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自我管理水平及分析T2DM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苏州市6个社区符合纳排标准的539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社区T2DM患者血糖自我管理水平情况,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检测血生化指标,统计社区T2DM患者的DPN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并发DPN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539份,实际回收531份,其中T2DM并发DPN者86例,根据是否并发DPN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DPN组(n=86)和无DPN组(n=445)。社区T2DM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平均得分率为(49.38±5.23)%,DPN组和无DPN组在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低 密 度 脂 蛋 白(LDL-C)、血 尿 素 氮(BUN)、血肌酐(Cr)、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7年、HbAlc≥8 mmol/L、合并PAD、合并DR、BMI≥25 kg/m2是社区 T2DM患者并发DPN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苏州市6个社区的T2DM患者血糖自我管理水平较低,且T2DM并发DPN的概率较高,病程≥7年、HbAlc≥8 mmol/L、合并PAD、合并DR、BMI≥25 kg/m2均是社区 T2DM患者并发DPN的危险因素,临床可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有效降低T2DM并发DP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4、CTRP5、CTRP6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T2DM合并CHD患者为合并组,根据SYNTAX评分分为中重度病变组44例和轻度病变组56例,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单纯T2DM患者为T2DM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80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TRP4、CTRP5、CTRP6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2DM合并CHD患者SYNTAX评分与血清CTRP4、CTRP5、CTRP6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CHD患者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T2DM组、合并组血清CTRP4、CTRP5水平依次升高,CTRP6水平依次降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合并CHD患者SYNTAX评分与血清CTRP4、CTRP5水平呈正相关(rs=0.820、0.833,P均<0.001),与CTRP6水平呈负相关(rs=-0.83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病程延长和糖化血红白蛋白(HbA1c)、CTRP4、CTRP5升高为T2DM合并CHD患者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CTRP6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CTRP4、CTRP5水平升高和CTRP6水平降低与T2DM合并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独立相关,可能成为T2DM合并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与糖脂代谢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9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收治的T2DM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结果,合并OSAHS的51例患者列为T2DM合并OSAHS组,剩余的29例纳为T2DM未合并OSAHS组。选择同期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T2DM患者、对照组的Irisin、Nesfatin-1、3-NT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risin、Nesfatin-1、3-NT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T2DM患者发生OSAHS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Irisin低于对照组,且T2DM合并OSAHS组低于T2DM未合并OSAHS组(P<0.05)。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Nesfatin-1、3-NT高于对照组,且T2DM合并OSAHS组高于T2DM未合并OSAHS组(P<0.05)。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高于对照组,且T2DM合并OSAHS组高于T2DM未合并OSAHS组(P<0.05)。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较对照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risin与HbAlc、FBG、2hPG呈负相关,Nesfatin-1、3-NT与HbAlc、FBG、2hPG呈正相关(P<0.05)。T2DM合并OSAHS组、T2DM未合并OSAHS组的年龄、合并高血压、体质量指数、AHI、空腹C肽、合并冠心病对比有差异(P<0.05)。Irisin、Nesfatin-1、3-NT、HbAlc、FBG、2hPG、年龄、合并高血压是T2DM患者发生OSAH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T2DM合并OSAHS患者的Irisin、Nesfatin-1、3-NT水平表达异常,参与着机体的糖脂代谢过程及OSAHS发生,且OSAHS发生同时还受到HbAlc、FBG、2hPG、年龄、合并高血压的影响,可考虑对上述因素进行早期监测,以进行相关干预。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肌电图对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42例,根据是否伴随DPN将患者分为DPN组(n=68)与单纯T2DM组(n=74)。患者均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包括神经传导(NCS)、F波、H反射的检测;比较两组各项肌电图参数和NCS、F波、H反射异常率,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CS异常、F波异常、H反射异常及其联合对DPN的诊断效能。结果:相比单纯T2DM组,DPN组正中神经、尺神经等神经的远端运动潜伏期(DML)显著延长(P<0.05),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显著降低(P<0.05);同时DPN组感觉传导参数感觉传导速度(SN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低于单纯T2DM组(P<0.05)。相比单纯T2DM组,DPN组尺神经和胫后神经的平均潜伏期(Fmean)和F波离散度(Fchd)均显著延长(P<0.05)。DPN组胫后神经的最短潜伏期(Hmin)相比单纯T2DM组显著延长(P<0.05)。DPN组NCS异常率、F波异常率以及H反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NCS、F波、H反射诊断DP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9、0.614、0.671,三者联合的AUC为0.753,相比各单一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肌电图对于无症状DPN有着重要诊断作用,NCS、F波、H反射三项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DPN的早期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视黄酸诱导基因6(STRA6)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干眼症(DED)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T2DM合并DED患者129例(T2DM合并DED组)、单纯T2DM患者117例(单纯T2DM组)、85名体检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根据DED病情程度将T2DM合并DED患者分为轻度组(61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FABP4、STRA6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DED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IL-1β、FABP4、STRA6水平对T2DM合并DED的预测价值。