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以Fluo-3负载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细胞,荧光强度反映胞质游离Ca^2 浓度,结果表明,在无钙培养基中生长的S.Pombe沈胞内游离Ca^2 浓度低于在含10μmol/L外钙培养基中的S.pombe细胞,而一定浓度三氟拉嗪(TFP)处理过的S.pombe胞内游离钙浓度则有明显增加;用与TFP在对酵母质膜ATPase活性有拮抗效应的无机硫酸盐处理S.pombe细胞,发现可抑制其增殖,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胞内游离钙含量降低。因此认为TFP通过作用于质膜、促进Ca^2 内流刺激裂殖酵母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同样实验条件下Ca~(2 )对S.cerevisiae的增殖没有影响,但能明显促进S.pombe的增殖;Ca~(2 )螯合剂EGTA对S.cerevisiae的增殖没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S.pombe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回加Ca~(2 )能够有效消除EGTA的抑制作用;而非特异性螯合剂EDTA虽然对两类酵母细胞的增殖都有抑制作用,但Ca~(2 )却不能消除EDTA的抑制作用,这样就直接指明了两类酵母对胞外Ca~(2 )的依赖性是不一样的。由于S.cerevisiae细胞的增殖速率比S.pombe细胞要快近3倍,且与转化细胞或肿瘤细胞具有类似的细胞增殖不依赖于胞外Ca~(2 )的特性,说明研究胞外Ca~(2 )对这两类酵母细胞增殖不同作用效应的机制,对搞清细胞周期失控与细胞转化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外源钙调素(CaM)对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pombe)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外源CaM能明显抑制粟酒裂殖酵母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方式是延长了粟酒裂殖酵母细胞生长的延滞期。抗粟酒裂殖酵母CaM抗体、TFP及Phenyl-SepharoseCL-4B能降低CaM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而Ca2+及Ca2+螫合剂EGTA对CaM的抑制作用均无影响。以上结果提示,外源CaM对粟酒裂殖酵母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胞外CaM激活了细胞膜上的Ca2+泵,使胞内Ca2+浓度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4.
钙池排空操纵的外钙内流决定甘草诱导MGC-803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 EGTA螯合胞外 Ca2 +和异搏定抑制钙通道 ,研究胞外 Ca2 +在甘草诱导 MGC- 80 3细胞中的作用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峰和 DNA ladder分析均表明 ,EGTA和异博定阻断细胞凋亡 .分别以 PI或 Rh1 2 3活染后的相应荧光强度表示细胞膜通透性和线粒性膜电位 (ΔΨm) .结果表明 ,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和线粒体 ΔΨm 下降均为细胞凋亡的早期事件 ,EGTA和异博定均可抑制细胞膜通透性增强 ,但 EGTA促进线粒体 ΔΨm 下降 ,而异博定作用相反 .进一步经 PI和 Hoechst33342荧光双染后同时观察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核形态 .结果表明 ,凋亡细胞均可 PI着色 ,EGTA和异博定完全阻断染色质凝聚 ,但不能完全抑制细胞膜通透性变化 .借助 Ca2 +探针 Fluo- 3/AM研究凋亡时胞内游离钙的时相变化 ,发现 Ca2 +升高也是细胞凋亡的早期事件 . EGTA和异博定轻微促进凋亡早期 Ca2 +升高 ,但抑制随后 Ca2 +的继续升高 .所有结果提示 ,钙池排空操纵的外 Ca2 +内流在甘草诱导 MGC- 80 3细胞凋亡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胞外Ca2 + 内流和肌浆网Ca2 + 释放两种来源的Ca2 + 对cPKCα转位激活的影响 ,揭示PKC在去极化 nAChR转录偶联中的作用 ,构建了pPKCα EGFP N1融合蛋白真核基因表达载体 .转染C2C1 2肌细胞后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记录了KC1或咖啡因处理所引起的细胞Ca2 + 波变化及PKCα GFP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 .结果提示 ,只有用KC1处理引起细胞膜去极化时 ,伴随Ca2 +内流 ,才能观察到PKCα GFP绿色荧光在细胞内发生的细胞浆至细胞膜分布变化 .然而 ,采用肌浆网Ca2 + 通道激动剂咖啡因刺激肌细胞 ,使肌浆网中Ca2 + 释放 ,未见PKCα GFP绿色荧光在浆、膜分布发生任何变化 .结果提示 ,去极化时外Ca2 + 内流可引起PKCα转位激活 ,肌浆网Ca2 + 释放对PKCα的转位激活没有影响 .  相似文献   

6.
