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本文研究血清抑癌多肽(SCSP)对癌细胞表面的效应和其表面蛋白质分子的侧向扩散及其内的F-actin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是SCSP作用后,艾氏腹水癌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变为平坦而光滑的结构.从荧光漂白恢复技术测得的结果是上述癌细胞表面蛋白质分子的侧向扩散系数(?)降低.用Rhodamine—Pha-lloidin标记上述癌细胞得知其内的F—actin增加.从上述结果推测,在SCSP杀伤艾氏腹水癌细胞过程中,使F—actin在癌细胞内重组,有更多的F—actin与癌细胞质膜内大分子紧密相连,使癌细胞表面分子的活动性降低,故在癌细胞表面的结构变平,其蛋白质分子的扩散受限制而变慢.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用显示cAMP的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内cAMP的分布,并发现经外源性cAMP及氨茶碱处理后,有使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内cAMP荧光增强的效应。cAMP主要分布在胞质内。实验组动物从接种癌细胞的次日起,每日从腹腔注射2毫克的cAMP和1毫克的氨茶碱,发现在接种后第9天,大多数癌细胞胞质内的cAMP荧光增强,以核周区胞质内的荧光最显著。进一步证实了我室以前用生化测定癌细胞内cAMP含量的结果。本文并对显示cAMP的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进行了讨论,用cAMP荧光染色反应的特异性鉴定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Ehrlich癌细胞在cAMP诱导下,于接种后5-7天癌基因c-myc、c-fos、c-H-ras、c-sis的表达强烈被抑制.与此同时癌细胞膜对cAMP转运增强.膜蛋白分子扩散系数[D]值下降,均以接种后7天最为显著P<0.01.可动分子百分比提高.这反映出癌细胞的分化变异.但至接种后9天,上述癌基因重新表达,膜蛋白分子扩散系数上升,cAMP转运下降,这可能是导致接种后11天癌细胞增殖急剧上升,细胞内cAMP水平下降的原因.说明Ehrlich细胞在去恶化及恶化过程中,癌基因表达变异.膜蛋白分子运动和癌细胞多种表型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Ehrlich癌细胞在cAMP诱导下,于接种后5-7天癌基因c-myc、c-fos、c-H-ras、c-sis的表达强烈被抑制.与此同时癌细胞膜对cAMP转运增强.膜蛋白分子扩散系数[D]值下降,均以接种后7天最为显著P<0.01.可动分子百分比提高.这反映出癌细胞的分化变异.但至接种后9天,上述癌基因重新表达,膜蛋白分子扩散系数上升,cAMP转运下降,这可能是导致接种后11天癌细胞增殖急剧上升,细胞内cAMP水平下降的原因.说明Ehrlich细胞在去恶化及恶化过程中,癌基因表达变异.膜蛋白分子运动和癌细胞多种表型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外源性层粘连蛋白与癌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调节胞内肌动蛋白微丝组装与改变细胞游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膜上层粘连蛋白受体的侧向扩散运动及膜脂分子流动性变化之间的关系.用各种荧光技术,如荧光显微米,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和荧光流式细胞术得到了明显的证据.层粘连蛋白与肝癌细胞膜有结合,使分散的腹水肝癌细胞粘连聚集,并膜下周动蛋白微丝增加,当把癌细胞分开则细胞从原位游动很大距离.如不分离粘连的细胞可减少其脱落和转移.层粘连蛋白与受体结合则受体的侧向扩散系数减小,膜脂流动性降低,使膜上分子运动受影响,对癌的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6.
细胞膜组分(膜蛋白、膜脂等)分子能沿膜进行侧向扩散运动,研究这种运动对了解细胞的功能有重要意义。原位电泳(In Situ Electrophoresi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测量细胞膜组分侧向扩散的新技术之一。我们用这种技术研究了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膜ConA(Concanavalin A)受体的侧向扩散,并测得在22℃时,其侧向扩散系数为3.2×10~(-10)cm~2/see。实验结果提示,侧向扩散系数具有较大离散性可能是癌细胞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7.
