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及小鼠肝细胞膜载脂蛋白 CⅢ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25I 标记载脂蛋白 CⅢ (apoCⅢ)为配体,采用聚乙二醇沉淀分离法,建立了小鼠肝细胞膜 apoCⅢ 受体(结合位点)放射分析法,并对人及小鼠肝细胞膜 apoCⅢ结合位点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载脂蛋白C3(apolipoprotein C3,APOC3)是一种水溶性低分子蛋白质,主要分布在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和低密度脂蛋白中。新近研究表明,APOC3是一个多功能蛋白质,是脂质代谢的重要调控因子,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关,是心血管疾病进展的重要预测因子。APOC3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发展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调控APOC3水平可能是控制患者脂质代谢异常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载脂蛋白C3(APOC3)是一个多功能蛋白质,与甘油三酯(TG)水平成正相关关系,是预测冠心病(CAD)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风险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不仅可调节富甘油三酯脂蛋白(TRL)代谢,而且是内皮功能的一个重要调节者,它可以同时诱导内皮功能紊乱和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参加诱发动脉粥样硬化(AS)、增加发生CAD的风险以及其它相关疾病。APOC3基因多态性也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为特征的血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公认的危险因素,而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s,TRLs)与CHD的关系仍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将从分子遗传学视角,综述最新与TRLs代谢相关的载脂蛋白、酶及调节因子等候选基因突变对CHD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CHD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s, TRLs)中载脂蛋白CⅢ(apolipoprotein CⅢ, ApoCⅢ)的高表达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 HMCs)表型转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从正常野生型小鼠(WT)及ApoCⅢ转基因小鼠血浆中提取TRLs,在体外培养的HMCs中分别给予相同甘油三酯浓度的正常TRLs(TRL-WT),或富含ApoCⅢ的TRLs(TRL-CⅢ)孵育12 h。结果显示,TRL-CⅢ中ApoCⅢ蛋白质表达水平约为WT小鼠TRLs的4倍。与阴性对照(NC)组相比,两种TRLs均可诱导HMCs中转分化标志物α-SMA及纤维化相关因子纤连蛋白、TGF-β1、CTGF、ColⅠ、Col Ⅳ的mRNA及α-SMA和纤连蛋白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且TRL-CⅢ较TRL-WT作用更明显。TRL-CⅢ组中,α-SMA及纤连蛋白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为TRL-WT组的1.4倍(P<0.05)和2.1倍(P<0.01)。与NC组相比,两种TRLs均可引起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增加,且TRL-CⅢ组较TRL-WT组高1.5倍(P<0.05);氧化应激相关因子Nox4、P22phox、PKC-β的mRNA及Nox4蛋白表达水平在两组均增高,且TRL-CⅢ较TRL-WT作用更为明显(P<0.05)。TRL-CⅢ组中,Nox4蛋白表达水平为TRL-WT组的1.6倍(P<0.01)。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可使TRL-CⅢ引起的细胞内ROS水平下降约2倍(P<0.01)。上述转分化标志物及纤维化相关因子基因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本研究表明,TRLs通过氧化应激通路促进HMCs表型转分化,ApoCⅢ的高表达进一步促进该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研究发现,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水解血浆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这一脂解过程中,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1(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anchoredhigh density lipoprotein-binding protein 1,GPIHBP1)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结合LPL和乳糜微粒,发挥脂解平台的作用;同时它也参与LPL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转运。GPIHBP1基因敲除小鼠和GPIHBP1基因突变的病人发生严重高乳糜微粒血症。GPIHBP1的发现丰富了人们对于血浆脂蛋白代谢的认识,并为治疗高乳糜微粒血症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EC 3.1.1.34)是降解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限速酶,其活性降低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主要原因。LPL受到众多因素调控,包括血管生成素样蛋白、载脂蛋白、miRNAs和lncRNAs等。LPL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分布位置不同决定了LPL具有促AS或抗AS作用。该文重点阐述了LPL调控机制对AS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揭示LPL在脂质代谢及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对高胆固醇饮食小鼠血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双歧杆菌对高胆固醇饮食水平异常的动物个体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将高胆固醇饮食小鼠分为2组,一组饮用双歧杆菌菌液,另一组常规饮水.经28 d喂养后,将全部动物处死,并立即取血,取上清液测定血脂及脂蛋白各项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高脂饮食 双歧杆菌组TG、TC水平显著低于高脂饮食组(P<0.01),HDL-C/TC显著高于高脂膳食组(P<0.01).结果表明灌胃双歧杆菌,小鼠血清中TC、TG浓度较高脂饮食显著降低(P<0.01),同时HDL-C浓度有所增加.结论饮用双歧杆菌能显著改善高胆固醇饮食小鼠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9.
