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植物青枯病菌细菌素的产生,性质及其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菌素(Bacteriocin)是细菌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对同种或近缘种有特异性抑制作用的杀菌蛋白或多肽物质[1]。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如放射农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密执安棒形杆菌(Clavibacter michiganests)、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carotovora、 E. chrysanthemi)、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甘蓝黑腐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等都具有产生细菌素的能力[2]…  相似文献   

2.
豆科植物根瘤内的共生拟菌体需有周膜包围。田菁[Sesbania cannabina (Retz.) Pers.]、大豆[Glycine m ax (L.) Merr.]和豌豆(Pisum sativum L.)的根瘤拟菌体周膜内有多个拟菌体。在周膜形成和周膜内的拟菌体由1 个到多个的根瘤发育过程中,要有大量的膜来源和周膜的扩增才能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同一种根瘤内周膜扩增有周膜间的镶嵌融合,周膜与内质网及其小泡、小液泡膜融合等多种方式。细胞化学表明:周膜、质膜和内质网膜具有相同型的ATP酶,周膜是一种嵌合膜,与质膜、内质网膜和液泡膜有共性。最后对周膜来源和扩增方式多样性的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从豌豆(Pisum sativum L.)中提取总RNA, 逆转录出cDNA 第一条链后, 以大麦钙调蛋白结构基因两端的寡聚核苷酸为引物, 用PCR方法合成豌豆钙调蛋白基因, 克隆到Blue-script 载体上并测定其全序列。结果与已知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L.)、水稻(Oryza sativaL.)、大麦(Hordeum vulgare L.)、电鳗(Electrophoridae)、根瘤(Aspergillus nidulans)、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 钙调蛋白基因相比,同源性较高(91.3% —60.8% ),其不同部分则常常是C和T相替换。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七种来源的钙调蛋白基因之间,常有某些核苷酸替换方式占优势,它们对于氨基酸密码子的使用也各有偏爱  相似文献   

4.
固氮相关的两个植物基因转化烟草及其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豆科植物凝集和血红蛋白分别在植物识别其相应的根瘤菌和在根瘤内降低氧分压保护固氮酶的共生固氮作用中起重要作用。将豌豆(Pisum sativa L.)凝集素基因(pl)和Paraqsponia andersonii血红蛋白基因(phb)构建到同一植物表达载体上,通过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 et Townsend)Conn)介导法转化烟草(Nics  相似文献   

5.
水稻内生联合固氮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分布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乙炔还原法和固定15N2 活性测定法对分离自水稻( Oryza sativa L.)“越富”种子、根、茎和叶的内生细菌进行了筛选,获得29 株具有体外固氮能力的水稻内生联合固氮细菌。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属于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mith et Townsend) Conn) ,放射土壤杆菌( A. radiobacter (Beijerinck et van Delden) Conn) ;阴沟肠杆菌( Enterobacter cloacae (Jordan) Hormaeche et Edwards) ,成团肠杆菌( E. agglomerans (Beijerinck) Ewing et Fife) ,坂崎肠杆菌( E. sakazakii Famer et al.) ;皮氏产碱菌( Alcaligenes piechaudii Kiredjian et al.) ,反硝化产碱菌( A. denitrificans (Leifson et Hugh) Ruger et Tan) ;类产碱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tanier) ,产碱假单胞菌( P. alcal  相似文献   

6.
缺硼对大豆根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以普通结结瘤大豆Braggcv.「Glycinemax(L.)Merr」及其超结瘤突变体nts382为实验材料,运用光学显微方法研究了硼对大豆根瘤结构的影响,并测定了根瘤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缺硼使根瘤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并使固氮酶活性显著下降,缺硼使根瘤结构受到破坏是导致固氮酶活性下降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7.
凤眼莲根分泌物氨基酸对根际肠杆菌属F2细菌降酚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2种有代表性的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根分泌物Met、Lys对其根际肠杆菌属F2细菌(Enterobactersp.F2)降酚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正趋化作用的Met的不同浓度对细菌的生长动态、细菌降酚酶活性、细菌降酚效率基本没有影响;而具有负趋化作用的Lys在高浓度(10-2、10-3mol·L-1)下延滞细菌的生长,抑制细菌的降酚酶活性,随着Lys浓度的降低各种抑制作用相应减弱,凤眼莲根分泌物氨基酸作为根际微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影响着该系统的降酚功能  相似文献   

