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十字花科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唐古特植物区系和编写青海植物志过程中,笔者对青海地区十字花科植物进行了研究和整理,发现了3个新种,报道如下。1 羽裂高原芥 新种 图1  相似文献   

2.
埃塞俄比亚芥的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埃塞俄比亚芥“84A165”为材料,从3—5日龄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或温室生长的三叶期苗的第一真叶游离原生质体,悬浮于 P-B 液体培养基中,用0.15—0.3%低融点琼脂糖固化,薄层漂浮,暗培养。原生质体密度为5×10~3—1×10~4/ml。下胚轴原生质体在培养后48小时出现一次分裂,3天后分裂频率达21%,6天后达34%。子叶和真叶原生质体起始分裂稍晚(第5天),分裂频率也较低。培养1周后,加入稀释培养基 DPDK_3,并转至光下,以后每隔一周加液一次。一个月后获得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植板率为2—3%。小愈伤组织在固体增殖培养基上继代长大。子叶和真叶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在转至补加 NAA0.1、BA3mg/1的分化培养基上后获得芽分化,把这些芽切离,转至 IAA0.2mg/l 的生根培养基上,再生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3.
大蒜芥属一新变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表了大蒜芥属一新变种,无毛全叶大蒜芥(Sisymbrium luteum (Maxim.)O. E. Schulz var. glabrum F. Z. Li et Z. Y. Sun.)。  相似文献   

4.
对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高原湿地唐克泥炭剖面TK1采样点按10cm间距作孢粉分析,依据主要孢粉类型的百分比关系,以及加速器质谱(AMS)14C测年数据,将剖面孢粉组合大致分为上下两个带。在下带,莎草科均在65%—75%之间变化,表明了相当稳定的气候条件。结合若尔盖表土孢粉数据和唐克泥炭剖面孢粉数据,首次定量重建了唐克7940cal.a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规律:7940—6420cal.aBP,年均温0.72—1.48℃,年降水量650.34—662.29mm;6420—3790cal.aBP,年均温0.56—1.62℃,年降水量647.79—662.34mm;3790—1580cal.aBP,年均温0.54—1.65℃,年降水量647.40—657.71mm;1580cal.aBP至现在,年均温1.45—1.73℃,年降水量661.86—666.41mm。相应于气候变化,沼泽发育也依次经历了4个时期变化,即沼泽化过程发展期—沼泽大发展期—沼泽发育波动期—沼泽再度大发展期。  相似文献   

5.
高原鼠兔种群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1988年,在青海湖黑马河地区以耳标法对高原鼠兔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在繁殖群体中主要是来自上年出生的第1、2胎的鼠兔(82.85%),第3胎和老体占少数。成年雌鼠兔100%参加繁殖,通常年产3胎,有的年份可产4胎或5胎。产仔数1—8只(平均为4.52±0.12),1只雌鼠兔终生可产2—29只。妊娠期为22.2±0.13天。洞内哺乳期为11.65±0.01天。有的年份当年出生的少数雌鼠兔到36.8+3.05日龄可达到性成熟并参加繁殖,生1—2胎。雄鼠兔性成熟较晚。  相似文献   

6.
将高山离子芥丝裂原活化蛋白(MAP)激酶基因CbMAPK3编码区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化大肠杆菌JJ001(srlzTn10),在1mol·L-1山梨醇的渗透胁迫及IPTG的诱导下,转化pET-30a—CbMAPK3的大肠杆菌JJ001(srl:Tn10)生长情况比转化pET-30a的好。免疫分析表明,在0℃下处理时,高山离子芥CbMAPK3激酶蛋白质水平没有明显的变化;在4℃处理下,高山离子芥CbMAPK3激酶蛋白质水平在处理前3h明显增加,并在3h后达到最高值。高山离子芥CbMAPK3在响应环境胁迫的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欢  秦松  王正银  李会合  吕慧峰 《生态学杂志》2013,24(12):3431-3138
采用田间调查研究和室内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涪陵区主要茎瘤芥种植区土壤肥力因子及其与茎瘤芥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茎瘤芥种植区土壤有效钙、镁、铁、锰、铜和锌含量较丰富,分别为3034、260、11.2、26.1、1.15和1.50 mg·kg-1,有效磷适中,为19.3 mg·kg-1;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硫含量较为缺乏,分别为9.05 g·kg-1、89.2 mg·kg-1、106 mg·kg-1和27.0 mg·kg-1.茎瘤芥产量与土壤pH、有效钙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铁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肥力因子对茎瘤芥产量的影响为:有效锰>有效铜>pH>有效铁>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硫>碱解氮>有效锌>有机质>有效磷;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变量,建立了土壤有效钙与茎瘤芥产量间的线性方程:Y=31636+3.63X6.
  相似文献   

