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许漱壁  谭jing宪 《昆虫学报》1991,34(3):380-382
细胞遗传学是蚊类、特别是按蚊复合种团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十分有用的方法之一(White,1984;Green等,1984)。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结合生化、生活习性、生态和形态分类等技术,已经发现了许多按蚊近似物种的存在(Kitzmiller,1976;Coluzzi等,1979;Stegniy,1981),明确鉴别各按蚊近似种,对于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比较同属赫坎按蚊种团(Anopheles hyrcanusgroup)的两种近似种——赫坎按蚊(An.hyrcanus)和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唾腺多线染色体、有丝分裂染色体,确定它们在遗传学上的亲缘关系,为赫坎按蚊种团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
中华按蚊实验室饲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是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传染媒介,在我国分布很广,危害甚大。无论是研究药物防治、抗药性机理、生物防治以及流行病学等方面的工作中,都需要大量的按蚊作为研究材料。为此我们开展了中华按蚊室内人工饲养的研究。 在按蚊人工饲养方面,国外已有报道(Gerberg,1970)。中华按蚊复合体中的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A.lesteri anthropophagus.Xu and Feng)已在国内饲养成功。对中华按蚊的饲养,也进行过一些摸索,由于成蚊交配困难、吸血率低和幼虫死亡率高等缘故,均未获  相似文献   

3.
蚊虫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其夜间活动规律的研究,对蚊虫生态习性可以作进一步了解。同时,研究蚊虫夜间活动,对蚊虫的防制,以及对蚊虫传播疾病的预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关于蚊虫夜间活动规律,早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以往及近年来国内对中华按蚊(Anopheles hyrcanus sinensis Wiedemann,1828)、微小按蚊(A.minimusTheobald,1901)及其他按蚊夜间活动的规律,作过较多的研究(Hu,1935,1939;Chow,1949;Omori,1942;王振相、张军,1957;王世闻等,1957;陆宝麟等,1958;盛伯梁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以BsC3-41杀蚊幼制剂对3种蚊幼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和野外灭蚊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对致乏库蚊Culex fatigans Wiedemann的毒杀效果最好、对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次之、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的效果较差,24小时LC50值分别为0.2025μg/ml、2.5363μg/ml和59.7302μg/ml.野外水体灭蚊使用3ml/m2的浓度防治淡色库蚊效果可达98.88%~100.00%,使用10ml/m2的浓度防治中华按蚊效果可达96.81%~100.00%,使用200ml/m2的浓度防治白纹伊蚊效果达到90.64%以上.  相似文献   

5.
稻田是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1828)的主要孳生场所,因此掌握稻田中华按蚊孳生规律,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经济有效地进行防治。我们将1982年4—10月间对沈阳稻田中华按蚊孳生状态的观察结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朱昌亮  叶炳辉 《昆虫学报》1991,34(1):119-121
嗜人按蚊 Anopheles anthropophagus 和中华按蚊 Anopheles sinensis 是赫坎按蚊类群的两个主要成员,是我国疟疾和丝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为进一步给我国赫坎按蚊类群的系统关系研究提供生物化学证据,亦为两蚊种发育生化及其毒理学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点聚焦(IEF)电泳法,比较分析了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劣按蚊四龄幼虫会吞食其它按蚊的一龄幼虫,在文献中未见有详细报道,在按蚊饲养中,我们对大劣按蚊吞食按蚊幼虫的情况作了较细致的观察,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大劣按蚊(Ancpheles dirus)采自海南,驯化成功后我所引入饲养;中华按蚊(An.sinensis)系1987年采自思茅城郊,实验室驯化品系;嗜人按蚊(An.anthropophagus)由贵阳  相似文献   

8.
应用rDNA-ITS2序列,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最大似然法(ML),以按蚊亚属Anopheles的中华按蚊An.(An.)sinensis和赫坎按蚊An.(An.)hyrcanus为外群,对采自中国的按蚊属Anopheles塞蚊亚属Cellia 21种蚊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rDNA-ITS...  相似文献   

