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苦楝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苦楝的叶、树皮和果皮的挥发油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70个化合物.组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苦楝叶以倍半萜类化合物Elixene(22.53%)、石竹烯(10.75%)和醇类化合物叶绿醇(10.27%)、斯巴醇(5.73%)等为主;苦楝树皮中以饱和烷烃3,8-二甲基十一烷(9.25%)、4,6-二甲基十二烷(9.13%)、十七烷(6.88%)和3-乙基-3-甲基庚烷(5.94%)等为主;果皮中以棕榈酸(27.65%)、己酸(6.94%)、油酸甲酯(5.47%)、肉豆蔻酸(5.00%)和醇类化合物3,7,11,15-四甲基-2-十六烷醇(11.28%)、叶绿醇(4.78%)等为主.这一结果说明苦楝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相差较大,在综合开发利用苦楝时应分部位加以提取利用.  相似文献   

2.
从贵州省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采集滇黔金腰、大叶金腰和锈毛金腰,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85种成分,主要为十六烷酸、烷烃类、肉豆蔻酸和叶绿醇等化合物。其中,在滇黔金腰中共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主要有十六烷酸(10.29%)和月桂酸(7.54%)等;在大叶金腰中共鉴定出50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0.91%)和二十七烷(7.29%)等;在锈毛金腰中共鉴定出58种化学成分,主要有十六烷酸(12.66%)和三十二烷(8.15%)等。不同种金腰属植物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比较接近,但各自挥发油化合物组成又都含有其特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3.
海州常山挥发性成分HS-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海州常山花的挥发性成分.从海州常山花中共鉴定出了2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成分总峰面积的94.10%,主要有烷烃、醛、醇和酸类.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2,6,10,14-四甲基十六烷(17.25%)、棕榈醛(10.57%)、1-辛烯-3-醇(6.7...  相似文献   

4.
华西银腊梅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华西银腊梅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了其中的39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含量约占总检出量的87.83%。其化学成分主要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9.00%),壬醛(5.83%),二十一烷(5.69%),二十烷(5.08%),辛炔酸(4.50%),2,6,10,15-四甲基十七烷(3.93%),(Z)-6-十八烯酸甲酯(3.65%),3,8-二甲基十一烷(3.52%),1-十六碳炔(3.31%),肉豆蔻酸(2.86%),月桂醛(2.81%),壬酸(2.23%),5,6,7,7α-四氢-4,4,7α三甲基-2(4H)-苯并呋喃酮(2.18%)等。  相似文献   

5.
喜光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喜光花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分得1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35%。含量最高的是n-棕榈酸(37.61%),其次为3,8-二甲基-十二烷(7.28%)、四十四烷(5.07%)、溴二十二烷(4.55%)和1,54-二溴五十四烷(4.30%)。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楸叶泡桐、毛泡桐和白花泡桐天然杂种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分析不同种间挥发性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并对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种泡桐花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12种萜类、8种醇类、7种酯类、3种酚类、6种醛类、2种木脂素、2种苯类、2种酮类、2种烷烃和1种醚类共10类物质;5个泡桐种共有挥发性组分7种,包括1种萜类、2种醇类、1种酯类、2种酚类、1种酮类,且其特有物质分别为9、1、4、3、0种;5个泡桐种均以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且醇类化合物中均以1-辛烯-3-醇和3-辛醇的相对含量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楸叶泡桐和毛泡桐相似性较高,而白花泡桐与其他种泡桐相似性均较低;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之和为70.7%,PC1的主要贡献物质为酯类、烷烃、萜类、醚类、酮类、醇类和苯类,PC2的主要贡献物质为酚类、醇类、醛类、酮类、醚类、苯类和木脂素;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筛选出1-辛烯-3-醇、1,2,4-三甲氧基苯和顺式茴香烯等11种标志性差异挥发性成分。本研究可为不同种泡桐花挥发性成分的精准评价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4种石斛属植物花朵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石斛属植物花朵中的挥发性成分,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方法结合GC-MS 技术测定了鼓槌石斛、罗河石斛、细叶石斛和密花石斛盛花期的花朵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 从4 种石斛属植物花朵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57 种, 包括酯类、萜烯类、醇类、烷类、醛类、酮类、醌类、芳香族和含氮化合物。4 种石斛花朵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差异明显。鼓槌石斛和细叶石斛的主要香气成分是3-蒈烯, 相对含量分别为84.606% 和71.251%。罗河石斛挥发性成分中水杨酸甲酯相对含量最高(57.449%), 其次为D-柠檬烯(22.416%)。密花石斛花朵主要挥发性成分是2-亚甲基-4,8,8-三甲基-4-乙烯基-双环[5.2.0]壬烷(82.013%), 其次为α-法尼烯(4.699%)。这些对于香型石斛兰品种的培育和兰花精油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GC-MS法分析曼陀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曼陀罗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曼陀罗挥发油中鉴定出58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量的92.37%.其中主要成分为5,6-二氢-6-戊基-2H-吡喃-2-酮(44.29%)、二苯胺(12.50%)、四十四烷(10.41%)、二十烷(4.19%)、(E)-3-己烯-1-醇(2.38%)、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2.28%)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索氏提取法,正己烷为溶剂,得到金银忍冬鲜果实提取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金银忍冬鲜果实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金银忍冬鲜果实提取物得率为0.77%。金银忍冬鲜果实提取物主要由烷烃类(35.75%)、酯类(27.34%)、酮类(10.89%)、酚类(1.76%)、醇类(0.73%)等化合物组成。GC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二十四烷(21.74%),其次为苯甲酸-2,6-双[(三甲基甲硅烷)氧基]-三甲基甲硅烷酯(13.06%)。2,4-双(1,1-二甲基乙基)-苯酚(1.76%),具有抑菌、杀虫活性,为抗氧化剂的重要中间体。  相似文献   

