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麻醉开胸狗上,于急性逐步加重低氧条件下,同步记录左、右心室压、压力变化率(dp/dt)等指标,观察左、右心室“力效应”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急性低氧时,肺动脉升压效应与低氧程度呈正相关;左、右心室“力效应”并非同步。当左室“力效应”由增强转为减弱时,右室仍处于“力效应”增强过程,而且左室(-dp/dt_max)的减小先于(dp/dt_max)。严重低氧一旦使右室出现“力效应”减弱时,则标志着心泵功能崩溃。这些结果提示左室泵丧失代偿并非继发于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右室负荷过重;心室舒张期力学的改变在心泵对急性低氧的反应上甚为重要,可用左心室进行性的“力效应”减弱作为判断心泵对急性低氧不能耐受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用“心力环”表达心泵的“力效应”,以侧位肢体导联心电图来检测心脏传导系统的反应,在10条麻醉开胸狗上,观察了急性低氧条件下心泵的力学变化和心电活动演变过程的联系。在急性低氧早期,“心力环”即开始增大和“心力效率”(SV/FL_o)降低时,心电传导时间和心室复极化过程均没有明显改变(P>0.05)。直到以“心力环”环体减小及“心力效率”增加为特征的心泵衰竭出现时,才呈现心室复极化过程的明显缺氧性改变:ST_(Ⅱ)段抬高(P<0.05),T_(Ⅱ)波振幅显著增加(P<0.01);并伴以心率明显地降低(P<0.05)。在10条狗中有4条发生室性早搏或室颤等明显心率紊乱,它们均出现于“心力环”环体显著减小的严重泵衰竭时。另有8条狗在相似的实验条件下的结果表明,心泵衰竭时心肌乳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心泵“力效应”变化在急性低氧过程中发生得较早。这样,在评价心泵对急性低氧的耐受性上,心泵“力效应”比心脏电活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急性低氧时狗心泵代偿-失代偿转变的力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急性低氧时心泵代偿-失代偿转变过程的力学特征,在22条麻醉开胸狗上,于吸入气氧分压递降条件下,作了心泵舒缩功能测定。结果表明,虽然严重低氧时心泵外功功率尚可保持在增大状态,但其压力作功成分减小,容积作功成分增大。动脉导纳的增加是容积作功增大的主要原因。这时,主动脉内有效血液推动力进一步增大,而泵缩力量却开始减弱。肌力效应在泵失代偿发生前,对舒缩功能的增强起着重要作用。在泵代偿-失代偿转变阶段,斯塔林效应的作用显著。“舒-缩谐调”的变化,早在泵失代偿前就已出现,并渐明显,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急性低氧时 Starling 效应对左室搏血效率的影响,在12条麻醉开胸狗上进行了实验。给狗依次吸入氧分压为84、64、52mmHg 的氧氮混合气体和纯氮气造成急性低氧。我们将心泵急性低氧反应分为稳态调节、剧烈动员和衰竭三个阶段。在Starling 效应开始持续发动以前,心泵处于稳态调节阶段、左室舒张期末直径(LVEDD)、在室压力(LVP)、每搏输出量(SV)、每搏外功(W)、与每搏外功功率峰值(N_(max))等稳定于对照水平,略有波动。搏血效率指数(I_(BEE)=SV/N_(max))也稳定于对照水平。稳态调节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心泵能耐受低氧的程度和时间呈正相关(r=0.83,P<0.001)。在剧烈动员阶段,左室舒张期末直径进行性地迅速增大,从对照时的 51.55±1.09mm(M±SE)增至54.60±1.63mm(P<0.01)。同时,LVP、SV、W、N_(max)等泵功能指标也明显上升,形成一个显著高于对照值的峰(各指标与对照相比,均P<0.01)。此时,搏血效率指数仍维持于对照水平(P>0.05)。此结果表明;剧烈动员阶段时 Starlins效应的发动和维持,并未降低搏血效率,有利于心泵功能代偿。  相似文献   

5.
