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钱松胚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由于外源激素的种类和配比的不同而存在着几种发育途径:直接从胚外植体表面分化不定芽;先诱导愈伤组织,再从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还可由愈伤组织分化出胚状体。激素BA对外植体不定芽的诱导起着关键作用。激素2,4-D则诱导愈伤组织,BA与2,4-D配比恰当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化出体细胞胚状体。 LP’附加低浓度的BA或KT(<0.5mg/L)促进不定芽茎的伸长; LP’附加浓度的IBA(<0.5mg/L)诱导不定根的发生。愈伤组织在基本培养基浓度为 ×LP’或1×LP’的分化培养基上不定芽诱导率相似。  相似文献   

2.
从6个黄瓜栽培品种、3个雌性系和2个F,杂种的子叶游离原生质体,培养后均获得持续的细胞分裂和愈伤组织。其中37—1G×78-50F1;代杂种的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在IAAO.2、KTStmg/l或不加生长索、仅加BA2mg/l的培养基上,产生出大量的体细胞胚,胚状体在转到MS大量元素减半、不加任何外源激素的培养基上后,形成了有根、芽的小植株。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细枝木麻黄(Casuarina cunninghamianaMiq.)愈伤组织分化过程的细胞组织学,对离体培养条件下的愈伤组织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石蜡切片观察,分析愈伤组织的细胞分裂、分化以及芽再生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新鲜外植体培养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伤口处的薄壁细胞开始脱分化,培养1周后形成明显的愈伤组织;继续培养2周后,胚性愈伤组织形成,且表层细胞启动分化形成芽原基;培养4周,可肉眼观察到胚性芽原基,数量增多并逐渐分化形成不定芽;培养至第6周,生成不定芽,并大量增殖和分化。因此,细枝木麻黄是通过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胚状体的途径进行植株再生的,为建立细枝木麻黄组织培养高效再生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枸杞花药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条件下胚状体发生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枸杞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建立细胞系,诱导植株再生,结果在含不同激素的4种培养基上都诱导出了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7%~169%。愈伤组织在MS 2,4D05mg/L的固体培养基上,经2~3次培养后,获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转入含相同成分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24h后获得大量单细胞。单细胞液经过多次继代培养,建立起稳定的悬浮系。悬浮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8~10d可获得含有大量胚状体的愈伤组织块,收集悬浮培养物转移到MS 6BA02mg/L的固体培养基上,胚状体能够萌发形成大量绿色小芽,小芽转入生根培养基(MS NAA02mg/L)中20d后得到完整植株。植株根尖细胞经细胞学鉴定为单倍体。  相似文献   