结果:T2DM合并DED组血清IL-1β、FABP4、STRA6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对照组,单纯T2DM组血清IL-1β、FABP4、STRA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IL-1β、FABP4、STRA6水平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中度组血清IL-1β、FABP4、STRA6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病程延长和糖化血红白蛋白、IL-1β、FABP4、STRA6升高为T2DM合并DED的独立危险因素,BUT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IL-1β、FABP4、STRA6水平联合预测T2DM合并DED的曲线下面积为0.916,大于血清IL-1β、FABP4、STRA6水平单独预测的0.784、0.782、0.788。结论:T2DM合并DED患者血清IL-1β、FABP4、STRA6水平升高,是T2DM合并DE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DED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血清IL-1β、FABP4、STRA6联合检测对T2DM合并DED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肾功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5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T2DM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组)87例和单纯T2DM组(T2DM组)8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7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cy水平、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液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尿免疫球蛋白G/肌酐(IGU/CR)、尿转铁蛋白/肌酐(TRU/CR)、尿α1-微量球蛋白/肌酐(α1/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左侧、右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rouse积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Hcy水平与肾功能指标、IMT、Crouse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T2DM组血清Hcy、Scr、CR、ACR、IGU/CR、TRU/CR、α1/CR水平及左侧IMT、右侧IMT、Crouse积分高于对照组,且合并组以上指标高于T2DM组(P<0.05);合并组、T2DM组eGFR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合并组低于T2DM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与Scr、CR、ACR、IGU/CR、TRU/CR、α1/CR水平及左侧IMT、右侧IMT、Crouse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eGFR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异常升高,其与患者肾功能损伤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常见指标及NAFLD纤维化评分(NFS)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达格列净对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FGF-2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收治的8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T2DM合并NAFLD组),选择同期80例T2DM不合并NAFLD患者为T2DM组。收集腰围(WC)、身高、体重数据,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NF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FGF-21水平。比较T2DM组和T2DM合并NAFLD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探讨血清FGF-21水平与T2DM合并NAFLD患者其他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影响因素对T2DM合并NAFLD的诊断价值。将8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达格列净组各40例,治疗前后观测各项指标变化,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结果:T2DM合并NAFLD组患者WC、BMI、FINS、HbA1c、TG、AST、ALT、HOMA-IR、NFS及FGF-21均高于 T2DM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FGF-21水平与T2DM合并NAFLD组患者WC、BMI、HbA1c、TG、HOMA-IR、NFS均存在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HbA1c、FGF-21、HOMA-IR为影响T2DM患者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BMI、HbA1c、FGF-21、HOMA-IR对T2DM合并NAFLD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以FGF-21的预测效能最佳。治疗后,达格列净组TG、AST、ALT、NFS、FGF-21水平较二甲双胍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血清FGF-21水平为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参与了T2DM合并NAFLD发病及进展,且对T2DM合并NAFLD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相较于二甲双胍,达格列净可明显降低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FGF-21水平并改善NFS,具有一定程度的肝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UA)、胱抑素C(CysC)、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1(Serpin B1)与血糖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青岛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10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CAS分为CAS组36例和非CAS组74例,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UA、CysC、Gal-3、Serpin B1水平。通过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T2DM患者血清UA、CysC、Gal3、Serpin B1水平与血糖指标的相关性。收集患者基础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CAS组血清UA、CysC、Gal-3、Serpin B1水平均明显高于非CAS组(P<0.05)。CAS组平均年龄大于非CAS组,吸烟史患者比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非CAS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清UA、CysC、Gal-3、Serpin B1水平与HbA1c、HOMA-IR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HbA1c、HOMA-IR、血清UA、CysC、Gal3、Serpin B1水平较高是T2DM患者发生CA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UA、CysC、Gal-3、Serpin B1水平升高与T2DM患者血糖水平有关,同时也是T2DM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MHR)、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西区医院收治的195例T2DM患者,根据LEAD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LEAD组(104例)和非LEAD组(91例)。检测单核细胞、HDL-C、尿白蛋白、尿肌酐、25(OH)D3水平,计算MHR、UACR。