9.
孙延昌  胡玉祥 《昆虫学报》1991,34(3):383-384
蚊虫的幼虫体色突变品系已在淡色按蚊(Anopheles albimanus)、斯氏按蚊(An.stephensi)、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chus)等许多蚊种中被分离出来。这些遗传变异品系的发现对研究蚊虫的变异性和遗传性及蚊虫和蚊媒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种内至今未见关于体色遗传变异类型的报道。作者于1987—1988年在上海中华按蚊种群中,成功地分离出幼虫绿色和幼虫褐色两个品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蚊卵标本通常用纯福尔马林保存,似久存后标本变黄,按蚊卵浮囊部份脱落,甲板看不清楚,卵变硬,有的卵壳破裂。为此试用2%叠氮钠保存标本,结果如下: 在玻璃指管底部先滴入2%叠氮钠保存液,用此液将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凉山按蚊Am.liangshanensis、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卵冲于滤纸上,放入指管,使其下端与保  相似文献   

11.
中华按蚊是我国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之一。近年来对中华按蚊的生态习性等研究,证明我国各地的中华按蚊存在着差异。是否中华按蚊为一个种团(也即复合体)?这个问题值得研究。目前,国外对蚊虫种团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疟疾现场应用研究科学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报告,已确定了蚊虫种团有冈比亚按蚊种团、点体按蚊种团、催命按蚊种团等,可能为种团的有乌头按蚊、库态按蚊、萨氏按蚊、斯  相似文献   

12.
宜宾地区的按蚊记录,何琦、刘吟龙(1943)曾报道有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潘氏按蚊3种。建国以来,我们又先后发现嗜人按蚊、贵阳按蚊,八代按蚊,林氏按蚊、多斑按蚊、巨型按蚊西姆拉亚种、傅氏按蚊等七种。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孳生地都主要是稻田,但后者多孳生在有水草和遮荫条件较好,水源清凉的稻田或沟渠内,它对生境的选择较中华按蚊严格,故多有狭区性分布特点。微小按蚊、潘氏按蚊、林氏按蚊孳生于山溪缓流。中华按蚊嗜吸牛血,兼吸人血,以成虫在牛房越冬为主,冬季在牛房有吸血活动,嗜人按蚊主吸人血,栖于人房,以卵越冬。微小按蚊,潘氏按蚊、…  相似文献   

13.
分析蚊虫的生殖营养周期,对研究蚊媒性疾病流行病学和制定防制规划,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乐山市中区全福乡,对我省传播间日疟和马来丝虫病的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生殖营养周期进行了观察和比较。方法与结果以人房蚊帐60顶和牛栏3间为捕蚊点。于6—9月每旬捕蚊一次。将所捕Ⅱ期胃血按蚊置室内阴凉处单只饲养。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记录每只蚊产卵时间和产卵数。根据成蚊形态和卵型鉴定蚊种。每日6:00、12:00和20:00分别记录室内温度和湿度。观察嗜人按蚊499只、中华按蚊163只。一般在吸血次…  相似文献   

14.
马雅军  瞿逢伊 《昆虫知识》2002,39(3):209-214
测定了我国赫坎按蚊复合体 9成员种的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 (rDNA ITS2 )序列 ,根据序列差异分析各蚊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 :( 1 )ITS2区序列最长的是中华按蚊 ( 4 6 8bp) ,最短的是克劳按蚊和赫坎按蚊 ( 4 36bp) ;GC含量为 4 4 9%~ 4 6 8% ;( 2 )发现该复合体 4成员种的ITS2区序列存在种内个体间差异 ,幅度为 0~ 3 8% ,明显小于种间差异 ;( 3)将各蚊种的ITS2区序列进行同源排序比较 ,发现其变异大多是简单重复单元的拷贝数不同 ;种间差异性最大的是克劳按蚊与嗜人按蚊( 32 3% ) ,最小的是贵阳按蚊与凉山按蚊 ( 9 0 % )平均差异率为 2 2 3% ;( 4 )根据ITS2区序列特征 ,用 3种方法构建的树状图拟合一致。以上结果表明赫坎按蚊复合体各成员种rDNA ITS2序列在种内非常保守 ,以种间序列差异分析为基础的分子鉴别技术是甄别蚊种分类地位混淆和错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广大的水稻田地,一直是蚊类孳生的良好环境,根据书本及文献上的记载,在我国约有22种蚊类能孳生在稻田之中,其中按蚊有中华按蚊(Anopheles hyrcanus sinensis)等16种,库蚊有二带喙库蚊(Culex bitaeniorhynchus)等5种,以及一种刺扰伊蚊(Aedes vexans)。  相似文献   

