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重庆地区所作有关李拭库蠓生活史的研究,观察在实验条件结合自然情况下进行。设计了虫尸培养法,在虫尸培养内幼期处于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可以确切地观察卵的孵化、幼虫蜕皮、化蛹和羽化等现象,解决了库蠓变态发育的规律。 李拭库蠓的主要动物宿主是牛和家猪,雌虫吸取血液后糖类对卵巢的发育并不是必需的。9—11.5℃时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仍能缓慢地进行。雌虫在20—28℃时一般在吸血后第3—4日间产卵,产卵数为40—213。 幼期发育的时间随温度和食物而改变。虫尸培养,在27±1℃时自卵至成虫为28—44天(卵期3天:第一龄幼虫6—8天:第二龄幼虫5—10天;第三龄幼虫6—9天:第四龄幼虫5一11天;蛹期3天)。当6.8—22℃时,共需101—212天(卵期3—8天;第一龄幼虫9—31天;第二龄幼虫27—35天;第三龄幼虫34—48天:第四龄幼虫25—80天:蛹期3—10天)。夏季室温条件下泥土培养基内自卵至成虫为22—32天。  相似文献   

2.
甜菜夜蛾人工饲料及饲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人工继代繁殖甜菜夜蛾饲料配方及饲养方法 ,测定了各虫态发育历期、幼虫死亡率、化蛹率、羽化率、蛹畸形率及不同世代蛹重。采用改进的饲料配方饲养的深圳种群 ,第 2代幼虫死亡率、化蛹率、蛹畸形率、羽化率分别为 7 8% ,97 3 % ,2 7%和 93 8% ,第 2 ,5 ,9,1 2代平均单头蛹重分别为 1 1 9 7± 1 6 1 ,98 3± 1 1 4,94 3± 1 2 6和 82 4± 9 6mg,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 1 1 3 7 2± 63 3 ,684 5± 5 3 7,45 6 9± 40 2和 3 91 7± 45 6粒。人工饲养的甜菜夜蛾 ,卵、幼虫、蛹、雌性成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 2 5~3 5 ,1 0~ 1 2 5 ,7~ 8 5和 8~ 1 4天 ,完成一个世代需要 2 1~ 2 5天。  相似文献   

3.
有关嗜人按蚊的越冬问题,国内虽已证明其蚊卵可以越冬,但幼虫能否越冬尚未见报道,为此,于1986年1至3月在宜宾市旧州、方水等乡进行了此项观察。元月29日首先在一水坑中获Ⅳ龄幼虫和蛹各1只,2月3日和3月3日又在稻田、溪流获Ⅳ龄幼虫4只、蛹2只。分别于3月11、16和25日羽化,共羽化出雌、雄蚊各2只,经鉴定全为嗜人按蚊。我区冬期较短,气候较温和,全年平均气温以元月份最低(7℃左右),霜、雪少见,但在此温度范围内幼虫一般都不能发育,由于在室内以Ⅳ龄幼虫到孵出成虫平均约48天,我们所获Ⅳ龄成熟幼虫,显见是幼虫的越冬而不是由卵(越冬卵)孵化发育…  相似文献   

4.
鼎突多刺蚁群体结构和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了鼎突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的群体结构和生活史。通过研究表明,鼎突多刺蚁一年发生一代,以蚁后、雄蚁、工蚁、幼虫和卵越冬。卵和幼虫在冬天发育停滞(或极慢)。到了春天,随着气温的上升,卵和幼虫又恢复正常发育。据室内人工饲养观察,卵的发育历期为23.8±2.5天(平均温度26℃)幼虫为20.4±4.4天(26℃),工蚁蛹为19.8±5.5天(27℃)。成长工蚁在5—11月出现;8—11月,雄蚁从蛹中羽化;10月,雌蚁从蛹中羽化。雌蚁分飞交尾后,进入邻近蚁巢或回到原巢,脱翅成为蚁后。蚁巢内存在着多后现象。  相似文献   

5.
陈益  唐觉 《动物学研究》1989,10(1):57-63
本文报告了鼎突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的群体结构和生物史。通过研究表明,鼎突多刺蚁一年发生一代,以蚁后、雄蚁、工蚁、幼虫和卵越冬。卵和幼虫在冬天发育停滞(或极慢)。到了春天,随着气温的上升,卵和幼虫又恢复正常发育。据室内人工饲养观察,卵的发育历期为23.8±2.5天(平均温度26℃)幼虫为20.4±4.4天(26℃),工蚁蛹为19.8±5.5天(27℃)。成长工蚁在5—11月出现;8—11月,雄蚁从蛹中羽化;10月,雌蚁从蛹中羽化。雌蚁分飞交尾后,进入邻近蚁巢或回到原巢,脱翅成为蚁后。蚁巢内存在着多后现象。  相似文献   