8.
芸芥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芸芥子叶为外植体,诱导芸芥体细胞胚胎发生并建立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基因型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芸芥体细胞胚胎发生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含有1.0mg·L-12,4-D的MS培养基诱导芸芥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效果最优.在MS 0.2mg·L-12,4-D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可大量增殖.对芸芥体细胞胚胎成熟的研究表明,体胚在N6培养基上成熟最佳,且45.2%的成熟体胚可在1/2MS 0.1mg·L-1IBA培养基上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9.
高原鼠兔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梁杰荣  戚根贤 《兽类学报》1989,9(3):228-230
我们于1974—1982年,在青海省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一些研究,现简报如下:1.各年龄组的季节变化 根据1978年采集的814个标本,按照施银柱等(1978)在《灭鼠和鼠类生物学研究报告》第三集中介绍的方法,参考室内饲养的资料,将鼠兔分为5个年龄组:幼体1组、幼体2组、亚成体组、成体组和老体组(图1)。结果表明:4月,种群由成体和老体组成,分别为87.7%和12.3%,说明鼠  相似文献   

10.
小盐芥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植物名称小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C.A.Mey.)O.E.Schulz]。2材料类别成熟种子。3培养条件种子萌发培养基:MS。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胚状体  相似文献   

11.
埃塞俄比亚芥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幼胚培养方法重新获得的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 A.Braun,2n=34)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O.E.Schulz,2n=24)的属间杂种仍为混倍体(2n=14~34),2n=34细胞的频率最高;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PMCs)表现正常的17个二价体配对和17:17的分离。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体细胞和PMCs中不含有整条的诸葛菜染色体,2n=34的体细胞和PMCs中包含了来自黑芥(B.nigra (L.)Koch,2n=16)的16条染色体。这些具有完全或部分埃塞俄比亚芥染色体组成的细胞,可能来源于以前提出的杂种细胞在有丝分裂中完全或部分亲本染色体组分开和染色体复制,并伴随诸葛菜染色体的消除。  相似文献   

12.
封面说明     
《应用生态学报》2018,(3):756-756
正封面照片为西南林业大学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陈广磊同学拍摄于玉龙雪山蓝月谷.玉龙雪山(100°4'2″—100°16'30″E、27°3'2″—27°18'57″N)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面积455 km~2.玉龙雪山属南温带型高原季风气候区,由于河谷至  相似文献   

13.
Electrically induced protoplast fusion was used to produce somatic hybrids between Brassica napus L. and Sinapis alba L. Seven hybrids were obtained and verified by the simple sequence repeat and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genefael, indicating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bands from S. alba were present in the hybrids. The hybridity was also confirmed by chromosome number counting because the hybrids possessed 62 chromosomes, corresponding to the sum of fusion-parent chromosomes. Chromosome pairing at meiosis was predominantly normal, which led to high pollen fertility,ranging from 66% to 77%. All hybrids were grown to full maturity and could be fertilized and set seed after self-pollination or back-crosses with B. napus. The morphology of the hybrids resembled characteristics from both parental species. An analysis of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the seeds of F1 plants was conducted and the seeds were found to contain different amounts of erucic acid, ranging from 11.0% to 52.1%.  相似文献   

