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及前胸腺对蓖麻蚕成虫特征与生殖腺发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试验已证明,昆虫成虫特征的发育与分化是受内分泌系统所控制的。作者已证明蓖麻蚕的脑及前胸腺对化蛹起决定性作用,为了进一步观察脑及前胸腺对成虫特征的发育与分化有何显著影响,特别是蓖麻蚕雌雄两性生殖腺的发育,是否也受内分泌中心所控制,故进行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2.
前言 昆虫内分泌中心的存在,已为科学工作者所承认。前胸腺激素控制昆虫的蜕皮,已在鳞翅目、半翅目和直翅目等目中证实。近年来,对昆虫脑激素作用的重要性,尤其是它在内分泌系统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已逐渐明确。 Kope(1922)除去舞毒蛾(Lymantria)末龄第2天幼虫的脑,幼虫不能化蛹;如在末龄10天后去脑,则对化蛹并无影响。Kope认为脑是控制化蛹的中心。一些作者在其它鳞翅目昆虫中也获得同样的结果。 后来福田(1940)在家蚕中发现前胸腺对化蛹起重要的作用,并认为前胸腺分泌的激素对化蛹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40年来的不断实验和研究,已证实昆虫体内具有控制个体生长、发育、蜕皮、变态以及生殖等生理过程的内分泌系统,内分泌器官分泌出来的激素(内激素),借体液运送,作用于体内某些器宫,引起相应的生理变化过程。本文首先扼要地介绍一下关于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在调节控制昆虫胚后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作用,然后进一步概述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是如何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神经内分泌学是神经学和内分泌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主要是研究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神经系统怎样调节内分泌系统的活动,特别是下丘脑如何调节垂体的活动;下丘脑与脑的其它部位的结构与功能联系;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等。半...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微生物与昆虫形成了多种形式的互作关系。微生物的广泛分布为与昆虫接触并影响昆虫的行为提供了背景条件。为了深入探究微生物影响昆虫行为的现象和机制,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影响昆虫行为方面的研究进展。微生物通过产生可被昆虫识别的化学信号物质、参与昆虫或寄主植物信息化合物的合成等方式可影响昆虫对其寄主的定位和选择。在对昆虫种内和种间关系的研究中也发现微生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改变昆虫性信息素等方式,微生物还能影响到昆虫的繁殖行为;除此之外,微生物合成或参与合成的信息化合物还可以影响昆虫的社会性和聚集等行为。根据当前对微生物影响昆虫行为方面的研究现状,我们建议可进一步研究:(1)微生物影响昆虫行为的过程中,影响昆虫行为的信息化合物是如何产生的?(2)微生物在影响昆虫行为的过程中是否涉及更多的物种间互作?(3)对于一些在特定时期可影响昆虫行为的共生微生物来说,宿主昆虫是如何获得并维持这些微生物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应激已经成为威胁机体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心理应激可对机体多个系统带来不良影响,例如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生殖内分泌系统等。女性在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极易受到心理应激的危害,心理应激对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心理应激对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论述,为改善和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植物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慧  彭媛媛  王德利 《生态学杂志》2008,27(12):2215-2221
昆虫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及植物群落对昆虫多样性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植物不同方面对昆虫多样性影响进行阐述:1)植物高度与盖度的增大为昆虫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增加了昆虫多样性;2)基因多样性高的植物种群能提供更大生态位,使昆虫多样性增加,个体数量增大;3)植物物种和功能群多样性增加,使得有更多的物种数量可以支持更多昆虫;4)植物生产力增加使昆虫需要的食物资源增加,昆虫多样性随之增大。已有相应假说和理论,解释植物对昆虫多样性影响机制。同时,指出了植物对昆虫多样影响存在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陈澄宇  康志娇  史雪岩  高希武 《昆虫学报》2015,58(10):1126-1130
植物次生物质(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对昆虫的取食行为、生长发育及繁殖可以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对昆虫可以产生毒杀作用。为了应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不利影响,昆虫通过对植物次生物质忌避取食、解毒代谢等多种机制,而对寄主植物产生适应性。其中,昆虫的解毒代谢酶包括昆虫细胞色素P450酶系(P450s)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等,在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解毒代谢及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昆虫的解毒酶系统不仅可以代谢植物次生物质,还可能代谢化学杀虫剂,因而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与其对杀虫剂的耐药性甚至抗药性密切相关。