比较两组MHR、UACR、25(OH)D3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HR、UACR、25(OH)D3预测T2DM患者发生LEAD的价值。结果:LEAD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大于非LEAD组,吸烟史、高血压比例高于非LEAD组,T2DM病程长于非LEAD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高于非LEA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LEAD组(均P<0.05)。LEAD组MHR、UACR高于非LEAD组,25(OH)D3水平低于非LEA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过大、T2DM病程过长、高MHR、高UACR是T2DM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因素(P<0.05),高25(OH)D3是其保护因素(P<0.05)。MHR、UACR、25(OH)D3预测T2DM患者发生LEA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0.755、0.759,联合三项指标后预测T2DM患者发生LEAD的曲线下面积为0.888,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结论:MHR、UACR增高和25(OH)D3水平降低与T2DM患者发生LEAD有关,联合三项指标在预测T2DM患者并发LEAD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组织蛋白酶S(CatS)、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和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2例T2DM患者,将其根据是否伴有冠心病分成单纯T2DM组(n=62)和T2DM合并冠心病组(n=40)。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IL-6、PCT、CatS、Gal-3水平。对比单纯T2DM组与T2DM合并冠心病组间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和心功能指标差异,并分析血清IL-6、PCT、CatS、Gal-3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单纯T2DM组、T2DM合并冠心病组的血清IL-6、PCT、CatS、Gal-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T2DM合并冠心病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单纯T2DM组(P<0.05)。T2DM合并冠心病组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单纯T2DM组(P<0.05),而两组间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2DM合并冠心病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低于单纯T2DM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L-6、PCT、CatS、Gal-3水平与LDL-C水平、HOMA-IR均呈正相关,而与LVEF、LVESV、LVEDV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IL-6、PCT、CatS、Gal-3水平呈异常高表达,且和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和心功能密切相关,对患者病情具有一定辅助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伴吞咽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 2019年 10月~2021年 10月本院收治的 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为吞咽良好组(98例)和吞咽障碍组(9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伴吞咽障碍的临床特征。并对 92例吞咽障碍组患者发病期间SAP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将患者分为 SAP组和非 SAP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临床资料等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发生 SAP的危险因素。结果:吞咽障碍组与吞咽良好组患者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史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吞咽障碍组患者的年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梗死面积、梗死部位脑干比例均高于吞咽功能良好组(P<0.05)。92例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中有 34例患者发生 SAP,发生率为 36.96%。经单因素分析显示,SAP组与非 SAP组患者的性别、BMI、饮酒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病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 SAP组患者的年龄、NIHSS评分、吸烟史患者比例、糖尿病史患者比例均高于非 SAP组(P<0.05)。经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 NIHSS评分、吸烟史、糖尿病史是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并发 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梗死面积大以及脑干部位梗死患者易出现吞咽功能障碍,且有部分患者会出现 SAP,而高龄、高 NIHSS评分、吸烟史、糖尿病史是诱发 SAP发生的影响因素,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肪因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与血糖、血脂、下肢血管病变(LVD)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108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LVD,分成LVD组(n=38)和无LVD组(n=7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清ANGPTL4、Betatrophin、Vaspin水平、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患者血清ANGPTL4、Betatrophin、Vaspin水平与血糖、血脂指标相关性。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患者LV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LVD组舒张压、收缩压均高于无LVD组(P<0.05)。LVD组血清Betatrophin水平及TC、TG、LDL-C、FPG、2hPG、HbA1c高于无LVD组,血清ANGPTL4、Vaspin水平及HDL-C低于无LVD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NGPTL4、Vaspin与TC、TG、LDL-C、FPG、2hPG、HbA1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P<0.05)。血清Betatrophin与TC、TG、LDL-C、FPG、2hPG、HbA1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PTL4、Betatrophin、Vaspin以及舒张压、TC、TG、HDL-C、LDL-C、FPG、2hPG、HbA1c是患者LV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LVD患者的血清ANGPTL4、Vaspin水平明显下降,而血清Betatrophin水平升高,且三者与血糖、血脂指标均存在相关性,并且是患者发生LVD的影响因素,临床可考虑通过检测血清ANGPTL4、Betatrophin、Vaspin水平,辅助评估LVD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应用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评价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454例T2DM患者,根据CONUT评分分为营养不良组68例和营养正常组386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454例T2DM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4.98%(68/454)。