急性低氧下钙阻断剂对左,右心泵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兆年  顾磊敏 《生理学报》1992,44(3):237-243
在20条麻醉开胸狗上,用RM-6000多道仪同步记录左心室内峰压(LVP)、左室压力变化率(L+dP/dt_(max))、右心室内峰压(RVP)、右室压力变化率(R±dp/dt_(max))、肺动脉压力(P_(Pa))、主动脉血流每搏峰值(Fa)、心率(HR)等各项生理指标,观察钙通道阻断剂Nife-dipine,Diltiazem和Verapamil对左、右心室功能影响。在钙通道阻断剂处理后,左室的LVP,L±dp/dt_(max)下降,而Fa增加;右室的RVF,R±dp/dt_(max)和P_(Pa)均有升高趋势,显示钙通道阻断剂对左、右心泵功能的影响不同。这可能提示左、右心室功能对钙离子的依赖程度不同。在急性低氧状态下,此三种钙阻断剂均使急性低氧引起LVP的增加反应消失,Fa增加明显,Verapamil和Diltiazem有减轻急性低氧引起的RVP和P_(Pa)的增压作用。从这些钙通道阻断剂对左右心泵功能影响的比较来看,Diltiazem比Verapamil和Nifedipine对急性低氧状态下的心泵功能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低氧条件下小鼠脑组织及心、肺、肾中黏附分子CHL1的表达变化,为探讨黏附分子CHL1在低氧损伤中的调节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本室已建立的小鼠急性低氧模型,将雄性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低氧处理组和常氧对照组(n=10).低氧8h后提取组织蛋白,通过Westem blot检测急性低氧处理后CBL1在...  相似文献   

7.
急性低氧时的Starling效应及心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 Starling效应在心泵急性低氧反应中的地位,以及心包对此反应的影响,把17条雄狗,分别在心包切开(A 组)和缝合(B 组)条件下进行实验。在连续、依次吸入空气、氧分压为89、70和55mmHg 的常压氧-氮混合气各30min,并最后吸入氮气时,分别记录不同低氧状况下的左室前后径超声图、左室压力,dp/dt,右室压力或主动脉压力和第二导联心电图。结果表明,重度低氧时,左室舒张期末直径显著增大,A组由对照值3.88±0.15cm(M±SE)增大至4.22±0.18cm(P<0.01);B组由3.53±0.13cm增至3.67±0.12cm(P<0.01),并伴以每搏直径变化的明显增大(A 组由对照值的4.4±0.2mm增至4.9±0.2mm P<0.05;B 组由3.2±0.1mm 增至3.8±0.2mm P<0.01)。左室压力-直径环在重度低氧时显著右移,环体面积不缩小。说明重度低氧时,Starling 效应对心脏搏血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在严重低氧导致左室收缩压进行性降低时,迅速切开心包可有利于心泵功能的改善,提示,心包对 Starling 效应的充分发挥有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低氧对家兔血压心率微血管反应性及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急性低氧下的血压、心率、微血管反应性和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家兔人工吸入含氧量为 12 .5 %和 8.5 %氮氧混合气体 (模拟 4 0 0 0m和 6 5 0 0m高原急性低氧 )。急性低氧时间分别为 5、10、15、2 0min ,观察血压、心率、微血管反应性和自由基影响。结果 :①急性低氧 5min时收缩压略有升高 ,以后变为降低 ;舒张压在急性低氧 2 0min后明显降低 (P <0 .0 5 ) ;②心率随急性低氧时间的延长变慢 ,尤其含氧量 8.5 %急性低氧组明显 (P <0 .0 5 )。③眼结膜微血管管径随急性低氧时间延长呈现扩张 (P <0 .0 5 ) ,血细胞流速减慢 (P <0 .0 5 ,P <0 .0 1)。④急性低氧 2 0min后SOD活力明显降低 (P <0 .0 5 ) ,MDA含量升高 (P <0 .0 5 )。结论 :急性低氧可使血压降低 ,心率减慢 ,微血管管径变大和血细胞流速减慢 ,同时体内自由基产生增加。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急性低氧和间断低氧适应对局部血流分布的影响。我们将26只家兔分为急性低氧,低氧适应和常氧对照三组。在麻醉状态下用放射性标记的蟾蜍红细胞分别测定左心室、双侧肾、双侧肾上腺的血流量;并分区测定了大脑皮质、海马、丘脑下部、脑干的局部脑血流。吸入10%低氧混合气1小时后,急性低氧组脑局部、左心室、肾上腺的血流显著高于对照。经2周间断低氧适应后,低氧适应组脑局部(脑干除外)、左心室、肾上腺的血流下降。两组动物低氧时的肾血流变化不明显。结果提示,2周间断低氧适应能改变局部血流分布,血流的再分布有利于改善机体的抗低氧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间歇性低氧刺激后大鼠颈动脉体对低氧的敏感性以及多巴胺对颈动脉体低氧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分离SD大鼠的颈动脉体-窦神经移入到孵育槽,然后把分离的窦神经吸入到记录的玻璃电极中行电信号记录。记录基线部分缓冲液充入气体为95% O2+ 5% CO2混合气,低氧应激给予5% O2+ 5% CO2+ 90% N2混合气,低氧刺激给予30 s,95% O2 + 5% CO2给予90 s,共10个循环,每组实验大鼠数量n大于等于5。结果: 大鼠离体的颈动脉体,给予急性间歇性低氧应激,再给予低氧刺激,窦神经较之前低氧刺激放电活动增强。但加入多巴胺后,可以抑制窦神经对低氧的反应,急性间歇性低氧后,多巴胺对窦神经的低氧放电活动抑制作用加强。结论: 大鼠颈动脉体给予急性间歇性低氧可增强窦神经对低氧的反应,多巴胺可抑制急性低氧诱导的颈动脉体对低氧敏感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1.