为寻求一种可替代人肝细胞研究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CⅢ受体的生理模型,并探讨apoCⅢ受体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首先以125I标记的人apoCⅢ为配体,利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法观察了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是否有apoCⅢ受体存在.结果证实HepG2细胞上存在高亲和力的、可饱和的、特异的apoCⅢ受体结合位点,其受体的亲和力(Kd)和apoCⅢ受体结合容量(Bmax)分别为(9.53±1.03)×10-9 mol/L和(3.28±0.31) μg/g.随后又分别研究了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对HepG2细胞apoCⅢ受体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胰岛素可使HepG2细胞apoCⅢ受体结合容量(Bmax)显著增加,但对受体的亲和力(Kd)无影响;胰高血糖素可使HepG2细胞apoCⅢ受体亲和力显著下降(即Kd值升高),对受体的结合容量无影响.提示人肝apoCⅢ受体的功能可能受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的不同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系统性表达人载脂蛋白C3(APOC3)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建立高血脂小鼠模型。方法将人APOC3基因插入系统性表达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建立人APOC3转基因C57BL/6J小鼠。并利用特异引物PCR法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Western blot检测基因表达水平,血生化分析检测不同月龄转基因小鼠与同龄野生型小鼠的血脂指标,脂肪染色观察肝脏脂肪水平。结果建立了高表达人APOC3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品系;转入的人APOC3基因在血液、肝脏、小肠、肌肉、心脏、肾脏、脾脏中均有明显表达;不同月龄转基因小鼠的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同龄野生型小鼠;转基因小鼠的肝脏脂肪含量高于野生型小鼠。结论系统性表达人APOC3基因的转基因小鼠表现高脂血症表型,可以作为高血脂以及高血脂相关的心血管病的工具动物。  相似文献   

11.
脂蛋白脂酶(lipoprotcin lipase,LPL)是脂质代谢的关键酶,主要水解甘油三酯,在乳糜微粒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该酶的缺乏或活力异常,与血脂异常、代谢综合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子痫前期等疾病有一定关系.一些具有调脂作用的中药能够影响脂蛋白脂酶的活力或表达.  相似文献   

12.
对许多人群研究表明 ,位于APOA1/C3/A4 /A5基因簇上的载脂蛋白C3基因 (APOC3)SstⅠ多态性与高甘油三酯血症 (Hypertriglyceridaemia ,HTG)密切相关 ,高甘油三酯是冠心病和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探讨中国人群APOC3基因SstⅠ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CHD)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 (HTG)、Ⅱ型糖尿病 (non insulin 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 (HTG)患者的相关性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的方法 ,分析了 2 6 7例CHD患者、2 4 6例NIDDM患者及 4 91例健康对照APOC3基因SstⅠ位点 (S1/S2 )多态性。CHD组、NIDDM组和对照组的APOC3基因SstⅠ多态位点S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30 1、0 30 7和 0 2 86 ,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以TG >1 90mmol/L为标准将CHD组、NIDDM组分为正常甘油三酯组 (NTG)和高甘油三酯组(HTG)发现 ,在CHD患者 ,HTG亚组S1S2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NTG亚组 (0 5 4 2 >0 35 7,χ2 =8 77,P =0 0 12 4 ) ;在NIDDM患者 ,HTG亚组S2S2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NTG亚组 (0 2 0 0 >0 0 5 5 ,χ2 =2 0 2 1,P =0 0 0 0 0 ) ,两亚组间等位基因频  相似文献   

13.
