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马铃薯晚疫病原菌培养滤液含有毒素。毒素处理与孢子接种感染对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都有刺激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作用,但刺激的强度毒素处理大于孢子接种,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随着PAL活性的增高,钝化PAL的大分子物质也相应地积累,它是一种抑制蛋白。 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羟基肉桂酸CoA连接酶对各种苯丙酸底物的亲合性是不同的,暗示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能形成更多的木质素。  相似文献   

2.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理化性质及光谱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就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分泌的毒素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一对C细胞质有专化侵染的活性有机物质ToxinI,通过对ToxinI的紫外,红外及质子核磁共振等的测定,确定了ToxinI的一些光谱结构特征,推测其为一种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切伤能诱导甘薯块根切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肉桂酸4-羟化酶(CA4H)活性增高。生长素(IAA)、激动素(BAP)和乙烯(乙烯利)能刺激甘薯块根切片的PAL和CA4H活性,刺激效应乙烯利>IAA>BAP。赤霉素(GA_3)无效。红光对PAL和CA4H无诱导作用,但能增强BAP的效应。放线菌素D和环己亚胺都能抑制PAL和CA4H活性增高,但二者在时相上有差异。在各种情况下,这二种酶的动态变化总是相伴随的,这种伴随性开始于对放线菌素D敏感的步骤,随后转移到对环己亚胺敏感的步骤。  相似文献   

4.
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A.R.Kuehnle和E.D.Earle报道,利用离体培养获得了既抗杀虫剂乙肟威又抗T毒素的得克萨斯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T)玉米植株.T毒素是由玉米小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maydis)生理小种T产生的.无论用或不用乙肟威作选择因子,体细胞克隆的突变体都抗乙肟威.抗性突变体的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从含有乙肟威的6~8月龄的愈伤组织培养物中再生的植  相似文献   