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质指数(BMI)、C反应蛋白(CRP)、病程、淋巴细胞计数、吸烟、血红蛋白、白蛋白、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降低、年龄≥60岁、血红蛋白降低、BMI降低、HDL-C降低、病程延长、吸烟、CRP升高为T2DM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2DM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年龄、BMI、病程、吸烟、白蛋白、血红蛋白、HDL-C、CRP为T2DM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CONUT评分能快速筛查T2DM住院患者营养状况,有助于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骨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研究其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行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患病情况、置入假体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下地时间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合并症情况进行回归分析,明确患者围术期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入组200例行骨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发生脑梗死患者5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超过65岁、吸烟与否、疾病类型、麻醉方式、有无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的骨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脑梗死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进一步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过65岁、吸烟、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麻醉为全麻、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是影响行骨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超过65岁、吸烟、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麻醉为全麻、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的骨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更易发生脑梗死,对有上述特点患者应密切注意预后情况,给予精细的护理措施,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是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DR)发生风险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9名患者根据眼底检查分为DR组(n=50)和正常眼底(NDR)组(n=159)。比较各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病程、FBG、HbAlC、25(OH)D与DR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居住地(城镇)、与维生素D缺乏、SBP与DR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DR发生的影响因素,比较各组患者维生素D缺乏、病程、FBG、HbA1c及25(OH)D对DR的预测价值。结果:DR组的居住地(农村)、FBG、HbA1c、病程等均大于NDR组,25(OH)D水平低于NDR组,DR组维生素D缺乏率大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R与居住地(城镇)呈负相关(P<0.05),与SBP、维生素D缺乏呈正相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DR与25(OH)D呈负相关(P<0.05),与病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病程、FBG、HbA1c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维生素D缺乏的T2DM患者DR发病风险是维生素D不缺乏者的22.019倍(OR=22.019,95%CL 2.119~228.77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病程、FBG、HbA1c、25(OH)D作为联合变量可有效预测DR,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结论:25(OH)D与DR呈负相关,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T2DM患者D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功能损害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506例T2DM患者及2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等生化指标,并收集尿液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根据《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将T2DM患者分为DN组(n=279)和非DN组(n=227),并根据ACR将DN组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165,30~300 mg/24 h)、大量白蛋白尿组(n=114,≥300 mg/24 h)。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指标,分析PLR与老年T2DM患者并发DN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DN组、DN组HbAlc、FPG、2h PG、Scr、BUN、PLT、PLR明显升高,LYM明显下降(P0.05);与非DN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HbAlc、2h PG、Scr、UAER、eGFR明显升高,大量白蛋白尿组HbAlc、FPG、2h PG、Scr、BUN、UAER、eGFR、PLT、PLR明显升高,LYM明显下降(P0.05);与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FPG、Scr、BUN、UAER、eGFR、PLT、PLR明显升高,LYM明显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HbAlc、PLR是T2DM患者进展为DN的独立危险因素,而eGFR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HbAlc、eGFR、PLR联合预测T2DM患者并发DN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1%,特异度为81.9%,均显著高于三个指标单独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P0.05)。结论:PLR是老年T2DM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HbAlc、eGFR、PLR有助于老年T2DM患者并发DN及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内卒中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1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患者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并对患者Cys-C等相关血清学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对上述影响因素预测脑梗死复发的诊断价值及效能进行评估。结果:共有191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有38例患者在1年内脑梗死复发,153例患者未复发;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家族史及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LDL-C、HbA1c、Cys-C及Hcy水平是影响急性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11,7.527,7.548,1.692;均P0.05)。ROC曲线显示Cys-C预测急性脑梗死复发的AUC为0.853,显著高于LDL-C、HbA1c及Hs-CRP(Z=2.751,3.107,2.895;均P0.05),其诊断的最佳截点为3.56 mg/L,此时其敏感性为76.3%,特异性为83.0%。结论:Cys-C可有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1年内卒中复发进行风险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用于早期识别脑梗复发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