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rhIGF-1等电点为例,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方法:采用等电聚焦电泳(isoelectric focusing,IEF)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连用的方法,主要以7.5%的凝胶浓度、3%的交联度及6%的两性电解质浓度配置凝胶,电泳后的凝胶经凝胶成像系统和HPLE分析确定目的条带及其pI值。结果:rhIGF-1的等电点为pI=8.20,pH梯度曲线线形回归方程为Y=0.0664X+3.8217,相关系数r达0.9956,说明等电聚焦电泳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2.
采用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方法,把北京鸭乳酸脱氧酶同工酶区分为11条电泳区带,发现它们是一组等电点十分邻近的、范围在pH 6.0至8.0的中性蛋白质。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等电聚焦也曾称为等电点分离、等电点划分、等电点分析、聚焦电泳等。1966年瑞典学者Vesterberg和Svernsson首先合成了两性载体电解质,并成功地用于肌红蛋白分离,使这方法具有实用价值。等电聚焦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求有稳定的pH梯度。按照支持pH梯度的介质不同,可  相似文献   

4.
适用于生菜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菜(Lactuca sativa)叶片为研究材料,参考拟南芥和水稻的双向电泳方法,分析了等点聚焦时间和染色方法等影响双向电泳的关键因素,建立适合生菜叶片总蛋白质分离的双向电泳方法: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进行总蛋白质提取,用24cm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8000V×8h结合12%的SDS-PAGE进行双向电泳分离,银染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染色都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应用Image-Master-Elite软件对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染色的图谱进行分析表明:每张凝胶上都检测到超过1000个的蛋白质,不同凝胶之间蛋白质的匹配律达到98%,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重复性.初步分析了生菜叶片蛋白质的等电点、分子量的分布情况,发现生菜叶片蛋白质的等电点以5.0~5.5之间最多而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0~60kD之间.  相似文献   

5.
在膜蛋白的研究中,选择一种有效的溶解和分离膜蛋白的方法十分重要。Merz等人在含8M尿素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分离红细胞膜获得成功。Ames等人曾用SDS溶解膜蛋白,在透析除去SDS后,于含有尿素及NonidetP4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等电点聚焦电泳,但由于SDS及高浓度尿素可使膜蛋白变性,失去活性,影响电泳效果。为此我们探索了非离子去污剂对红细胞膜蛋白等电点聚焦电泳的影响,分别比较了Triton X-100,Lubrol PX,No-  相似文献   

6.
所谓印迹法就是生物样品(如核酸、蛋白质等)先经过凝胶(琼脂、聚丙烯酰胺等)电泳后,载有样品区带或点子的凝胶通过压片扩散或电泳迁移,把凝胶中分离的样品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纸上,并用一定的探针进行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泳滴定曲线(Electrophoretic TitrationCurve,ETC)是近年引人注目的一项新技术.它组合等电聚焦-电泳技术进行制备,即在含有两性电解质的聚丙烯酰胺(PAA)胶板上,经预聚焦形成pH梯度后,胶板转90度再经一次电泳,使样品蛋白质按其表面电荷的性质和密度在pH梯度中迁移泳动形成ETC. ETC的分辨力高,可用于蛋白质的纯度检测,包括单一氨基酸或蛋白质突变体;用于蛋白质表面电荷特性和等电点的检测;用于选择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离子交换层析,DNA亲和层析和硫酸铵盐析三步从人血清中分离纯化了一种肿瘤相关DNA结合蛋白质(64DP)。本方法较简便,产率提高。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电泳鉴定纯度符合要求。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分子量为64,000。等电聚焦电泳测得等电点在4.2左右。醋酸纤维膜电泳和转移电泳表明其为一种α_1球蛋白。过碘酸西夫氏糖蛋白染色呈阳性反应。氨基酸分析和酶抑制试验证实64DP与α_1抗縻蛋白酶很相似。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型的速效局部止血药和工具酶,凝血酶在临床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牛血浆是其重要的来源之一。等电点沉淀是提取牛凝血酶首要和关键的步骤,测定其等电点后,再用此法时将得到更纯的凝血酶粗制品。本实验的目的是采用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等电聚焦电泳的方法,结合SDS-PAGE测定牛凝血酶的等电点。经双向电泳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出现了4个清晰的斑点,分别测定它们的分子量和等电点, 其中一个斑点与牛凝血酶B链的分子量一致为32kDa,其等电点为5.19.  相似文献   

10.
饭豇豆凝集素等电点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多数人采用凝胶等电点聚焦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等电点(pI)。此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所用试剂Ampholyte价格昂贵,故使用不甚方便。根据溶液pH值大小直接影响蛋白质和离子交换剂束缚力的原理,Yang(1985)报道了一种pI测定方法。我们  相似文献   

11.
电泳滴定曲线(Electrophoretic Titration Curve,ETC)是近年引人注目的一项新技术。它组合等电聚焦-电泳技术进行制备,即在含有两性电解质的聚丙烯酰胺(PAA)胶板上,经预聚焦形成pH梯度后,胶板转90度再经一次电泳,使样品蛋白质按其表面电荷的性质和密度在pH梯度中迁移泳动形成ETC。 ETC的分辨力高,可用于蛋白质的纯度检测,包括单一氨基酸或蛋白质突变体;用于蛋白质表面电荷特性和等电点的检测;用于选择各  相似文献   

