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迁移和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以胃癌细胞SGC7901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及药物处理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SP600125对SGC7901增殖活性的影响,筛选出最佳作用时间与浓度用于后续实验。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SP600125对SGC7901凋亡和周期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其对SGC7901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SP600125作用后各组细胞GM130、JNK、p-JNK、c-jun、cleaved caspase-3、bcl-2、MMP-7蛋白水平的变化。研究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μmol/L、20μmol/L、30μmol/L、40μmol/L、50μmol/L浓度均能使SGC7901增殖活性降低,且在40μmol/L水平作用24 h其增殖抑制率最高(p0.05)。在此水平可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细胞处于G2/M期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处于G0/G1期比例减少(p0.01),S期无明显变化,细胞迁移能力也明显下降(p0.01)。Western blotting显示药物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蛋白GM130(p0.01)、JNK(p0.01)、P-JNK(p0.01)、c-jun(p0.01)、BCL-2(p0.01)、MMP-7(p0.05)的表达明显下降,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p0.01)。以上研究表明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可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活性,促进其凋亡,使其周期阻滞于G2/M期,抑制胃癌细胞迁移能力,这可能与其抑制GM130、c-jun、MMP-7等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环孢素A对人早孕期滋养细胞MMP-9与MMP-2表达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环孢素A对人早孕期滋养细胞侵袭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and 2,简称MMP-9与MMP-2)表达的调节作用,为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等妊娠疾患提供新的线索。侵袭试验观察CsA对人早孕期滋养细胞侵袭能力的调节作用;RT-PCR与明胶酶谱分析CsA对滋养细胞MMP-9与MMP-2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In-cell West- ern检测CsA作用后滋养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发现,1.0μmol/L CsA明显增强滋养细胞侵袭能力,MEK激酶抑制剂U0126可抑制CsA对滋养细胞的促侵袭作用;1.0μmol/L CsA可诱导MMP- 9与MMP-2基因的转录与蛋白分泌;该诱导效应同样可被U0126所阻滞;1.0μmol/L CsA以时间依赖方式促进ERK1/2的磷酸化。结果表明,CsA可激活ERK1/2,通过MAPK/ERK1/2途径促进滋养细胞MMP-9与MMP-2基因的转录与蛋白分泌,从而增强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对滋养细胞生物学功能具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钙周期素结合蛋白(calcyclin binding protein/Siah-1-interacting protein, CacyBP/SIP)对胃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T分期胃癌组织中CacyBP/SI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中CacyBP/SIP水平;MKN-45细胞转染si-CacyBP/SIP与Ad-CacyBP/SIP后,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和p-ERK1/2、p-AKT水平。结果 CacyBP/SIP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高表达;胃癌组织中CacyBP/SIP表达水平与T分期呈正相关;敲减CacyBP/SIP抑制MKN-45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和MMP-2、MMP-9、p-ERK1/2、p-AKT蛋白表达水平;过表达CacyBP/SIP促进MKN-45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和MMP-2、MMP-9、p-ERK1/2、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CacyBP/SIP对胃癌转移侵袭能力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其上调MMP-2、MMP-9、p-ERK1/2、p-AK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ERK-VEGFMMP-9信号通路与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的关联,本研究以不同浓度(10~100μmol/L)的丙泊酚处理HT-29细胞0、48 h、72 h,研究丙泊酚对HT-29细胞中ERK、MMP-9和VEGF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HT-29细胞中ERK1/2、MMP-9和VEGF的表达量与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观察丙泊酚处理后对HT-29细胞增殖能力、血管生成能力、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细胞中,VEGF与MMP-9蛋白的表达,均随着丙泊酌剂量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50μmol/L组与100μmol/L组降低(p0.05);细胞内VEGF和MMP-9蛋白的表达量随药物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0 h相比,48 h组和72h组降低(p0.05)。细胞中pERK与ERK的比率随着丙泊酌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50μmol/L组与100μmol/L组降低(p0.05),pERK与ERK的比率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0相比,48 h组与72 h组降低(p0.05)。与0剂量相比,丙泊酚加PMA组MMP-9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升高,50μmol/L组和100μmol/L组增加(p0.05),丙泊酚加PMA组MMP-9蛋白的表达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明显的增加,与0h相比,48 h和72 h增加(p0.05)。