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院实施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市3所已实施护士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医院中80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实施护士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效果以及管理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士的晋升公平评分、注重培训评分、提供职业信息、促进职业自我发展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士内在满意度评分、外在满意度评分及总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护士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护士的职业生涯发展及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换药法联合康复锻炼在提高毒蛇咬伤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清创排毒、扩创排毒、局部封闭、刺络放血法、外敷双黄蛇伤散(我院自制粉末状蛇药)、全身用药等综合治疗及常规蛇伤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常规组予带孔透明聚乙烯胶纸敷料包扎伤口,关节处用胶布固定;改良组予弹性防水透气防渗敷料包扎伤口,辅以弹力带适当外固定,治疗后3~7天指导患者每天进行关节康复运动。两组观察时间均为7天。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改良组患者患肢疼痛消退时间、肿胀消退时间、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敷料评分、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9、3.583、2.703、2.178、3.394、6.384,均P0.05);改良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2,P0.05)。结论采用改良敷料包扎蛇伤伤口并辅以弹力带外固定,具有稳固性强、美观、灵活的优点,便于患者关节活动,且可消肿止痛,减少换药次数,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同时联合早期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关节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康复锻炼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对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肱骨骨折患者17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6例,予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86例,采用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比较临床疗效,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能够明显改善肱骨骨折术后并发症,提高肱骨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系统的护理模式对减少腰椎骨折患者腹胀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进行住院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骨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骨科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增加系统化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腹胀及腹胀引起的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腹胀比例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X2=0.08,P>0.05),而入院5天后实验组腹胀患者明显下降(X2=9.18,P<0.01),入院到10天发生腹胀引起的相关症状恶性呕吐(X2=7.12,P<0.01)、胸闷(X2=4.31,P<0.01)、胃灼热(X2=4.31,P<0.01)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呼吸困难(X2=2.82,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的系统化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和缓解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发生,并且进一步避免了因腹胀导致的腹痛,恶心,呕吐,胸闷,胃灼热,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方案对普外科实习护士的培训效果。 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60例普外科室实习护士进行培训,实验组采取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培养方案。对两组学员培训前、培训后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患者对学员的满意度以及学员队培训方案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培训后,实验组的理论成绩为(91.18±3.61) 分,对照组为(82.73±4.84) 分;实验组的操作成绩为(97.34±1.15) 分,对照组为(91.75±2.12) 分。患者对实验组的沟通能力、观察力、主动服务能力、职业操作规范性、职业道德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员对本次培训方案的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学员的满意度为83.33%。经比较以上项目均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方案更有利于提高普外科室实习护士的培训效果,学员的满意度更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颈部及躯干深度烧伤植皮修复患儿生活质量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颈部及躯干深度烧伤患儿70例,采用计算机系统随机编号的方式将患儿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游离植皮后常规包扎处理,实验组患儿进行游离植皮后在VSD下进行包扎处理。考察两组患儿疗效指标。术前、出院后30 d采用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所有患儿的生活质量。术前、术后7d观察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7 d植皮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0 d,两组患儿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 (GH)、生理职能(RP)、活力 (VT)、躯体疼痛(BP)、情感职能 (RE)、社会功能(SF)及精神健康(MH)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C 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颈部及躯干深度烧伤植皮修复患儿,在VSD下进行包扎处理,可提高植皮成功率,缩短住院天数及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及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数字化模板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术前数字化模板设计组(实验组)和传统内固定组(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前行CT薄层扫描,建立踝关节数字三维模型,应用3D打印机打印出骨折模型,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Burwell-Charnley X线复位评分及Olerud-Molander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复位优良率(96.7%)高于对照组(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数字化骨科技术治疗踝关节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负压固定移植皮片方法,观察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对游离皮片成活的影响,初步探讨微血管形成与皮肤成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65例皮肤缺损的患者,根据皮肤移植术后皮片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I组为NPWT治疗组,有35例患者,刃厚游离皮片移植术后行创面负压吸引治疗;II组为常规治疗组,有30例患者,刃厚游离皮片移植术后用打包或加压包扎的方式固定。Balb/c小鼠20只,按皮片移植后不同固定加压方式,分为实验组: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使用组(10只),对照组:打包加压组(10只),于皮片移植术后第5天,大体观察移植皮片颜色、有无水疱、有无皮下积液及质地,计算并比较皮片成活率,以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毛细血管内皮,检测皮片中微血管情况。结果:临床观察表明:I组术后皮片成活时间平均较II组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1),I组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平均较II组缩短5天,有统计学差异(P<0.01),I组术后抗生素费用、换药次数及换药费用较II组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1)。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术后第5天,实验组小鼠移植皮片中微血管增生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与常规打包或加压包扎固定皮片的方式相比,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应用可以缩短皮片成活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及换药次数,促进移植皮片中毛细血管增生,提高皮片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眼袋整形术对眼周皮肤松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因眼周皮肤松弛来我院治疗的患者60例。患者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治疗方式,按其选择的治疗方式分组为对照组(n=28)和治疗组(n=32)。对照组采用单纯眼袋整形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联合眼袋整形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后鱼尾纹的改善效果、眼袋减轻的情况和眼周皮肤光泽的改善效果。