Fox O1是叉头转录家族O亚族的一员,因其对胰岛素作用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而被人所熟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Fox O1对于肝脏脂质代谢也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P)、载脂蛋白B(Apo B)的表达,从而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在肝脏中的合成,增加循环中VLDL含量;Fox O1还可通过促进载脂蛋白CⅢ(Apo CⅢ)的表达,进而抑制脂蛋白酯酶(LPL)活性,减少循环中甘油三酯(TG)分解,导致高甘油三脂血症的发生;同时,Fox O1还能抑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表达,抑制脂肪合成。本文主要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概述了Fox O1与肝脏脂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十余年来,载脂蛋白(ApoE)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 (LDLr)基因敲除小鼠已成为研究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用的模型.在这两种小鼠模型基础上,通过与不同的转基因、基因敲除小鼠杂交,产生了多种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为发现调控血浆脂蛋白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新的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小鼠模型也制备成功,本文笔者研究组研究了其中的脂蛋白脂酶缺陷模型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而利用不同转基因和去基因小鼠作为供体, 以及ApoE或LDL受体缺陷小鼠作为接受体的骨髓移植技术,则大大丰富了人们对于巨噬细胞中不同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和消退过程中作用的认识.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损斑块形成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应用小鼠模型进行模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小鼠与人类在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中存在很大的种系差异,本文对此也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不同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对载脂蛋白E(apoE)缺失小鼠含apoB100脂蛋白代谢的影响.2月龄雄性载脂蛋白E缺失小鼠添加2%紫苏籽油或红花油饮食干预6周,检测其血脂和血清apoB100水平;测定肝脏组织中HMG-CoA还原酶活性;使用实时定量PCR分析肝组织中含apoB100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PARα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中脂质积累.结果显示,紫苏籽油饮食干预可降低血清LDL-C和apoB100水平,降低肝组织中HMG-CoA还原酶活性以及apoB100、FAS、HMG-CoAR、ACAT2、LRP、LDLR和SREBP-1c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转录因子PPARα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肝脏中脂质沉积.而红花油饮食干预后升高了小鼠血清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肝脏apoB100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PARα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促进肝脏中脂质积累.结果提示在饮食中添加紫苏籽油可有效降低含apoB100脂蛋白的代谢,对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脂肪肝等疾病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对于正常人群以及家族性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的日常膳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脂蛋白脂酶是脂质代谢的关键酶之一,是血浆中清除甘油三酯的限速酶,主要催化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核心中的甘油三酯水解,使得机体能够利用由食物摄取和肝脏合成的脂肪,同时释放出脂肪酸和单酰甘油.脂蛋白脂酶基因突变可以影响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从而导致脂代谢紊乱,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痛和高血压的发病风险相关.本文综述了脂蛋白脂酶的结构、功能、基因结构及其多态性与血脂和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血脂即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其中主要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磷脂和脂肪酸。由于脂质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混合型高脂血症)。脂质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载脂蛋白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循环中运转,因此高脂血症常为高脂蛋白血症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本文目的在于通过血清外观(包括乳糜微粒试验)、血脂水平和脂蛋白分型电泳图谱的综合分析,对我国人高脂蛋白血症分型提出初步认识。一、33例正常人血清外观,有3例轻度混浊,乳糜微粒试验全部阴性。二、43例男性和28例女性的胆固醇相应为166.6±23.5和176,4±29毫克/100毫升;34例男性和28例女性的甘油三酯分别为107.42±41和104.4±29毫克/100毫升,两者在性别上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三、采用累加频数分布曲线计算出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各个脂蛋白的正常高限:胆固醇为198毫克/100毫升,甘油三酯137毫克/100毫升,α-脂蛋白240毫克/100毫升(44.5%),β-脂蛋白309毫克/100毫升(57%),前β-脂蛋白124毫克/100毫升(22.5%)。四、通过测定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及血清外观可将高脂血症按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在所测33名正常人中血清胆固醇的升高与β-脂蛋白的相符率达85.4%,甘油三酯与前β-脂蛋白的相符率亦达2/3以上。五、鉴于血清外观、血脂浓度通常与一定脂蛋白的浓度有关,因此可用血清外观及血脂测定来筛选高脂蛋白血症及初步预测其类型;相反,依据脂蛋白电泳图谱,不仅可对高脂蛋白血症的类型作出初步判断,也可对血脂水平作出大致估计,两者互相补充,彼此对照,再结合临床资料,无疑会增强辨别高脂蛋白血症类型的可靠性。最后,按照我们的初步认识,对四个高脂蛋白血症的病例作了分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是由于血浆中的甘油三酯持续升高,达到了一个高水平而赞成的一组症侯,甘油三酯代谢紊乱的病人往往带有家族性,提示某些基因的遗传缺陷可能是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原因之一,具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性,引起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脂蛋白脂酶(LPL)以及LPL的协同因子载脂蛋白C-Ⅱ(apo C-Ⅱ)的异常,对于这些基因变异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检验方法,但是基因治疗的治疗尚处在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对载脂蛋白E(apoE)缺失小鼠含apoB100脂蛋白代谢的影响.2月龄雄性载脂蛋白E缺失小鼠添加2%紫苏籽油或红花油饮食干预6周,检测其血脂和血清apoB100水平;测定肝脏组织中HMG-Co A还原酶活性;使用实时定量PCR分析肝组织中含apoB100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PARα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中脂质积累.结果显示,紫苏籽油饮食干预可降低血清LDL-C和apoB100水平,降低肝组织中HMG-Co A还原酶活性以及apoB100、FAS、HMG-Co AR、ACAT2、LRP、LDLR和SREBP-1c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转录因子PPARα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肝脏中脂质沉积.而红花油饮食干预后升高了小鼠血清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肝脏apoB100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PARα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促进肝脏中脂质积累.结果提示在饮食中添加紫苏籽油可有效降低含apoB100脂蛋白的代谢,对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脂肪肝等疾病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对于正常人群以及家族性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的日常膳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