10.
绣线菊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绣线菊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出59个化学成分(检出率为91%),鉴定出46个,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的分别确定为棕榈酸(palmitic aci,20.41%),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10.78%)亚麻酸(linoleic acid,6.02%),十五烷酸(pentadecylic acid,5.11%),9-十六碳烯酸(9-hexadecenoicacid,3.42%),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6,10,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3.41%),壬醛(Nonanal,2.99%),亚油酸(oleic acid,2.98%),正己醇(1-hexanol,2.95%),月桂酸(lauric acid,2.13%).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采摘时间干、鲜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成分的变化。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分别对干、鲜道真洛龙党参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提取,提取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鉴定,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干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角鲨烯等。鲜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角鲨烯、亚油酸甲酯、棕榈酸、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和1-柠檬烯等。11月中旬采摘的干、鲜道真洛龙党参共有挥发油成分含量最高。干和鲜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成分的种类差异不大,但含量差异较为明显。不同采摘时间干、鲜道真洛龙党参共有挥发油成分差异均不大,但其余挥发油成分差异明显。本研究首次对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报道,以期为道真洛龙党参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采摘时间干、鲜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成分的变化。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分别对干、鲜道真洛龙党参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提取,提取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鉴定,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干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角鲨烯等。鲜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角鲨烯、亚油酸甲酯、棕榈酸、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和1-柠檬烯等。11月中旬采摘的干、鲜道真洛龙党参共有挥发油成分含量最高。干和鲜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成分的种类差异不大,但含量差异较为明显。不同采摘时间干、鲜道真洛龙党参共有挥发油成分差异均不大,但其余挥发油成分差异明显。本研究首次对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报道,以期为道真洛龙党参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菠萝蜜中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溶剂法提取菠萝蜜中的香气成分,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了82个化合物,占香气成分总量的94.66%,主要为脂肪酸类以及酯类、醇类、烷氧基烷烃类和酮类物质,主要成分为亚油酸(24.10%),棕榈酸(15.72%)和油酸(6.16%)。  相似文献   

14.
棘托竹荪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棘托竹荪的挥发油,得油率为0.45%。.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首次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FFAP柱分离出36个峰,用质谱法鉴定出28个成分,其主要成分为13-甲基-环氧十四烷-2-酮 (23.53%)、亚油酸(17.56%)、芹子烯(12.37%)、棕榈酸(8.20%)、9-十六碳烯酸(7.84%)、(-)-Lepidozenal(7.82%)等, 占总挥发油的97.76%。对挥发油进行抑菌试验,其结果为:桔黄青霉、啤酒酵母最敏感, 黑根霉、黑曲霉次之,白色假丝酵母、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稍差。  相似文献   

15.
茅莓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中药茅莓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20种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反油酸,癸醛,壬醛,顺式-9-烯,十六酸,顺式-3-癸烯醇,硬脂酸,月桂酸,6,10,14-三甲基-2-十五酮,十七醇,羊腊酸。棕榈酸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32.67%。  相似文献   

16.
蝴蝶果根、果仁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大戟科蝴蝶果的根和果仁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应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根中鉴定出23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100%,其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18.74%)、(Z,Z)9,12-十八碳二烯酸(12.81%)、1,2-苯二羧酸双(2-甲基丙基)酯(10.59%)、二丁基邻苯二甲酸酯(7.42%)及二十四烷(6.72%)。从果仁中鉴定出17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100%,主要成分为(E-)-9-十八碳烯酸(23.15%)、正十六烷酸(21.20%)、(Z,Z)-9,12-十八碳二烯酸(19.26%)及3-甲基十七烷(6.80%)。  相似文献   