艾氏腹水癌细胞和肉瘤S-180细胞是抗肿瘤药物筛选常用细胞株.实验采用取自小鼠腹腔的第7~8天的艾氏腹水癌和S-180细胞,用31P磁共振谱测得了细胞内小分子含磷代谢成分;计算了细胞内pH值;还用31P谱探讨了作用机制不同的三种抗代谢物:碘乙酸、2,4-二硝基苯酚及棉酚对艾氏腹水癌细胞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荧光漂白恢复,顺磁共振和细胞电泳等技术研究外源性配体伴刀豆球蛋白A与巨噬细胞膜受体结合后膜蛋白及膜脂分子运动以及细胞表面电荷变化,结果表明,细胞膜表面蛋白分子侧向扩散速度减慢;膜脂分子流动性减慢,烃链有序性增强;细胞电泳速度加快。此等对阐明伴刀豆球蛋白A作为外源信息导致细胞膜分子动力学变化以及电荷改变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声化学诱导艾氏腹水瘤细胞凋亡机制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全宏  刘书瑗  齐浩  王攀  汤薇  张坤  代乐  史秀超 《动物学报》2005,51(6):1073-1079
本研究采用频率1.43MHz,声强3W/cm2的高频聚焦超声处理艾氏腹水肿瘤细胞,研究超声激活血卟啉诱导艾氏腹水肿瘤细胞凋亡的途径及其与癌细胞内的氧自由基之间的关系。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与癌细胞凋亡相关的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蛋白的动态表达,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膜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结果发现超声加血卟啉处理1h,癌细胞胞浆中的三种促凋亡蛋白表达增多,3h时表现为高表达;处理1h的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膜脂质过氧化物增多。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激活血卟啉诱导艾氏腹水肿瘤细胞凋亡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且与癌细胞受损后产生的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0.
配体蛋白与细胞膜受体蛋白结合后,可引起膜受体的构象与膜脂的有序性变化.本文研究外源性层粘连蛋白与腹水肝癌细胞膜受体结合后膜热量变化,膜序参数改变和膜电荷及细胞迁移率的变更.就膜蛋白构象与膜脂有序性以及膜电荷等方面改变的生理意义与层粘连蛋白抗癌细胞脱落转移寻找理论关系.本文应用微量量热法、顺磁共振和细胞电泳等技术,得知层粘连蛋白与癌细胞膜作用后细胞膜有放热效应,膜流动性增大,细胞电泳动变慢.癌细胞膜的这些变化对于限制癌的恶性生长与脱落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多聚赖氨酸能使经异硫氰基荧光素染色的卵表面均匀分布的荧光聚集成点状或块状的斑块,荧光聚集时膜下的色素颗粒随之同步聚集。早期的聚集有三种方式。2.聚集的迟早和出现斑块的大小在卵表面不同区域是不同的。腹方新月区最早;灰色新月区次之;动物性半球稍迟,荧光和色素颗粒最后都集中到动物性极形成顶帽,其余区域成为失去色素颗粒的区域;聚集引起收缩,最后植物性半球常常破裂。3.未受精卵亦出现与上述相同的反应,这提示腹方新月区可能是精子进入卵子的区域。4.细胞松弛素不能抑制多聚赖氨酸引起的聚集。5.多聚赖氨酸能抑制分裂沟的出现,能使已出现的分裂沟消失。6.失去色素颗粒区域的细胞膜在形态、功能等方面与分裂沟中的新膜相同。对新膜出现的位置和形成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我们取视网膜基膜作为培养基底,证明了基膜能诱导和调节鸡胚视网膜神经纤维的生长,也可能影响纤维的生长方向。用抗层粘连蛋白的抗血清预先处理基膜,不能改变基膜上视网膜纤维生长的长度和图谱。PNA和抗PNA抗血清预先处理的基膜也不能改变纤维生长的长度,但却能改变生长图谱。神经氨酸酶预处理基膜能减少纤维生长长度。而轻度胰酶处理对纤维生长长度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培养液中加入PNA(100微克/1毫升)24小时内能将视网膜纤维的生长图谱由直束式改变为网格式,其他凝集素(WGA,ConA)均未见这种作用。因此,基膜对纤维生长的作用很可能是多种分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PNA-受体也许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几种萝卜提取物在组织培养细胞中的抗病毒感染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曾报道,白萝卜提取物是一种干扰素诱生剂,对致死性病毒感染动物有很显著的保护作用。 本实验在组织培养单层细胞上测试了十字花科萝卜属几种萝卜栽培变种,包括“心里美”、“卫青”、“象牙白”(白萝卜)和伞形科胡萝卜提取物的抗病毒感染活性。 萝卜提取物的制备和定量方法,按文献进行。萝卜提取物在组织培养单层细胞上抑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工作指出,在紧密连接形成的时候,紧密连接本身也经历了极性化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在时间上和囊胚腔的出现和扩张是相互关连的。为了进一步探讨紧密连接的极性化和外胚层细胞极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原肠胚外胚层细胞内外反转的实验,结合扫描和透射电镜的观察,指出反转后的外胚层细胞表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原来没有紧密连接的内层细胞的外缘形成了发育完善的紧密连接。内外反转的这一实验操作,使外胚层细胞和内外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很可能外胚层细胞的极性先发生了反转,然后影响紧密连接在新的向外的一极形成。  相似文献   

15.