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结束时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鱼尾纹改善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1%;治疗组眼袋改善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4%;治疗组皮肤光泽改善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切口红肿、少量分泌物、小血肿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术眼红肿与外眦部切口瘀痕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满意率为93.75%(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6%(19/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与眼袋整形术联合应用在眼周皮肤松弛的治疗上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明显降低患者术眼红肿与外眦部切口瘀痕的发生,并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共6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将纳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观察组)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每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住院时间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此外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优良率(Matta优良率)、Majeed骨盆骨折功能评分(Majeed评分)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另记录术后6个月时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天VAS评分、术后7天VAS评分、住院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Matta优良率和Majee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法仍保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而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具有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利于提升术后早期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创面负压治疗促进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慢性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创面负压治疗组和敷料包扎组,观察两组创面细菌负荷及创面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结果:清创即刻,负压创面治疗组和敷料包扎组细菌负荷与创面微循环血流量无显著差异(P>0.01);创后3天、6天和9天时,负压创面组创面细菌负荷低于敷料包扎组(P<0.01),创面微循环血流量高于敷料包扎组(P<0.01)。负压创面组创面愈合时间少于敷料包扎组(P<0.01)。结论:负压创面治疗有助于慢性肝硬化并发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人群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稳定性及愈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11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55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愈后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大于对照组,但患者平均卧床时间及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87.27%,对照组手术总有效率为70.90%,观察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7%,显著低于对照组(25.45%)(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1.82%)(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下地活动时间早,局部组织修复速度快,对于体质较差、年龄大的老年患者,该术式是延长预期寿命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法和内固定法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内固定法和关节置换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骨密度值。结果:实验组患者下地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优良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置换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内固定法,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骨密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RDOF)患者腕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RDO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关节背伸、关节曲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握力、桡骨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尺骨移位低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疼痛、心理功能、情绪角色功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RDOF疗效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可有效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指掌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微型锁定钢板皮外固定的应用效果及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到2020年7月共收治的80例指掌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克氏针、微型螺钉、肌腱缝线或拉力螺钉进行内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微型锁定钢板皮外固定,并针对患者合并软组织损伤情况应用石膏外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围术期指标、Jamar握力、TAM、DASH评分、术后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DAS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AM与Jamar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指掌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在常规克氏针内固定的基础上,应用微型锁定钢板皮外固定,再进行石膏固定,手术步骤、手术时间虽增加,但更有利于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出院后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与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干骺端骨折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三组。其中,联合手术组(35例)患者采用MIPPO联合LCP内固定术治疗,外固定组(33例)患者采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术治疗,内固定术组(35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骨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外固定术组及内固定术组比较,联合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高于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外固定组及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与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联合LCP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因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自身意愿按照采取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内固定组与关节置换组。内固定组主要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置换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关节置换组手术治疗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术前存在合并症、手术时机≥2h、采用内固定手术。结论:与内固定术相比,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更高,但采用该手术治疗时需注意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及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DFU)的危险因素,并研究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促进患者伤口愈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30例。230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DFU的79例,纳为DFU组,剩余151例未发生DFU,纳为无DFU组。DFU组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1组39例和治疗2组40例,治疗1组给予传统纱布敷料,治疗2组给予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FU发生的危险因素。观察治疗1组、治疗2组的临床疗效和临床指标。结果:DFU组、无DFU组在性别、年龄、户籍地、糖尿病病程、并发下肢血管病变、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足底有胼胝、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高密度脂蛋白(HDL)、 胱抑C(CysC)、 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糖化血红蛋白(HbAlc)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糖尿病病程、并发下肢血管病变、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足底有胼胝、ALB、ESR、CysC、CRP、Lp(a)、HbAlc均是DFU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2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1组(P<0.05)。治疗2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出现明显肉芽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治疗1组,住院费用高于治疗1组(P<0.05)。结论:DFU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男性、糖尿病病程、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等,因此临床应加强对这些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此外,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可促进DFU患者创面愈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到我院诊治的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共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的常规外固定钢板治疗,观察组给予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记录和比较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和创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都完成手术,围手术期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8.24±8.16 min和8.83±1.01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49.50±9.87min和12.23±0.91周)(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优良率分别是97.1%、82.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创口甲级愈合28例,乙级愈合6例,丙级愈合0例;对照组甲级愈合21例,乙级愈合8例,丙级愈合5例,观察组创口愈合情况明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提高创口愈合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