8.
Rhizobium、Bradyrhizobium和Azorhizobium能侵染豆科植物并形成根瘤。在根瘤形成过程中,共生伙伴之间首先进行信号物质交换,植物分泌类黄酮(flavonoids)到根际,类黄酮与NodD蛋白结合,进而在转录水平调节其它nod基因的表达,这些nod基因的产物(Nod蛋白)控制根瘤菌产生胞外信号物质(lipochitinoligosaccharide,简称LCO)[1]。LCO能引起宿主植物根毛变形、皮层细胞分裂、根瘤原基及根瘤的形成,因此LCO定名为结瘤因子(nodfa…  相似文献   

9.
赵可夫  李军 《Acta Botanica Sinica》1999,41(12):1287-1292
单子叶盐生植物星星草(Puccinelliatenuiflora(Griseb).Scribn.et.Merr.)碱草(Aneurolepidiumchinese(Trins.)Kitag)和獐茅(Aeluropussinensis(Debeaux)Tzvel)的种子萌发后长至3cm高,用0,50,100,200和400mmol/LNaCl处理2周后,测定3种植物幼苗的生长,无机和有机渗透调节剂,  相似文献   

10.
杭州西湖水体中微生物生理群生态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95-04~1996-04对杭州西湖水体中微生物生理群生态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好气性异养型细菌平均达2.06×103个/ml。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量较少,分别为35个/ml、24个/ml和2个/ml。②从大肠菌群指数来看,西湖水体还受着生活污水的污染,其中岳湖和西里湖污染程度还相当严重。③纤维素分解菌平均为25个/ml,氨氧化细菌为453个/ml,亚硝酸氧化细菌585个/ml,硝酸还原菌3.2×103个/ml,脱氮菌43个/ml,有机磷分解菌8个/ml。④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氨氧化细菌、硝酸还原菌在夏季较少,冬季反而较多,它们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67**,-0.4506*,-0.4368*和-0.4502*;而亚硝酸氧化菌和脱氮菌与温度的相关关系不明显。⑤自养型的硝化细菌在水质较好的小南湖、北里湖分布广泛,而异养型微生物在富营养化严重的岳湖、西里湖密度较大。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胞杆菌属(Bacilus)、肠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西湖水体中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1.
生长调节物质对组培暗紫贝母小鳞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正交实验研究了生长调节物质病毒唑(ribavirin)、茉莉酸甲酯(jasmonicacidmethylester)、油菜素内酯(brasinolide)、腐殖酸钠(sodiumhumate)对组织培养暗紫贝母(FritilariaunibracteataHisaoetK.C.Hsia)小鳞茎生长的影响,发现病毒唑有显著活性。进一步对不同浓度病毒唑的效果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病毒唑10mg/L是提高小鳞茎生长率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12.
Rubisco的装配──一种研究监护分子(molecularchaperone)作用的模型系统李立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200032)关键词Rubisco,装配1.引言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简称Rubisco,E.C.4...  相似文献   

13.
枯草芽孢杆菌(B—912)对桃和油桃褐腐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范青  田世平 《Acta Botanica Sinica》2000,42(11):1137-1143
研究了不同处理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912))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对采后桃(Prunus persica L.)和油桃(P.persica var.nectarina Maxim.)褐腐病(Moniliniafructicola(G.Wint)Honey)的防治效果。25℃和15℃贮藏温度下油桃的发病率一般高于桃,但在冷藏期间其发病率却一般低于桃。10^6CFU/M  相似文献   

14.
杭州石荠苎和石香薷(唇形科)的传粉生物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杭州石荠苎(MoslahangchouensisMatsudas)和石香薷(M.chinensisMaxim.)是一对种对,前零星分布于浙江,后广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杭州石荠苎以异花传粉为主,花粉/胚珠(P/O)为756=-6163;石香薷以自花传粉为主,P/O=110。  相似文献   

15.
中国鳞虫兆属Tom ocerus四新种(弹尾目:鳞虫兆科)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记述了中国鳞虫兆属Tom ocerus4新种,即紫胸鳞虫兆Tom ocerus(Tom ocerina) pur-purithorus, sp. nov., (四川); 白鳞虫兆Tomocerus(Tom ocerina) calceus, sp. nov., (四川);巨鳞虫兆Tomocerus(s.str.)m aximus,sp.nov.(四川);小鳞虫兆Tom ocerus(s.str.)em eicus, sp. nov. (四川)。模式标本保存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农艺系昆虫标本室。1. 紫胸鳞虫兆Tom ocerus(Tomocerina) purpurithorus, 新种(图1)鉴别特征:本种与T.(Tom ocerina) m inutusTullberg 1876 非常相似,但其下列特征可与后者相区别:弹器齿节刺的刺式为5/7,1,弹器端节间齿数为5~7,爪内齿数为1,1,1,握弹器体上刚毛数为5支。正模:♀,四川峨眉山,19- IV- 1995,刘永琴;副模:4♀♀2♂♂,同正模。2. 白鳞虫兆Tom ocerus (Tom ocerina) calceus, 新种(图2)鉴别特征:本种与T.(Tomoceri  相似文献   

