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探讨了对少量贴壁培养细胞较易操作且能保存较好超微结构的透射电镜样品包埋的方法。将Hela细胞分为三组:(1)不使用环氧丙烷,将树脂胶囊直接倒扣包埋于塑料培养皿;(2)不使用环氧丙烷,将细胞爬片倒扣包埋于胶囊;(3)使用环氧丙烷并将细胞爬片倒扣包埋于胶囊。将三组带有细胞的树脂胶囊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后发现,第一种方法包埋简便,超薄切片上无细胞缺失孔洞,且超微结构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旨在简化和提高电镜包埋技术的几项新的技术方法。 为了准确而容易地在病毒感染的单层细胞培养上选择包埋所需的细胞,我们设计并应用了名为“顶扣细胞原位包埋技术”。将细小的塑料管放到光学显檄镜的聚光镜的中央,对准预先固定、脱水和浸透了国产618树脂的感染病毒的单层细胞培养,使盖玻片的细胞面向下,对准塑料小管的上端井顶扣之。应用此项技术,我们在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疤疹病毒上取得了初步结果。该项技术的优点在于:①比较准确地选择早期病变细胞,有助于克服电子显微镜观察上的困难;③简而易行,避免了一些复杂的包埋程序,节省时间和村料。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试管内单层细胞原位包埋方法和简易的人和动物气管和支气管定向包埋方法。正烷烃发酵生产柠檬酸及异柠檬酸的研究I.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PC 711的分离与鉴定上海新型发酵厂和复旦大学生物系石油发酵科研协作组 1.用土壤增殖培养方法筛得若干株酵母,均能以正烷烃为唯一碳源产生柠檬酸和异柠檬酸。若于培养基中加适量碳酸钙则产总酸值均在2.5%以上。 2.产酸较高的菌株Pc 7¨,经鉴定是解脂假丝酵母。摇瓶培养2天后菌体生长达到 高峰,5天后总酸达到7—8%,对投油转化率130%左右。 3.发酵液中异拧檬酸分别用纸层析和旋光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简易、有效,适于筛选、条件试验和菌种诱变等工作中应用。 4.菌体的产酸过程中,柠檬酸与异柠檬酸含量相近,平行上升,而改变培养基氮源等又能形成其它产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混合培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细胞培养技术。选用人肺腺癌细胞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将两者按一定顺序定位培养在同一容器内的盖玻片上。在两种细胞相遇后,于不同时间取出长有细胞的盖片制成光镜和电镜标本。透射电镜标本采用了经过改进的原位包埋、水平切片法,使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之间在定位培养时的超微结构变化得到充分显示。观察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定位培养4天时,光镜观察未见明显的形态学改变,但电镜下已显示出变化;培养7天时,光镜及电镜观察均可见到与肿瘤细胞接触的成纤维细胞有损伤,与成纤维细胞接触的肿瘤细胞胞膜亦有破损。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应用于电镜水平,观察标记的特定DNA、mRNA和RHA在细胞和/或组织内的超微结构定位的方法,称为电镜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本文综述了电镜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的建立及其分类,并详细介绍了非放射性电镜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的基本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最后对电镜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包埋后电镜细胞化学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在超微结构水平上研究细胞内外各种大分子物质定位的新手段,它克服了以往常规包埋前技术中反应试剂难以透过细胞膜的致命弱点,使实验结果更为真实可靠,并能在同一标本上进行数种待测物质的多重定位。虽然包埋后电镜细胞化学技术目前还存着一些缺陷,但由于其方法上的优越性,当前已越来越多地被许多科研工作者采用,其不足之处也在不断得以改进。本文对此项技术及其应用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6.
培养细胞具有复杂的细胞骨架三维结构,包括微丝、微管和中等纤维三种主要的胞质纤维。使用抗体标记技术在光学显微镜和超微结构水平对这些纤维的结构蛋白的定位有过许多工作,但在方法学上还具有不足之处。光学显微镜能观察样品的范围大,但解像力差。常规电镜虽然可用于观察细胞结构,但样品必须切片,因此对细胞内的成分很难重组出立体的概念。近年发展起来的整装电镜术,在研究细胞结构  相似文献   

