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克隆3 (TGF-β-induced gene-human colne 3,βig-h3)在调控骨肉瘤细胞间充质样运动中的作用。方法:将骨肉瘤Saos-2细胞转染βig-h3真核表达质粒(βig-h3 Vector)和空载体(Control Vector)以增加βig-h3的表达后,应用侵袭实验、黏附实验、划痕实验和明胶酶谱实验检测βig-h3过表达对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能力、黏附能力、迁移能力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实验检测Saos-2细胞的中黏着斑激酶(FAK)和桩蛋白(Paxillin)以及介导间充质样运动关键分子Rac1和WAVE2的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骨肉瘤Saos-2细胞转染βig-h3真核表达质粒24小时后,细胞中βig-h3的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βig-h3过表达的骨肉瘤Saos-2细胞的侵袭、黏附、迁移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能力、细胞伪足的重要成分黏着斑激酶(FAK)和桩蛋白(Paxillin)活性以及介导间充质样运动关键分子Rac1和WAVE2磷酸化水平均较空载体转染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βig-h3可能通过激活Rac1-WAVE2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细胞侵袭、黏附、迁移、伪足形成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介导骨肉瘤细胞的间充质样运动,从而促进骨肉瘤转移。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microRNA-155(miR-155)对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实验检测miR-155在正常成骨细胞与骨肉瘤Saos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以及miR-155-mimic、miR-155-inhibitor的转染效率。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Saos2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的STAT3磷酸化水平以及SOCS1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靶基因验证。结果:miR-155在骨肉瘤Saos2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成骨细胞(P0.001)。在分别转染miR-155-mimic和miR-155-inhibitor后,Saos2细胞内miR-155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和下降(P0.001)。过表达miR-155可促进Saos2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降低SOCS1的蛋白水平,上调STAT3的磷酸化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反,降低miR-155水平可抑制Saos2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肉瘤Saos2细胞中高表达的miR-155可以通过抑制SOCS1表达来激活STAT3信号通路进而促进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因此,靶向抑制miR-155表达可以作为潜在治疗骨肉瘤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体外传代培养人胎盘(placenta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A-MSCs)、脐带(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以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MSCs),对3种细胞的细胞形态、生长能力、细胞周期及表面标志物进行了检测,同时检测了多能维持基因Nanog、Oct-4和Sox-2的基因表达水平,以探讨其表达量对3种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干性维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细胞的传代过程中,PA-MSCs和UC-MSCs的增殖活性明显高于AD-MSCs;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在PAMSCs中,Nanog和Sox-2表达较为稳定,而Oct-4的表达不稳定;在UC-MSCs及AD-MSCs中,3种基因表达水平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研究人员推测PA-MSCs多能性维持能力强于UC-MSCs及AD-MSCs。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足月剖腹产分娩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探讨其在体外促进SKOV3卵巢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的作用。方法:新鲜人脐带洗净后剥离动静脉及脐带外膜,得到脐带Wharton's胶。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纯化得到UC-MSCs细胞,光镜下观察UC-MSCs细胞的形态及贴壁生长情况。收集UC-MSCs细胞培养上清,加入SKOV3细胞共培养后,观察不同作用时间(12 h,24 h,36 h,48 h,60 h,72 h)其体外促进SKOV3卵巢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的作用。结果:光镜下UC-MSCs细胞成长梭状,单核,并成放射或漩涡状排列。PI染色提示,随着UC-MSCs细胞培养上清对SKOV3卵巢癌细胞作用时间的增加,其发生凋亡的细胞数量增多,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实验提示SKOV3细胞增殖活力随UC-MSCs细胞培养上清作用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共培养24 h,48 h,72 h的抑制率分别为17.08%,35.36%,46.83%。结论:UC-MSCs在体外具有明显促进SKOV3卵巢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联合白藜芦醇对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测定白藜芦醇及其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共同处理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HTR8后对细胞增殖及活性的影响;细胞迁移试验检测白藜芦醇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白藜芦醇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以及迁移相关蛋白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能够抑制HTR8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迁移及MMP-9蛋白的表达,改变Bax和Bcl-2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逆转白藜芦醇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通过调控Bax、Bcl-2、MMP-9的蛋白表达逆转白藜芦醇对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的抑制作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作为潜在的治疗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功能障碍的临床手段,孕妇需要小心使用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7.