与0组相比,丙泊酚加PMA组VEGP的表达量明显增加,50μmol/L组和100μmol/L组增加(p0.05),丙泊酚加PMA组VEGP的表达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与Oh相比,48h和72h显著增加(p0.05)。25μmol/L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Eca109细胞的增殖力、细胞中CAM的新生血管的生成、细胞的侵袭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48 h组、72 h组Eca109细胞的增殖力、细胞中CAM的新生血管的生成、细胞的侵袭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丙泊酚通过ERK-VEGF/MMP-9的信号的调制,从而抑制人类的HT-29细胞的增殖、侵袭的体外和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类似蛋白1(SPARCL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分裂原活化抑制剂(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1年6月期间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测定并比较各组织以及正常肺上皮细胞HBEpiC、NSCLC细胞A549、HCC827、H1299、H292中SPARCL1 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选取A549、HCC827培养并分组,分为对照组、NC siRNA组、SPARCL1 siRNA组、U0126组(MEK/ERK特异性抑制剂)、SPARCL1 siRNA加U0126组,细胞计数法(CCK8)以及平板克隆法测定A549、HCC827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A549、HCC827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法测定A549、HCC827细胞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PARCL1、p-MEK、MEK、p-ERK1/2、ERK1/2蛋白表达。结果:SPARCL1在NSCLC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与HBEpiC细胞相比,NSCLC细胞A549、HCC827、H1299、H292细胞中SPARCL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SPARCL1 siRNA组A549、HCC827细胞SPARCL1 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凋亡率降低(P<0.05),OD450、克隆形成数、侵袭细胞数、p-MEK/MEK、p-ERK1/2/ERK1/2蛋白表达升高(P<0.05),U0126组A549、HCC827细胞SPARCL1 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凋亡率升高(P<0.05),OD450、克隆形成数、侵袭细胞数、p-MEK/MEK、p-ERK1/2/ERK1/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SPARCL1 siRNA组相比,SPARCL1 siRNA加U0126组A549、HCC827细胞SPARCL1 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凋亡率升高(P<0.05),OD450、克隆形成数、侵袭细胞数、p-MEK/MEK、p-ERK1/2/ERK1/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SPARCL1可能通过调控MEK/ERK通路影响NSCLC A549、HCC827细胞增殖、侵袭与凋亡。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人绒毛外滋养层细胞HTR-8/Svneo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分别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确定DEHP的作用浓度,Transwell小室检测DEHP对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Rea;-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侵袭与迁移相关因子表达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00μmol/L及以上浓度的DEHP可促进HTR-8/Svneo细胞侵袭、迁移及MMP-2、MMP-9的表达,并上调p38、JNK的磷酸化,而DEHP的作用受p38与JNK的抑制剂拮抗。由此证明DEHP可通过p38、JNK信号通路上调MMP-2、MMP-9的表达,进而促进HTR-8/Svneo细胞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大黄酸调节大鼠肉瘤蛋白(Ras)/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肝细胞癌(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12.50、25、50、100、150、200 mol/L)大黄酸处理HepG2细胞,检测细胞活性,筛选最佳大黄酸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大黄酸低、中、高浓度组、大黄酸高浓度+Ras/ERK激活剂组(大黄酸高浓度+ML-099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集落形成数、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和Ras、p-ERK、ERK蛋白表达。结果:大黄酸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降低HepG2细胞活性(P<0.05),选用25、50、100 mol/L处理HepG2细胞24 h用于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大黄酸低、中、高浓度组细胞集落形成数、G0/G1细胞比例、细胞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和原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Ras、p-ERK/ERK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降低,S期和G2/M细胞比例、p53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与大黄酸高浓度组比较,大黄酸高浓度+ML-099组细胞集落形成数、G0/G1细胞比例、细胞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和c-Myc、CyclinD1、Ras、p-ERK/ERK蛋白表达显著增加,S期和G2/M细胞比例、p5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黄酸可能通过抑制Ras/ERK信号通路抑制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氧化槐果碱(OSC)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将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Con组)、OSC组、转染DUXAP8小干扰RNA(si-DUXAP8)组、转染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NC)组、OSC+DUXAP8过表达载体(pcDNA-DUXAP8)组和OSC+空载体(pcDNA)组,然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中CyclinD1、p21、Bcl-2、Bax、MMP-2和MMP-9蛋白水平,RT-qPCR检测细胞中DUXAP8和miR-519b-3p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DUXAP8和miR-519b-3p调控关系。