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压辅助旅居人对高原的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拔4500m处,对26名18~43岁男性移居人进行了用增压车增压辅助对高原适应的研究。在增压30kPa时,心肺储备能力增强。除压速度>0.44m/s,会产生明显适应不良反应;除压速度<0.33m/s,不发生明显不适,并使增压过程中的心率减慢效应持续到除压后数小时。夜间睡眠增压,能消除睡眠中的潮式呼吸,改善若干高原适应不良症状。在33d内经18次断续增压处理的4名对象未损害正常的习服能力。结论:在4500m 高度用合理的增压,可辅助人体对高原的适应。  相似文献   
2.
用“心力环”表达心泵的“力效应”,以侧位肢体导联心电图来检测心脏传导系统的反应,在10条麻醉开胸狗上,观察了急性低氧条件下心泵的力学变化和心电活动演变过程的联系。在急性低氧早期,“心力环”即开始增大和“心力效率”(SV/FL_o)降低时,心电传导时间和心室复极化过程均没有明显改变(P>0.05)。直到以“心力环”环体减小及“心力效率”增加为特征的心泵衰竭出现时,才呈现心室复极化过程的明显缺氧性改变:ST_(Ⅱ)段抬高(P<0.05),T_(Ⅱ)波振幅显著增加(P<0.01);并伴以心率明显地降低(P<0.05)。在10条狗中有4条发生室性早搏或室颤等明显心率紊乱,它们均出现于“心力环”环体显著减小的严重泵衰竭时。另有8条狗在相似的实验条件下的结果表明,心泵衰竭时心肌乳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心泵“力效应”变化在急性低氧过程中发生得较早。这样,在评价心泵对急性低氧的耐受性上,心泵“力效应”比心脏电活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6条清醒雄狗,于左心室和肺动脉干装置慢性导管,记录压力、dp/dt、d~2p/dt~2以及dp/dt/p 等。于手术后第4至第12天,给予轻度(p_(IO_2)=84mmHg)和中度(p_(IO_2)=64mmHg)低氧气体吸入,观察心泵反应。在24次实验中,都见到常用的泵功能指标增强,反应状况与麻醉开胸狗上的结果大体相似。但心率加速反应比麻醉犬明显。中度低氧时,dp/dt_max、左室与肺动脉压力常有强弱交替的周期性波动,此现象可被麻醉或β-及 α-受体同时阻断所消除。有时,当 dp/dt_max 值处于增大状态,dp/dt/p DP40值却减小。收缩相与舒张相d~2p/dt~2max 的比值(C/R),在中度低氧时增大(P<0.02),反映了收缩作用与舒张作用的反应不匹配,这可能是泵功能欠佳的早期信号。  相似文献   
4.
急性低氧时狗心泵代偿-失代偿转变的力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急性低氧时心泵代偿-失代偿转变过程的力学特征,在22条麻醉开胸狗上,于吸入气氧分压递降条件下,作了心泵舒缩功能测定。结果表明,虽然严重低氧时心泵外功功率尚可保持在增大状态,但其压力作功成分减小,容积作功成分增大。动脉导纳的增加是容积作功增大的主要原因。这时,主动脉内有效血液推动力进一步增大,而泵缩力量却开始减弱。肌力效应在泵失代偿发生前,对舒缩功能的增强起着重要作用。在泵代偿-失代偿转变阶段,斯塔林效应的作用显著。“舒-缩谐调”的变化,早在泵失代偿前就已出现,并渐明显,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5.
