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L型细菌在慢性肾盂肾炎的感染及耐药状况。方法对71例患者清洁中段尿做普通细菌培养(B型)、L型细菌培养(L型)及耐药分析。结果细菌阳性率为77.5%,其中单独L型阳性率为49.3%、B型与L型混合感染为15.5%,而B型阳性率仅为12.7%。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葡萄球菌;青霉素及头孢噻肟均有较高的耐药率(88.9%及73.6%)。结论L型细菌在慢性肾盂肾炎感染中占主导,β-内酰胺类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治疗应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及时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泌尿系感染细菌L型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路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之一 ,而细菌 L型又是尿路感染较常见的细菌之一。L型细菌培养国内外已开展多年 ,我科近三年在作普通细菌培养的基础上 ,同时增设了 L型细菌培养 ,现将我们所作的 118例尿液标本培养鉴定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高渗增菌液 ,由武汉市临床检验中心提供。L 型培养基 ,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细胞壁染色液 :10 %鞣酸、5 %龙胆紫。标本来源 :118例标本全部采自本院各科住院患者中段尿。1.2 方法1.2 .1 用无菌方法吸取 0 .1ml尿液于高渗增菌液内进行增菌培养 ,另取 0 .1ml尿液于…  相似文献   

3.
尿路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尿路感染多为细菌引起 ,这些细菌多与人类生活、环境和自身体表的细菌有关。而细菌 L 型又是尿路感染较常见的细菌之一。 L 型细菌培养国内外已开展多年 ,我室一直在进行需氧菌、厌氧菌、L 型细菌同步培养法 ,现将我们所做的 12 8例中段尿标本培养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临床诊断急性、慢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12 8例。1.2 材料 厌氧、需氧及 L型同步培养基 ,由康健生物技术公司出品 ;细菌分离培养基 ,为自制 ;细菌生化反应管 ,由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提供。1.3 …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41例宫腔刮出物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其中子宫异常出血和早孕胎盘组织各15例,月经紊乱6例和不孕症5例。19例细菌培养为阳性(46.35),19例中之7例为细菌兼有 L 型感染,8例为单纯 L 型感染,3例为解脲脲原体和1例 G~ 厌氧球菌感染。L 型菌落呈典型“油煎蛋”样或颗粒样。子宫内膜和胎盘组织切片的细菌学检查发现大量 L 型巨形体、圆球体和长丝体。作者认为在妇产科范围内,细菌 L 型和解脲脲原体感染并非少见,可能是子宫异常出血、月经紊乱、不孕症和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L 型的形成与抗生素治疗及体内因素的诱导有关。在治疗 L 型感染过程中,药物的选择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咽感异常与咽喉部L型检出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咽喉部L型感染与咽感异常的关系。方法 电子纤维鼻咽喉镜下咽喉部粘膜刷拭,脱落细胞微生物学检查。结果 咽喉部L型感染阳性86例,占40%。抗酸菌、L型合并感染38例、占17.5%。奋森螺旋体与梭杆菌感染34例。占15.7%,其他细菌感染59例,占27%。57例咽喉部抗酸菌、L型阳性患者拍胸片检查,13例未见肺部有活动性结核灶,44例肺部有钙化灶。咽喉部抗酸菌、L型感染患者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病一月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结论 咽感异常患者的咽喉部抗酸菌及其L型感染可高达57.5%,L型的产生可能系咽喉部的结核菌在唾液和吞噬细胞中菌酶的作用下,细胞壁破坏转变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4月期间确诊的12例AIDS合并有肺部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发病以男性为主(11例),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胸闷等为主,实验室检查血沉明显增快、中性粒细胞升高,2例合并有梅毒螺旋体感染,5例合并有乙肝病毒感染,1例合并丙肝病毒感染,氏肺孢子虫肺炎发生率41.67%(5/12);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肺门部位为主的毛玻璃样改变。结论: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不易诊断,应进一步提高对AIDS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认识提高对AIDS的早期诊断率,如存在高危因素者应及时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热患者血液标本中菌群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学分离培养和L型高渗培养法从1332例感染症患者的血液标本中分离细菌及L型。结果:1332例感染标本共检出细菌486株,检出率为36.5%,检出的细菌包括沙门菌,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及奈瑟菌,149例标本中检出细菌L型29株,检出率为19.5%。其中返祖的细菌包括葡萄球菌和奈瑟菌。结论:沙门菌和葡萄球菌及其L型是引起血液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慢性前列腺炎与细菌L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前列腺炎与细菌L型感染的关系,探索慢性前列腺炎延不愈,反复发作的机制,提供临床用药的参考。方法:对10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普通培养和细菌L型的同步培养,并对检出的L型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普通培养检出细菌28株,阳性率为26.3%,L型细菌检出20株,阳性率为19.1%,总阳性率为45.4%,阳性率显著提高(P<0.01);检出的L型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呈高度耐药性,其他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其敏感性与原菌相似或升高。结论:细菌L型的感染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L型细菌具有特有的抗生素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MP-9、TIMP-1及细菌L型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及革兰染色方法检测97例卵巢乳头状癌及23例卵巢乳头状瘤组织中MMP-9、TIMP-1的表达及细菌L型检出率,并用2χ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卵巢乳头状癌中MMP-9及TIMP-1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5)。