由于配制培养液所用试剂污染的金属离子已能满足酵母细胞生长需要,本文采用金属离子蟹合剂EDTA去除自由离子,然后回加某些金属离子方法研究了这些金属离子对酵母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某些金属离子对S.pombe和S.cereisiae的细胞增殖具有不同的作用效应。实验表明,完全抑制S.pombe和S.cerevisiae的细胞增殖所需的EDTA浓度分别为0.5mmol/L和5mmol/L。Fe3+不能恢复EDTA对S.cervisiae增殖的抑制作用,却能恢复EDTA对S.pombe增殖的抑制作用。Mn2+则恰好相反,基本恢复EDTA对S.cerevisiae的抑制作用,却对EDTA抑制S.pombe的抑制作用恢复得很差。Zn2+和Cu2+能够恢复EDTA对S.cerevisiae和S.pombe的抑制作用。Mg2+却不能恢复EDTA的抑制作用。这表明酵母增殖需某些金属离子的参与。金属离子浓度的测定和分析表明,EDTA的加入几乎不影响培养液中的自由Mg2+浓度,而主要是影响Cu2+和Zn2+,这与前人报道的结果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采摘现蕾、初开、萎蔫和脱落期月季花花瓣,纯化原生质体。利用Ca2 荧光指示剂Fura-2-AM,分别用SpexF212Fluorolog和数字分析系统,建立了植物细胞胞质自由Ca 浓度的测定技术。结果表明,月季花现蕾、初开、萎蔫和脱落时期,胞质Ca2 浓度分别为8、62、12和15nmol/L,花开放时刻,[Ca2 ]c有一个突然升高,然后又回到静息态。ACC1mmol/L处理,使[Ca2 ]c迅速增高,并促进花的开放。推测胞内静息态Ca2 浓度为8~15nmol/L,[Ca2 ]c改变控制着花的开放运动;但是衰老期[Ca2 ]c没有增加,可能由于衰老是一个缓慢过程,[Ca2 ]c增加只发生在衰老的启始阶段。IP33.6μmol/L处理原生质体,可降低[Ca2 ]c,钙通道阻塞剂La3 阻止这种降低,IP3可能作用于质膜上的Ca2 通道。因此,膜磷脂代谢在胞内钙稳态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Wang ZH  Hu QH  Zhong H  Deng FM  He F 《生理学报》2011,63(1):39-47
为了探讨小凹蛋白-1(caveolin-1,Cav-1)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细胞外钙敏感受体(extracellular Ca2+-sensing receptor,CaR)介导Ca2+内流中的作用,本实验研究了细胞膜穴样凹陷(caveolae)结构破坏剂Filipin或Cav-1基因沉默后对CaR介导Ca2+内流的影响。Fura-2/AM负载检测细胞内Ca2+浓度(intracellular Ca2+ concentration,[Ca2+]i)。结果显示,HUVECs中CaR对不同浓度细胞外Ca2+刺激无反应。无论细胞外为零钙液或含钙液时,精胺(Spermine,2mmol/L)刺激CaR时均引起[Ca2+]i升高(P<0.05),其中细胞外液为含钙液时,[Ca2+]i升高较细胞外为零钙液时更明显(P<0.05),CaR的负性变构调节剂Calhex231(1μmol/L)均可完全阻断Spermine刺激引起的[Ca2+]i升高(P<0.05);相反,Spermine升高[Ca2+]i作用可被Filipin(1.5μ...  相似文献   

9.
