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TLR7)介导的My D88/NF-κB信号通路在1型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糖尿病假手术组(DS),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IR),糖尿病缺血再灌注+氯喹预处理组(DIR+CQ)。采用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65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TLR7抑制剂氯喹预处理于糖尿病模型成功后第3周0.5%氯喹40 mg/kg进行腹腔注射,连续给药7天。于第四周采用双侧肾蒂夹闭25 min,再灌注48 h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取大鼠肾脏HE染色观察大鼠病理学结果,血标本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TLR7,My D88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DS组相比,DIR组肾小管肿胀,间质水肿,刷状缘丢失,空泡变性坏死,Paller评分升高(P0.01)。与DIR组相比,氯喹预处理可以改善肾损伤(P=0.017);与DS组相比,DIR组BUN,Scr,IL-6,TNF-α,细胞调亡指数(Apoptosis%),TLR7,My D88,NF-κB增高(P0.05);与DIR组相比,DIR+CQ组BUN,Scr,IL-6,TNF-α,Apoptosis%,TLR7,My D88,NF-κB降低(P0.05)。结论:TLR7介导的My D88/NF-κB信号通路参与糖尿病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氯喹通过抑制TLR7表达,阻断My D88/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减轻1型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局麻下玻璃体切割术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局麻监测下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72岁,ASA分级Ⅱ级~Ⅲ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25例。D组患者于术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后以0.2-0.4μg/kg.h的速度持续输注,M组术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术中按需静注0.5 mg/次。维持VAS评分≤4分,Ramsay评分2-4分。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辅助用药及患者对镇静效果的满意度。结果:给药后,M组T5时点MAP较T0显著下降(P0.05),D组T10及以后各时点MAP较T0显著下降(P0.05);D组T5及以后各时点BP较T0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及M组组内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T30时点HR较T0显著下降(P0.01),而在T5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D组下降更为显著。给药后各时点,D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M组(P0.05),30 min时达最低。两组Ramsay镇静评分给药后5 min均达2级以上,与给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D组给药后30 min及以后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M组(P0.01)。给药后各时点,两组组内和组间SPO2和R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患者满意度较M组更高(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玻璃体切割术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镇静效果良好,疼痛感觉减轻,舒适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6名原发性肝癌并采用肝脏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在肝脏部分切除术阻断肝门血流前先分别给予1个5 min缺血和再灌注的处理。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术前、术后1天、3天、7天时分别进行生化检查,并于术前及术后1h对Fas-mRNA表达、Caspasc-3活性及AI进行测定,观察记录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1天、3天、7天时两组间的AST、ALT、TBIL等生化指标的含量情况相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l d,两组患者AL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为13.28±3.85天,对照组为19.48±4.92天,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h,两组患者的Fas-mRNA表达、Caspasc-3活性相比于阻断前均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断前均未见肝细胞凋亡,术后l h时,两组组均可见肝细胞凋亡,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组(P0.05)。结论: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的重要特点,应用于肝癌切除术中在保护肝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下肢手术患者因止血带诱发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穿刺成功15 min内静脉输注1μg/kg的右美托咪定,维持剂量0.5μg/kg·h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止血带前(T0)、止血带充气30 min(T1)、止血带充气1 h(T2)、止血带释放后30 min(T3)、止血带释放后1 h(T4)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3、T4时点观察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T4时点观察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4时点IL-6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时点观察组MAP、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止血带疼痛、高血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显著抑制下肢手术患者止血带诱发氧化应激反应以及炎症反应,进而降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炎性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RLU组(n=44)和经输尿管镜取石术(URL)组(n=4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炎性因子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术后并发症。