昆虫细胞色素P450s和GSTs等代谢解毒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被植物次生物质影响,这不仅使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防御产生了适应性,还影响了昆虫对杀虫剂的解毒代谢,因而改变昆虫的耐药性或抗药性。掌握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适应机制及其在昆虫抗药性中的作用,对于明确昆虫的抗药性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综述了植物次生物质对昆虫的影响、昆虫对寄主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机制、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适应性对昆虫耐药性及抗药性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在植物与昆虫的协同进化过程中,植物挥发物与昆虫性信息素的相互关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物种间的重要通信系统。这种相互关系表现为植物挥发物对昆虫生理和行为的影响上,影响昆虫性信息素的合成和昆虫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本文针对植物挥发物对蛾类昆虫性信息素的影响进行了综述。评述了寄主植物挥发物对蛾类昆虫性信息素或前体的合成及性信息素的产生与释放的影响,总结了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对蛾类昆虫的求偶行为的调控作用及对蛾类昆虫性信息素的增效或抑制作用阐述了植物挥发物影响蛾类昆虫对性信息素行为反应的机理,并且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是昆虫内分泌系统中的关键激素之一,对昆虫生长发育、变态、繁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有关JH的分子作用机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主要得益于JH受体的鉴定,大量研究表明JH可通过胞内受体和膜受体两个途径来发挥生理调控功能。本文将从JH胞内受体Met的发现及鉴定、Met转录活性的调控因素、Met功能研究进展,以及Met作为JH受体在JH激动剂及拮抗剂筛选中的应用等方面对JH胞内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重点阐述;同时综述了有关JH膜受体的信号通路以及膜受体与核受体的互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丛枝菌根真菌与植食性昆虫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春梅  王淼焱  弥岩  万方浩  刘润进 《生态学报》2014,34(13):3481-3489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与昆虫均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分,同植物关系密切,对植物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生态系统中则以AM真菌-植物-昆虫互作体系参预食物网与生态过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已开始研究AM真菌对昆虫的影响。进入21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AM真菌与昆虫的相互作用。总结了AM真菌对昆虫取食偏好、生长、繁殖和对植物危害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昆虫对AM真菌侵染、扩展和产孢的影响;分析了植物营养状况、昆虫性别、昆虫龄期和AM真菌种类等对AM真菌与昆虫相互作用的影响特点;探讨了AM真菌与昆虫相互作用的机制;展望了利用AM真菌抑制植食性害虫、及促进天敌昆虫和部分传粉昆虫作用的可能性,旨在丰富菌根学研究内容、促进AM真菌与昆虫互作领域的深入研究、为探索生物防控农林业害虫的新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扎龙湿地不同生境的昆虫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u W  Ma L  Ding XH  Zhang J  Han ZW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9):2405-2412
为了探讨湿地不同生境对昆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扎龙湿地8种生境的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共捕获昆虫5822只,分属11目58科143种,其中直翅目、双翅目、蜻蜒目为扎龙湿地的优势类群.不同生境中,草原草甸昆虫多样性最高,湖边生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杂草甸均最低.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昆虫群落相似性与水资源状况和植被类型有关,捕食性类群种类数和个体数量对昆虫群落稳定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湖边生境昆虫群落稳定性最强,湿草甸稳定性最弱.湿地水资源状况能影响昆虫生存生境,进而影响昆虫群落的组成和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杀虫剂对拟寄生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有关杀虫剂对拟寄生昆虫影响的研究结果,包括致死、亚致死效应,杀虫剂在寄主-拟寄生昆虫间的选择毒性,拟寄生昆虫对杀虫剂的抗性等。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杀虫剂对拟寄生昆虫影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动物种群增长与密度是紧密相关的,往往当种群密度远远低于最高水平时,种群增长最快,而当达到最高水平时,种群增长降至零。 动物种群密度对内分泌系统和其他器官生理反应的影响,已广泛地引起动物生态学家的兴趣。许多研究证明,内分泌系统在种群数量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Krebs等  相似文献   

15.