以拟南芥为材料,利用药理学实验,结合分光光度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研究了Ca2+在硫化氢(H2S)诱导拟南芥气孔关闭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过氧化氢(H2O2)的关系。结果表明:H2S诱导气孔关闭,Ca2+螯合剂EGTA和质膜Ca2+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Nif)能不同程度抑制H2S诱导的气孔关闭,而内质网钙泵阻断剂毒胡萝卜素(Thaps)对H2S的作用无显著影响。由此推测,Ca2+参与调节H2S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过程,且胞质中Ca2+来源于胞外Ca2+的内流。另外,H2S诱导拟南芥叶片NADPH氧化酶基因At RBOHD和At RBOHF以及细胞壁过氧化物酶基因At PRX34表达增强,促进叶片和保卫细胞中H2O2积累,EGTA对此起抑制作用,而外源Ca Cl2处理上调At RBOHD、At RBOHF和At PRX34的表达。表明Ca2+可能位于H2O2上游参与H2S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拟南芥为材料,利用药理学实验,结合分光光度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研究了Ca2+在硫化氢(H2S)诱导拟南芥气孔关闭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过氧化氢(H2O2)的关系。结果表明: H2S诱导气孔关闭, Ca2+螯合剂EGTA和质膜Ca2+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Nif)能不同程度抑制H2S诱导的气孔关闭,而内质网钙泵阻断剂毒胡萝卜素(Thaps)对H2S的作用无显著影响。由此推测, Ca2+参与调节H2S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过程,且胞质中Ca2+来源于胞外Ca2+的内流。另外, H2S诱导拟南芥叶片NADPH氧化酶基因AtRBOHD和AtRBOHF以及细胞壁过氧化物酶基因AtPRX34表达增强,促进叶片和保卫细胞中H2O2积累, EGTA对此起抑制作用,而外源CaCl2处理上调AtRBOHD、AtRBOHF和AtPRX34的表达。表明Ca2+可能位于H2O2上游参与H2S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两栖类胚胎表皮细胞在其发育的一定阶段是可兴奋的,能传导兴奋,并伴有类似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Sato等报道,蝾螈表皮细胞动作电位由两种成分组成:心肌型的慢电位和在这之前一个短时程的快电位。慢电位可以传递到其它细胞,而快电位是不传递的。他们认为,慢电位是由快电位诱导产生的。在我们以往的实验中,刺激和记录的不是同一个细胞,可能是由于快电位不能传递到被记录的细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精子由头部、中段和鞭毛(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的主要结构是细胞核。核中浓缩了的染色质呈颗粒状。染色质中有核泡存在。核泡中有致密颗粒状物。植入窝里井状,从核后端往前深陷入核的中央。中段的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中,结构独特。近端中心粒和基体首尾相对,排在同一直线上。某些精子的近端中心粒的中央腔中能见到一、二个粗大的颗粒状物。基体的中央腔中有一对中央微管。近端中心粒和基体之间有中心粒间体将两者隔开。中段的袖套连接于细胞核之后,其中分布着线粒体和一些囊泡。近袖套内膜处的细胞质中有一层膜与袖套内膜平行。鞭毛细长,其起始端位于袖套腔中。鞭毛上长有两排侧鳍。侧鳍呈波纹状,分居轴丝两侧,大致与轴丝的两条中央微管同在一个平面上。侧鳍的基部有囊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胚泡注射法制作嵌合体对家兔交配后96,120和144小时的ICM细胞的发育能力进行了研究。供体胚胎取自青紫兰灰免,受体胚胎取自新西兰白兔,结果表明96和120小时供胚的ICM细胞与96小时受胚胚泡组合后均能参与发育,形成嵌合兔,144小时者未获得嵌合体。由于120小时的ICM细胞发育的2只表型为雄性的嵌合兔,其中1只不育,其性腺和外周血核型表明不育兔为xx/xy性嵌合,性腺中有处于不同发育程度的卵巢和精细管,外周血含xx和xy两种核型。本实验结果首次证明家兔交配后120小时胚泡的ICM细胞仍具有参与嵌合体发育的能力。它不仅能参与体细胞的分化,并具有形成生殖细胞的能力。交配后144小时胚泡的ICM细胞其发育能力似乎已发生了局限。  相似文献   

14.
