表现为凝血与纤溶被激活的同时伴有纤溶受抑,凝血及纤溶的平衡被破坏而使血液呈高凝和低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3.
平原人进驻高原后凝血和纤溶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对从平原(海拔1 400 m)进驻3700 m和5 380 m高原第7 d及半年的40名健康青年血浆抗凝血酶Ⅲ(AT-M)、纤溶酶原含量(PLG)、D-二聚体含量(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纤溶蛋白原(Fg)、α2-抗纤溶酶抑制物活性(α2-PI)进行检测,并与20名平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高原低氧环境AT-Ⅲ、t-PA明显低于平原(P<0.05或P<0.01),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随居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或P<0.01).PLG、DD、PAI、α2-PI及Fg在海拔3 700 m第7 d和海拔5 380 m第7d及半年均较平原增高显著((P<0.05或P<0.01),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高,居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或P<0.01);3 700 m居住半年时较平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低氧存在凝血功能紊乱,表现为凝血与纤溶被激活的同时伴有纤溶受抑,凝血及纤溶的平衡被破坏而使血液呈高凝和低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34例,观察1组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溶栓治疗;观察2组给予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d、7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PAI-1)水平,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观察2组血流再通明显高于观察1组(P0.05);治疗前所有患者v WF、PAI-1、t PA明显高于对照组,t PA/PAI-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d观察1组、观察2组t PA、t PA/PAI-1明显升高,PAI-1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7d,观察1组t PA、t PA/PAI-1明显降低,观察2组v WF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使梗死的血管再次通畅,术后采用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显著,且对体内纤溶系统无明显影响,相比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人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基因与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CMVHSgD重组,与pJM17质粒共转染293细胞,采用不铺琼脂的方法产生重组病毒.PCR证实PAI-1基因重组进入腺病毒.进一步感染B16(F10)细胞,细胞表面洗提物和上清分别经纤维显示胶和反向纤维蛋白显示胶检测PAI-1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剂(PA)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对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80例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应用4周CSⅡ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Ⅳ型胶原(CⅣ);纤溶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浓度的变化.结果:①T2DM微血管病变组患者CRP、hsCRP、CⅣ、PAI-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P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CSⅡ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显著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CRP、hsCRP、CⅣ均降低(P<0.05);PAI-1显著降低(P<0.0l),t-PA显著升高(P<0.01).结论:T2DM微血管病变与血清炎症因子;CⅣ;纤溶因子有关,CSⅡ治疗除能降血糖外,还能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CⅣ水平,改善纤溶因子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纤溶酶原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表面有多种纤溶酶原受体,包括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α-烯醇化酶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等,它们均可以与纤溶酶原结合。与细菌结合的纤溶酶原可被宿主的纤溶酶原激活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或葡萄菌属的纤溶酶原激活剂(葡激酶)激活为纤溶酶。细菌表面的纤溶酶有利于其降解宿主胞外基质,穿越组织屏障,因此哺乳动物的纤溶酶原可能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宿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表达和血管形成与浸润性乳腺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浸润性乳腺癌、2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uPA、PAI-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uPA和PAI-1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且其高表达率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P<0.05);微血管计数在乳腺癌组和良性肿瘤组分别为30.87±7.64、20.28±8.7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uPA与PAI-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uPA、PAI-1的高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浸润、转移相关,uPA、PAI-1的高表达和MVD计数可作为评价浸润性乳腺癌侵袭性、评估预后和确定治疗方案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猕猴精浆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来源及在精子获能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Zheng P  Zou RJ  Liu YX 《生理学报》2001,53(1):45-50