7.
应用包埋前免疫电镜双标技术对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神经肽Y(NPY)和胆囊收缩素(CCK)神经元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用Norgren法进行免疫电镜双标染色。结果在电镜下观察到:在室旁核内侧部,NPY样免疫反应产物呈电子密度高的颗粒状或絮状,弥漫分布于胞浆;CCK样免疫反应产物则呈电子密度高的针状或块状,散在分布于胞浆,偶见于核内。有时,在一个神经末梢内既有浓重的颗粒状DAB反应产物,又有典型的针状TMB反应产物。在室旁核内,NPY和CCK神经元胞体互相混杂、交错存在,两者均为中等大细胞。在超微结构水平,NPY和CCK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可由非NPY、非CCK神经末梢接受传入突触联系;CCK神经元的树突还可接受其他CCK神经末梢的传入性自调节突触;CCK神经元胞体可接受NPY神经末梢的传入性突触,后者的突触前成分内可能有CCK与NPY共存。  相似文献   

8.
在三维结构上对百合花粉母细胞actin的免疫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切片仅仅能够显示样品的平面结构,不能用于细胞中三维网络结构的研究。笔者在DGD(diethylene glycol distearate)包埋去包埋的基础上,结合电镜免疫胶体金技术对大卫百合花粉母细胞胞间及胞内细胞的骨架系统进行了研究,观察到高反差细胞微梁结构的三维网络,actin这一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员被定位在该微梁结构纤维上。三维结构上的研究表明,actin不但是植物细胞核及细胞质骨架的成员,而且也存在于胞间连接结构(胞质桥和胞间连丝)中,推测它可能与细胞融合有关。实验结果同时表明,三维结构免疫胶体金技术对于细胞骨架和核基质的结构蛋白研究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用作电镜观察的植物样品的制备,一般只能将植物样品平放在胶囊底部包埋。如果需要观察植物组织一定部位的细微结构,例如观察叶片或根的横断面的组织超微结构等,则一般包埋方法就不适用,即或在粘稠的环氧树脂中植物样品也是不易直立的,这只有采用定向包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技术(AFM)观察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其相互间的连接结构。方法:选择生长良好的海马神经元,用戊二醛固定30min后,固定于AFM基底上进行扫描和观测。结果:正常海马神经元表面光滑,起伏均匀、规律,突起及细胞之间的超微结构清晰,神经元胞体间存在膜性连接及长程非突触性突起连接。结论:神经元间存在直接膜性连接和长程非突触性突起连接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前包埋电镜技术就小麦秆锈菌菌丝体表糖基、抗原位点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受小麦秆锈菌侵染的小麦叶片经1%戊二醛和4%多聚甲醛固定液先固定后,分别用两个凝集素探针、两个抗体以及A蛋白-胶体金,对样品进行孵育反应,随后样品经2%锇酸后固定、脱水和包埋。电镜下观察到,两个凝集素探针成功地显示出相应的糖基在菌丝体表的分布状况;两个抗体也相应揭示出菌丝体表的抗原位点。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来分析测定锈菌体表的化学成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保持培养细胞原位、原形的超薄切片制备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先用环氧树脂Epon812包埋剂制成丘状膜,再在膜上培养细胞,直接将膜与细胞一起包埋,制备超薄切片。此种方法不仅能克服以往培养细胞需要离心成团,容易造成细胞破碎、变形的缺点;还能避免琼脂预包埋法悬浮细胞造成的抗原封闭;并能得到为数较多的连续超薄切片。它操作简便,较好地保持了培养细胞生长的原来位置及原有形状,为培养细胞进行免疫电镜的操作和提高制备培养细胞超薄切片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成年小鼠小脑皮质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PC)胞体的超微结构变化,探讨其对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式及生理意义。方法用15%酒精饲喂3月龄小白鼠3个月,经行为学检测后,取小脑前叶做电镜包埋,切片,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并拍照。结果酒精中毒组PC核周质中线粒体膨解,基质囊泡化;高尔基复合体扁平囊扩张;粗面内质网碎裂,核糖体颗粒减少;空泡变性出现;双层核膜界限不清;染色质边集等变化。结论慢性酒精中毒可导致小脑浦肯野细胞多种细胞器出现异常改变,推测这些变化可引起胞内物质合成减少,空间构筑紊乱,神经元死亡,最终导致小脑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4.
李鑫辉  季彤  胡钧 《生命的化学》2004,24(2):161-163
组织微阵列是将若干石蜡包埋块上的各种典型组织或细胞转移到一个新石蜡块上重新构建微型化高通量组织阵列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各类临床病理组织的原位观察和研究。组织微阵列技术可以在一块薄片上同时排列几百个样品,进行高通量的基因和蛋白质分析,且能够充分利用组织资源,将多个样品的平行实验一次完成。在分析RNA和某些蛋白质时,石蜡包埋组织的使用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展了冷冻微阵列的方法。该方法快速便捷,效率很高,为使用临床标本及其相关的病理数据库来进行基因和蛋白质水平的研究提供了机会。该阐述了来自于组织和细胞系的微阵列的制备方法和技术特点,并概述它们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小鼠植入前胚胎的发育过程中,核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致密结构到网状结构的变化。对核仁超微结构的观察有助于揭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核仁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特定阶段的功能。但由于核仁结构微小,数目较少,并且在胚胎中只处于卵裂球细胞核的内部,难以定位,因而给核仁的超微结构观察带来很大的困难。本实验探索了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植入前胚胎核仁的方法:先用琼脂对小鼠胚胎进行预包埋,在经过常规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流程后,将整个胚胎先切成半薄切片;经过甲苯胺蓝染色后,选取含核仁结构的切片进行重包埋;最后再对回收来的半薄切片进行超薄切片,醋酸铀染色后上电镜观察;最终成功获得小鼠胚胎植入前发育不同时期核仁清晰的透射电镜图像。  相似文献   