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OSC组HeLa细胞抑制率、凋亡率、Bax和p21蛋白水平、miR-519b-3p水平升高(P0.05),细胞迁移数、侵袭数、CyclinD1、Bcl-2、MMP-2和MMP-9的蛋白水平和DUXAP8水平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si-NC组比较,si-DUXAP8组HeLa细胞抑制率、凋亡率和Bax、p21蛋白水平升高(P0.05),细胞迁移和侵袭数及CyclinD1、Bcl-2、MMP-2、MMP-9的蛋白水平降低(P0.05);DUXAP8在HeLa细胞中靶向负调控miR-519b-3p表达;与OSC+pcDNA组比较,OSC+pcDNA-DUXAP8组HeLa细胞抑制率、凋亡率和Bax、p21的蛋白水平降低(P0.05),细胞迁移和侵袭数及CyclinD1、Bcl-2、MMP-2、MMP-9的蛋白水平升高(P0.05)。这提示氧化槐果可能通过调DUXAP8/miR-519b-3p轴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丹参酮ⅡA联合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癌易感性候选基因2(CASC2)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CASC2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将甲状腺癌SW579细胞分为pc DNA3.1组(转染pc DNA3.1质粒), pc DNA3.1-CASC2组(转染pc DNA3.1-CASC2质粒), con组(用与丹参酮ⅡA等量的二甲基亚砜处理),药物-1、2、3、4组(分别用1、2、4、8μg/m L丹参酮ⅡA处理),药物-4+pc DNA3.1组(转染pc DNA3.1质粒且用8μg/m L丹参酮ⅡA处理),药物-4+pc DNA3.1-CASC2组(转染pc DNA3.1-CASC2质粒且用8μg/m L丹参酮ⅡA处理)。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检测细胞存活与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P2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甲状腺癌组织中的CASC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CASC2明显降低SW579细胞的存活率、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和MMP-2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P21、Caspase-3、E-cadherin蛋白表达量(P0.05)。丹参酮ⅡA明显降低SW579细胞的存活率、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MMP-2蛋白水平,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P21、Caspase-3、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且均呈浓度依赖性(P0.05)。丹参酮ⅡA联合CASC2明显降低SW579细胞的存活率、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MMP-2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P21、Caspase-3和E-cadherin蛋白水平(P0.05)。因此,丹参酮ⅡA联合CASC2可以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探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右美,Dex)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对U87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用氯化钴(CoCl_2,400 μmol/L)模拟缺氧条件,利用CCK-8观察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右美(0、5、10、20、40、80 μmol/L)在不同时间点(24、48、72 h)对U87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和细胞周期变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对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缺氧处理可抑制右美对U87的促增殖和抗凋亡作用,但是会促进右美对U87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提升。缺氧处理后AKT磷酸化水平降低,ERK1/2磷酸化水平升高,周期蛋白和凋亡蛋白也出现部分变化。此外,在缺氧条件下右美促进MMP7和MMP9的表达。综上,缺氧抑制右美对胶质瘤细胞的促增殖和抗凋亡作用,但会辅助右美促进细胞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HM )对人胃癌MKN45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低分化胃癌MKN45细胞,用不同浓度的DHM(0,10,20,30,40,50 μmol/L)分别处理细胞24及48 h,每组实验重复3次,采用CCK8实验检测癌细胞增殖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免疫印迹分析细胞迁移和侵袭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DHM干预可降低MKN45细胞活力。20,30及40 μmol/L的DHM处理48 h可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和侵袭能力(P<0.05及0.01)。20及30 μmol/L的DHM处理48 h可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P<0.01)、降低Vimentin表达(P<0.01),从而逆转EMT过程;10,20及30 μmol/L的DHM处理48 h可明显降低pJNK的活性表达水平(P<0.05及0.01),及MMP-2蛋白表达(P< 0.01);JN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可明显促进DHM对癌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P<0.01)及降低MMP-2表达(P<0.01)。结论:DHM具有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的迁移及侵袭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JNK通路下调MMP-2蛋白表达水平、逆转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探讨圆齿野鸦椿中野鸦椿酸(EA)对人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从圆齿野鸦椿果皮中提取得到EA,通过培养人肝癌细胞Hep G2细胞,以MTT法分析EA对Hep 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评价不同浓度(20、40、80μmol/L)的EA对Hep G2细胞的凋亡状态和周期分布情况,细胞划痕、Transwell小室实验考察对Hep G2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野鸦椿酸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MMP-2和MMP-9的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EA抑制人肝癌细胞Hep G2细胞的增殖,24、48、72 h的IC50分别为32. 