昆虫对极端高低温胁迫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度是影响昆虫地理分布和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胁迫耐受性研究是昆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温度胁迫是指生物对正常生存温度之外的温度反应,包括低温胁迫和高温胁迫,它是预测害虫发生分布区、建立物候学模型、以及引入天敌的重要依据,根据昆虫温度胁迫耐受性的分化模式可预测种群的起源、分布和动态规律.本文概述了温度胁迫下昆虫的生态可塑性反应,分析了高低温交叉胁迫对昆虫抗性的影响,探讨了温度胁迫对昆虫适应性影响的内在机制,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高低温胁迫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影响,认为应从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低温胁迫对昆虫耐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昆虫介体行为与植物病毒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植物病毒都是依赖昆虫介体进行传播,其中超过80%的传毒介体昆虫都是属于半翅目同翅亚目。昆虫介体识别寄主植物和取食的过程与病毒的传播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同翅亚目昆虫、蓟马等介体昆虫取食行为与植物病毒的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于介绍昆虫不同取食阶段的行为对植物病毒传播的影响,病毒侵染对介体取食和识别寄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昆虫是变温动物,种群的繁衍面临如何安全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的挑战.为了安全越冬,昆虫必须适应冬季的低温,增强耐寒能力是昆虫的一种重要的季节适应机制.近年来,关于昆虫耐寒性的研究不断开展,研究内容涉及影响耐寒性的因素、耐寒性的机制等方面.影响昆虫耐寒性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如气候的季节变化、纬度或海拔的差异等,以及昆虫自身的发育阶段、滞育发生等.  相似文献   

18.
崔洪莹  苏建伟  戈峰 《昆虫知识》2011,48(5):1130-1140
臭氧(O3)是最具危害性的空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流层中的臭氧水平从100多年前的10ppb到今天的40ppb,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68ppb左右。臭氧通过改变植物"质量"而影响植食性昆虫的取食偏嗜性、行为、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天敌昆虫的适合度。臭氧还通过改变化学信息物质而影响昆虫的行为。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结合作者的研究,论述了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刺吸式昆虫、咀嚼式昆虫和天敌昆虫的影响,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污染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虹霞  刘颖  张古忍 《昆虫学报》2007,50(2):178-185
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昆虫因重金属污染而受到的潜在影响同样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过量重金属可对昆虫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环境中的重金属可通过昆虫的呼吸、表皮和摄食等途径进入昆虫体内,进入昆虫体内的过量重金属不仅能引起昆虫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和遗传物质的改变,还可诱导昆虫细胞凋亡并影响细胞的活力和增殖。但昆虫能将过量的重金属以金属颗粒形式储存在具消化、存储或分泌功能的器官中,也能将其转运至溶酶体中解毒。同时,金属结合蛋白和抗氧化酶在昆虫对重金属的解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排便是昆虫的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排便行为不仅可以清除食物残渣,而且可以释放某些化学信息,进而影响昆虫同种或异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昆虫粪便中的信息化学物质不仅影响同种昆虫的聚集、求偶行为,而且可以影响同种和异种昆虫的产卵行为.此外,虫粪还能为其天敌昆虫的寄主定位和识别提供信息,并能通过诱导植物的防御反应抑制植食性昆虫的取食行为.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虫粪中存在的信息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类总结,并介绍了虫粪信息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还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