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是细胞抗氧化应激的关键分子,激活NRF2可以有效逆转干细胞的衰老表型。该文主要研究NRF2激动剂α-硫辛酸(α-lipoic acid, ALA),增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免疫抑制能力。培养第5代和第18代的UC-MSCs,通过β-gal染色、CCK-8及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衰老表型。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16以及NRF2信号通路相关分子NRF2、Ser40磷酸化的NRF2(pS40-NRF2)蛋白表达。qRT-PCR检测细胞免疫调节抑制因子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 IDO-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UC-MSCs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增殖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 UC-MSCs在体外长期扩增过程中增殖能力降低并表现出衰老表型; Western blot检测NRF2及pS40-NRF2蛋白表达降低; IFN-γ依赖的IDO-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抑制PBMC增殖能力下降。ALA作用后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减少并促进细胞增殖; IDO-1的mRNA表达增加以及抑制PBMC增殖的能力增强。该研究结果提示, ALA可以延缓UC-MSCs的衰老,并增强其免疫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骨肿瘤,恶性程度高,往往在早期就会发生远隔器官的转移,从而导致骨肉瘤的预后非常差。Orai1是一类定位于细胞膜,介导钙离子内流的受体依赖性钙通道蛋白。大量研究发现钙通道蛋白Orai1过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并对维持肿瘤细胞粘附、侵袭、迁移等恶性表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钙通道蛋白Orai1是否参与了骨肉瘤的转移过程,目前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钙通道蛋白Orai1是否在骨肉瘤转移过程中的发挥作用。方法:利用合成的靶向Orai1的小干扰RNA(Orai1 si RNA)片段,转染至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细胞。在Saos-2细胞中抑制Orai1的表达。采用细胞黏附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Transwell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的黏附、迁移及侵袭等肿瘤细胞转移能力;Western-blot实验检测Saos-2细胞的中黏着斑激酶(FAK)和桩蛋白(Paxillin)的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靶向Orai1 si RNA瞬时转染至骨肉瘤细胞系Saos-2细胞后,Saos-2细胞中Orai1蛋白表达水平和m RNA转录水平均显著下降。并且,在Saos-2细胞中抑制Orai1表达后,Saos-2细胞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Saos-2细胞中抑制Orai1表达后,Saos-2细胞的FAK和Paxillin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结论:Orai1可以促进骨肉瘤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增加黏着斑的形成,从而促进骨肉瘤的转移。因此,深入研究钙通道蛋白Orai1调控骨肉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可为骨肉瘤转移的治疗提供新的新方向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增殖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M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BMSC)及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D-BMSC).取第3代BMSC,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分别采用MTT法、细胞流式术检测不同浓度APS对MM-BMSC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ELISA法测定IL-1β与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得到MM-BMSC和ND-BM-SC,细胞生长曲线显示MM-BMSC增殖缓慢,倍增时间为86h,而ND-BMSC的倍增时间为60h,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础正常情况下,MM-BMSC与ND-MSC分泌的IL-1β、IL-6的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APS可促进MM-BMSC增殖,其中1 mg/mL APS的作用最为明显(P<0.01).MM-BMSC基本都处于静止期,1 mg/mL APS处理的MM-BMSC处于G0/G1期细胞比例较其明显降低(P<0.05),S,G2/M期细胞比例较其明显增高(P<0.05),且1 mg/mL APS可显著下调MM-BMSC分泌IL-1β及IL-6的水平(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L-1β、IL-6分泌水平异常,1 mg/mL黄芪多糖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并下调其IL-1β,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从健康足月胎儿脐带中分离培养hUC-MSCs,并对其进行鉴定。然后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IL-17,采用EdU细胞增殖法检测hUC-MSCs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 UC-MSCs表面标记及细胞周期,RT-qPCR检测免疫调节相关基因表达水平,ELISA检测上清中免疫调节相关因子分泌水平,免疫学反应检测其免疫调节能力。