16±4. 58、26. 45±3. 79、和16. 76±4. 01μmol/L。随EA浓度的增大,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升高,且发生显著的G0/G1期阻滞。EA可降低Hep G2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上调E-Cadherin的蛋白和mRNA的水平,下调N-Cadherin、Vimentin、MMP-2和MMP-9的蛋白和mRNA表达。EA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可能与其调控EMT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脱氢表雄酮(DHEA)已成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新策略,但其调控成骨细胞(OB)凋亡的具体分子机制和信号转导途径尚不清楚。我们通过颅骨酶解法原代培养OB,体外模拟雌激素撤退现象,10-7mol/LDHEA分别作用0h、24h、48h、72h后,RT-PCR分析OB中ERα、ERβ和ARmRNA表达;原代OB去血清进一步培养24h,细胞以雌激素受体(ER)拮抗剂ICI182,780(1μmol/L)、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Flutamide(10μmol/L)或U0126(100μmol/L)预处理后给予系列浓度DHEA(10-10-10-5mol/L)孵育72h,Annexin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早期凋亡;原代OB以1μmol/LICI182,780或10μmol/LFlutamide预处理25min后给予不同浓度DHEA孵育10min,Westernblotting分析ERK1/2的磷酸化状态。结果表明OBs经10-7mol/LDHEA体外处理24h、48h、72h后,ERβ和ARmRNA水平升高(分别为P<0.05和P<0.01);而ERα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10-9-10-6mol/LDHEA可显著抑制血清饥饿诱导的OBs早期凋亡(分别为P<0.05及P<0.01),该抑制效应可被U0126阻滞,ICI182,780或Flutamide则不能阻滞DHEA对OB的抗凋亡效应;Westernblot也显示ICI182,780或Flutamide都不能有效地阻滞DHEA对OB中ERKs磷酸化的诱导作用。因此可认为DHEA经ER或AR非依赖途径抑制OB凋亡;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磷酸化ERK1/2参与介导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14.
NMDA诱导兴奋毒造成的神经损伤,包括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元凋亡在NMDA兴奋毒所致大鼠皮层神经元死亡中的所占比例,并分析了NMDA致神经元凋亡的信号通路机制。通过使用Caspase抑制剂和测定乳酸脱氢酶活性,研究NMDA(100μmol/L,2h)兴奋毒所致的神经元凋亡;并使用MAPKs选择性抑制剂,分别采用Caspase-3活性检测,TUNEL和Annexin V染色方法,进一步观察MAPKs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 N-末端激酶(JNK)和p38 MAPK三条不同途径在NMDA所致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Caspase依赖的凋亡占NMDA所致细胞死亡总数的22.49%;(2)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10μmol/L)使NMDA诱导的caspase-3活性降低30.43%(P0.05);而ERK抑制剂PD98059(20μmol/L)和JNK抑制剂SP600125(20 μmol/L)不影响caspase-3的活性;(3)SB203580(10μmol/L)使NMDA所致的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33.10%(P0.05);而PD98059(20μmol/L)或SP600125(20μmol/L)都没有作用;(4)Annexin V染色结果显示,SB203580(10μmol/L)使NMDA所致的早期凋亡细胞减少55.56%(P0.05);SP600125(20μmol/L)使NMDA所致的晚期凋亡/死亡细胞减少67.59%(P0.05);PD98059(20μmol/L)对细胞凋亡/死亡没有明显作用。以上结果表明,NMDA介导的大鼠皮层神经元死亡除坏死外,还包含有一小部分神经元凋亡;p38 MAPK途径,而非JNK和ERK途径,介导了NMDA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抑制与此相关的凋亡信号通路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JNK途径可能介导了NMDA所致的神经元坏死而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紫草素联合埃克替尼对肺腺癌耐药细胞H1975增殖的影响,探讨克服耐药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紫草素(1.25~20μmo/L)、埃克替尼(5~100μmol/L)及两药联合干预对H197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紫草素(1.25μmol/L)、埃克替尼(10μmol/L)及联合使用对H1975凋亡作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干预对H1975细胞EGFR、p-EGFR、AKT、p-AKT、ERK、p-ERK和凋亡相关蛋白PARP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细胞H1975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细胞的凋亡率达到(52.45±3.04)%,较紫草素组细胞凋亡率(22±1.17)%和埃克替尼处理组细胞凋亡率(15.35±5.85)%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单药组下调了p-EGFR、p-Akt蛋白水平的表达,而联合用药组显著抑制了p-ERK、PARP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AKT、ERK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紫草素联合埃克替尼能明显抑制H1975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调节EGF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主要探讨利多卡因(lidocaine, Lido)通过调节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 A)/Rho相关的卷曲螺旋激酶(ROCK)轴对结直肠癌(CR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该研究使用0~1 250μmol/L的利多卡因处理人结直肠癌细胞LS513,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适宜药物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利多卡因低浓度组(Lido-L组, 500μmol/L Lido)、利多卡因中浓度组(Lido-M组, 750μmol/L Lido)、利多卡因高浓度组(Lido-H组, 1 000μmol/L Lido)和利多卡因高浓度+ROCK信号通路激活剂LPA组(Lido-H+LPA组, 1 000μmol/L Lido+10μmol/L LPA)。