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上海居住区植物多样性的均质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坤  秦俊  高凯  胡永红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7):1603-1607
居住区植被是我国城市植被的重要组成体,其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将影响城市植被的多样性.通过对上海市中心、市郊和郊县居住区的植被调查,比较了城乡梯度上居住区绿化观赏植物、杂草和自生逃逸植物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结果表明:城乡梯度上,绿化观赏植物和杂草的丰富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市郊自生逃逸植物的丰富度最高;不同城乡梯度居住区中,绿化观赏植物、杂草和自生逃逸植物的物种组成相似,其中40%~50%的物种为共有种.上海城镇居住区植物均质化的主要原因是几近雷同的居住区建造风格和绿化形式,制约了绿化植物的使用和异质生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2.
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绿色农业循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对树立环保理念,引领人们积极参与绿化垃圾收集、分类,提高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及实施"沃土工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校园绿化产生的绿化废弃物,采用条垛发酵技术进行堆肥发酵,制成有机覆盖物和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改良剂物理性质(容重、总孔隙度、持水孔隙、p H值、EC值等指标)和营养含量及土壤改良剂浸提液发芽率进行了测定。随后将土壤改良剂应用到校园试验田中进行土壤改良,并通过测定土壤改良前后大田土壤物理性质和营养含量及凤仙花和油菜生长状况对土壤改良剂进行效果评估;同时将有机覆盖物分别应用在校园树穴、校园裸土表面和花坛中进行示范,调查处理样方四个季节杂草含量及杂草抑制率进行有机覆盖物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油菜在改良土壤中长势优于对照,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板结和土壤可耕性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生长在土壤改良剂基质中的凤仙花长势不如购买基质,表明土壤改良剂不适合直接作为营养栽培基质;有机覆盖物应用在校园树穴、校园裸土表面和花坛中,对杂草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此外,还对堆肥关键技术和目前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样带法对沿淮中部地区草坪夏季杂草情况进行了调查 ,总结了夏季杂草分布特点 ,提供了初步防治办法 ,并对沿淮中部地区的绿化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化草坪的管理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绿化草坪进行了刈割和拔除杂草的实验处理,分析了刈割和拔除杂草对草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刈割的方法管理草坪比用拔除杂草的方法管理更能防止其它杂草的生长,有利于优势草种的生长以及维持草坪的平整和美观,最终在草坪管理中节省人力和物力,并就城市草坪的管理问题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植物基因工程应用于杂草综合管理的新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征  毛雪 《西北植物学报》2002,22(2):430-436
杂草与农作物竞争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造成农作物减产;化学除草剂的过度使用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后果;杂草还可能从近缘的转基因作物中获得某些抗性性状,转变成“超级杂草”,这些都增加了杂草管理的难度及复杂性。近年来应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人们已分离出许多目的基因,如各种器官或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细胞毒素基因、可提高作物活力的优势基因及异株克生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等。运用这些基因可建立杂草综合管理的新策略:①向作物中导入“终止因子”或开花抑制因子,当作物与近缘杂草杂交后,所形成的后代变成一种“自杀杂草”而不能存活;②控制某些性状的基因对作物是有益的或中性的,而对杂草是有害的,将这些杂草的“不适应因子”基因导入作物后,作物与杂草杂交产生的后代将缺乏竞争力和适应性,同时这种“不适应因子”在杂草群体中传播又可造成整个杂草种子库的衰减;③通过遗传工程改良各种生物控制剂,如特异性侵染杂草的细菌、真菌病毒、昆虫等病原物,从而可直接将杂草杀死或降低其适应性;④将一些能增加作物活力和部分力的优势基因导入作物中,可促进作物更有效地与杂草竞争;通过遗传工程改良那些能专一性地促进作物生长的微生物也会增加作物的竞争力;⑤利用异株克生现象,开发能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物品种,并采用转基因技术将控制异株克生化合物产生的全套代谢途径或某一关键步骤导入目标作物中,可提高作物的异株克生潜能。这些新策略的实施,将运用分子标记及其辅助育种、基因图谱克隆、基因沉默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等DNA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的杂草标本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草标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杂草物种的区域多样性及其分布 ,对于农田杂草的生物生态学研究、杂草的综合治理以及杂草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是进行杂草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在对全国杂草区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工作的基础上 ,南京农业大学建立了中国杂草标本室 ,收藏的杂草标本涵盖全国 30个省、市、自治区 ,共有标本 3万余份 ,是我国目前数量最多、覆盖最广、包罗最完备的专业杂草标本室[1] 。国内外许多生物标本馆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开发了标本管理信息系统[2 7] 。这些系统的开发 ,极大地方便了标本信…  相似文献   

7.