结果: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hUC-MSCs呈现较均一漩涡状、梭形生长,细胞体积较小;细胞表面表达CD44、CD73、CD90、CD105,不表达CD34、CD19、CD11b、CD45、HLA-DR;具有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分化能力。②FCM检测结果显示IL-17处理后,hUC-MSCs免疫表型未发生变化,而IFN-γ处理后,hUC-MSCs表面标记HLA-DR表达明显上调。③与对照组相比,IL-17处理组的hUC-MSCs活性更好,且能促进细胞增殖。④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17处理组h UC-MSCs的TGF-β、IL-10、IDO、PGE2、TSG-6、PD-L1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P<0.001)。⑤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17处理组上清中TGF-β、IL-10、IDO、PGE-2、TSG-6、PD-L1分泌水平明显增高(P<0.001)。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17处理组的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B细胞的比例降低,Treg细胞比例增高(P<0.001)。结论:IL-17在不影响hUC-MSCs免疫表型的条件下,可促进细胞增殖,上调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提高TGF-β、IL-10、PGE-2、IDO、TSG-6、PD-L1分泌水平,增强hUC-MSC免疫调节能力。因此,本研究将为预处理的hUC-MSCs防治免疫炎症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脑内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体外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上清,超高速冷冻离心获取外泌体。采用纳米颗粒系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检测外泌体粒径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完整性。通过免疫荧光、ELISA和细胞流式等方式检测LPS刺激下,外泌体对BV2细胞的表型极化和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BV2细胞JAK1/STAT3通路活化的影响。结果:(1)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粒径大小主要介于40-100 nm,透射电镜显示外泌体形态呈典型膜性"杯盘"状结构;(2)流式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LPS组能显著激活M1型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和M2型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的表达,而经外泌体处理,CD11b的表达显著被抑制,CD206显著升高。同时ELISA结果证实,相比于LPS组,外泌体组分泌的促炎症因子(IL-1β、IL-6)和NO水平显著降低(P<0.05),抗炎因子(IL-10)显著升高 (P<0.05);(3)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显著提高了BV2细胞JAK1/STAT3通路的磷酸化水平。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激活JAK1/STAT3通路有效促进脑内小胶质细胞M1型向M2型极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box,HMGB)1对大鼠滑膜细胞STA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常规培养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10μg/LHMGBI刺激组,分别培养6h、12h和24h,RT—PCR检测STAT1/3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ic analysis,FCM)检测STAT1、STAT3、磷酸化STAT1(phospho—STAT1,p—STAT1)和磷酸化3(phospho—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ICC)检测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HMGB1刺激6h~24h组STAT1 mRNA和p-STAT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上调,24h表达最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PCNA蛋白阳性信号表达于细胞核内,呈棕黄色颗粒,且随着刺激时间延长阳性信号逐渐增强。RT—PCR、ICC染色和FCM均显示STAT3mR—NA和p-STAT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各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MGB1可能通过激活STAT1信号转导通路促进滑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对肺间充质干细胞(lung-residen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LR-MSCs)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因子及相关蛋白表达,探讨LR-MSCs在结核病(tuberculosis, TB)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表面蛋白(CD45、CD19、CD34、CD14、CD90、CD105、CD29、CD44和CD73)、ELISA检测IL-10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STAT3、p-STAT3和TGF-β1)。结果 BCG对LR-MSCs细胞增殖(P=0.530,P0.05)、凋亡(P=0.650,P0.05)、表面标志物表达和相关蛋白STAT3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0.05);BCG促进LR-MSCs细胞IL-10产生(P0.05)、TGF-β1和p-STAT3表达(P0.05)。结论 BCG感染可能通过促进LR-MSCs细胞IL-10和TGF-β1表达,激活STAT3磷酸化,从而影响TB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肿瘤细胞定向迁移并且抑制肿瘤细胞的特性,然而其分子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为了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肿瘤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应用BMMS-03人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作用于MCF-7乳腺癌细胞,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MTT实验、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观察细胞克隆形成、增殖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在BMMS-03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下,MCF-7细胞的克隆形成和增殖受到了明显的抑制,β-catenin及其下游靶蛋白c-Myc、Bcl-2、PCNA和survivin的表达被明显下调,MCF-7细胞浆和细胞核内β-catenin的表达被明显抑制.BMMS-03细胞中Dkk-1的表达水平与MCF-7细胞相比较高.