分离被子植物雌配子原生质体对发展植物受精工程有着重要意义。最近几年,虽然用酶法分离生活的胚囊已有一些成功的报道。但对分离组成胚囊细胞的原生质体前人还没有进行过尝试。1984年我们首次从烟草生活胚珠中分离出卵细胞、中央细胞、助细胞和反足细胞的原生质体。最近我们又用颠茄胚珠为材料,采用酶解压片技术进行分离胚囊细胞的原生质体,也取得预期的结果。获得了有活性的卵细胞、中央细胞和助细胞的原生质体。从而证明这项技术是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在观察中发现用酶法分离生活胚囊细胞的原生质体,能  相似文献   

16.
利用造血细胞体外琼脂培养技术,比较了狗的不同来源的GM—CFC增殖、分化性能和辐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循环血中GM—CFC集落产率约为骨髓的1/60;细胞集落开始形成时间较骨髓晚1天,细胞集落随培养时间(前3—5天)增加而增加,其增加速率约为骨髓的20%;辐射敏感性D_0值为0.34Gy,明显低于骨髓中GM—CFC的D_0值(0.82Gy)。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动员后血中GM—CFC数量明显增加,细胞集落增加速率约为骨髓的59%,D_0值为0.72Gy。从而为循环血干细胞移植疗效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中构成有丝分裂器的重要结构和功能元件,是间期细胞质微管和分裂期纺锤体微管的组织中心。本文报道一种从蛙精子中分离中心体的简便方法:通过匀浆将精子尾部与头部脱离,用蔗糖离心去除脱落的尾部和杂质颗粒,从而得到纯化的精子头部。用含EGTA的低渗液使精核膨大,再以超声破碎,离心得到中心体的粗制品,以重复超声和离心去除染色质和中心体外围的线粒体,得到纯度较高的精子中心体。电镜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分离所得的中心体由一对中心粒和其外周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18.
鹿科动物的染色体组型及其进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携带者。在动植物进化过程中,染色体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无疑对物种形成起重要的作用。染色体的变化往往引起基因的重新排列和遗传物质的增加或丢失。染色体在结构和数量上的差异还往往造成两个本来很相近的群体间的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种。染色体组型和染色体的带型都代表着种的特性,它为不同动物在分类研究和确定其在进化过程中的位置提供了一个新的和重要的标准。可是,染色体的结构既是稳定的,同时又是可变的。染色体组型的改变是以染色体组的结构特点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天然的细胞外基质——鸡胚视网膜基膜作为培养基底,用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多聚赖氨酸和鼠尾胶等物质包被的表面为人工培养基底,比较了孵育10天的鸡胚视网膜条在这些不同培养基底上神经纤维生长的图像。第一次尝试用计算机对多根神经纤维的生长图像进行辅助定量分析。选择的四个参数是每根神经纤维平均总长度(L)、平均偏转角度(Q)、平均弯曲度(R)和平均分支点数(B)。结果表明,纤维生长图像的各个参数值和培养基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真核细胞核仁中rRNA基因转录位点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小麦细胞为研究材料,应用常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小麦细胞核仁纤维中心(Fibrillar centers,FC)内染色质的超微结构;并通过DNA抗体阐明了核仁中DNA位于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DFC)以及两者的过渡区域;应用RNA聚合酶I相关转录因子UBF(Upstream binding factor)抗体所做的分析显示,小麦细胞核仁中UBF位于FC与DFC的过渡区域以及DFC中,在FC中没有UBF的存在;进一步借助于RNA/DNA杂合体抗体选择性地直接标记核仁中rRNA基因的转录位点,结果表明了小麦细胞核仁rRNA基因的转录位点是在FC与DFC的过渡区域及DFC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