外来杂草入侵的化学机制   总被引:58,自引:9,他引:49  
由外来杂草入侵引发的严重生态和经济问题已倍受关注,外来杂草在新生境成功入侵,除了具备一些基本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外,还应具备一些特有的入侵机制,阐明外来杂草的各种入侵机制可以为入侵杂草的预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外来杂草只有在新生境中与原产地生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中取得优势,才能定植并扩增种群而成功入侵.在这些外来杂草和原产地生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化学关系是不可忽视的方面.目前研究已经证实:植物的化感作用在外来杂草成功入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植物也可以通过合成和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防御或抑制新生境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外来杂草入侵的化学机制涉及到植物化学生态学的各个方面。因此,外来杂草的化学生态学特征应作为入侵种预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外来杂草入侵的化学机制应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异域杂草的考察与分析   总被引:93,自引:1,他引:92  
经过调查研究和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中国的异域杂草有108种,隶属23科,来源于世界各地,而其中美洲起源的占60%。这些异域杂草58%是作为有用植物引进的,其余则随交通工具、进口农产品等途径无意传入。对传入时间的分析表明,自古代以来就有异域杂草的传入,而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呈上升趋势。异域杂草在中国的分布是其固有的环境生态适应性、杂草自身的传播能力和人类的传播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霍邱县夏收作物田杂草群落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7级目测法,获得安徽省霍邱县夏收作物田69个样点共84.3hm ̄2样地杂草种群的草害指数,对其进行数量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并赋以生态学意义的解释,结果显示该地区杂草的种类分布、危害程度与环境因子间的密切对应关系,杂草群落的分布主要取决于:(1)土壤湿度、结构性质;(2)土壤酸碱性。前者可通过样点的耕作制度,后者可通过样点的地理位置定性了解。数量分析的结果将全部样方分成3组——水稻土组、旱地组和偏碱土壤组,每组都对应着相应的杂草优势种。其中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雀舌草为水稻土组的杂草优势种,猪殃殃、大巢菜、野燕麦为旱地组杂草优势种,偏碱土壤组优势种杂草为粘毛卷耳和牛繁缕。根据这些杂草群落的分布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杂草防除策略。  相似文献   

10.
稻田水面漂浮的杂草种子种类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杂草种子的漂浮动态,并为探寻生态控草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2005年6-11月,在南京沧波门稻作区调查了水稻种植前及生长后期田问杂草群落以及稻田灌水期间水面漂浮的杂草种子的种类及漂浮时间.结果表明,在水稻种植前及生长后期田间出现有15科24种杂草;可漂浮于水面的杂草种子有17科26种,与田间发生的杂草种类相同的共有18种,占所有32种杂草的56.25%.这些杂草主要隶属于禾本科、蓼科、毛茛科、报春花科、莎草科、菊科和雨久花科.田埂附近漂浮的杂草种类及种子数量均高于田中间;各类杂草种子的漂浮能力不一,其中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泽珍珠菜(Lysimachia candida)、茴茴蒜(Ranunculus chinensis)、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蛇床(Cnidium monnieri)、鳢肠(Eclipta prostrata)和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等在田间水面漂浮能力较强.漂浮期间杂草种子除多集中于田埂附近,也附着于稻稞周围,并有互相结联的趋势.从整体上看,杂草种子漂浮2天后骤降,8天后基本全部沉降.显然,稻田生境的杂草种子大多可以漂浮于水面传播扩散.因此在灌水早期采取过滤或清除水上漂浮杂草种子可以减少杂草种子的输入和加速杂草种子从田间输出,减少杂草发生基数.  相似文献   

11.
