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探讨NF-κ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RT-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F-κB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78.6%(110/140)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NF-κB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80.7%(113/140)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NF-κB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显示NF-κB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浆,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阳性率为81.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NF-κB 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但与性别、年龄无关。NF-κB在甲状腺乳头癌组织中高表达,且NF-κB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1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SP70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HSP70和P53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SP70和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HSP7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P53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HSP70和P53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679,P〈0.01)。结论:HSP70和p53蛋白在PTC中均呈高表达,并有协同作用,两者可作为预测PTC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研究Notch-1信号通路中Notch-1、NICD、Hes1、c-Myc与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探讨Notch-1信号通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分子机制。对照人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各35例,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Notch-1、Hes1、c-Myc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Notch-1、NICD、Hes1、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Notch-1、Hes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Myc mRNA的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升高,Notch-1、NICD、Hes1蛋白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c-Myc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标本中,Notch-1信号通路中Notch-1、NICD、Hes1在基因转录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上均明显下调,而c-Myc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升高,提示Notch-1信号通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抑癌作用,c-Myc基因表达升高与Notch-1信号通路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4.
过江  张学锋  吴坤  康松涛  彭湘洪 《生物磁学》2013,(25):4908-4912
目的:探讨内皮生长因子一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黏附分子CD2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EGF-C、CD24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VEGF-C、CD24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两者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正相关(P〈O.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CD24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量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C、CD24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VEGF—C、CD24蛋白表达与IIIA期患者的短期预后有关,两者的mRNA水平与无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结论:VEGF-C、CD24在肺癌组织中均异常表达,可作为肺癌诊断的辅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中RAD51和BRCA1基因的表达,探讨二者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癌灶及癌旁正常组织各4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eription-PCR,RTPCR)检测标本组织中RAD51、BRCA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RAD51、BRCA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RAD51(33例,78.6%)、BRCA1(30例,71.4%)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RAD51(7例,16.7%)、BRCA1(18例,42.9%)高(P〈0.05);结直肠癌中RAD51mRNA(0.51±0.26)和BRCA1 mRNA(O.70±0.96)的值较两者在正常组织中mRNA(0.10±0.22)高(P〈0.01);两者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RCA1与RAD5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成明显正相关(蛋白:r=0.731,P〈0.01mRNA:r=0.572,P〈0.01)。结论BRCA1与RAD5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二者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BRCAl与RAD51的表达异常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26在乳腺导管上皮癌变中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26(Cx26)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人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标本88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研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x26蛋白表达,统计学分析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x26蛋白表达的差异,探讨Cx26表达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癌旁组织中Cx26蛋白弥散于细胞浆中,在癌组织中Cx26蛋白明显减弱或消失,卡方检验表明Cx2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亦清楚显示在癌组织中Cx26蛋白表达减弱(P〈0.001)。结论Cx26蛋白减弱或缺失参与调控乳腺导管癌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叉头框Q1(forkhead box Q1,FOXQ1)m RNA及蛋白质水平,对比分析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探讨FOXQ1在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PTC中FOXQ1 mRNA及蛋白质水平均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其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OXQ1 mRNA及蛋白质水平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FOXQ1在PTC中高表达及其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正相关提示该蛋白在PTC中可能具有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8.