我们的前期工作表明,不育症人精液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PA)活性明显升高;给成年办和猕猴注射长效睾酮诱发无精过程中,精液PA含量也伴随上升,为进一步查明PA的来源和对精子的作用,原位杂交检测组织型PA(tPA),尿激酶型PA(uPA)及PA抑制因子-1(PAI-1)泊mRNAs在成年健康猕附睾、前列腺和精囊中的表达。体外培养猕猴精子,培液中加入uPA、tPA及其底物纤溶酶原(plasminogen),测试PA对精子活力、顶体反应及激活卵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猕猴附睾、前列腺和精囊均表达tPA、uPA和PAI-1 mRNAs。加入uPA能维持精子的活力,使精子产生超激活运动,诱导顶体反应的发生,并使精子获得激活卵子的能力,这说明猕猴精浆PA除来源于睾丸外,可能主要来源于附睾及附性腺;在体外,uPA,而不是tPA,可能诱导精子获能。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纤溶酶原激活反应动力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溶栓研究中 ,纤溶酶原激活剂 (plasminogen activator,PA)激活纤溶酶原 (plasminogen,Plg)反应的动力学常数的测定占有重要地位 .在前人的研究中 ,虽然进行了这项实验 ,但是并未给出一个方便、快捷的测定方法 .所以建立一种更准确 ,更适合一般的实验室条件的 PA分子激活 Plg反应动力学常数的测定方法是必要的 .在对该反应进行数学分析的基础上 ,得到由可测量表示的纤溶酶 (plasmin,Plm)生成速度 (v(Plm) )的计算公式 ,由 v(Plm)及相应已知量可进一步推导出 Km、kcat的表达式 ,最终测得相应动力学常数 .用这种方法测定的由甲醇酵母 (pichia pastoris)表达的人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human single chain urokinase- PA,scu- PA)激活 Plg的反应的 Km=0 .648μmol·L-1,kcat=0 .0 62 6s-1,与文献报导相符 (Km=0 .4~ 1 .1 μmol· L-1,kcat=0 .0 2~ 0 .0 93) s-1,说明此方法是可靠的 .又因该法只需相应底物及酶标仪且为连续测定 ,所以十分简便 .  相似文献   

11.
纤溶酶原(PLG)经激活为纤溶酶(PLM)后,除了发挥纤溶和栓溶作用,还广泛参与胚胎发育、组织重构、伤口愈合等生理过程.近年来研究显示:PLM还与炎症、自身免疫、肿瘤和神经变性等存在紧密联系,而且已在细胞表面发现十几种PLG受体(PLGR)、结合蛋白.我们综述了这些受体和结合蛋白的结构、信号通路和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而为进一步理解纤溶系统的功能、发展新的诊疗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利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方法 ,从中国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总RNA中扩增出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 )基因cDNA编码区序列 ,并定向亚克隆至pUC1 9质粒 ,克隆的PAI -1cDNA去除了信号肽核苷酸序列并加入新的起始密码ATG ,编码区序列与文献报道的人内皮细胞PAI -1cDNA序列完全相同 .将PAI -1cDNA定向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 pBV2 2 0 ,构建了重组PAI -1基因表达质粒pBV2 2 0 PAI -1 ,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重组PAI -1蛋白表达占菌体总蛋白 45 % .Westernblotting检测 ,在分子量约为 43.0ku处出现一特异性蛋白质条带 .对形成包涵体的表达产物进行变复性处理及FPLC纯化 ,获得纯度 97%以上的潜伏态重组PAI -1 .经 4mol/L盐酸胍激活后 ,重组PAI- 1具有与天然PAI- 1同样的生物学活性 ,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具有显著抑制活性 .  相似文献   

13.
睾酮对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NO、tPA和PAI-1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睾酮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产生舒张因子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五个浓度睾酮组及单纯培养基对照组.做MTT实验观察睾酮对HUVEC生长的影响;还原酶法测定各组HUVEC释放NO量;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基中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含量.结果:3×10-10mol/L-3×10-8mol/L睾酮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生长良好,无明显差别;而大于生理剂量的两组(3×10-6~3×10-1mol/L)3 d后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各浓度睾酮组产生NO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而3×10-10 mol/L~3×10-8 mol/L睾酮组t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剂量组tPA产生明显减少(P<0.01).所有实验组的PAI-1含量均明显降低.结论:生理及略低于生理剂量的睾酮对HUVEC生长及释放NO无不利影响,且增加纤溶活性.说明生理剂量睾酮对血管内皮功能、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在紫癜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在紫癜肾炎病理机制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23例紫癜肾炎患肾组织中的PAI-1。结果证实,在正常肾组织内和紫癜肾炎肾组织蚋均可检测到PAI-1表达,PAI-1mRNA原位杂交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紫癜肾炎肾小球内有紫兰色阳性信号,且强度与肾小球内细胞的增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陈曦  伍俊 《生命的化学》2020,40(3):329-336
