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2017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鲤(Cyprinus carpi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b(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b,IGF2b)基因为鲤IGF基因家族重要的成员,已有的研究表明5'侧翼区序列对其功能的发挥有重要作用。因此,采用基因组步移法获取5'侧翼区序列,通过亚硫酸盐修饰的方法分析不同品种该区域GC富集区的甲基化状况。本文成功从鲤基因组DNA中获得695 bp的IGF2b 5'侧翼区序列。已获取的IGF2b 5'侧翼区序列经过TFSEARCH分析后发现了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和TATA框,通过BLAST比对发现,鲤IGF2b 5'侧翼区DNA序列与斑马鱼(Danio rerio)IGF2b基因相比,相似性为87%。检测该区域富含GC的序列17个位点,发现建鲤(C.c.var.jian)有2个个体的3个位点出现甲基化,而黄河鲤(C.c.haematopterus)只有1个个体1个位点出现甲基化,这说明2个品种鲤在这个区域出现甲基化修饰的几率低,也验证了这2品种在该基因该区域GC富集区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眼袋整形术对眼周皮肤松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因眼周皮肤松弛来我院治疗的患者60例。患者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治疗方式,按其选择的治疗方式分组为对照组(n=28)和治疗组(n=32)。对照组采用单纯眼袋整形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联合眼袋整形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后鱼尾纹的改善效果、眼袋减轻的情况和眼周皮肤光泽的改善效果。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结束时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鱼尾纹改善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1%;治疗组眼袋改善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4%;治疗组皮肤光泽改善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切口红肿、少量分泌物、小血肿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术眼红肿与外眦部切口瘀痕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满意率为93.75%(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6%(19/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与眼袋整形术联合应用在眼周皮肤松弛的治疗上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明显降低患者术眼红肿与外眦部切口瘀痕的发生,并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尼罗尖吻鲈和鳜鱼染色体组型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HA、秋水仙碱腹腔或背部肌肉注射,活体培养法,以前肾为材料,低渗-空气干燥法制片,进行染色体观察,运用Micromeasure version 3.3染色体分析软件和Photoshop 7.0软件首次分析了尼罗尖吻鲈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并同鳜鱼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对今后拟采取的杂交尝试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尼罗尖吻鲈染色体众数为2n=48,核型公式为2m+4sm+12st+30t,染色体臂数(NF)为54;鳜鱼染色体众数为2n=48,核型公式为6sm+12st+30t,染色体臂数(NF)亦为54;两种鱼染色体短臂上均无随体,单臂染色体较多。分析表明尼罗尖吻鲈与鳜鱼杂交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改善面上部动力性皱纹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到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面上部动力性皱纹改善治疗的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评价并比较患者在治疗后30 min、治疗后3 d、治疗后7 d的优良率。采用面部皱纹量表(FWS)评价患者面部皱纹严重程度指数,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6月的FWS指数。观察并比较治疗后面上部紧绷感、乏力感、注射点局部瘀斑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30 min、3 d及7 d时的优良率逐渐升高,治疗后3 d、7 d的优良率明显高于治疗后30 min,治疗后7 d的优良率明显高于治疗后3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6月的FWS指数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并且治疗后4周的FWS指数明显小于治疗后6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仅有4例患者出现轻微不适,所有症状均于休息3-4 d后自行消失,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A型肉毒毒素改善面上部动力性皱纹的临床疗效显著,维持时间较长,不良反应较少且较轻,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四个鲤鱼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AFLP技术对黑龙江野鲤、黄河鲤、建鲤和荷包红鲤4个鲤鱼种群共96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得到50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73个,多态性比率为54.38%。同时对4个种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Nei's基因多样性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种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114±0.2705,0.1825±0.2694,0.1888±0.2587和0.1600±0.242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398±0.1872,0.1225±0.1863,0.1235±0.1774和0.1036±0.1636;总基因多样性(Ht)平均值为0.1721±0.0350;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平均值为0.1224±0.0190;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892,种群内的基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71.08%,种群间为28.92%,而基因流系数(Nm)为1.2291。另一方面,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种群平均近交系数(Fst)为0.31191,变异31.19%来自种群间,68.81%来自种群内。4个种群中黑龙江野鲤的种内多态性比例最高,而荷包红鲤种群最低,并且4个鲤鱼种群当前的种质资源良好,具有一定的种群稳定性;建鲤已经开始分化,与亲本荷包红鲤亲缘关系逐渐分化,逐步形成自己稳定的遗传结构。本研究为探讨鲤鱼种群的遗传特性和遗传分化提供参考,也为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在手部小创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90例手部小创面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行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观察组行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血清白介素(IL)-6、IL-8、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感染发生率。结果: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白介素(IL)-6、IL-8、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积率(ES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39/45)vs64.44%%(29/45)](P0.05),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1/45)vs17.78%(8/45)](P0.05)。结论: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小创面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炎症反应轻,感染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选取黄河鲤新品系亲本和子代共450尾,5对微卫星引物和4个基因区段扩增引物开展基因型检测,并检测它们与体重的关联性以及分析相应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Koi42和4个SNPs位点对体重有显著的影响,获得具有超过富集2个优势基因型的候选亲本共13尾,富集优势分子标记基因型的候选亲本生长性能优势明显。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利用AIC最佳模型筛选到COⅠ626、D-Loop253和Koi42共3个位点,发现Koi42贡献率较大,经Fisher精确性检验,发现其与性别存在关联,其加性效应接近显著水平(P < 0.05)。检测的多个上位效应组分中,仅有D-Loop253和Koi42的加性效应间的互作达到显著水平。对遗传方差组分进行剖分发现,加性方差占11.4%,两个位点的加性效应构成的上位效应占到77.5%,因此这3个分子标记对体重的影响主要以上位效应为主,而且是两两加性效应的占比较大,可以推断出D-Loop 253和Koi42两个分子标记的上位效应起主要作用。综上所述结果提示Koi42及与其有互作的D-Loop253可用于黄河鲤新品系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开展多个分子标记的富集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