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摄碘率、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DTC患者100例,均接受131I清甲治疗,根据放射剂量的不同分为小剂量组(100mci)和大剂量组(150mci),例数均为50例。比较两组患者摄碘率、甲状腺激素水平、肝肾功能、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小剂量组2 h、6 h、24 h的摄碘率高于大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的清甲率高于大剂量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下降(P<0.05);小剂量组治疗1个月后TSH、FT3、TG水平低于大剂量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组间、组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高于大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大剂量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131I清甲治疗对DTC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但选用100mci剂量可提高DTC患者摄碘率,减轻对甲状腺功能的损害,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化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辅助化疗疗效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组(26例)和非pCR组(79例)。比较pCR组和非pCR组化疗前外周血NLR、PLR、LM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化疗前外周血NLR、PLR、LMR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病理疗效预测价值。所有患者术后随访5年,根据ROC曲线确定的NLR、PLR、LMR最佳截断值分为高NLR、PLR、LMR组和低NLR、PLR、LMR组,采用K-M生存曲线分析不同NLR、PLR、LMR组5年无病生存期(DFS);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pCR组化疗前NLR、PLR均低于非pCR组(P<0.05),LMR高于非pCR组(P<0.05)。化疗前NLR、PLR、LMR三项联合预测新辅助化疗病理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前高NLR、PLR组5年DFS分别低于低NLR、PLR组(P<0.05),高LMR组5年DFS高于低LMR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PLR升高是乳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LMR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pCR组化疗前NLR、PLR更低,LMR更高,高NLR、PLR和低LMR患者5年DFS更低。NLR、PLR、LMR对新辅助化疗病理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项联合能为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31例脑胶质瘤患者(脑胶质瘤组)的临床资料,另选择同期86例于门诊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计算PNI、NLR、PLR。比较脑胶质瘤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PNI、NLR、PLR的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PNI、NLR、PLR水平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PNI、NLR、PLR预测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脑胶质瘤组NLR、PLR高于对照组(P<0.05),PNI低于对照组(P<0.05)。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Ⅲ 级患者NLR、PLR高于WHO分级Ⅰ~Ⅱ级患者(P<0.05),PNI低于WHO分级Ⅰ~Ⅱ级患者(P<0.05)。高NLR组、高PLR组3年生存率低于低NLR组、低PLR组(P<0.05),低PNI组3年生存率低于高PNI组(P<0.05)。WHOⅢ级、NLR(较高)、PLR(较高)是脑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PNI(较高)是保护因素(P<0.05)。术前PNI、NLR、PLR联合预测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49,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的0.703、0.706、0.704。结论:脑胶质瘤患者术前PNI降低,NLR、PLR均升高,且与预后不良有关,术前PNI、NLR、PLR可作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D4+/CD8+比值、腺苷脱氨酶(ADA)与EB病毒(EBV)-脱氧核糖核酸(DNA)载量的相关性,分析其对IM患儿肝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02例IM患儿(IM组),另选择同期我科收治的95例EB病毒检测阴性的发热患儿(非IM组)和体检健康的7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肝损害将IM患儿分为肝损害组(61例)和非肝损害组(41例)。比较外周血NLR、CD4+/CD8+比值、ADA与EBV-DNA载量,Pearson法分析NLR、CD4+/CD8+比值、ADA与EBV-DNA载量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M患儿发生肝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IM组ADA高于非IM组和对照组(P<0.05),且非IM组高于对照组(P<0.05),NLR、CD4+/CD8+比值低于非IM组和对照组(P<0.05),且非IM组低于对照组(P<0.05),IM组EBV-DNA载量高于非IM组(P<0.05)。IM患儿ADA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r=0.493,P<0.05),NLR、CD4+/CD8+比值与E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419、-472,P<0.05)。肝损害组ADA、EBV-DNA载量高于非肝损害组(P<0.05),NLR、CD4+/CD8++比值低于非肝损害组(P<0.05)。肝脏肿大、高EBV-DNA载量、高ADA是IM患儿肝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高NLR、高CD4+/ CD8+比值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IM患儿ADA增高,NLR、CD4+/CD8+比值降低,与EBV-DNA载量增加以及肝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指标对脓毒性休克预后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贵州省铜仁市石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6例(治疗组),46例患者随访60 d后根据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22例和死亡组24例。收集患者入院后治疗前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同时记录生化中肌酐(C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比较治疗后存活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的差异,观察NLR、PLR、LMR与Cr水平的相关性。以Shapiro-Wilk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的两组计数资料;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影响脓毒性休克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预测脓毒性休克发生死亡事件的价值。结果: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入院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计数、NLR、PLR、L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入院当天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CRP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性休克患者肌酐水平与NLR呈正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有NLR是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60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8,P= 0.031)。ROC曲线分析发现曲线下面积为0.705(95% CI: 0.597~0.812,P=0.001);根据约登指数原则提示NLR预测死亡风险的截断值为16.35(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2.7%),即NLR>16.35时脓毒性休克的死亡率较高。Kaplan-Meier法分析治疗后60天生存预后,结果显示NLR≤16.35组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NLR>16.35组,(χ2=5.568,P= 0.018)。