5.
以土培玉米幼苗为材料 ,通过测定玉米大斑病菌HT 毒素处理后玉米叶片细胞膜透性和细胞内丙二醛 (MDA)含量变化及其与细胞内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玉米细胞膜脂过氧化的程度。结果表明 ,HT 毒素胁迫后 ,亲和组合MDA含量上升 ,POD活性受到刺激 ,SOD活性受抑制较强 ;非亲和组合POD活性受到抑制 ,SOD活性受抑制较弱。HT 毒素对玉米叶片细胞膜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而且这种作用与毒素的浓度和毒素处理的时间呈正相关。试验结果初步推测在抗、感玉米的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6.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与玉米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土培玉米幼苗为材料,通过测定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处理后玉米叶片细胞膜透性和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其与细胞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玉米细胞膜脂过氧化的程度。结果表明,HT-毒素胁迫后,亲和组合MDA含量上升,POD活性受到刺激,SOD活性受抑制较强;非亲和组合POD活性受到抑制,SOD活性受抑制较弱。HT-毒素对玉米叶片细胞膜有强烈的破坏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与毒素的浓度和毒素处理的时间呈正相关。试验结果初步推测在抗、感玉米的细胞膜上可能都有HT-毒素的结合位点,但毒素作用后幅地它们的活性氧代谢程度不同而导致了对HT-毒素敏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胚乳对幼苗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大麦、玉米黄化幼苗的萌发过程中,PAL活性有“消长”现象。当去胚乳后,幼苗中PAL活性普遍下降。亚胺环己酮处理可以阻止去胚乳造成的PAL活性下降。大麦、小麦去胚乳老化12h幼苗的提取液可在体外抑制整体苗的PAL活性。表明胚乳在调节幼苗体内PAL活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去胚乳后体内有PAL“抑制蛋白”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的萃取及其致病活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体外(in vitro)固体和液体培养玉米大斑病菌——大斑病长晨蠕孢(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培养物经有机溶剂萃取后减压蒸发获得了Ht-粗毒素,最后用种子根伸长抑制,离体根冠细胞死亡和离体叶片致萎等生物测定法,对玉米大斑病菌的体外代谢产物进行了致病活性和毒性测定,筛选出乙腈等有机溶剂,可以用于Ht-毒素的萃取,为Ht-毒素的进一步提纯和结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玉米黄早4雄性不育系、保持系的10个组织(叶、根、茎、芽鞘、胚轴、苞叶、穗轴、花丝、雌蕊、花药)中共检测出18种正、负极向过氧化物酶,其中有7个组织不育系与保持系间过氧化物酶没有差异,只有在3个组织中(叶、茎、花药)不育系与保持系间的过氧化物酶存在差异,说明玉米黄早4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的过氧化物酶可能由细胞核基因编码。不育系与保持系个别组织内过氧化物酶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核内编码过氧化物酶的基因表达异常所引起,而这种表达异常,可能是与不育系中不育细胞质基因调控核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因素诱导与抑制的方法较系统地探讨了尾穗苋黄化苗PAL活性与苋红素积累之间的关系。根据激动素诱导的时间曲线表明。PAL活性高峰较早于苋红素积累高峰;PAL活性及苋红素积累都随激动素浓度上升而上升。 光对激动素诱导的PAL活性有增效作用,对苋红素积累也有同样的增效作用。不同光质(蓝、红)对PAL活性的诱导结果表明:蓝光大于红光,同时蓝光下苋红素积累也大于红光。 用环己亚胺、放线菌素D及反式肉桂酸等处理激动素诱导的材料时,发现在各种抑制条件下PAL活性受抑的同时,苋红素合成也受抑制,且随着抑制剂浓度增加受抑程度也增加,可见PAL活性与苋红素积累之间有密切关系。本文提出了PAL可能参与苋红素双氢吲哚部分合成的设想,这与目前一般认为多巴是双氢吲哚直接前体的观点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与大蕉(Musa ABB cv. Dongguandajiao)抗枯萎病的关系,利用 RT-PCR 和 RACE技术克隆了大蕉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全长 cDNA。此 cDNA 长 1 300 bp,包含一个长为 1 191 bp,编码 397 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水稻 PAL 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 89%,将此基因命名为 M-PAL。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大蕉中存在一个包含 4-5 个 PAL基因的基因家族,将此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 pET32(a )中,表达的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与推导的相一致,并且表达的蛋白质表现出 PAL 酶活性。对接种香蕉枯萎病菌 4 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f. sp. cubense (FOC) race 4 )后大蕉叶片中 M-PAL基因的转录谱进行研究表明,在接种枯萎病菌后,M-PAL基因在叶片中的转录水平提高,因此推测 M-PAL基因的表达可能与香蕉枯萎病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细胞的分化问题在理论上和生产实践上一向受到人们的重视。七十年代以来,苯丙酸类代谢与细胞分化的关系已有不少报道,发现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PAL活性有所增高,在分化组织中则有管状分子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木质素在细胞壁中的沉积。我们应用组织培养手段诱导烟草、甜叶菊和丹参产生愈伤组织,并研究了它和悬浮细胞在分化过程中 PAL、木质素与管状分子形成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玉米大斑病菌钙调磷酸酶A亚基的克隆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勇  郝志敏  董志平  司贺龙  董金皋 《遗传》2009,31(10):1059-1064
根据已知病原真菌钙调磷酸酶A亚基(Calcineurin A, CNA)丝苏蛋白磷酸酶保守结构域设计引物, 从玉米大斑病菌cDNA中扩增出CNA基因片段。利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手段获得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 EF 407562)。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 该基因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只有1个拷贝。CNA特异性抑制剂Cyclosporin A对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和附着胞发育有抑制作用, 抑制作用与抑制剂浓度呈正相关, 相同浓度的抑制剂对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经CsA(5µg/mL)处理后, 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不能侵入玉米叶片, 初步表明CNA基因参与玉米大斑病菌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水稻抗稻瘟病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PAL活性与水稻抗稻瘟病性呈正相关;稻瘟病菌毒液对PAL活性有刺激作用;抗病品种的愈伤组织和整体黄化苗中的PAL在菌毒液中的反应不如感病品种敏感;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能忍受较长时间的菌毒液为害,并能保持较高的PAL活性。因此,可以考虑把PAL活性变化作为鉴定水稻抗稻瘟病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5.
把从玉米大斑病菌的1号小种菌株(99.2)中提取的粗毒素进行硅胶TL层析,分离到Ⅰ(Rf0.06)、Ⅱ(Rf0.21)、Ⅲ(Rf0.d5)、Ⅳ(R,0.60)、Ⅴ(Rf0.75)5种组分,分别对此5组分进行生物测定,发现组分Ⅱ对带Ht1基因的玉米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经对组分Ⅱ进行HPLC的进一步纯化,又可得到3种组分Ⅱ-1、Ⅱ-2、Ⅱ-3,其中只有Ⅱ-3具有特异致病活性。对Ⅱ-1、Ⅱ-2、Ⅱ-3进行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发现只有Ⅱ-3在300nm处有吸收峰,Ⅱ-1和Ⅱ-2的峰形相似,可能为类似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K、V、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及其杂交种籽粒的醇溶蛋白进行A-PAGE分析,以寻找与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表达有关的特异蛋白。方法:A-PAGE电泳分析,凝胶浓度6.72%。结论:太911289不育系的电泳图谱与保持系相比在β区缺失一条谱带,但是在冀5418不育系的图谱中并未发现与保持系区别的谱带,这与小麦醇溶蛋白基因表达的品种特异性有关;通过对杂交种图谱的分析发现,杂交种图谱与其父本差异很大,具有很强的偏母性,同时各不育类型的杂交种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诱发粟胡麻斑病菌(Cochliobolus setariae)有性世代的条件:培养温度23—24℃,Sach培养基(pH 不予调整),培养基物稻草杆段。粟胡麻斑病菌有性生殖的方式为异宗配合,病菌菌株间有性杂交的亲和性较低。粟胡麻斑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的种间杂交,产生不育的子囊。  相似文献   