利用抗Dkk-1的抗体中和BMMS-03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的Dkk-1后,可明显拮抗BMMS-03细胞条件培养液对MCF-7细胞中β-catenin及c-Myc表达的抑制作用,基因转染使MCF-7细胞过表达Dkk-1后,MCF-7细胞的β-catenin及c-Myc的表达明显下调.同样经基因转染使BMMS-03细胞过表达Dkk-1后,其条件培养液可进一步下调MCF-7细胞β-catenin及c-Myc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BMMS-03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恶性表型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与间充质干细胞释放Dkk-1抑制乳腺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诱导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向Flk1阳性细胞分化。方法:胶原酶法分离培养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第3代细胞以含2-巯基乙醇的分化培养基培养,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Flk1阳性细胞分化水平。结果: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Flk1mRNA及蛋白表达极低,分化培养基培养后表达上调,48h达高峰(P<0.05),之后表达降低。结论:2-巯基乙醇可诱导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向Flk1阳性细胞分化,为从中分选Flk1阳性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3(STAT3)是一个具有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双重功能的转录因子,有文献报道STAT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并能促进乳腺癌的转移。为了深入探索STAT3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采用RNA干扰技术在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中沉默STAT3的表达。MTT实验结果显示STAT3沉默对4T1细胞的增殖能力没有影响;细胞迁移实验结果表明STAT3表达被沉默后4T1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被抑制;定量PCR结果显示,STAT3基因沉默后4T1细胞中VEGF和IL-6的mRNA水平下降,E-cadherin表达上升,mosin表达下降;信号通路检测显示STAT3基因表达沉默后MAPK的活化明显降低。研究表明STAT3在小鼠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以STAT3基因为靶向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诱导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向Flk1阳性细胞分化。方法:胶原酶法分离培养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第3代细胞以含2-巯基乙醇的分化培养基培养,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Flk1阳性细胞分化水平。结果: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Flk1mRNA及蛋白表达极低,分化培养基培养后表达上调,48h达高峰(P〈0.05),之后表达降低。结论:2-巯基乙醇可诱导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向Flk1阳性细胞分化,为从中分选Flk1阳性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旨在通过条件培养基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向II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 II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2s)分化,为后续研究h UC-MSCs来源的AEC2s在肺部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奠定基础。h UC-MSCs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小气道上皮细胞生长基础培养基培养2天后添加生长因子诱导培养,对照组用20%血清的DMEM/F12培养。第14天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检测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surfactant protein C,SP-C)及前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pro-surfactant protein C,pro SP-C)。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板层小体。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向多边形转变,细胞内有pro SP-C表达,培养基上清中有SP-C分泌,透射电镜观察到板层小体;而对照组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未检测到pro SP-C表达、SP-C分泌和板层小体形成。该研究结果表明,体外诱导培养可促进h UC-MSCs向AEC2s分化,通过该方法有望大量获得h UC-MSCs来源的AEC2s用于肺部疾病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L1通过STAT3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A:pcDNA3.1+siRNA-Control(NC组);B:pcDNA3.1+siRNA-PD-L1(si-PD-L1组);C:STAT3+siRNA-Control(STAT3组);D:STAT3+siRNA-PD-L(STAT3+si-PD-L1组),按照分组做细胞转染。通过MTT、Cell-LightTMEd U细胞增殖检测转录因子STAT3、siRNA-PD-L1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0、24、36 h融合率、Western Blot检测转录因子STAT3、siRNA-PD-L1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C组HUVEC细胞的增殖率比A组显著增高60%,共转pcDNA3.1-STAT3+siRNA-PD-L1后D组细胞增殖率比C组显著下降52%。划痕实验划痕融合率C组比A组显著增高(p0.05),D组与C组相比降低(p0.01)。PCNA表达C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组与C组相比显著降低40%(p0.01)。[结论]STAT3显著促进HUVECs增殖迁移能力,而干扰PD-L1以后,可下调细胞增殖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