5.
江西铅山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的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长期安全保存江西铅山红芽芋种质资源,本文以江西铅山红芽芋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对象,研究了包埋玻璃化冻存过程中各因素对细胞活力和愈伤组织成活率的影响,优化建立了江西铅山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体系。将约0.2 g胚性愈伤组织块包埋成海藻酸钙凝胶珠后,在25℃下转入MS+2 mg/L TDZ+1 mg/L NAA+0.75 mol/L蔗糖的培养基中于14 h/d光周期下预培养1 d;预培养后的胚性愈伤组织块用2 mol/L甘油和0.4 mol/L蔗糖的混合物在25℃下装载40 min;采用PVS2在25℃下脱水30 min,更换PVS2后直接投入液氮保存1 d;再将胚性愈伤组织块置于37℃恒温水浴中化冻3 min,然后用MS+2 mg/L TDZ+1 mg/L NAA+1.2 mol/L蔗糖的液体培养基洗涤3次,每次10 min;洗涤后的胚性愈伤组块转入MS+2 mg/L TDZ+1mg/L NAA固体培养基上先暗培养7 d再转到14 h/d光周期中培养。7 d后胚性愈伤组织块开始恢复生长,并且在30 d内分化出胚状体;将胚状体再次转入MS+2 mg/L TDZ+1 mg/L NAA固体培养基上,60 d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的平均成活率约为60%,并且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冻后再生苗没有发生形态性状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此结果为长期安全保存江西铅山红芽芋种质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蕉未成熟雄花接种到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4~5个月后可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并可在继代培养基上增殖.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中可诱导出体细胞胚.体细胞胚在成熟培养基上培养2个月后转移到含有0.2mg·L-1 6-BA的分化培养基上可以萌发,进而形成再生植株.组织学切片证明所诱导的愈伤组织是胚性组织,其所产生的体胚具有典型的单子叶植物体细胞胚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7.
玉米芽尖培养中的高频率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简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诱导玉米芽尖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建立起高频率植株再生的玉米芽尖培养实验体系。在MS+1.0mg·L-16-BA+0.2mg·L-12,4-D+500mg·L-1CH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1次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Ms+0.5mg·L-16-BA+0.4mg·L-1IBA+500mg·L-1CH的分化培养基上,可形成大量的体细胞胚胎。组织学观察表明,体细胞胚胎主要发生在胚性愈伤组织表面与表层下部。不同基因型的芽尖形成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8.
探索江西铅山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的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为其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提供技术基础和理论依据。植物组织培养和单因子试验的方法。江西铅山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较佳程序为:约0.2 g胚性愈伤组织在25℃下转入MS+2 mg·L-1TDZ+1 mg·L-1NAA+0.5 mmol·L-1蔗糖的培养基中,于14 h·d-1光周期下预培养3 d后用MS+2 mmol·L-1甘油+0.4 mmol·L-1蔗糖在25℃下装载20min,然后用PVS2在0℃下脱水40 min,吸取5滴PVS2到铝箔条上,将脱水后的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块转到铝箔条上的PVS2液滴里。附有胚性愈伤组织块的铝箔条在液氮里蘸一下,然后迅速将其转入2 mL装满液氮的冷冻管中,再投入液氮保存1 d。从液氮中取出冷冻管中的铝箔条,浸入用40℃温水预热过的洗涤液(MS+2 mg·L-1TDZ+1 mg·L-1NAA+1.2 mmol·L-1蔗糖)中,使胚性愈伤组织块从铝箔条上脱落下来,然后再将胚性愈伤组织块转入新鲜的洗涤液中洗涤3次,每次10 min。洗涤后转入MS+2 mg·L-1TDZ+1 mg·L-1NAA固体培养基上,先暗培养7 d再转到14 h·d-1光周期中培养。30 d后将分化出的胚状体再次转入MS+2 mg·L-1TDZ+1 mg·L-1NAA固体培养基上可再生完整植株。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的平均成活率约为80%。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冻后再生苗没有发生形态学、生理学和细胞学的变异。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可以保证其遗传资源的稳定性,为江西铅山红芽芋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同源四倍体水稻杂种花药离体培养,建立了一个高频率再生植株能力的花粉无性系A87203 4C-1-5。试验结果表明:一个芽丛培养一个月,芽数增殖频率为150—200倍。芽的发生方式为芽上生芽。若将芽丛剪碎,重新接在 MS 诱导培养基上,愈伤组织重量的增殖率为5.0倍左右。再将愈伤组织转入 MS 分化培养基上,大约有50%愈伤组织块又可分化出芽,并且仍具有高频率再生芽的特性。继代培养30多代(一年多时间)后仍保持旺盛的增殖能力。通过控制光温条件,可迅速再生植株。植株移栽田间,大多数生长正常,少量外部形态变异。细胞学鉴定,6株为三体(2n 1=25)。  相似文献   

10.
石刁柏已形成细胞的幼嫩胚乳,接种在附加有不同浓度的生长素(NAA)和细胞分裂素(BA)的 MS 培养基上,获得了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随生长素的浓度不同而异,可达65.9—83.1%。将胚乳愈伤组织转移到降低了生长素浓度或只含有低浓度生长素的分化培养基上,可陆续分化芽、根、芽丛和少量胚状体,个别的芽和胚状体能发育成小植株。切取1.5—5cm 长的芽,接种在诱导根的培养基上,或在 IBA50ppm 溶液中浸泡2小时,转移到 MS 基本培养基上,部分芽能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1.
节节麦×普通小麦杂种的胚援救和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活体-离体胚培养和胚愈伤组织培养有效地克服了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on.)×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杂种幼胚的败育,产生了大量的杂种植株。采用活体-离体胚培技术,节节麦×小麦三个组合杂种幼胚的成苗率为55%,是前人所用传统胚培方法成功率的5—20倍。杂种幼胚在添加有2 mg/L 2,4-D的MS培养基上诱导为愈伤组织,经继代产生全能性愈伤组织,继而分化出再生植株。愈伤组织经继代保存150天仍不丧失分化能力。本文还对两种产生杂种的组织培养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棒头草幼穗在含2,4-D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了胚性、非胚性和中间型愈伤组织。根据形态、淀粉粒等指标可将组成这些愈伤组织的细胞分为三类。改变培养基中2,4-D的浓度,能诱导三类愈伤组织相互转变。从胚性愈伤组织中诱导形成了大量体细胞胚;体细胞胚是从单个原胚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它们能正常萌发、再生小植株。这种再生能力现已保持了34个月。小植株移植在土壤中可以正常生长、分蘖、开花和结实。  相似文献   