结果:RLU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均高于URL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 IL-6、TNF-α、ET-1以及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RLU组低于URL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 BUN、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 NGAL水平较术前升高,但RLU组低于URL组(P0.05)。RLU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URL组(P0.05)。结论:RLU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炎症刺激和肾功能影响更小,且可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下肢手术使用止血带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我院行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即右美托咪定组(dexmedetomidine,D组)和对照组(control,C组),每组30例,两组均选择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D组于上止血带前15 min,用微量泵给予Dex负荷量0.8μg/g,10 min静脉泵入,之后输注速度设定为0.4 μg· kg-1·h-1,直至止血带放气;C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定,用药方法同D组.记录两组药物给负荷量之前(T0)、止血带充气前(T1)、止血带充气后15 rain(T2)、止血带充气后30 min(T3)、止血带充气后45 min(T4)、止血带充气后60 min(T5)及止血带放气后5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高血流动力学的发生率及所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量.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的MAP、H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给予负荷量后,T2~T5各时点MAP均较T1显著升高(P<0.05),而T6时MAP下降,与T1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4~T6各时点HR均较T1显著升高(P<0.05),各时点SPO2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T2~T6各时点MAP和HR均较T1显著升高(P<0.05),各时点SPO2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和T6各时点D组患者的MAP具显著低于C组(P<0.05),T1~T6各时点HR均显著低于C组(P<0.05).D组T1时HR显著低于TO时(P<0.05).C组和D组患者高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0%,C组明显高于D组(P<0.01).两组患者尼卡地平和阿托品的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麻黄碱的用量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应用艾司洛尔处理.结论:Dex可减少下肢手术使用止血带时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高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阻滞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对肺缺血预处理的影响,探讨NOS在肺缺血预处理效应中的作用.方法:4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成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组(LNNA组),观察各组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歧化酶(SOD)活力,肺组织湿干重比(W/D),肺损伤定量评价指标(IQA),肺组织NOS活力以及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PC组与I/R组比较,MDA、W/D、IQA下降(P<0.05或P<0.01),SOD活力上升(P<0.05),总NOS(TNOS)、原生型NOS(cNOS)活性明显增高(P<0.05),电镜下肺组织损伤较轻;而预先用L-NNA(LNNA组)后使上述改变发生逆转.结论:左旋硝基精氨酸可以拮抗肺缺血预处理的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NOS可能是介导肺IPC效应的重要酶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肾缺血组(I/R组)、实验组,Sham组大鼠开腹后游离左侧肾蒂血管,不夹闭,观察60 min关闭腹部。I/R组大鼠开腹后切除右肾,左肾蒂血管分离,观察15 min后用无损伤动脉夹持续夹闭左肾蒂血管45 min后,关闭腹部,恢复左肾血流。实验组开腹后切除切除右肾,左肾蒂血管分离,行4个循环夹闭左肾蒂血管1 min/再灌注4 min预处理后,无损伤动脉持续夹闭45 min,关闭腹部,恢复左肾血流。比较各组大鼠术后尿素氮值(Burea nitrogen,BUN)与肌酐值(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肾组织病理学评分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 light chain 3,LC3)和自噬基因Beclin-1的表达。结果:所有大鼠在实验过程无死亡。I/R组、实验组再灌注后4 h、24 h的BUN与SCr值显著高于Sham组(P0.05),肾脏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Sham组(P0.05),实验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I/R组(P0.05);I/R组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Sham组(P0.05),实验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I/R组(P0.05)。实验组大鼠再灌注后24h 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相对表达量与肾组织病理学评分、BUN、SCr值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自噬,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肾损伤,并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经典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PC组)。S组仅行开腹,不作其他处理;IPC组以肝缺血5min作预处理;RPC组以双后肢缺血5min,反复3次作预处理,2个预处理组及I/R组均行肝缺血1h再灌注3h。取血用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检测。切取肝组织用于测定湿干比(W/D)、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及观察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RPC组ALT,AST,W/D值,及PMN计数均明显降低(P〈0.01),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强度与经典缺血预处理相当,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水肿、改善肝组织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芳芳  张英茹  马鸿雁  闫全章  常雪南 《生物磁学》2014,(6):1117-1120,112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局麻下玻璃体切割术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局麻监测下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50 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72岁,ASA 分级Ⅱ级~Ⅲ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 组),每组25 例。