杂草与作物竞争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杂草的历史与人类农业史并存。最早科学报道竞争现象是在14世纪,而开始杂草与作物竞争关系的定量研究则是在本世纪初叶[1]。杂草科学研究较农业病虫害研究起步晚,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杂草科学在基础理论方面比较落后,但应用方面发展较快。从系统生态学的高度研究杂草与作物竞争关系是杂草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前人为此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并建立了有关的模型,这些模型为解决草害问题起了应有的作用。下面就杂草与作物竞争经验模型的建立、杂草与作物竞争的动态模拟研究、杂草与作物竞争研究在杂草科学管理中的应用等三个…  相似文献   

12.
城市郊区外来杂草生态位特点及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天印  黄华  郭水良  方芳 《广西植物》2007,27(6):873-881
采用样方法调查金华市郊春夏季节非农田生境的外来杂草和主要"土著性"杂草的种类和分布,分析外来杂草和其他主要杂草的生态位关系,定量分析了外来杂草对城市郊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0个样地中共出现21种外来杂草,其中以野塘蒿、一年蓬、北美车前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分别达到0.7819、0.6915、0.5237;(2)大致可将50种杂草分成3大类,其中21种外来杂草根据其对环境资源利用的差异又可分为4组;(3)人为干扰因素和土壤水分条件是影响外来杂草分布、危害的主要因素;(4)样地聚类群VI、I、III、II的外来杂草丰富度递增,并与物种丰富度成正比,说明外来杂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局部环境的物种多样性;(5)外来杂草重要值与物种丰富度呈线性显著负相关,表明金华市郊外来杂草的入侵对生物多样性有不利的影响;(6)外来杂草重要值较外来杂草丰富度更为适合衡量外来杂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施肥和杂草多样性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年使用化肥和除草剂以及农业新技术的高投入,使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出现了生产力降低、土壤生物多样性失调和污染严重等生态问题。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来评估施肥和杂草多样性对冬小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实验采用裂区实验设计,施肥作为主因素,杂草多样性作为次因素。化肥和有机肥两个施肥处理,在两个施肥处理中进行杂草多样性设置,实验盆中心种植作物(冬小麦8株),四周种植杂草(8株),杂草种类选择野燕麦、苜蓿、菊苣、播娘蒿。杂草多样性处理设为0、1、2、4种杂草处理,0种杂草处理仅种植作物,有6盆;1种杂草处理为每盆种1种杂草,有12盆;2种杂草处理为每盆种两种杂草,有12盆;4种杂草处理为每盆种4种杂草,有6盆。结果表明:在两种施肥处理中,增加杂草多样性显著增加了土壤碳氮比和p H值,碳氮比都是在4种杂草处理中最高。施化肥处理中,增加杂草多样性显著影响真菌和细菌比,真菌和细菌比在4种杂草处理中最大,显著高于0、1、2种杂草处理。在施有机肥处理中,增加杂草多样性显著影响阳性菌和阴性菌比,阳性菌和阴性菌比在0种杂草处理中最低,显著低于1、2、4种杂草处理。在两个施肥处理中,土壤碳氮比与各类群微生物量显著相关,杂草多样性通过改变土壤碳氮比改变微生物群落构成,并且微生物群落结构转变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杂草凡田间不是人们有意识栽培的植物,都算是杂草。田间杂草是从周围草地传布到栽培地中的;久而久之,一部分草类脱离了它们原来的生长地,习惯于栽培植物出生长环境,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它们便成为具有特殊生物学性能而难以防除的一些植物。二.杂草的生物学分类及其为害季节杂草大致可以分为一年生与多年生两类。根据苏联植物学家的研究,一年生杂草又分为春性、冬性、越冬性和二年生四类,后三者在植物学上统称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茶园秋季杂草的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差异,于2013年10月调查了江苏茶叶主产区有代表性的仪征、金坛和宜兴三地不同管理措施、不同种植时间茶园秋季杂草的种类、数量、高度,分析了物种的组成、优势度、数量、生活型、生物多样性和主要杂草生态位。结果表明:仪征茶园秋季杂草有32科65属72种,金坛茶园秋季杂草有36科74属80种,宜兴茶园秋季杂草有40科74属80种,三地优势度最大的杂草种均为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其中金坛、宜兴茶园的秋季杂草群落物种组成达极相似程度(相似性系数0.85)。总体而言,三地茶园秋季的杂草科、属组成和种类数量由北向南逐渐增多,地域距离越大,差异越明显,这符合物种丰富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的生物地理学规律;多数主要杂草生态位宽度、种间生态位重叠值自北向南逐渐趋小;杂草的多样性存在着由北向南越丰富的特点,但由南向北随着纬度趋高,杂草多样性趋低,优势种越明显;多年生杂草的比例自北向南逐渐增多,一、二年生杂草比例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6.