MMP-9在卵巢乳头状癌中临床分期Ⅲ、Ⅳ期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05~P<0.01),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05~P<0.05),腹腔淋巴结有转移和有腹水者均高于无腹腔淋巴结转移和无腹水者(P<0.005~P<0.05)。而TIMP-1阳性表达与MMP-9阳性表达相反,呈负相关。细菌L型检出阳性率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差异有显著性,腹腔淋巴结有转移比无转移者、有腹水比无腹水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MMP-9、TIMP-1基因及蛋白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两者均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L型感染极有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它与MMP-9、TIMP-1可能有协同致瘤及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作用。研究细菌L型感染与肿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与肠道定植菌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38)和未感染组(n=22)。收集患者痰和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痰和粪便细菌检出情况,并对痰培养及粪便培养结果进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患者粪便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于未感染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低于未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患者粪便中各细菌检出率与痰培养细菌检出率呈正相关(r=0.745,P=0.009)。未感染组患者粪便中各细菌检出率与痰培养细菌检出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与肠道定植菌具有一定相关性,临床治疗中应重视COPD患者肠道微生态平衡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肺部感染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0例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肺部感染的患者细菌学的特点以及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讨论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间,治疗痊愈和显效的患者有36例,细菌清除状况良好的患者有35例。其中,其中联合用药的患者一共有25例,全部出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其病原菌清除效果良好,但是单独用药的患者治疗效果不显著,细菌的清除情况不理想,其中出现9例患者治疗无效。结论: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肺部感染的类型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部分。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于多重耐药有积极的疗效,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于治疗敏感性的革兰氏阴性菌肺部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泌尿感染患者尿液标本细菌L型的检出情况,分析尿常规结果、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 532例住院和门诊泌尿感染患者的清洁中段尿标本的尿常规结果和微生物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采集患者尿液标本,2 h内完成尿液普通培养、高渗培养、尿常规检查及尿液离心后沉渣镜检。培养出细菌L型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共检出细菌L型132例,检出率为8.6%。132例细菌L型阳性病例中,白细胞酯酶阳性19例,阳性率14.4%;尿沉渣镜检白细胞阳性105例,阳性率79.5%。细菌L型检出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葡萄球菌,分别占40.9%、22.7%、12.1%。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头孢西丁、甲氧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结论尿常规、尿沉渣镜检有助于细菌L型感染的辅助诊断,临床医生应根据尿培养结果合理、足疗程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2009年至2013年收治的463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入院年龄、体温、入院白细胞数、感染来源、是否进行细菌培养、住院时长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3例患者的年龄为1~82岁,平均年龄47岁;男性265人(57.24%),女性198人(42.76%);大多数患者平均入院体温、入院时白细胞数、入院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高于正常值。进行分泌物细菌学培养的患者206人(44.49%),在送检的206份标本中,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的有127例,阴性的79例,感染细菌大部分为链球菌属。抗生素使用时长与患者的年龄、抗生素使用种类、细菌培养结果、是否伴有基础疾病等因素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患者入院体温、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仍为临床诊治感染的重要指征。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对控制间隙感染有重要意义;积极进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对选择正确的抗生素及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时长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泌尿系反复感染致病菌的发病特点及细菌L型感染的致病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27例清洁中段尿培养确诊的反复发作肾盂肾炎患者,根据致病菌分为细菌型组、细菌伴L型组和细菌L型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4组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变化。结果泌尿系感染各组尿NAG和尿RBP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单纯细菌L型感染患者较细菌型及细菌伴L型患者稍低,但细菌型、细菌伴L型及细菌L型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细菌L型在泌尿道感染反复发作中占重要地位,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5.