18.
稻曲病菌毒素的活性测定、抗体制备与细胞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曲病菌在PD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并能产生对植物细胞具有高度生物抑制活性的毒素。生物学活性测定表明,用100%的甲醇能提取稻曲病菌液体培养物中的粗毒素。粗毒素对小麦胚根胚芽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把毒素主要成分Ustiloxin A和BSA偶联后,制备了抗血清,ELISA检测表明用两种偶联剂偶联所制备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20000和1:6000。进一步的免疫胶体金标记分析表明,所制备的抗体能与茵丝中分泌的毒素特异性结合,说明所获得的抗体是特异性的。  相似文献   

19.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的分离与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均未萃取到具有致病组分的化合物。但用甲醇、乙醇、丙醇和硫酸铵等两种沉淀大分子物质的方法,却提取到了使大豆叶片产生典型病斑和致萎的化合物。该粗提物能引起大豆感病品种产生典型的蛙眼形病斑,由此可以肯定从培养滤液中提取的粗提物含有大豆灰斑病菌所产生的毒素。以二倍体积的甲醇来提取大豆灰斑病菌毒素是最为简单、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稻曲病菌在PD 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并能产生对植物细胞具有高度生物抑制活性的毒素。生物学活性测定袁明,用100%的甲醇能提取稻曲病菌液体培养物中的粗毒素。粗毒素对小麦胚根胚芽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把毒素主要成分Ustiloxin A 和BSA 偶联后,制备了抗血清,ELISA 检测表明用两种偶联剂偶联所制备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20000和1∶6000。进一步的免疫胶体金标记分析表明,所制备的抗体能与茼丝中分泌的毒素特异性结合,说明所获得的抗体是特异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