D组患者于术前10min 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 滋g/kg,后以0.2-0.4 μg/kg.h 的速度持续输注,M组术前10 min 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术中按需静注0.5 mg/ 次。维持VAS 评分≤ 4 分,Ramsay评分2-4 分。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辅助用药及患者对镇静效果的满意度。结果:给药后,M组T5时点MAP较T0显著下降(P〈0.05),D组T10及以后各时点MAP 较T0显著下降(P〈0.05);D 组T5及以后各时点BP 较T0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及M 组组内B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 组T30时点HR 较T0 显著下降(P〈0.01),而在T5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D 组下降更为显著。给药后各时点,D 组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M组(P〈0.05),30 min 时达最低。两组Ramsay镇静评分给药后5 min 均达2 级以上,与给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D组给药后30 min 及以后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M组(P〈0.01)。给药后各时点,两组组内和组间SPO2和RR 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 组患者满意度较M组更高(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玻璃体切割术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镇静效果良好,疼痛感觉减轻,舒适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乔振奎  付培德  张锐  李延龙  徐进志  徐万海 《生物磁学》2014,(6):1040-1042,109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犬自体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18 只体重匹配的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依达拉奉组(ED组)、生理盐水组(PS 组),每组各6只。S 组仅进行肾手术切除;ED组在阻断前在供体静脉内注入依达拉奉10 mg/kg,然后使用200 mL加入依达拉奉10 mg/kg 的UW液灌洗供体肾并在同样的保存液中保存供体肾8 小时,且再灌注开始时立即在受体静脉内给予依达拉奉10 mg/kg;PS 组同法使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再灌注4 h 后检测MDA、MPO、SOD、iNOS、eNOS等活性;术后24 h 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浓度;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PS 组MDA显著高于S 组及ED组(P〈0.05),PS组MPO 含量亦低于S 组及ED组(P〈0.05)。PS组SOD、eNOS 含量显著低于于S组及ED组(P〈0.05),PS 组iNOS含量高于S 组及ED 组(P〈0.05),ED组的肾损伤明显减轻。结论:依达拉奉能减轻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肾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导致的急性肾损害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和BALB/c裸小鼠各24只,分别随机分为A1-4组和B1-4组,每组6只。双肾蒂阻断45 min后恢复血流建立肾IRI模型,假手术对照组I、RI后24、48和72 h时检测Scr、尿蛋白定量及肾病理学,A组检测脾T细胞亚群;对比BALB/c小鼠和BALB/c裸小鼠的肾功能下降、组织学损害程度以及脾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A2-4组和B2-4组均有Scr和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P<0.05),且A组损害程度明显重于B组(P<0.05);A2-4组出现典型的IRI组织损害表现(P<0.05),B2-4组无明显IRI组织损害(P>0.05);A2-3组脾CD3 T细胞百分比较A1组升高(P<0.05),而CD4 /CD8 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T淋巴细胞是小鼠肾IRI导致急性肾损害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因素。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降浊四妙散通过降低血尿酸水平及抑制NLRP3炎症小体对大鼠高尿酸血症及其肾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氧酸钾(OA)模型组、OA+SMS组、OA+别嘌醇组,其中,SMS的剂量基于实验动物物质管理标准(每公斤体重成人剂量的10倍);别嘌醇溶解在OA+别嘌醇组的饮用水中(浓度,150 mg/L);对照组和OA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胃内容量控制在2 mL/d),持续7周。探讨SMS对肾线粒体活性氧(ROS)和氧化应激(OS)产物、NLRP3-ASC-caspase-1轴的蛋白表达。结果:(1)对照组、OA模型和治疗组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第7周结束时,模型组总尿酸排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ZF组和别嘌醇组显著高于OA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OA组的BUN和Scr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接受SMS和别嘌醇治疗大鼠的BUN和Scr水平下降(P<0.05)。(3)肾组织结构中,对于OA+SZF和OA+别嘌呤醇组,肾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减少。(4)OA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大鼠肾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均升高(P<0.05);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平衡,而SMS和别嘌醇干预可显著回复以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的动态平衡(P<0.05)。(5)OA组大鼠肾组织中TXNIP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SMS和别嘌醇有效抑制TXNIP mRNA 和蛋白表达(P<0.05);高尿酸血症大鼠NLRP3-ASC-caspase-1 轴中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升高(P<0.05)。SMS干预后组NLRP3-ASC-caspase-1轴的激活显著被抑制(P<0.05)。结论:SMS通过降低高尿酸血症实验大鼠肾脏中血尿酸水平,进而减轻肾损害,同时其可抑制线粒体ROS触发的NLRP3炎性体激活来减轻肾小管损伤和炎症浸润。