14.
利用瘤茎形状有较大差异的4个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自交系作为亲本配置了2个杂交组合,并以瘤茎形状指数作为度量指标,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其衍生后代家系群体P1、P2、F1、B1、B2和F2瘤茎形状进行了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杂交组合y203×b145的瘤茎形状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其遗传率在B1、B2和F2群体中分别为59.89%、26.18%和54.14%;而瘤茎形状在杂交组合y92×b146中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在B1、B2和F2家系群体中,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44%、58.06%和63.1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0.42%、4.36%和1.26%。这些结果表明,对瘤茎形状改良时要以主基因利用为主,且宜在中高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15.
低氧应激对大鼠体内ACTH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不同海拔水平下健康Wistar大鼠外周血ACTH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4 050 m、3 100 m、1 700 m(对照组)海拔水平Wistar大鼠外周血及脑垂体组织匀浆中ACTH的浓度水平.结果: 4 050 m Wistar大鼠ACTH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原低氧情况下,以ACTH为代表的垂体神经-内分泌细胞机能水平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已报道的十字花科植物乙烯受体基因(Ethylene Receptor 1,ETR1)通用引物,以蚓果芥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分析BhETR1的多态性,进而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蚓果芥的进化特征.结果表明:(1)已克隆得到的14条ETR1基因序列,长度为1 644~1 661 bp;经Bioedit软件比对,14条核苷酸序列之间相似性为93%~98%,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78%;采用DnaSP v5程序分别统计BhETR1序列多态性,发现14条BhETR1序列形成了14种单倍型.(2)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蚓果芥近缘物种ETR1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蚓果芥14条ETR1序列形成3大分支;根据分支进化关系,每支中分别选取克隆2(c2)、克隆29(c29)、克隆35(c35)与拟南芥ETR1(AtETR1)和琴叶鼠耳芥ETR1(AlETR1)的序列进行比对,其一致性均为78%,说明BhETR1是一个乙烯受体类似(ETR1-like)基因,而蚓果芥自身14条序列的高度异质性表明蚓果芥的遗传背景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17.
王莹  庞晓攀  肖玉  贾婷婷  王倩  于成  郭正刚 《生态学报》2016,36(17):5485-5496
高原鼠兔干扰虽然能够改变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但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对高原鼠兔干扰的响应尚不清晰。利用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将高原鼠兔干扰程度划分为T_1(7个/625 m~2)、T_2(12个/625 m~2)、T_3(22个/625m~2)、T_4(38个/625 m~2)4个水平,运用RDA冗余分析法研究了高原鼠兔不同干扰程度下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高原鼠兔干扰水平的增加,优势种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的重要值先增加后降低,而伴生种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var.flore-minors)和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agarioides)的重要值先降低后增加;当高原鼠兔干扰水平从T_1到T_2时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显著,而高原鼠兔干扰程度超过T_2时则植物多样性指数具有降低趋势;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随高原鼠兔干扰水平增加而降低,而土壤铵态氮含量则降低后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磷先增加后降低;多样性指数与0—10cm土壤深度硝态氮、10—20cm土壤深度全钾间的相关性从T_1到T_3时为正相关,而到T_4时则变为负相关,而与0—10cm土壤深度全氮的相关性则表现T_1到T_3时为负相关,T_4时为正相关,与铵态氮间相关性只有T_1时为负相关,这说明高原鼠兔干扰改变了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其变化阈值介于T_2和T_3。  相似文献   

18.
常氧下高原鼠兔HIF-1αmRNA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一种由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芳香烃核受体转录因子(ARNT)组成的二聚体转录因子,在生物体氧平衡调节中起关键作用。高原鼠兔(Dchotorua curzoniae)是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m以上区域,有着极强的低氧、低温耐受能力的特有自然种群。它通过高的基础代谢率和高的氧利用率来适应高原低温、缺氧环境。将高原鼠兔带到北京,常氧室温条件下适应7d。RT—PCR扩增高原鼠兔HIF—1α cDNA片断,^32P标记作为特异性探针,Northern杂交检测了常氧条件下高原鼠兔HIF—1α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显示,HIF—1α mRNA在高原鼠兔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差异性。其中脑的表达量最大,肾其次,心、脾和肝的表达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9.
不同形成时间高原鼢鼠鼠丘土壤养分分配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作为青藏高原唯一营地下生活的鼠类,其造丘活动不仅能影响草地群落演替的方向和进程,而且对鼠丘土壤养分含量和分配造成空间异质性。关于不同形成时期的高原鼢鼠鼠丘养分含量及在垂直高度的分配规律研究报道尚少。基于此本研究以不同形成时期的鼢鼠鼠丘为研究对象,对鼠丘土壤养分含量及空间分配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随着鼠丘形成时间的推移,土壤养分总体表现为:1年鼠丘多年鼠丘对照区;与非鼠丘区相比,随着土壤土层增加,土壤养分未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其中,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表现为1年鼠丘3年鼠丘5年鼠丘对照区;0—10cm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变化总体表现为多年鼠丘1年鼠丘对照区,10—30cm土层1年鼠丘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最高。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随着鼠丘形成时间推移总体表现为:1年鼠丘5年鼠丘3年鼠丘;其中在10—30cm土层,1年鼠丘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多年鼠丘和对照区。由此可见,高原鼢鼠造丘活动能显著改变土壤养分分配格局,短期内形成养分富集的肥力岛,为鼠丘土壤种子库中种子的萌发和植被生长提供必需的养分保证。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中国十字花科大蒜芥属9种1变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结果表明:中国大蒜芥属植物叶上表皮细胞通常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少有稍浅波状,叶下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或深波状;气孔器类型均以不等细胞型为主,少有无规则型,偶有平列型。依据叶表皮特征,可将中国大蒜芥属划分为三种类型:(1)叶上表皮无气孔分布或偶见;(2)叶上表皮气孔常明显几个聚成一簇或排成短列,气孔密度小于叶下表皮;(3)叶上表皮气孔比较均匀分布,气孔密度与叶下表皮近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