杂草群落结构的异质性是群落动态的主要属性.基于物种频度和幂函数法则,对沟叶结缕草草坪杂草群落在时间维度上的物种结构和空间异质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从2007到2009年,沟叶结缕草草坪3年共发生杂草43种,隶属19科,其中,禾本科、菊科、莎草科和茜草科杂草在草坪杂草中占据优势,多年生杂草占杂草比例最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杂草群落具有比随机分布更高的空间异质性;杂草优势种年内随季节变化明显,表现出“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杂草-双子叶杂草”、“多年生杂草-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交替出现的规律;杂草群落的空间异质性在夏季大于冬季,多样性和均匀性在夏秋季大于冬春季,在夏季表现出高异质性的杂草种类比其他季节多;杂草群落空间异质性、多样性年际间变化不显著,均匀性呈逐年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7.
前言田园杂草为害严重,急待防除。实践证明,化学防除见效快,而生态防除却是经济实惠、有效的方法。单项防除杂草的措施不是根本办法,应该进行综合防除,而“防重于治”,加强杂草检疫工作,又是最重要的措施。一、田园“杂草”、“恶性杂草”的概念和杂草危害的严重性从生产实践出发,可将植物分为野生植物、栽培植物(作物)和杂草三大类。田园中的“杂草”,在多实性(结的籽实多) (表1)和脱落性(随成熟、随脱落)等方面还保持着野生植物特性,但不属于野生植物的范畴(李扬汉,1981)。  相似文献   

18.
杂草生长茂盛给农田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草甘膦的高效除草则有利于防治农业杂草。培育抗草甘膦作物也为农业杂草管治带来了便利。近年来,已从微生物、植物中均挖掘到了草甘膦抗性基因并用于开发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该文根据这些抗性基因作用的不同机制总结了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育种策略及其利弊,并对未来抗草甘膦作物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杂草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杂草研究对于提高作物经济产量和保护农田生态系统意义重大。为客观评述农田杂草研究进展,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的分布分析(年度分布、学科分布、机构与作者分布)和研究热点分析,并从4个方面(农田杂草防除、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种子库、农田杂草群落)归纳了研究进展。最后对该研究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以期对未来农田杂草控制的研究提供方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栽培稻及其近缘野生种间杂交揭示杂草稻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种间、亚种间和品种间的杂交,在套袋隔离和自然授粉两种条件下,对其杂交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类型及杂交后代群体中杂草稻发生频率、类型及主要特征以及杂草稻的发生趋势进行调查分析,直接验证和重演杂草稻起源的主要路径。杂草稻的主要特征为:颖壳褐色或金色,种皮红色,散穗、易落粒,中长芒或无芒。结果表明,如果以近缘野生种为亲本,在其F2群体中比较容易发生类似杂草稻的单株;杂交组合中杂草稻出现频率的大小依次为:杂草稻或野生稻/粳稻(44.16%)>杂草稻或野生稻/籼稻(27.84%)>籼稻/粳稻(3.30%)>籼稻/籼稻(1.41%)>粳稻/粳稻(0)。这一结果显示杂交亲本间遗传差异越大,在后代中出现杂草稻类型植株的频率就越高。套袋条件下,后代中杂草稻出现的频率为10.70%,而不套袋情况下为4.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