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低氧反应的个体差异及其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急性低氧条件下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的改变,用改进了的方法测定了健康人乘车抵达海拔4700m高原现场前后,和在实验室内吸入低氧混合气体(相当于海拔4500~4700m)前后的“光单纯反应时”。在两种条件下,所得结果基本相同: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对急性低氧的反应有明显个体差异,可区别出稳定型、兴奋型和抑制型三类。其中抑制型现场和实验室分别有83%及75%的人出现急性低氧反应,其他两型合并统计,分别有79%及80%的人基本无反应。反应时抑制型的人急性低氧反应的发生率高。反应时测定方法用来评定急性低氧反应出现程度,其结果与症状学评定法相比,在两种条件下,吻合率分别为81%及78%,不吻合率分别为19%及22%,其中假阳性率分别为6%及10%,假阴性率分别为14%及12%。  相似文献   

12.
吴雁  杜继曾 《兽类学报》1998,18(4):299-303
模拟高原低氧条件研究高原鼠兔肝细胞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ER)和心肌肌浆网(Sarcoplasmicreticulum,SR)钙泵功能变化。实验设对照组(海拔2300m)和两个低氧实验组(模拟海拔5000m和7000m)。24h急性低氧时,海拔5000m组高原鼠兔ER的Ca2+泵活性无变化,海拔7000m组高原鼠兔ERCa2+泵活性下降29.02%。7d亚急性低氧时高原鼠兔SR的Ca2+泵活性无显著变化。高原鼠兔ER的Ca2+泵活性在海拔5000m组和7000m组分别升高32.50%和33.33%。25d慢性低氧时高原鼠兔ER,SR的Ca2+泵活性均无显著变化.表明:急性低氧对Ca2+泵功能有抑制作用,低氧7d后抑制缓解,至25d低氧时趋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急性低氧暴露发生和低氧运动习服的血液学评价指标。方法:Phase 1:61名北方汉族大学生在模拟海拔4 800 m的常压低氧舱急性暴露6 h,入舱30 min后以恒定负荷(80 W,60 rPm)蹬车20 min,常氧安静(NMI)和低氧暴露结束(HYI)时测定血清ANP、ET-1及eNOS水平。Phase 2:恢复1周后,48名受试者进行3周(模拟海拔2 500 m、3 500 m和4 800 m各1周)渐进式低氧训练。恢复1周,重复Phase 1的低氧暴露和运动,常氧安静(NMⅡ)和低氧暴露结束(HYⅡ)时测定ANP、ET-1及eNOS水平。结果:与NMI时比较,HYI时受试者的ANP与eNOS水平显著降低(P<0.01),ET-1轻微上升;3周低氧训练后,低氧习服与未习服组NMⅡ时的ANP水平均比NMI时显著升高(P<0.01),与未习服组NMⅡ时比较,低氧习服后的eNOS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清ANP和eNOS水平是急性低氧暴露的敏感指标,ANP变化量与低氧习服效果有关,eNOS两次低氧暴露后变化量可作为低氧运动习服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低氧对动物组织糖原含量和血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不同年龄组大鼠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心肌、骨骼肌和脑皮层组织的糖原含量,以及血糖浓度在模拟高原低氧的变化,发现急性高原低氧暴露24小时,老年组大鼠心肌、骨骼肌糖原含量在海拨8000米高度时有不同程度升高。血糖水平在8000米高度也有明显上升。成年组大鼠心肌、骨骼肌和脑皮层组织糖原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慢性低氧暴露25天,大鼠脑组织糖原含量在海拔7000米时略有升高,心肌和骨骼肌糖原含量在海拔7000米时明显升高。低氧暴露7天和48小时,大鼠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 高原鼠兔在急性低氧暴露期间,成年组脑糖原含量在海拔5000米和8000米高度时均有明显下降,心肌糖原在8000米高度时明显升高。骨骼肌糖原含量随海拔升高而略有降低。幼年组高原鼠兔脑糖原含量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心肌和骨骼肌糖原在海拔升高时有增加倾向。成年和幼年组鼠兔血糖水平则随海拔上升而升高。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性低氧对大鼠尿液蛋白质组造成的影响。在该项研究中,大鼠被放置于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环境的低氧舱内24 h。在低氧后0、12、24 h收集尿液样本,并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对尿蛋白进行分析。与低氧0 h相比,低氧12 h组共鉴定到144个差异蛋白,低氧24 h组共鉴定到129个差异蛋白。功能分析显示,差异蛋白参与了一系列与低氧应激有关的生物学通路,如抗氧化应激、糖酵解、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等。研究结果表明,尿液蛋白质组可以反映急性低氧刺激后的显著变化。这些发现可能提供了一种判断机体缺氧状态的方法,有助于辅助检测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16.