陈桂玲  张艳霞 《蛇志》2000,12(2):39-39
栓酶联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60岁以上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心电图及血清酶学检查,符合国际心脏协会(ISFC)与WHO关于AMI诊断标准。对60岁以上确诊为AMI患者(排除对蝮蛇抗栓酶过敏及有出血倾向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60~82岁,平均68.3岁。梗死部位:前间壁12例,前侧壁6例,广泛前壁7例,下壁9例,正后壁5例,双处梗死9例。并发心律失常35例,左心衰16例,肺部感染9例,休克3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Ki-67和细菌L型感染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革兰染色等方法检测了120例卵巢肿瘤中的COX-2、Ki-67蛋白及mRNA的表达,以及细菌L型的检出率。并对97例卵巢乳头状癌和23例卵巢乳头状瘤主要临床资料和病理分级参数进行比较,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OX-2、Ki-67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1)。细菌L型检出阳性率与卵巢良、恶性肿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COX-2、Ki-67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以及细菌L型检出阳性率与卵巢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腹腔淋巴结有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1)。细菌L型阳性患者中COX-2、Ki-67阳性明显高于L型阴性患者中阳性表达,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X-2、Ki-67蛋白及mRNA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浸润、转移呈正相关,L型感染极有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一,他们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研究L型感染与卵巢肿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252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52例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作细菌培养,用美国德灵公司MicroScan Auto SCAN4型细菌鉴定仪及药敏分析仪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52例标本中,阳性154例,阳性率61.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常规使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等耐药率较高,在61.3%-83.9%,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利福平、左旋氧氟沙星等敏感性较高。结论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疗,应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人体病理组织中细菌L型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9例细菌L型感染的人体病理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1)L型可分布于组织间质或进入吞噬细胞、上皮细胞和癌细胞等细胞胞质;(2)L型具有多形态、大小不等、胞壁缺陷、电子密度低等特点,细胞胞质内的细菌L型尚有A、B两种形态区别;(3)L型在组织中形成了不完全箍缩分裂;(4)宿主细胞超微结构仅出现轻微改变。本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提出了透射电镜下病理组织中细菌L型的形态特征及分布;并对L型感染与慢性炎症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常规细菌培养的同时,加做细菌L型培养,结果表明:L型感染在下呼吸道呼吸道各种感染性疾病中均占有一定比率,总阳性率为44%;-内酰类抗生素的使用率在L型与B型之间有明显差异,提示;一内酰类抗生素对L型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随诊观察发现B型与L型可以相互转化,同种细菌的B型和L型也可同时存在,高度提示体内L型产生主要由细菌变则来,本文还对L型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KDR)和细菌L型感染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革兰染色等方法检测了120例卵巢肿瘤中的VEGF、KDR蛋白及mRNA的表达,以及细菌L型的检出率。并对97例卵巢乳头状癌和23例卵巢乳头状瘤主要临床资料和病理分级参数进行比较,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VEGF、KDR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5)。细菌L型检出阳性率与卵巢良、恶性肿瘤差异无显著性(P〉0.5)。VEGF、KDR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以及细菌L型检出阳性率与卵巢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腹腔淋巴结有转移、腹水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5)。细菌L型阳性患者中VEGF、KDR阳性明显高于L型阴性患者中阳性表达,2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01)。结论VEGF、KDR蛋白及mRNA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浸润、转移呈正相关,L型感染极有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它们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研究L型感染与卵巢肿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