13.
在白术茎段培养的培养基中添加0.5—1.0mg/L的GA_3,可以促进芽的分化增殖和伸长。茎段培养在Ms+BA 5+NAA 0.1+GA3 0.5-1.0(mg/L)培养基中,芽的增殖倍数达7.7。细胞组织学研究表明,愈伤组织主要起源于髓部的薄壁细胞,愈伤组织分化出分生组织结节和鸟巢状维管结节。芽的起源有3种形式:①腋芽的萌动,②在愈伤组织中通过内起源和外起源分化形成芽,③从形成的畸形胚上由内起源分化形成芽。嫩茎接入1/2Ms+NAA 0.5培养基中可通过内起源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水稻体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当将胚性愈伤组织从固体培养基转入液体分化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并去掉2.4-D 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往往出现褐化现象。与这种情况类似的是,当将悬浮培养的愈伤组织和成熟胚状体转入固体培养基时,也出现严重的褐化现象。这种褐化现象一般认为是不可逆的,伴随着胚性愈伤组织和成熟胚状体的褐化,胚性愈伤组织逐渐丧失分化能力,成熟胚状体则逐渐死亡。  相似文献   

15.
旱地小麦(金沙江一号)×天兰冰草远缘杂交结实率较高,可达30.5%。但是,由于种子的胚乳发育不良而不能萌发,未获得杂种F_1实生苗,授粉12天后再把幼胚接种于WG附加2,4—D2mg/l、NAA0.5mg、K70.1mg/l培养基中,30—60%的幼胚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入WG附加NAA0.5mg/l、KT0.5mg/l、Ad100mg/l、CH500mg/l的分化培养基后逐渐分化出丛生绿苗。这些绿苗经分根培养后移栽成活。正交和反交的杂种F_1再生植株形态呈中间类型,并且都表现了自交不孕等杂种特性。实验还比较了正交和反交的结实率及幼胚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讨论了细胞质因子对杂种F_1幼胚再生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DZ诱导花生幼叶的不定芽和体细胞胚发生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林荣双  王庆华  梁丽琨  肖显华 《植物研究》2003,23(2):169-171,T007
花生实生苗幼叶接种于MS TDZ 0.2mg/L NAA0.4mg/L诱导培养基上经诱导培养,继而转移到无激素培养基MS可获得不定芽和体细胞胚。组织学观察表明,花生不定芽和体细胞胚均起源于愈伤组织表层,不定芽为多细胞起源,而体细胞胚起源于单个胚性原始细胞。体细胞胚的发育经历多细胞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等时期发育成小植株。  相似文献   

17.
黄山栾树无菌苗的节间和叶柄离体培养后,其体细胞胚发生的结果表明:节间愈伤组织可诱导产生体细胞胚,而叶柄愈伤组织则生根:节间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3.0mg.L~2,4.D+0.5~3.0mg.L-1NAA;节间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0nag.L-2,4-D;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可发育成正常植株。组织学观察表明,体细胞胚在胚性愈伤组织中有的发生于愈伤组织表层细胞,有的发生在愈伤组织内部。黄山栾树体细胞胚的形成经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几个阶段,这与合子胚的发育途径相似。  相似文献   

18.
苎麻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苎麻“浏阳大叶绿”的子叶培养在附加0.55mg/L CPA、 0.05 mg/L BR 的CXW培养基上,可获得淡黄色或浅灰绿色的颗粒状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移至附加0.1 mg/L CPA、 0.05 mg/L NAA 、1.5 mg/L ZT的CXW培养基上继代;颗粒状结构非常明显。继续培养在添加2 mg/L Met, 3 g/L YE 的上述继代培养基上,可分化出一些相互独立的胚状体,继而发育成为胚状体幼苗。  相似文献   

19.
鹤望兰组织培养与工厂化快繁程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材料接种于诱导愈伤组织手芽的培养基上,培养2个月后,胚芽外植体下出现白色颗粒状的愈伤组织,4个月后愈伤组织上出现小芽丛。将小芽丛转入不加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上,芽的生长加快,2个月左右可长成3-6cm高的丛小植株。将小植株切下,插入根培养基中,一般35d左右基部突出很小的白色根尖。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松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在DCR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探索最佳消毒剂用量及激素浓度配比。用不同的培养方法增殖胚性愈伤组织,并对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形态学与细胞学变化进行观察。其后提高培养基中肌醇浓度,增大渗透压,添加ABA,诱导早期原胚。结果表明,经5%次氯酸钠消毒20 min,使用添加8mg/L 2,4-D1、mg/L 6-BA、500 mg/L CH以及500 mg/L谷氨酰胺的DCR培养基接种,诱导率较高,可达70%以上;采用在愈伤组织周围添加少量培养过该愈伤组织的培养基的方式继代,愈伤组织增殖率可由20%显著提高至50%左右。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4~6 mg/L ABA后,胚性细胞可逐渐发育形成胚性胚柄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