观察低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Periostin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信号转导机制。胶原酶I法原代培养PASMCs,经低氧(5%O2)分别处理PASMCs2,6,12,24h后,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eriostin mRNA和蛋白表达。加入PI3K/Akt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10μmol/L)进行干预,Western blot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低氧处理24h后大鼠PASMCs中Periostin和Akt/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日月,与常氧组比较,低氧处理6h组、12h组和24h纽Perios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升(P〈0.05,P〈0.01),低氧处理后的PASMCs中Perios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逐渐升高:低氧处理2h组无显著差异(P〉0.05)。用LY294002对PASMCs处理,并低氧24h后,Periostin的表达被显著抑制(P〈0.01),细胞P-Akt的表达下调(P〈0.05),总Akt的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差异(P〉0.05)。推测低氧可诱导大鼠PASMCs中Perios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低氧可能通过激活P13K/Akt通路促进Akt的磷酸化,进而使Periostin在PASMCs中过表达,提示Periostin在低氧性PASMCs增殖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坤  李世平  魏发强  李俊杰 《生物磁学》2011,(5):915-917,925
目的:观察胆管癌组织及血清中诱导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胆管癌、15例癌旁胆管正常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31例胆管癌及18例胆道良性疾病患者和28例正常人外周血清中DcR3的水平。结果:45例胆管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29例,阳性率为64.4%,胆管正常组织中无阳性表达。DcR3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浸润和转移有关(P〈0.05)。胆管癌患者及胆管良性疾病患者血清DcR3水平分别为152.2535.94 pg/ml,98.35 14.27 pg/ml,均高于正常人。胆管癌患者与胆道良性疾病患者血清DcR3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DcR3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增高。DcR3的表达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关,可成为治疗胆管癌的一个新靶点。血清DcR3的检测对胆管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ivin及survivin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结肠癌病人的癌、癌旁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标本中Livin及survivin的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并通过随访研究其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Livin和Survivin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P〈0.05),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均不具有相关性(P〉O.05),在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患者中高表达,与无转移者差异显著(P〈0.05);Livin和Survivin表达阳性者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者(P〈0.05);Livin和Survivin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Livin和Survivin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对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与微血管密度关系,提高认识.方法:分别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病理切片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染色.在高倍视野(×400)下选取5个血管着色密集区进行计数并取其平均数,MVD值=(n1 +n2+n3+n4+n5)/5.结果:(1)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平均MVD值分别为(65.54±19.21)个/HP、(54.54±11.76)个/HP、(47.85± 10.92)个/HP、(21.82±7.43)个/HP,甲状腺乳头状癌MVD值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MVD值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2)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MVD值显著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男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MVD值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40岁及≤40岁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MVD值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MVD值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且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MVD值显著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  相似文献   

12.
李雪梅  马德花  赵淑萍 《生物磁学》2008,(12):2442-2444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I)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36例子宫内膜癌及3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及TβRI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而TβRI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P〈0.05)。TGF-β1mRNA及TβRI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性相关(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I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TGF-β1及TβRI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转移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HIF-1α、PHDs及OS-9的表达变化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5组(n=8);对照组(C组)和低氧3、7、14和21d组,常压低氧复制HPH大鼠模型。原位杂交、RT-PCR检测mRNA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blot检测蛋白质表达。