16.
电子显微镜为我们提供了很高的分辨本领,使我们能观察到生物样品的超微结构,丰富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生物学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生物超微结构研究的新成就,是跟样品制备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逐步完善分不开的。但目前已有的样品制备技术还远不能充分利用电镜本身的巨大发展,例如,目前用超薄切片法只能  相似文献   

17.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前试验,且在多种疾病的治疗研究中展现出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传统单层细胞培养方式无法长期保持MSCs的生物学特性,因此基于细胞球、中空纤维、生物支架和微载体等的三维培养技术逐渐应用于MSCs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前试验。该文通过阐述三维培养MSCs的优点和三维培养的MSCs在疾病治疗中的进展,探索三维培养的MSCs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电子显微三维重构技术发展与前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电子显微三维重构技术(也称电镜三维重构,electron microscopy 3D reconstruction)进行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技术当前研究的发展和前沿进行综述,包括高分辨率电镜三维重构、仪器设备性能突破、自动化数据收集和处理、高性能计算技术应用、二/三维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基于三维重构图的模型计算等方面,最后对电子显微三维重构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细胞成分选择性抽提方法,结合非树脂包埋去包埋电镜技术显示悬浮培养的胡萝卜细胞和银杏雄性生殖细胞均具有核纤层结构,免疫印迹反应证明这两种细胞的核纤层由A型和B型核纤层蛋白组成;至少分别含有66ku,84ku和66ku,86ku多肽,免疫胶体金标记将这些蛋白定位在核周缘,光镜和电镜原位分子杂交显示植物细胞具有与动物细胞核纤层蛋白cDNA同源的序列存在;其mRNA分选的部位主要分布在靠近核膜周围的胞质部分,实验结果证明植物细胞确实存在核纤层.  相似文献   

20.
用原位包埋超薄切片技术,研究了原代培养的大鼠心房心肌细胞的间隙连接(gap junction)的超微结构。观察到一种GJ结合的小泡(GJ—associated vesicle,GJAV)和一种质膜包绕的颗粒群体,其中某些较大的群体内含环状GJAV复合体(concatenate GJAV complexes,CGJAVC)。我们发现,这两种结构都紧邻细胞质膜,位于细胞间隙区域,同时又常伴随已组装好的GJ。因此,我们推测GJAV和CGJAVC是GJ的前体或中间产物。文章分析了观察结果,并进一步探讨了心肌细胞GJ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