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心肺运动测试(CPET)指导心脏康复联合正念认知疗法(MBCT)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焦虑抑郁情绪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5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收治的156例老年CHF患者,根据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CPET指导心脏康复干预)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基础上结合MBCT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和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左室舒张末径(LVEDD)干预后均下降,峰值氧耗量(peak VO2)、无氧阈氧耗量(VO2AT)、左室射血分数(LVEF)干预后均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VE/VCO2slop、LVEDD低于对照组,peakVO2、VO2AT、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干预后均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D-17、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内再住院率、1年内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CPET指导心脏康复联合MBCT干预老年CHF患者,可促进其心肺功能恢复,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降低1年内再住院率、1年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Ⅱ期心脏康复方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8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2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围术期常规康复干预)和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Ⅱ期心脏康复方案)。观察两组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记录两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时摄氧量(VO2at)、无氧阈时代谢当量(METat)、氧脉搏(O2pulse)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升高、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心理健康(MH)、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情感职能(RE)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Ⅱ期心脏康复方案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可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对联合弹力带抗阻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HF患者83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接受弹力带抗阻运动,观察组接受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联合弹力带抗阻运动。观察两组运动耐力、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及1年内再住院率和1年内死亡率情况。结果:两组干预4周后躯体领域评分、情绪领域评分、其他领域评分和总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6 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峰值摄氧量(VO2peak )及无氧阈值(AT)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1年内再住院率、1年内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力带抗阻运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可促进CHF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提高运动耐力,促进生活质量提升,同时还可降低1年内再住院率、1年内死亡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肺康复训练联合规律性有氧运动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肺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肺康复训练联合规律性有氧运动疗法)、对照组(40例,接受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心肺运动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和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干预3个月后最大分钟通气量(VEmax)、峰值摄氧量(PeakVO2)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无氧阈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CO2 at AT)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运动时间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Treg含量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Th17/Treg比值、Th17含量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康复训练联合规律性有氧运动疗法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可改善其心肺运动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可调节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弹力带抗阻训练联合七步法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心肺适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期间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收治的113例冠心病患者,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弹力带抗阻训练联合七步法运动康复干预,对比两组血脂、日常生活能力、心功能、心肺适能及运动能力。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改良Barthel量表(MBI)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峰值公斤摄氧量(VO2/kg peak )、无氧阈、峰值氧脉搏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峰值功率(WR peak )、峰值代谢当量(MET peak )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力带抗阻训练联合七步法运动康复可促进患者心功能、血脂状况改善,提高其心肺适能、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心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9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n=65)和对照组(n=64)。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给予心肺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BDNF、NT-3、MMP-9、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最大心率、静息心率、峰值摄氧量(VO2peak )、无氧阈(AT)、峰值能量代谢当量(MET peak)、每分峰值通气量(VE peak )及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BDNF、NT-3、MMP-9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BDNF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NT-3、MMP-9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LVEF、LVESD、最大心率及静息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LVEF、最大心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LVESD、静息心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VO2peak 、AT、MET peak及VE peak 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VO2peak 、AT、MET peak 及VE peak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FMA、MB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FMA、MBI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心肺康复训练临床效果更好,可有改善患者血清BDNF、NT-3、MMP-9及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COPD稳定期患者,纳入病例时间:2018年1月~2020年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40例)、对照组(肺功能康复训练,40例),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D)]及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症状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阻肺综合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两组干预6个月后FVC、6MWD、FEV1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 两组mMRC评分、CAT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干预COPD稳定期患者,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肺部适应性,进而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心肺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中的康复效果及对心肺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11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接收的择期行CABG的患者100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心肺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早期心肺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观察两组康复效果、心肺功能指标变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认知功能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6 min内行走的最大距离(6WMT)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肺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干预CABG术后患者,可促进心肺功能改善,减轻认知功能损伤,调节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肠外氨基酸营养支持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营养状态、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NSCLC化疗患者13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8例,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6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外氨基酸营养支持联合肺功能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营养状态、肺功能、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气峰流速值(P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Piper 疲乏量表(PFS)的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估量表(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肠外氨基酸营养支持干预NSCLC化疗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肺功能,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八段锦联合心脏运动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MI急诊PCI术后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心脏运动康复干预,50例)和观察组(八段锦联合心脏运动康复干预,50例),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B型脑利钠肽(BNP)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持续时间(ED)、峰值摄氧量(VO2peak)及无氧阈值(AT)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联合心脏运动康复用于AMI急诊PCI患者的术后干预中,可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同时还可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弹力带抗阻训练、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联合应用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联合组(35例,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弹力带抗阻训练)。对比两组运动耐力、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超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值、Crouse斑块积分]、心肺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每搏输出量(SV)、最大摄氧量(VO2max)和氧脉搏(O2pulse)]、生活质量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6分钟步行试验(6MWT)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LVEF、SV、VO2max、O2pulse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情感职能、精力、总体/精神健康各维度评分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IMT缩小,FMD升高,Crouse斑块积分下降,且联合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采用弹力带抗阻训练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联合干预可改善心肺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抗阻训练联合八段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和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0年7月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CH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抗心衰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抗阻训练,研究组接受抗阻训练联合八段锦训练,两组均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疗效以及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心功能、生活质量,记录随访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SF-36各维度(躯体健康、心理健康、总体健康、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阻训练联合八段锦可有效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并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分析阶段性康复训练联合心理认知疗法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100例。根据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阶段性康复训练)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认知疗法)。对比两组干预4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的Fugl-Meyer 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HAMA、HAMD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FMA、AD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训练联合心理认知疗法有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缓解抑郁焦虑情况,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训练频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炎症转录因子、心肺运动耐量、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长沙市第一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PCI术后行康复训练的AMI患者分为A组(n=31,康复训练12次)、B组(n=31,康复训练24次)、C组(n=30,康复训练36次)。比较三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运动耐力[6 min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炎症转录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核因子-kB(NF-kB)]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B组、C组干预后LVEF、6MWT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C组干预后LVESD、LVEDD小于A组,且C组小于B组(P<0.05)。B组、C组干预后FEV1、FVC、PEF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C组干预后sICAM-1、NF-kB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B组、C组干预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心肺运动耐量,降低炎症转录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且随着康复训练频率的增加,患者的改善效果越好,建议临床康复训练频率应不少于36次。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与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应用对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月期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100例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接受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干预,n=50)、对照组(接受吞咽功能训练干预,n=50)。观察两组疗效、表面肌电图相关指标、吞咽障碍相关评分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下降,吞咽功能(VFS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升高,研究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吞咽时程缩短,最大波幅值升高,研究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功能训练与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干预,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