6.
前裂长管茧蜂个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裂长管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是许多双翅目实蝇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为繁育寄主,系统观测了前裂长管茧蜂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特征及其相应的发育历期。观察结果表明,前裂长管茧蜂整个生活史由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组成。其幼虫可划分为四个龄期,一龄幼虫具几质丁的坚硬头壳和镰刀状的颚,形态特征与行为习性与二、三、四龄幼虫完全不同。前裂长管茧蜂约需20天完成世代发育。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及四龄幼虫的历期依次为1.91、2.02、1.75、2.04和2.31d;蛹的历期介于8~10d,雌性个体发育时间长于雄性。前裂长管茧蜂通常比未被寄生的寄主迟3~5d羽化,雌、雄蜂在羽化后即能交配、产卵,被寄生的桔小实蝇幼虫体表上会留下明显的深褐色产卵孔,寄主化蛹后产卵孔仍保留在其蛹壳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攀西地区麻疯树(Jatropha curcasL.)人工林中的麻疯树蛀梢斑螟Oncocera faecella Zeller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及其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攀西地区1年发生5代,每雌产卵量为(29±17.05)个,卵期(7±1)d,孵化率93.23%;幼虫共4龄,1、2龄取食量小,占整个幼虫生长阶段的10.6%,3、4龄幼虫取食量大,占整个幼虫生长阶段的89.4%;蛹期(13.11±1.05)d,雌雄比为1.04(F)∶1(M),羽化率88.96%。成虫寿命为6~8d。初孵幼虫仅取食叶肉,后缀嫩叶为害梢头,老熟幼虫在叶片上或枯枝落叶中织茧化蛹;以老熟幼虫越冬。对2龄和3龄幼虫进行防治药剂筛选,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1.0×103mg·L-1和0.5×103mg·L-1、30%乙酰甲胺磷乳油0.5×103mg·L-1和0.25×103mg·L-1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用蚊虫系采自北京郊区、人工养殖5年的实验室种群。室内保持25—28℃及70—80%的相对湿度。平均水温24℃±1。必要时对幼虫或成蚊进行单体饲养。以小鼠做为血源。 一、生活史所需时间 取一含203枚卵的卵筏,跟踪观察各期变化。共孵出幼虫169条,孵化率83.25%。幼虫发育所需时间以2龄为最短、4龄为最长。特别间差异不大,见表1。各龄幼虫均有死亡,除2龄死亡率为2.5%,其余均在3—8%之间。羽化出成蚊95只,羽化率为91.35%。雄蚊与雌蚊数量之比为1.2:1。  相似文献   

9.
温度与光周期对麝凤蝶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龙石  金大勇  朴锦 《昆虫知识》2004,41(6):572-574
观察了麝凤蝶的卵、幼虫和蛹在不同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 :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 3 7,7 9和 8 0℃ ,有效积温分别为 43 8,3 98 0和 2 79 4日·度 ;越冬蛹的发育可以分为 5个阶段 ;大部分越冬蛹在上午 (88 2 % )羽化 ;长光照处理平均比短光照出处理提前羽化 2d。  相似文献   

10.
严林  杜艳丽  郭蕊  郝金娥  刘长仲 《昆虫知识》2011,48(6):1744-1750
灰钝额斑螟Bazaria turensis Ragonot是柴达木盆地白刺(Nitraria sp.)灌丛的主要害虫,为了有效控制该害虫对白刺的危害,采用室内饲养和田间定点观察,对灰钝额斑螟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灰钝额斑螟在柴达木盆地1年发生1代,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种虫态,通过头壳宽确定了幼虫为5个虫龄,以滞育蛹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为羽化高峰期,6月中旬孵化,6月下旬为孵化盛期,8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8月中旬结茧化蛹高峰期,随后蛹进入滞育越冬。6月下旬初龄幼虫发生盛期是该害虫防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1.
夏诗洋  孟玲  李保平 《生态学报》2013,33(4):1118-1125
寄生蜂卵成熟动态影响其产卵决策行为,因而对于认识寄生蜂搜寻行为生态学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菜粉蝶(Pieris rapae)为模式生物,首先连续3周每隔24 h详细观察子代蜂幼期不同发育阶段的体型、卵巢管以及寄主蛹的外部形态,以此为基础观察了低温处理(模拟越冬温度)被寄生蛹对子代蜂成熟卵数量动态的影响。蝶蛹金小蜂胚后发育历时约2周,其中卵期1 d;幼虫历期约7 d。初孵幼虫体透明;胚后第3—6天体积快速增大,然后减缓,体色由绿变黄;胚后第8天进入预蛹,第9—12天蛹淡色,复眼由淡黄变为深红,第13—14天蛹暗黑色,并逐渐带有金属光泽。卵巢管在羽化当天即开始沉积卵黄,并在羽化后1—4 d连续增加直到出现卵吸收;羽化后5—6 d成熟卵数量增速不明显甚至略有减小。寄主蛹随子代蜂从卵发育至幼虫再到蛹体色从绿色变为灰褐色再到土黄色。低温处理被寄生的寄主蛹(寄生蜂处于老熟幼虫或蛹期)后,羽化成虫的卵巢管略细,成熟卵数量较少。成熟卵数量的变化不仅受低温处理的影响,而且受雌蜂体型大小和日龄的影响;低温处理明显减缓卵成熟速率,各日龄期成熟卵数量均明显减少;适温下成熟卵数量于羽化后第4天达到峰值,而低温处理下成熟卵数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延迟至第7天。研究表明,越冬低温对来年羽化的蝶蛹金小蜂卵成熟动态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天蚕是一种资源昆虫,该虫自浙江引种,在福建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上旬孵化,幼虫5龄,幼虫期34—40天,5月中旬化蛹,蛹期21—32天,成虫671中旬羽化,成虫寿命4—7天。  相似文献   