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肌酐、HSP70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近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硫酸镁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Scr、BUN、UA、HSP70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和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能够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保护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筛选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就诊的CRF患者258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58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入院后针对病情给予相应治疗,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Cys C、Hcy及PTH水平变化,分析不同分期CRF患者各指标的水平差异,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分析Scr、BUN与Cys C、Hcy及PTH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Scr、BUN、PTH、Cys C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水平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cr、BUN、Cys C、Hcy及PTH水平随着CRF分期发展而上升,其中尿毒症期肾功能衰竭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功能代偿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组患者的Scr、BUN水平分别与Cys C、Hcy及PTH的水平呈正相关(r=0.731、0.642、0.813,P0.05;r=0.682、0.752、0.833,P0.05)。结论:Cys C、Hcy、PTH水平能够反映CRF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为CRF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PCABG)患者苏醒质量、心肾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OPCABG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A组(舒芬太尼、丙泊酚,31例)、B组(舒芬太尼、丙泊酚、0.5 MAC七氟烷,31例)和C组(舒芬太尼、丙泊酚、1.0 MAC七氟烷,31例)。观察三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苏醒质量、心肾功能[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MB)/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测量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变化,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术后即刻(T1)~术后24h(T3)时间点HR升高后下降,MAP下降后升高(P<0.05);B组T1、术后6 h(T2)时间点HR低于A组、C组,MAP高于A组、C组(P<0.05);A组与C组T1、T2时间HR、MAP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A组、C组(P<0.05);A组与C组术后苏醒时间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的cTnI、CK-MB、Scr、BUN水平相较于麻醉开始前(T0)时间点均升高(P>0.05);B组T3时间点cTnI、CK-MB、Scr、BUN水平低于A组、C组(P<0.05)。B组术后第3 d MMSE、MoCA评分高于A组、C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OPCABG患者在舒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的基础上结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可更好的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对机体心肾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提高苏醒质量,且以0.5 MAC浓度的七氟烷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虫草素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慢性肾脏病大鼠(n=48)随机平分为四组-模型组、虫草素高剂量组、虫草素中剂量组、虫草素低剂量组,虫草素高剂量组、虫草素中剂量组、虫草素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虫草素160 mg/kg、80 mg/kg、40 mg/kg,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治疗2周。结果:虫草素高剂量组、虫草素中剂量组、虫草素低剂量组治疗1周、治疗2周的24 h尿量、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与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都低于模型组(P<0.05),体重都高于模型组(P<0.05),不同剂量组别之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虫草素高剂量组、虫草素中剂量组、虫草素低剂量组治疗2周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管损伤评分都低于模型组(P<0.05),不同剂量组别之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草素在慢性肾脏病大鼠的应用能发挥血管内皮损伤保护作用,促进改善大鼠的肾功能,提高大鼠的体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DN)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我院接收的DN合并高血压患者13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坎地沙坦组(口服8 mg/d坎地沙坦)、贝那普利组(口服10mg/d贝那普利)和联合用药组(口服8 mg/d坎地沙坦和10 mg/d贝那普利)三组,每组45例,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频率(24 h UAER)、尿素氮(BUN)、血钾水平(K+)、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空腹血糖(FPG)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患者的SBP、DBP、24 h UAER及BUN、Scr、Ccr、FPG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联合用药组患者的上述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坎地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但是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可以有效改善DN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及尿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且疗效优于单药治疗,对于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