结论:ICU初始NLR有助于脓毒性休克的病情判断并对患者生存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是发生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消疬膏对脾胃虚弱证颈部淋巴结核患者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20年3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颈部淋巴结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结核方案,研究组接受消疬膏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相关指标和胃肠激素的变化,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后肿疡大小、肿疡皮色、面色、纳呆、倦怠乏力、便溏、舌质、脉象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白介素-10(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γ-干扰素(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胆囊收缩素(CCK)、胃泌素(GAS)水平低于对照组,胃动素(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疬膏治疗脾胃虚弱证颈部淋巴结核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能与调节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胃肠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CD4+/CD8+比值与继发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7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根据入院治疗时是否继发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53例)及非肺部感染组(44例)。检测两组血清PCT、HMGB1水平以及外周血CD4+/CD8+比值。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HMGB1和CD4+/CD8+比值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肺部感染组血清PCT、HMGB1水平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外周血CD4+/CD8+比值低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PCT、HMGB1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高CD4+/CD8+比值是保护因素(P<0.05)。PCT、HMGB1、CD4+/CD8+比值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719、0.761、0.738,联合PCT、HMGB1和CD4+/CD8+比值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8,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清PCT、HMGB1水平增高,外周血CD4+/CD8+比值降低,均与继发肺部感染有关,PCT、HMGB1联合CD4+/CD8+比值可辅助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学结果血流感染(BSI)脓毒症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白蛋白(PCT/ALB)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BSI脓毒症患者130例,根据不同病原学结果分为真菌组11例、革兰阳性菌(G+菌)组49例、革兰阴性菌(G-菌)组70例。根据28d临床结局将BSI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94例。检测并计算PT、NLR、PCT/ALB。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BSI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T、NLR、PCT/ALB对BSI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G-菌组PT长于真菌组、G+菌组,NLR、PCT/ALB高于真菌组、G+菌组(P<0.05),真菌组与G+菌组PT、NLR、PCT/ALB比较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PT延长,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升高、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升高、NLR升高、PCT/ALB升高为影响BSI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T、NLR、PCT/ALB联合预测BSI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大于PT、NLR、PCT/ALB单独预测(P<0.05)。结论:相比真菌和G+菌,G-菌BSI脓毒症患者PT、NLR、PCT/ALB明显升高,且PT、NLR、PCT/ALB升高是影响BSI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对BSI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联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D4+/CD8+比值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5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重症组(67例)和轻症组(85例),另选择72例无神经系统损伤住院患儿为对照组。治疗2周后,根据儿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GOS)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4~5级,89例)与预后不良组(1~3级,6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PEWS测评和VEEG检查,检测血清NSE水平,计算CD4+/CD8+比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EWS、VEEG 及血清NSE、CD4+/CD8+比值预测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价值。结果:重症组PEWS、VEEG重度异常比例及血清NSE水平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CD4+/CD8+比值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轻症组PEWS、VEEG重度异常比例及血清NSE水平高于对照组,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PEWS、VEEG重度异常比例、血清NSE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CD4+/CD8+比值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惊厥、高PEWS、VEEG重度异常、血清NSE水平升高是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CD4+/CD8+比值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联合PEWS、VEEG 及血清NSE、CD4+/CD8+比值预测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曲线下面积为0.859,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高PEWS、VEEG重度异常、血清NSE水平升高、CD4+/CD8+比值降低,与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有关,联合以上四项指标辅助预测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分析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以及影响因素,探讨HIV/AIDS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CD38表达(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接诊的442例HIV/AIDS患者(HIV/AIDS组)和163例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HIV/AIDS组扩增pol基因,进行HIV-1基因耐药分析,检测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析HIV/AIDS患者HIV-1耐药的影响因素,分析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结果:HIV/AIDS组442例HIV/AIDS患者中376例获得HIV-1 pol基因序列,HIV-1耐药35例,耐药率9.31%(35/3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感染途径、HIV病毒载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性性传播、注射吸毒、高HIV病毒载量是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的危险因素(P<0.05)。HIV/AIDS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前HIV/AIDS患者存在一定HIV-1耐药率,传播途径、HIV-1病毒载量与HIV-1耐药有关。CD8+T细胞表面CD38过表达与HIV/AIDS 患者CD4+T T细胞的过度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11.