6条清醒雄狗,于左心室和肺动脉干装置慢性导管,记录压力、dp/dt、d~2p/dt~2以及dp/dt/p 等。于手术后第4至第12天,给予轻度(p_(IO_2)=84mmHg)和中度(p_(IO_2)=64mmHg)低氧气体吸入,观察心泵反应。在24次实验中,都见到常用的泵功能指标增强,反应状况与麻醉开胸狗上的结果大体相似。但心率加速反应比麻醉犬明显。中度低氧时,dp/dt_max、左室与肺动脉压力常有强弱交替的周期性波动,此现象可被麻醉或β-及 α-受体同时阻断所消除。有时,当 dp/dt_max 值处于增大状态,dp/dt/p DP40值却减小。收缩相与舒张相d~2p/dt~2max 的比值(C/R),在中度低氧时增大(P<0.02),反映了收缩作用与舒张作用的反应不匹配,这可能是泵功能欠佳的早期信号。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的目的是研究急性高原低氧对豚鼠听觉传入功能的影响。20只豚鼠分为4组,分别接受模拟海拔高度为5000、6000、7000和800om的急性低氧暴露,于不同时间测定听觉脑干诱发反应各波的潜伏期、峰间期、振幅和III波的电反应阈(听阈)。结果如下:当升至预定的海拔高度和在低氧维持阶段,6000m以上组各波潜伏期延长,其中II波变化更明显;回到海平面高度后逐渐恢复,1h内基本可恢复正常;潜伏期变化的程度与海拔高度有关。在低氧阶段各波振幅普遍下降,回到海平面高度后逐渐回升,但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较长。在升至预定的海拔高度和其后低氧维持阶段,各组动物的听阈均上升,脱离低氧后即可迅速恢复,1h内可恢复正常。结果表明,急性高原低氧使听觉脑干传导时间延长,传入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听敏度下降,因而可以推测它能影响声信号的传入。  相似文献   

18.
急性低氧对耐力运动员无氧代谢阈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急性低氧对耐力运动员无氧代谢阈值的影响,探讨了急性低氧对耐力运动员体力活动能力的影响,并分析与上述影响强弱有关的若干可能因素。18名青年耐力运动员分别吸入21%O_2(常氧对照)和12.8%O_2(急性低氧),进行逐级递增体力负荷运动,直至最大耐受量。观察运动期间每分通气量、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率和氧脉搏,并测定无氧代谢阈值。结果表明,急性低氧使耐力运动员的无氧代谢阈值明显降低。各个体无氧代谢阈值的降低程度分别与该个体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及氧脉搏的降低程度呈正相关。急性低氧下无氧代谢阈值降低提示了体力活动能力的削弱,而低氧下心肺代偿功能较弱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较低者,其体力活动能力的削弱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用氧电极法测定在急性及慢性低氧条件下,S.D大白鼠及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肝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效率及呼吸控制率之变化。结果表明:大白鼠和高原鼠兔经24小时急性低氧暴露后,其氧化磷酸化效率无明显变化;呼吸控制率在高原鼠兔中无明显变化,而在大白鼠中却有明显增加,这种增加是由于呼吸状态Ⅳ呼吸速度降低而引起的。经25天的慢性低氧暴露后,大白鼠和高原鼠兔的氧化磷酸化效率仍无明显变化,但大白鼠在海拔7000米时的呼吸控制率则有明显下降,而高原鼠兔却明显增加。实验结果提示:在细胞呼吸水平方面,高原鼠兔对低氧的耐受力明显高于大鼠。  相似文献   

20.
Li SH  Ma QS  Sa YP  Ma L  Yang YZ  Jin GE  Wen SD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0,26(4):496-7, 509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低氧大鼠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测定对照组、低氧组、针刺组大鼠脑含水量,脑腺苷A1受体表达水平和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结果:与低氧组相比,针刺组脑含水量明显降低,神经元无明显的胞浆空染,核固缩;腺苷A1受体表达水平显著增多。结论:针刺具有保护急性低氧对大鼠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