13.
骚扰阿蚊生物学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关鸿  柯伟 《昆虫学报》1989,32(1):74-79
选育采自上海的骚扰阿蚊实验室品系,成蚊可在26×20×20cm蚊笼内饲养繁殖.该品系蚊虫在实验室养殖条件下:卵、幼虫及蛹期分别为4.02天、9.79天和3.99天.孵化、化蛹及羽化率分别为80.25%、82.66%和97.42%.成蚊的性比为1.00.喂糖水雌蚊、喂鼠血雌蚊和雄蚊的寿命分别为29.27天、61.96天和28.75天.成蚊一生平均产卵1.4次,每蚊平均产卵163.28粒.各变态期转换时间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孵化和羽化主要在白昼而产卵,蜕皮及化蛹集中在黑夜.  相似文献   

14.
柑桔爆皮虫幼期各虫态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观察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使用Leica MZ 16A研究型体视解剖镜,对柑桔爆皮虫Agrilus auriventris Saunders幼期各虫态的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发现:卵初产时为乳白色,后变为浅褐色并开始皱缩,末期变为黄褐色,孵化前部分卵壳分离为白色蜡质外层和黄褐色内层两层;幼虫孵化的同时直接从卵壳贴近树皮的一侧蛀入韧皮部,同时将大量虫粪排入卵壳;幼虫随着虫龄的增加钳状突的阶数和口上片的宽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末龄幼虫在木质部作一椭圆形蛹室化蛹,身体的头部和尾部以3∶7的比例对折; 化蛹前的幼虫经历一个身体缩短的预蛹状态;刚化的蛹为乳白色,复眼颜色与身体相似,化蛹后蛹的颜色逐渐变为淡黄色,复眼颜色变为浅红褐色,后期复眼变为红褐色,口器变黑,羽化前蛹的复眼、口器和体表全部变黑;羽化过程中,成虫体表的膨胀导致蛹表皮脱裂,前翅变黑和腹部背面变成碧蓝色后羽化成完整的成虫。本结果进一步支持将柑桔爆皮虫幼虫期分为5龄。  相似文献   

15.
大劣按蚊卵保存在不同温度下的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宗臣  刘代玺 《昆虫知识》1991,28(3):154-157
用高湿法储存大劣按蚊卵,在29±1℃储存8和13天,孵化率分别为83.70±7.97%和6.58±4.48%;化蛹率分别为36.55±12.53%和1.23±0.88%。在24±1℃储存15和20天,孵化率分别为54.13±4.07%和27.23±4.53%:化蛹率分别39.17±4.96%和13.17±2.30%。在15±3℃储存20和30天,孵化率分别为80.69±2.24%和62.50±1.42%;化蛹率分别为39.83±3.18%和18.75±1.29%。在7±1℃储存11天,孵化率为0。结果表明:以上几种温度中,以15±3℃保存大劣按蚊卵活力最好。  相似文献   