将与动脉脉波测定装置相连的袖带,缠绕于上臂,借助袖带充气给袖带部位的动脉加压。当袖带内压从收缩压水平缓缓下降时,可以记录到一系列逐渐变化着的动脉脉波,与以前在动物动脉外直接描记到的脉波群相似。用“脉波分析法”可以获得袖带部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与柯氏音法比较,在105次体力负荷前后的12名健康人测定中,收缩压与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7。分析“0 波”,尚可获得容积变化的信息,并能测得同时发生的压力变化值。进而可将此两值代入动脉顺应指数(I_C)式。20名正常人87次测定的I_C值,远高于20名高血压患者 78次测定的结果(P<0.001)。I_C值的降低与眼底动脉硬化的程度有关。此方法具有简易、无创伤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六条在心脏上装有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及微型超声测距探头的慢性实验狗,经两个星期的手术恢复期后,于Halothane麻醉下,给予低氧气体吸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从对照时的99.8±0.1%降到60.7-4.4%。低氧时,左心室功能随着动脉血氧饱和度的下降,表现为中度低氧时增强、严重低氧时减弱的变化。复氧时,出现与低氧时不相同的左心室功能异常,如心动过速、严重心律紊乱、后负荷增高、舒张期末室壁厚度显著增加,室壁舒-缩厚度差减小、室壁舒缩的不匀质性以及极低的心肌顺应性等。这些结果表明,在急性低氧后的复氧过程中,左心室功能存在着一种“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7.
急性低氧时的Starling效应及心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 Starling效应在心泵急性低氧反应中的地位,以及心包对此反应的影响,把17条雄狗,分别在心包切开(A 组)和缝合(B 组)条件下进行实验。在连续、依次吸入空气、氧分压为89、70和55mmHg 的常压氧-氮混合气各30min,并最后吸入氮气时,分别记录不同低氧状况下的左室前后径超声图、左室压力,dp/dt,右室压力或主动脉压力和第二导联心电图。结果表明,重度低氧时,左室舒张期末直径显著增大,A组由对照值3.88±0.15cm(M±SE)增大至4.22±0.18cm(P<0.01);B组由3.53±0.13cm增至3.67±0.12cm(P<0.01),并伴以每搏直径变化的明显增大(A 组由对照值的4.4±0.2mm增至4.9±0.2mm P<0.05;B 组由3.2±0.1mm 增至3.8±0.2mm P<0.01)。左室压力-直径环在重度低氧时显著右移,环体面积不缩小。说明重度低氧时,Starling 效应对心脏搏血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在严重低氧导致左室收缩压进行性降低时,迅速切开心包可有利于心泵功能的改善,提示,心包对 Starling 效应的充分发挥有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急性低氧时 Starling 效应对左室搏血效率的影响,在12条麻醉开胸狗上进行了实验。给狗依次吸入氧分压为84、64、52mmHg 的氧氮混合气体和纯氮气造成急性低氧。我们将心泵急性低氧反应分为稳态调节、剧烈动员和衰竭三个阶段。在Starling 效应开始持续发动以前,心泵处于稳态调节阶段、左室舒张期末直径(LVEDD)、在室压力(LVP)、每搏输出量(SV)、每搏外功(W)、与每搏外功功率峰值(N_(max))等稳定于对照水平,略有波动。搏血效率指数(I_(BEE)=SV/N_(max))也稳定于对照水平。稳态调节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心泵能耐受低氧的程度和时间呈正相关(r=0.83,P<0.001)。在剧烈动员阶段,左室舒张期末直径进行性地迅速增大,从对照时的 51.55±1.09mm(M±SE)增至54.60±1.63mm(P<0.01)。同时,LVP、SV、W、N_(max)等泵功能指标也明显上升,形成一个显著高于对照值的峰(各指标与对照相比,均P<0.01)。此时,搏血效率指数仍维持于对照水平(P>0.05)。此结果表明;剧烈动员阶段时 Starlins效应的发动和维持,并未降低搏血效率,有利于心泵功能代偿。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室以前的工作表明,动物在急性低氧条件下,中枢大量释放β-内啡肽,这是中枢对低氧的应激反应,而这种反应的结果引起低氧通气抑制。除了中枢反应外,是否还存在外周β-内啡肽系统对低氧的反应尚不清楚。为此,我们测定了在模拟3600m高度时人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并同时观察了这种变化与终末呼出气氧分压(P_(EO2))和氧饱和度(Sao_2)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心脏作为搏送血液的泵(简称为心泵)的性能优劣,是决定人体在急性低氧应激中适应是否良好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以前曾观察到,心泵性能优良的健康人能较好地耐受相当于海拔7500米的急性减压低氧,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凡登达8200米以上的登山队员,其心泵性能显著优于只能登到6500米以下的队员。为了进一步探讨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