17.
棉蚜和茉莉酸甲酯诱导棉花挥发物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对健康棉叶、蚜害棉叶、蚜害棉叶-棉蚜复合物、茉莉酸甲酯处理棉叶以及棉蚜蜜露和棉蚜自身挥发物成分进行了提取和组分分析。共检测出27种挥发性化学物质。健康棉叶、蚜害棉叶、蚜害棉叶-棉蚜复合物、茉莉酸甲酯处理棉叶挥发物中,均含α-蒎烯、β-蒎烯、β-石竹烯、十五烷、十六烷、十七烷、-Cyclohexen-1-ol,1-(1,5-dimethyl-4-hexenyl)-4-methyl-7种组份。蚜害棉叶或蚜害棉叶-棉蚜复合物中检测到α-水芹烯、α-石竹烯、α-法尼烯、2,6,10-三甲基十五烷、(E,Z)-2,6-二甲基-2,4,6-辛三烯、2,6,10,14-四甲基十五烷、蒽、二酚基丙烷8种组份;3-蒈烯、(E)-β-法尼烯只在蚜害棉叶及茉莉酸甲酯处理棉叶中被检测出。在棉蚜及其蜜露中都能检查到壬醛、癸醛、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十七烷;而1-甲氧基-4-[(Z)-1-丙烯基]苯、(E)-β-法尼烯、菲只在棉蚜蜜露中被检查到;6,10-二甲基-5,9-十一双烯-2-酮只在棉蚜中被检测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棉花、棉蚜挥发物对天敌昆虫的吸引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云南干巴菌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云南干巴菌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49种组分。其中主要成分为业油酸甲酯、棕榈酸、1,1-二乙氧基乙烷、苯乙醛、十六碳烯酸、十五烷酸、邻苯二甲酸二丁 、苯甲酸、苯乙醇、硬脂酸、二十一烷、肉豆蔻酸、十八碳烯酰胺、苯乙酸等,其中亚油酸甲酯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27.12%,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  相似文献   

19.
山石榴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提取山石榴果实挥发油,并利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组成。从山石榴果实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3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43%。挥发油主要由各种酯、脂肪酸成分组成,含量较高的成分是11,14-二十碳二烯酸甲酯(11,14-eicosadienoic acid,methyl ester,42.49%),棕榈酸(pal mitic acid,15.34%),硬脂酸(stearic acid,10.54%),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6.26%),十六酸乙酯(hexa-decanoic acid,ethyl ester,5.84%)。  相似文献   

20.
分析栓皮栎枝叶挥发性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对机械损伤的响应。本文通过气质联用(GC/MS)方法比较分析了北京平谷地区天然次生林林栓皮栎枝叶机械损伤前、后挥发性气体VOCs主要成分和相对含量。(1)栓皮栎枝叶中的挥发性物质有酯类、烷烃类、萜烯类、芳香烃类、醛酮类、醇类、烯烃类以及其他含氮、氯、硫等物质等8大类,其中酯类和烷烃类含量最多,约占总物质含量的30.32%~41.60%和30.02%~33.14%;(2)虽然机械损伤前、后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和含量均有所变化,但是每一类物质主要成分基本保持一致,其中主要成分有酞酸二丁酯、2-甲基-1-己醇、2,6,10-三甲基十四烷、3-亚甲基-1,1-二甲基-2-乙烯基环己烷、十四烷、十九烷、油酸酰胺、壬醛、癸醛等;(3)机械损伤随栓皮栎枝叶挥发性物质成分及含量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机械损伤后总挥发物含量均有明显的增加,其中明显增加的组分有:萘、d-柠檬烯、(Z)-3,7-二甲基-1,3,6-十八烷三烯、4-己烯-1-醇乙酸酯、酞酸二丁酯、乙酸己酯、苯甲酸丁酯、3-亚甲基-1,1-二甲基-2-乙烯基环己烷等化合物。栓皮栎枝叶8大类挥发性物质中酯类和烷烃类含量最多;机械损伤后,萘、d-柠檬烯、4-己烯-1-醇乙酸酯、酞酸二丁酯等物质均有明显的增加,这些物质对昆虫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这可能是栓皮栎的一种化学防御策略来响应和免受外界虫食等胁迫的侵害。另外,机械损伤后许多组分也发生了不同程度或是小幅度的变化,其变化机理和生态功能尚未知晓,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