Edu检测细胞增殖;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PCNA、Bax、Bcl-2、RhoA、ROCK1、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该研究得出与0μmol/L利多卡因相比, 500μmol/L、7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ginsenoside-Rg5 (Rg5) 对胃癌细胞周期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人参皂苷ginsenoside-Rg3 (Rg3)和Rg5 (10、20、30、40、50 μmol/L) 处理人正常胃粘膜细胞GES-1和胃癌细胞株AGS、MKN-45 24 h,每个浓度设3个复孔。通过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小室分析迁移和免疫印迹法及ELISA法检测相关蛋白。结果:CCK8 实验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g3和Rg5 对GES-1细胞无毒副作用,但可以抑制胃癌细胞AGS和MKN-45的增值。且Rg5抗胃癌细胞的活性强于Rg3。 20 μmol/L Rg5诱导MKN-45细胞发生S期阻滞通过降低CyclinA1/CDK2/PCNA 的表达和升高P21CIPI蛋白表达。Rg5还可以抑制MKN-45癌细胞的迁移通过降低MMP2和MMP9的表达。WB结果显示Rg5抑制胃癌增殖及迁移主要是通过抑制Notch1蛋白的表达从而调控其下游的周期及侵袭相关蛋白。结论:Rg5抗胃癌细胞活性高于Rg3且通过调控Notch1通路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研究miR-124和MAPK/ERK途径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I组)、miR-124组(miR组)、脑梗死+miR-124组(CI+miR组)和脑梗死+MEK/ERK阻滞剂组(CI+U0126组),采用mNSS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采用尼式染色检查脑组织的病理情况,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TRIzol法提取总RNA,RT-PCR检测miR-124、ERK1和ERK2基因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3、Bax、Bcl-2、MEK2和ERK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和miR组相比,CI组、CI+miR组和CI+U0126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mNSS评分和脑含水量均显著增加(P<0.01)。Sham组、miR组、CI+miR组和CI+U0126组大鼠的脑组织中尼式体的数量显著高于CI组,模型组大鼠的脑神经元结构被破坏且出现核移位和细胞坏死等病理变化;与Sham组和miR组相比,CI组大鼠中miR-124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CI+miR组和CI+U0126组大鼠中miR-124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CI+miR组和CI+U0126组大鼠中凋亡数量显著减少(P<0.01),ERK1和ERK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CI+miR组和CI+U0126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CI+miR组和CI+U0126组大鼠脑组织中磷酸化的p-MEK-2和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miR-124可能通过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脑梗死大鼠的神经细胞的凋亡,最终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生素C(VC)联合替莫唑胺(TMZ)对胶质瘤细胞活力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体外条件下培养人胶质瘤细胞BMG-1和SHG44细胞,设对照组(不施加VC与TMZ)、TMZ组(0.2 mmol/L)、VC(0.5 mmol/L)+TMZ(0.2 mmol/L)组,TMZ(0.2 mmol/L TMZ)+U0126(10 μmol/L)组,每组实验重复3次。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生存率;流式细胞术和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ROS检测试剂盒检测活性氧簇(ROS)水平, Western blot检测与凋亡、自噬及ER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MZ组胶质瘤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与TMZ组比较,VC+TMZ组胶质细胞瘤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VC+TMZ组中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且Bax、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cl-2表达显著降低,而ROS水平及细胞自噬率显著降低,LC3-II/LC3-1表达显著降低,p62表达显著增加(P均<0.05)。同时,联用可降低BMG-1和SHG44细胞中的p-ERK1/2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且提高细胞凋亡率(P均<0.05)。结论:VC联合TMZ能够增强对胶质瘤细胞的毒性,而这一作用是通过ERK信号通路来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替莫唑胺所介导的自噬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华蟾素诱导人胃癌MKN-45细胞凋亡及其机制.分别用终浓度0、60、70、80μg/L的华蟾素作用于人胃癌MKN-45细胞48 h,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ax、Bcl-2、Cy tC、Caspase 9和Caspase 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60、70、80μg/L的华蟾素作用人胃癌MKN-45细胞48h,呈现细胞皱缩、细胞核裂解、染色质凝集等形态学变化,早期凋亡细胞和晚期凋亡细胞所占百分比均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ΔΨm)显著降低.Bax、Cyt C、Caspase 9和Caspase 3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均显著升高(P<0.01),Bcl-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显著降低(P<0.01),提示华蟾素可通过上调Bax、Cyt C、Caspase 9和Caspase 3基因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诱导人胃癌MKN-45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