16.
周洁  黄大有  刘鼎新 《生理学报》1994,46(5):488-494
本研究应用[3H]cortisol和[3H]dexamethasone(DEX)两种配基,观察到大鼠肝细胞膜上存在一类糖皮质激素(GC)特异结合位点。这些位点与GC的结合具有饱和性、高亲和力及低容量。其平衡解离常数(Kd)分别为12.84±6.58nmol/L和40.27±23.44nmol/L;最大结合容量(Bmax)分别为2.57±1.84pmol/mg蛋白质与0.64±0.18pmol/mg蛋白质(cortisol,n=4;DEX,n=3;±SE)。动力学实验数据所得的Kd值与Scatchard分析所得的Kd值结果基本一致。[3H]cortisol和[3H]DEX饱和结合实验数据用Scatchard作图分析,均显示为直线。Hill系数则分别为0.9880和0.9990.竞争抑制实验结果表明,cortisol对[3H]cortisol的结合位点有高度特异性竞争,比其它几种类固醇(强的松、黄体酮、RU486、DEX)的竞争力至少强40倍以上.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进行研究,也提供了[3H]cortisol特异结合银粒位于大鼠肝细胞膜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双乙酰还原酶的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5种细菌、4种酵母菌和鸡肝中双乙酰还原酶含量,其中粪肠杆菌(Entero-coccusfaecalis)AS1.595中含量较高,为9.6IU/g湿菌体。并对AS1.595菌酶和鸡肝酶进一步经SephadexG-100和DZAE柱分离纯化,提纯倍数分别为45、893,最后收率分别为18.5%、5.1%。  相似文献   

18.
乳链菌肽(nisin)是某些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lactis)产生的细菌素,是目前发现的各种细菌素中最重要的一种。因其具有较大经济价值而研究最为深入。有关它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已有文献报道[1,3]。细菌素这类抗菌物质都是多肽或蛋白质,有分子量小,且结构复杂的特点。Kleanhammer等[4]依据细菌素的分子量大小,热稳定性及修饰氨基酸等因素,把乳酸菌产生的抗菌蛋白质分为三类:(1)热稳定的小肽(2)热敏感的大蛋白质(3)修饰性多肽。它们的生物合成方式有核糖体合成和非核糖体合成两种。nisin属于修饰性多肽细菌素,羊毛硫细菌素(Lantibiotics)的一种,由核糖体合成。对它的研究已从初期的理化性质深入到分子遗传学水平。本文重点介绍nisin的生物合成有关基因的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9.
四种鱼类外周血红细胞细胞周期及DNA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兆廷  潘峰 《动物学报》1995,41(4):370-374
通过流式细胞仪测量了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 Singuonensis)、奥利亚罗非鱼(Sarotherodon aurea)、 鳙(Aristichthys nobilis R.)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n.)红细胞的DNA含量,四种鱼与鸡红细胞DNA含量的比值分别为1·65、0.96、0.91、1·15,以鸡红细胞DNA含量2.3pg/N计算,四种鱼二倍体体细胞的 DNA含量分别为3.80 pg/N, 2. 22pg/N、2. 08pg/N、 2. 66pg/N。另外,四种鱼外周血红细胞分别有26%、 26%、 23%、 24%的细胞处于 DNA合成期(S),DNA合成后期(G2)和分裂期(M),这表明这四种鱼类的外周血红细胞并非失去分裂能力的特化细胞群,它们表现了较强的细胞周期现象。这有可能是这几种硬骨鱼类外周血仍具有造血功能的缘故。  相似文献   

20.
在医院空气中,有11.24%的细菌具有溶血能力。溶血性微生物超过500cfu/m3者占43.44%。在2091株溶血性细菌中,Gram’s阴性菌占93.6%,主要为葡萄球菌(1333株).Gram’s阳性菌占3.31%,均为不发酵杆菌。葡萄球菌分布于7个种,以中间型葡萄球菌(27.98%)和金葡菌(24.76%)为主,同时,还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918株。药敏结果的提示,葡萄球菌耐药率高,耐药谱宽。8重以上耐药株占52.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