12.
等电聚焦是一种分离和鉴定蛋白质的新技术。它能迅速而准确的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并根据蛋白质等电点的不同而把蛋白质混合物中各个成份互相分离开来。此技术要求在正、负极之间有一个从酸到碱连续变化的pH梯度。形成这种梯度的物质称为载体两性电解质(瑞典LKB厂专利商品名为“Ampholine”),它实际上是一系列多氨基多羧酸的混合物。对此载体两性电解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一种蛋白质等电聚焦银染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电聚焦是蛋白质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常因一些生物材料蛋白含量太低,常规的考马斯亮蓝染色不能显示区带,给研究工作带来困难。人们曾考虑聚焦后用超敏感的硝酸银染色法克服之,但因聚焦后凝胶上含有Ampholine而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染色获得成功。现简介如下。 一、固定与浸泡  相似文献   

14.
在线的毛细管等电聚焦 电喷雾质谱联用 ,作为一种二维的分离系统 ,对毛细管等电聚焦过程中形成的蛋白质亚型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系统通过使用中性的涂层毛细管 (80cm长 )、动态的毛细管位置调整方法和鞘流液接口得以建立。蛋白质首先在毛细管等电聚焦过程中根据它们等电点的差异得到分离 ,然后被电喷雾质谱鉴定。已聚焦好的蛋白质区带通过结合阴极移动和重力移动的方法从毛细管中流出而进入质谱仪。由于在此特定情况下这种方法具有极高的分辨率 ,有三种血红蛋白A和镰刀型血红蛋白的亚型 (具有几乎相同的电荷分布和分子质量 ,但它们的等电点差异在 0 .0 4到 0 .0 8之间 )和两种乳球蛋白A的亚型 (等电点差异为 0 .6 )被检测到。这些蛋白质亚型的等电点、相对含量和分子质量都通过毛细管等电聚焦 电喷雾质谱联用方法同时得到了确定。  相似文献   

15.
薄层等电聚焦分析电泳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析技术。等电聚焦是利用两性载体电解质,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稳定的pH梯度,使得蛋白质、酶及多肽按其各自不同的等电点聚焦在相应的pH位置上,以便达到分离的目的。薄层等电聚焦分析电泳可以在一块薄层胶片上分析多个样品,操作方便、分辨率高,所以被人们广泛地采用。本文介绍一种简便的薄层等电聚焦分析电泳装置,它适用于我们现有的一般实验室条件,勿需进口成套贵重设备,同样能得到满意的分析结果。 1.电泳装置的配备我们自制了简易的电极架(图1)。上架用  相似文献   

16.
凝胶电泳是区域电泳的一种,系利用凝胶(如琼脂、淀粉及多聚丙烯酰腈胺凝胶)作为电泳的支持物。1955年smithics首先应用淀粉胶电泳来分离人血清蛋自质。一系列的工作证明这种电泳法具有分辨力高、泳动区带清晰等优点。作者等曾采用该方法研究了家蚕Bombyx mori和蓖麻蚕Attacus cynthia rinici发育过程中血淋巴蛋白质成分的变化,发现随龄期的增长,其蛋白成分也相应增加。对于蜜蜂血淋巴生化成分的分析,尤其蛋白质、氨基酸和糖类等的研究近年来已日益受到重视。本实验应用淀粉胶电泳法研究了蜜蜂Apis millefera血淋巴蛋白质的胶电泳特性。 材料和方法 淀粉肢电泳包括有淀粉的部分水解、制胶、血淋巴  相似文献   

17.
薄层等电聚焦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等电聚焦(Isoelectrofocusing,缩写IEF或EF)是1966年由瑞典科学家Harry Rilbe和Olov Vesterbery建立的一种高分辨的蛋白质分离分析新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蛋白质分子或其它两性分子的等电点的不同在一个稳定的、连续的、线性的pH梯度中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陈鹏  孙群 《生物学通报》2006,41(3):62-62
蛋白样品的垂直板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不但是一种最常用的蛋白分析方法,也经常用于蛋白质的制备。从电泳凝胶上纯化蛋白,一般都要先用考马斯亮蓝染色,然后切下所需的蛋白条带。这里介绍一种可以不染色,直接从SDS-PAGE制备凝胶上准确切割所需蛋白条带的方法。与染色后切胶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简单、省时,分离到的蛋白容易从胶中洗脱回收,并可明显提高回收率,而且省去了令人烦怖的从回收的蛋白中脱去染色时结合的染料的问题。作者曾用此方法分离过多种蛋白,屡试不爽。这种方法与一般的SDS-PAGE制备电泳的差别主要在电泳结束后对凝胶的处理上。  相似文献   

19.
用二次电泳法研究核酸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蛋白质与核酸的结合常遇到的问题是对蛋白质等电点及可溶度等要求较高,或难以同时处理大量标本。为克服此缺点,将待检蛋白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通过洗涤去除凝胶中的SDS,使蛋白质相对固定于凝胶中,改电泳液为TAE或TBE,继之用同位素标记寡核苷酸进行二次电泳,通过放射自显影直观地显现出蛋白结合核酸的结果。该法敏感,特异,对蛋白质等电点及可溶性要求低,可同时检测多个样本,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等电聚焦是利用蛋白质分子或其它两性电解质分子的等电点不同,在一个连续、稳定、线性的pH梯度中进行蛋白质分析分离的技术。薄层凝胶等电聚焦具有高分辨率,但上样量小,聚焦后样品分析处理不便,仅局限于分析。循环自由流液相等电聚焦以液体循环流动代替固相载体,上样量大,聚焦后样品分析处理方便,有较大的制造潜力。Bier等已开展这项技术的研究。该技术应用到遗传工程上可对干扰素等进行精制纯化[3]。本实验应用循环自由流等电聚焦仪(Recycling free-flow isoelectric fo-cusing,RIEF)进行了pH梯度的建立、模型化合物的分离、相关参数的比较,并被步应用于生物活性蛋白的精制和活性回收,旨在为遗传工程产品下游工艺提供一种新型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