《Biomarkers》2013,18(6):444-451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 and the 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 on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and long-term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gastric cancer (GC). A total of 377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urative resection for GC were enrolled. In logistic analysis, PLR (p?=?0.09)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survival analysis showed the NLR and PLR were introduced as prognostic factors for operable GC, the NLR may represent a useful prognostic index for the prediction of overall survival (OS) in advanced GC (p?=?0.02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血常规指标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从血液学的角度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81例头颈部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常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组(实验组)和头颈部良性肿瘤组(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单核细胞计数(MONO)、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共12个指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LT、PCT、MPV、PDW、P-LCR以及BASO计数值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NEU、MONO、EOS、PLR和NLR均低于实验组,而LYM计数值高于实验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NLR对于早期诊断的意义要优于PLR。结论:血小板相关指标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中无明显意义,白细胞亚型计数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而NLR的诊断意义要高于PLR,或许可以联合其他鳞癌标志物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7例老年AECOPD患者为疾病组,另取同期31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者PLR、NLR、CRP水平,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PLR、NLR、CRP水平,并分析PLR、NLR、CRP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以及三者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疾病组PLR、NLR、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加重,PLR、NLR、CRP水平依次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PLR、NLR、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LR、NLR、CRP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AUC为0.943,高于单项评估(P<0.05)。结论:PLR、NLR、CRP水平变化均可以反映老年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且可以用来评估预后,联合评估其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联合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BSI)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23例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根据入院后28 d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血培养TTP,检测PCT、NL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TP、PCT、NLR对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223例大肠埃希菌BSI患者入院后28 d内死亡率为30.04%(67/223)。死亡组TTP短于存活组,PCT、NLR高于存活组(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插管/切开、PCT升高、NLR升高为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TTP延长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TP、PCT、NLR联合预测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TTP缩短和PCT、NLR升高与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相关,TTP、PCT、NLR联合预测大肠埃希菌BSI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131)I应用于甲亢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6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甲亢患者24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口服丙硫氧嘧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治疗观察3个月,记录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甲减、粒细胞减少、肝脏损害、贫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对照组为10.8%,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131)I可使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合成显著减少,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癌胚抗原(CEA)、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乳腺超声造影检查获得超声造影特征图像及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检测血清CEA水平和NLR,统计术后复发转移的发生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CEA、NLR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结果:两组术前超声造影特征比较,复发转移组增强强度略高,大部分为高增强或整体增强,造影剂分布尚均匀。18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组),复发转移组峰值强度(PI)大于未复发转移组,血清CEA水平和NLR高于未复发转移组,达峰时间(TTP)小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PI、TTP、CEA、NLR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3、0.764、0.763、0.781,联合PI、TTP、CEA和NLR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909,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超声造影参数PI增大、TTP降低,血清CEA和NLR增高,联合检测TTP、PI、CEA和NLR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联合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C)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AI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常规检查,获得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计算MPV/PC比值、NLR。出院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MPV/PC比值、NLR联合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MPV/PC比值、NLR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小于预后良好组(P<0.05)。IMT、PSV、EDV、MPV/PC比值、NLR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1、0.710、0.693、0.769、0.771,联合IMT、PSV、EDV、MPV/PC比值、NLR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83,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结论: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联合MPV/PC比值、NLR在AIS患者预后不良评估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同时探讨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0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61例AECOPD患者,根据出院后1年内是否再入院分为再入院组(n=96)和无再入院组(n=165)。对比两组AGR、PLR。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GR、PLR对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结果:再入院组的AGR低于无再入院组,PLR高于无再入院组(P<0.05)。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与ADL评分、日均中低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家庭氧疗、入院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FEV1%Pred、抗生素使用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日均中低强度身体活动时间<2 h、入院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FEV1%Pred<50、AGR偏低、PLR偏高是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GR、PLR联合预测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AGR、PLR单独预测。结论:AGR联合PLR对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较高。日均中低强度身体活动时间<2 h、入院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FEV1%Pred<50、AGR偏低、PLR偏高是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