结果:①HIF-1αmRNA对照纽和低氧3d无明显差异,低氧14d后表达明显增高;HIF-1α蛋白质低氧3d组表达明显增高,7d达高峰;②对照组PHD1mRNA呈阳性表达,各低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HD1蛋白质在对照组强阳性表达,低氧14d下降,低氧21d保持较低水平;对照组PHD2mRNA呈阳性表达,低氧3d增高,14d达到高峰,21d维持高水平,其蛋白质表达趋势与mRNA相同;对照组PHD3mRNA和蛋白质表达不明显,低氧3dmRNA明显增高,蛋白质低氧3d明显增高,低氧7d保持高水平,低氧14d和21d下降。③OS-9mRNA在对照组呈强阳性表达,低氧3d后迅速降低,14d达到最低水平;其蛋白质表达趋势与mRNA相同。相关分析表明,肺小动脉壁OS-9蛋白质表达水平与OS-9mRNA呈正相关,与RVHI、mPAP、WA%及LA%呈负相关。结论:HIF-1α、PHDs及OS-9均在大鼠HPH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OS-9可能通过增强PHDs的活性来调节HIF-1α的表达,从而在HPH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该文探讨瘦素(leptin)激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对乳腺癌细胞MCF7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RT-PCR、FQ-PCR及Westem blot检测THP1分化的巨噬细胞中CD206、TGF-β及IL-10的表达。RT-PcR检测TAMs中leptin长受体Ob-Rb及短受体Ob-Rt的表达。细胞划痕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McF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TAMs中p—STAT3、p-ERK1/2和p-AKT的表达。RT-PCR殁州lestem blot检测TAMs中MMP2、MM99的表达。结果表叽经100nmol/LPMA及20ng/mLIL-4诱导成的巨噬细胞分子表型为CD206^+TGF-β^HighIL-10High。TAMs中leptin长受体Ob—Rb及短受体Ob—Rt均为高表达。经leptin刺激的TAMs条件培养基能明显增强MCF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Leptin能显著提高TAMs中ep—STAT3、P-ERK1/2和P-AKT的表达(P〈0.05),且leptin能上调TAMs中MMP2和MMP9的表达:而MAPK/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能抑制MMP2的表达,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能抑制MMP9的表达(P〈0.05)。以上结果表明,leptin能激活TAMs促进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leptin通过MAPK/ERK1/2信号通路上调TAMs中MMP27及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上调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ZH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与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Hp-L)感染的关系。方法 (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和革兰染色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对照组)中EZH2蛋白的表达和Hp-L型的感染情况;(2)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对应切缘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中EZH2的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EZH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EZH2表达水平升高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RT-PCR显示,肿瘤组织、远端正常对照组织的EZH2表达量差异明显(P<0.01)。胃癌组Hp-L型检出率78.8%(63/80)与对照组23.3%(7/3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免疫组化Hp-L型抗原表达率73.8%(59/80)无显著性差异(P>0.05),Hp-L检出阳性率为71.3%(57/80);癌组中Hp-L型感染阳性组的EZH2表达阳性率高于Hp-L型阴性组(P<0.05),且Hp-L型阳性率和EZH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0,P<0.05)。结论 EZH2蛋白和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增加,且与胃癌的浸润、转移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肝脏胆盐载体FIC1(ATP881)、BSEP(ABCB11)和MDR3(ABCB4)在正常绒毛和胎盘组织中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探讨肝脏胆盐载体在人类胎盘胆汁酸排泌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方法选择正常妊娠6~12周的孕妇(早孕组)15例和妊娠38~40周的孕妇(晚孕组)20例,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RT.PCR)检测绒毛和胎盘组织中上3种载体的mRN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后两种载体蛋白在上述35例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免疫印迹技术分析这两种载体在胎盘组织中的含量。结果在所有绒毛和胎盘组织中均检测到3种载体的mRNA。MDR3mRNA在正常绒毛中的表达量较低为(0.15±0.04),正常晚期妊娠胎盘中表达量为(0.58±0.0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早孕组相比,FIC1mRNA表达水平明显由(0.65±0.03)下降至(0.23±0.04),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BSEPmRNA表达无改变(0.06±0.01和0.05±0.01)(P〉0.05)。MDR3蛋白、BSEP蛋白在正常绒毛和胎盘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两种载体在正常早孕绒毛及晚期妊娠胎盘分布范围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绒毛合体滋养细胞母体面游离缘。MDR3、BSEP蛋白在绒毛和晚期妊娠胎盘中的表达趋势与其mRNA相似,MDR3蛋白Western印迹条带的光密度值为(11357±3618)(早孕组)和(46753±2834)(晚孕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SEP蛋白早孕组Western印迹条带的光密度值为(1296±436),晚孕组为(1798±5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3种肝脏胆盐载体FIC1、MDR3和BSEP在正常绒毛和胎盘组织中均有表达,可能参与了胎盘胆汁酸的排泌功能。妊娠期间MDR3、FIC1和BSEPmRNA和蛋白表达发生变化,可能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mitoKATP)抑制剂5-羟基癸酸盐(5-HD)对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4组(n=12):①正常对照组;②慢性低氧组;③慢性低氧+5-HD组;④慢性低氧+Diazoxide(mitoKATP开放剂)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置于氧舱内(氧浓度10%±0.3%),每天低氧8h,并接受不同的干预,共4周。干预结束后右心导管法测各大鼠肺动脉压,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肺动脉PKC—α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①慢性低氧组肺动脉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同时慢性低氧+Diazoxide组与慢性低氧+5.HD组肺动脉压较慢性低氧组显著减低(P〈0.01)。②慢性低氧组PKC—α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5-HD对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