用B_5培养基酶解分离出百合花粉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松胞素(5μg/ml)分别处理5、10、15、30、60 min,再用荧光标记的鬼笔碱染色,共焦激光扫描镜观察,跟踪了原生质体内的肌动蛋白微丝从一个组织复杂严密的网络转变为无数颗粒体的过程。松胞素处理过的原生质体移回至不含松胞素的培养基中后继续培养15 min,肌动蛋白颗粒快速地再延伸出微丝,重组成新的网络。存在于花粉原生质体中生殖细胞的微丝网络,在经松胞素处理后同样都形成为颗粒体。之后,如果原生质体再放入不含松胞素的培养基内继续培养,生殖细胞内的颗粒体同样会再延伸出微丝,重新组成网络。从原生质体胞质以及生殖细胞内所见到的微丝和颗粒相互转化的情况,可以断定,颗粒体不但具有凝聚微丝的功能,同时也具有重组微丝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通过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豚鼠卵巢囊及卵巢囊淋巴孔的结构,并探讨了卵巢囊及其淋巴孔的种属差异.实验结果首次报道豚鼠卵巢囊内、外层上皮均存在淋巴孔;豚鼠卵巢囊结构在输卵管走行、囊闭合程度及囊表面超微结构等方面与金仓鼠存在差异.结果提示豚鼠卵巢囊内、外层淋巴孔是沟通卵巢囊腔、卵巢囊淋巴系及腹膜腔的形态基础,可能是三者间物质转运的重要途径.卵巢囊淋巴孔可能影响物种的繁殖并参与囊腔内局部免疫反应.卵巢囊结构和发育程度与对应的输卵管伞端等结构及其他生殖特点相适应,研究结果丰富了生殖形态学和比较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采用RT-PCR、油红O染色法、油红O染色提取法和分光光度计法,探讨不同浓度9-顺式维甲酸(9-cisRA)(0-10$mol/L)对体外原代培养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9-cisRA在脂肪细胞分化中因浓度不同而发挥不同作用。低浓度9-cisRA(0-10nmol/L)促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并上调RXRα、PPARγmRNA表达,增加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标志酶3-磷酸甘油脱氢酶(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PDH)的活性;高浓度9-cisRA(100nmol/L-10$mol/L)则抑制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并下调RXRα、PPARγmRNA表达,减少GPDH的活性。结果提示9-cisRA在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中,可能通过调控RXRα和PPARγ基因表达变化来发挥其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药用植物宁夏枸杞愈伤组织为材料,离体培养诱导体细胞胚发生。采用多重示踪剂和γ射线能谱分析法研究不同浓度AgNO_3处理的枸杞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对多种痕量金属元素离子的吸收。结果表明:(1)当AgNO_3的浓度小于50mg/L时,随着AgNO_3浓度的增加,多种痕量金属离子的吸收率也随之增加,而超过此浓度后,对多种痕量金属离子的吸收影响不同。Ag~ 对痕量金属离子的吸收有协同,拮抗或竞争的作用。(2)适当浓度的AgNO_3对细胞分化及体细胞胚发生有促进作用。当AgNO_3的浓度小于50mg/L时,随着AgNO_3浓度的增加,体细胞胚的发生频率随之增加。Ag~ 对枸杞体细胞胚发生表现促进作用,当AgNO_3的浓度为50mg/L时,可大大提高愈伤组织中体细胞胚发生,是对照(不加AgNO_3)组的3倍左右。而超过此浓度后,Ag~ 对枸杞体细胞胚发生表现毒害作用,体细胞胚的发生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8.
蝾螈胚胎表皮的兴奋性及传导能力在分期26出现,到分期37末结束,某些部位甚至更晚些消失。为了查明表皮细胞兴奋性的产生是否受到来自其它组织的影响,还是仅依赖于表皮细胞自身的分化状态,我们曾用非典型表皮进行过研究。当时曾报道,离体培养的表皮细胞,即使达到了产生兴奋性的分化状态,用电生理技术在刺激强度为1—2伏时,测试不到动作电位。然而,如果这样的非典型表皮被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抑郁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模式及其可能机制.分别采用21天慢性非预见性刺激法和嗅球切除法建立的抑郁症模型大鼠.运用旷场行为实验(open—field behavior)检测大鼠主动性活动能力,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PLC—UV法测定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电生理法记录海马CA1区LTP与LTD,观察海马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两种模型的自主活动性、空间探索兴趣和学习能力都明显降低,而记忆的反馈功能没有明显的变化。同时.两种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突触可塑性显著下降,血清皮质醇的含量则明显上升。提示两种建模方法均导致大鼠产生抑郁症状和学习能力障碍.但对记忆反馈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剥去受精膜的林蛙卵分裂时,分裂沟中的新膜会暴露出来。林蛙老膜上有大量均匀分布的麦胚和大豆凝集素受体。卵裂前,将剥去受精膜的蛙卵浸于上述的凝集素溶液中,新膜的外露就被抑制。凝集素愈浓,浸泡时间愈长,抑制愈大。在这些卵的表面可看到一层较厚的由凝集素引起的外被。碱处理过的受精卵表面,凝集素受体减少,凝集素抑制新膜外露的作用亦减弱,由凝集素引起的外被亦薄。凝集素是多价的,会在细胞表面产生交链,形成“外骨骼”,抑制新膜外露。凝集素也可通过受体,影响微丝,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