组织纤维化会对限制性疾病,如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患者的肺部结构和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血管外凝血、纤溶酶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被认为在肺纤维化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凝血激活与纤溶酶激活的蛋白酶可以分别形成和分解纤维蛋白系统,凝血酶、凝血剂和凝血因子Xa可以裂解蛋白酶活化受体促进纤维化;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纤溶酶原蛋白酶也能结合受体引发纤维化活化。本综述聚焦IPF并描述了两个纤维蛋白稳态系统参与及促进间质纤维化,认为选择性靶向受体介导的凝血剂和纤溶酶蛋白酶既可以限制肺纤维化发展,又没有与溶栓治疗和常规抗凝血剂相关的出血并发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葡萄球菌激酶作为新型溶栓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溶栓剂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cu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葡萄球菌激酶(SaK)等。葡萄球菌激酶(SaK)是一种激活溶纤维蛋白的制剂,它与纤溶酶原(Plg)形成1∶1的复合体,使后者转变为纤溶酶(Pli)后激活其他分子变为Pli。从葡激酶的溶栓作用机制,包括与纤溶酶(原)等因子的结合作用,葡激酶的高级结构,抗原性等问题以及近年来有关葡激酶作为新一代溶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进一步利用蛋白质工程,对葡激酶进行分子改造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研究表明,实体瘤周围环境中的胞外基质蛋白、浸润性免疫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组等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治疗的耐受性等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中一个重要调控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不仅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s,tPA)构成调节纤溶活性的一对关键物质,而且参与肿瘤的侵袭、浸润和转移等多个环节并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针对近年来PAI-1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研究新进展及其与肿瘤微环境的相关性进行综述,并提出PAI-1可作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同时,本文也分析了PAI-1抑制剂对肿瘤干预的研究现状,指出PAI-1抑制剂对肿瘤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尿痛肾脏病进展过程中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水平变化及应用药物干预其变化后产生的对糖尿病肾脏病的影响。方法:选择于聊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肾脏病患者88例,DKDⅢ期43例,DKDⅣ期45例。分别检测各期患者血PAI-1水平,观察其变化趋势。针对DKDⅢ期患者分为对照组(DKDⅢ-C组)和观察组(DKDⅢ-O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保护肾脏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5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PAI-1水平、24h尿白蛋白量、血肌酐、空腹血糖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结果:DKDⅣ期患者血PAI-1水平明显高于DKDⅢ期患者(P〈0.001)。DKDⅢ-O组患者治疗后血PAI-1水平下降(P〈0.01),且尿白蛋白减少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血糖、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DKDⅢ-C组治疗前、后血PAI-1、24h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糖尿病肾脏病进展,血PAI-1水平呈上升趋势,应用药物降低其水平后可减少早期DKD患者尿白蛋白量,对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病进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旭伟  孙伟  崔世义 《生物磁学》2011,(12):2307-2309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表达和血管形成与浸润性乳腺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浸润性乳腺癌、2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uPA、PAI-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uPA和PAI-1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且其高表达率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P〈0.05);微血管计数在乳腺癌组和良性肿瘤组分别为30.87±7.64、20.28±8.7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uPA与PAI-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uPA、PAI-1的高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浸润、转移相关,uPA、PAI-1的高表达和MVD计数可作为评价浸润性乳腺癌侵袭性、评估预后和确定治疗方案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Kringle结构域催化功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ringle(K)结构域广泛存在于与凝血和纤溶相关的各种因子中 .虽然 K结构域在一级结构上是一种比较保守的结构域 (与其他结构域相比 ) ,但是 K结构域的功能在各种因子中的作用有很大的区别 .为探讨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scu- PA)的 K结构域功能 ,构建了在 scu- PA的 K结构域的 1 1 8位 Gly与 1 1 9位 Leu之间插入 PRGDWR序列的突变体 (称为 insert mutant B,In B) ,并测定了野生型 scu- PA与 In B的纤溶相关反应的动力学常数 . scu- PA与 In B水解 S- 2 4 4 4反应的 Km 值无明显变化 (分别为 60 .4与 56.8μmol·L-1) ,而 In B的 kcat值 (0 .33s-1)比 scu- PA的 kcat值 (7.31 s-1)降低很多 ;In B激活纤溶酶原反应的 Km 值 (0 .397μmol· L-1)比 scu- PA Km 值(0 .648μmol·L-1)降低 40 % ,但 kcat值 (0 .0 1 65s-1)比 scu- PA的 kcat值 (0 .0 62 6s-1)降低 74% .以上结果说明 :K结构域主要与反应活性相关 ,而与酶及底物的亲和性无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