16.
寄主卵龄和接触时间对夜蛾黑卵蜂寄生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韩勇  方祝红  许再福 《昆虫知识》2012,49(6):1490-1495
在温度(26±1)℃、RH70%±5%、光暗比L:D=12:12的条件下,研究了在接触时间为6、12、24、36h情况下,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对卵龄为0、6、12、24、36h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第1天和第2天所产卵的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和性比。结果表明,夜蛾黑卵蜂寄生第1天卵龄为6h的寄主卵24h后,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和性比显著高于其他条件,分别为56.97%、89.11%和87.63%;寄生第2天相同条件的卵,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和性比也显著高于其他条件,分别为54.47%、95.37%和88.72%;寄生第1天和第2天的卵,其寄生率和子代性比差异不显著,但寄生第2天卵的子代羽化率显著高于寄生第1天卵的子代羽化率。因此,在室内以甜菜夜蛾为寄主繁育夜蛾黑卵蜂,最好以甜菜夜蛾第2天卵龄为6h的卵为寄主,接触时间以24h最适。该结果对夜蛾黑卵蜂应用于田间防治甜菜夜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空心莲子草叶甲室内大量繁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大量繁殖供环境释放的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phila以实现空心莲子草区域减灾, 我们探索出室内大量饲养与繁殖空心莲子草叶甲的方法与流程, 包括用叶片法或苗水培法孵化卵粒、用盒养法饲养各龄幼虫与成虫并供成虫产卵、用栽培活苗笼养法化蛹羽化。在室内成虫终日均能取食、交配、产卵, 产卵前期约4~5 d, 产卵高峰期在羽化后第7~24 天, 每雌平均产卵21.08块, 约570粒。盒养法叶片平均可着卵4.28块, 叶背与叶面着卵量相近; 笼养法叶片平均着卵为1.46块, 卵主要产于叶背。盒养法与笼养法得到的卵孵化率分别为94.02%与92.50%。空心莲子草叶甲除化蛹需在栽培活苗上完成外, 各龄幼虫与成虫均可用离体新鲜苗盒养法密集饲养。初孵1龄幼虫转株(叶)期、3龄老熟幼虫转化蛹苗期是室内大量饲养与繁殖空心莲子草叶甲的关键时期, 高密度成功饲养与繁殖空心莲子草叶甲的最适化蛹接虫量是每株8头, 产卵期雌虫的最适密度是每株5头。  相似文献   

18.
Bt玉米(MG95)对粘虫的抗性和拒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以我国自主培育的转Bt基因玉米 (简称 :Bt玉米 )为材料 ,测定了Bt玉米对不同龄期 ( 1~ 4龄 )粘虫PseudaletiaseparataWalker的影响。测定指标包括 :幼虫体重、幼虫发育历期、幼虫死亡率、化蛹率、蛹重、蛹历期、羽化率、产卵量、成虫历期、卵孵化率。结果显示 :用Bt玉米喂养的 1~ 4龄幼虫在处理 6d及 1~ 3龄幼虫在处理 9d时的体重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 ;除 1龄幼虫外 ,2~ 4龄幼虫处理 6d及 2~ 3龄幼虫处理 9d后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 ;用Bt玉米喂养的各龄幼虫发育历期延长 ,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1、2龄幼虫的化蛹率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 ,3、4龄则差异不显著 ;1~ 4龄幼虫的蛹重、蛹历期及羽化率均差异显著 ;成虫历期仅 1龄幼虫差异显著 ;与对照相比 ,各龄粘虫的产卵数、卵孵化率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 ,1龄幼虫对Bt玉米最为敏感。另外 ,拒食实验结果显示 ,在实验开始后的 8,1 6,2 4,3 2及 48h ,非选择性测定的拒食率为 63 2 0 ,64 60 ,48 99,2 3 3 5和 0 5 4% ,选择性测定的拒食率为98 3 3 ,82 43 ,71 5 4,40 1 6和 0 2 7% ,总体趋势是拒食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48h后Bt玉米对粘虫幼虫无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19.
烟碱对槟榔红脉穗螟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红脉穗螟是槟榔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危害日愈严重。【方法】采用饲喂法、浸卵法研究了烟碱对红脉穗螟不同龄期幼虫的生物活性及对卵、幼虫、蛹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烟碱对红脉穗螟各龄幼虫均表现出生物活性,且随着龄期的增大,红脉穗螟幼虫对烟碱的敏感性呈现降低的趋势;烟碱对红脉穗螟5龄幼虫的L%、£c。£cq。分别为5.13、20.69、292.10mg·L-1,同时烟碱可延长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经不同浓度烟碱处理后,卵的孵化率大大降低,且初孵幼虫存活率也受到影响,部分幼虫无法成功转至2龄;同一卵龄中,LC25和LC50。处理的卵孵化率无明显差异,且显著高于LC90处理组。不同浓度烟碱处理后的红脉穗螟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显著降低,其中以LC90处理组影响最大,化蛹率和羽化率仅为18.89%和1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与意义】烟碱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源杀虫剂,对红脉穗螟的发育和存活均表现出生物活性,可作为该虫防治的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20.
灰胸突鳃金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胸突鳃金龟是沙区的重要地下害虫,以幼虫为害花生等作物的地下部分。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表明:该虫1年多发生1代,以3龄和2龄幼虫越冬。幼虫期326.3天;蛹期24.4天。成虫羽化一般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雄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雌成虫趋光性较弱,成虫寿命20天。每头雌虫产卵8~74粒,散产在5~10cm深的松温沙土中。室内饲养:卵历期平均18.45天,田间观察卵孵化盛期在7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