16.
1984年4月、1990年10月,我们在南江县海拔最高1525米,最低186米地桃园、正直、玉堂水库、沙河洛坪、金盆、碾盘、城郊、光明、魏家坝等8个乡镇、18个村的不同生境作蚊类调查,采集蚊虫标本4475只,制成雄蚊尾器100张,经培养制作幼虫皮、蛹皮和蚊的标本300份。经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鉴定得蚊类5属,10个亚属,26个蚊种。名录如下:1.林氏按蚊An.(Ano.)lindesayi;2.中华按蚊An.(Ano.)sinensis;3.微小按蚊An.(Cel.)minimus;4.帕氏按蚊An.(Cel.)pattoni;5.刺扰伊蚊Ae.(Adm.)vexons;6.银雪伊蚊Ae.(Fin.)albonivens;7.棘刺伊蚊Ae.(Fin.)elsi…  相似文献   

17.
石臼港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东经119°25′,北纬35°33′,是我国正在崛起的一个深水港口。1986年我们在港区内对蚊虫种类及成蚊越冬场所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7、8、9月份,在港区内寻找积水处(海水及淡水)捞取孑孓,实验室羽化成蚊后鉴定蚊种。1986年1月中旬,对港区的人房、花窖、下水道及暖气管道等查看有无成蚊栖息越冬,采用捕光法或计数法(蚊数/一刻钟)记录蚊密度及种类。结果捞取孑孓38瓶,羽化成蚊后鉴定有3属14种: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潘氏按蚊(济南按蚊)An.pattoni海滨伊蚊(东乡伊蚊)Aedes togoi刺扰伊蚊Ae.vexans朝鲜伊蚊Ae.korei…  相似文献   

18.
在饲养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和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的过程中,发现雌蚊吸一次血后致倦库蚊产卵时间很长,中华按蚊产卵时间较短,为了搞清楚这两种不同属的蚊虫产卵习性的差异,我们于1992年进行了这两种蚊的产卵习性实验观察。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A.hyrcanus sinensis)为我国分布广泛危害性很大的重要病媒蚊种,在我国很多地区对丝虫病和疟疾具有不同程度的传染作用。由于中华按蚊不是一个单纯的蚊种而是包含有若干个不同种型的复合体,这在国外有Baisas(1936)在菲律宾、Reid(1953)在马来亚、Otsuru(1960)在日本等国家,国内有冯兰洲(1958)、张本华(1960)、何琦(1962)等在不同地区均予证实。中华按蚊在一个地区以种团方式存  相似文献   

20.
近卅年来化学杀虫剂已广泛用于防蚊灭蚊,对控制蚊媒传染病的流行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长期大量地使用,致使许多种蚊虫对各类化学杀虫剂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抗药性。为了弄清我省蚊虫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以便在灭蚊方面对杀虫剂的选择及其剂量的确定提供依据,我们于1982年在重疟区峨眉县和非重疟区成都市分别对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1828)成虫,致乏库蚊(Culex fatigans Wiede-mann,1928)幼虫进行了抗药性测定,现将结果整理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测试材料1.杀虫剂及负毒剂“杀虫剂”丙体六六六:含丙体98%以上。对,对'—二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