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遗传》2017,(9)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病毒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被认为是导致宫颈癌最重要的病因。高危型HPV DNA整合往往导致其E1和E2区大部分缺失或中断,E6和E7致癌基因过表达,宿主致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目前研究表明高危型HPV整合可作为优质宫颈病变筛查的预测生物标志物,且其检测的有效方法大都基于荧光原位杂交、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杂交捕获技术结合Sanger测序法等。本文重点阐述了高危型HPV整合导致宫颈癌的主要机制,描述了宫颈病变筛查标志物以及预防性HPV疫苗研发和推广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高危型HPV DNA整合状态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诱发宫颈癌,肛门癌,外阴癌及部分头颈癌等多种肿瘤的主要原因。在病毒生命周期过程中,HPV E2蛋白通过与病毒自身及宿主基因组DNA及蛋白相作用,在病毒基因转录调控、病毒DNA的复制和维持中起到关键作用,其还对宿主细胞转录、RNA加工、凋亡、泛素化及胞内转运等多种活动产生影响,为病毒增殖创造有利的宿主细胞环境,并在HPV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E2蛋白的各种功能及其与病毒和宿主DNA和蛋白作用情况、HPV病毒生活史、HPV病毒致病和致癌机制的研究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细致描述E2蛋白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病毒相关疾病治疗的新方法。本文以HPV16为重点,对高危型HPV E2蛋白结构、功能和活性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王莹莹  李传印  姚宇峰 《病毒学报》2021,37(5):1197-1207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肿瘤之一,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研究发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HPV16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其基因组变异可能具有更大的致癌潜能.本文主要针对HPV16基因型各个区域常见的突变位点与宫颈癌的关系做一总结叙述.  相似文献   

4.
于淼  孙峥嵘 《病毒学报》2021,37(4):983-989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已被证实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必要因素,但不同型别的流行特征存在广泛的区域差异性,且即使是同一型别,其基因组同样存在基因多态性.这些基因多态性可能导致蛋白质功能的差异,进而造成病毒生存能力,致病能力以及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差异.现已有大量研究表明HPV16和HPV18型基因多态性在病毒的生物学功能和导致临床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更多的相关研究围绕着HPV高危型中不同型别的基因多态性相继开展,本文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HPV18,HPV58,HPV52,HPV31和HPV33型的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复制机制的研究,对复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可提供重要的依据。HPV是有衣壳包裹的小型环状双链DNA病毒。其基因组可分早期及晚期蛋白编码区和一个调控区。高危型HPV通过E1、E2蛋白及Ori序列启动复制。高危型HPV在宫颈上皮细胞中的复制是分化依赖型的,在高危型HPV感染的成熟的宫颈表皮细胞中,HPV E7蛋白使细胞再次进入增殖分裂期,HPV-DNA得以复制,但同时E7蛋白亦会诱发宿主细胞染色体不稳定,增加癌变风险。由此推理,高危型HPV的复制与宫颈癌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目前有学者对高危型HPV的复制机制,复制与致癌的关系方面正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高通量病毒整合检测方法(high throughput viral integration detection,HIVID)对20种亚型的HPV在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基因组中的整合情况进行检测,探讨该人群中HPV宿主细胞基因组整合特点,为维吾尔族女性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防治研究所获得40例既往显示HPV感染阳性的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冷冻病理标本。从美国Agilent公司订制专门设计的针对20种HPV亚型的富集液相芯片,并结合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标本中的HPV宫颈细胞基因组整合事件。结果 HIVID检测到的HPV多重感染率高达92.5%,远高于商品化试剂盒35.0%的检出率(χ~2=28.614,P0.001)。在40例标本中存在13 423个整合事件,总共涉及到6 867个人类基因。这些整合事件在人类各条染色体上都有分布,其中2号染色体上分布的频率最多。本研究共检出PPP1R37、HECW2、EMBP1、ANKRD50、SPTBN4、LINC00895、LYRM4-AS1、LINC00374、RBFOX1、CSMD1、CDH13和KLHL4等12个高频整合位点。结论 HPV基因组整合到人类基因组存在普遍性和随机性,高频整合位点涉及基因可能为HPV感染导致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宫颈细胞恶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引发多种癌症,公认的如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PV还与头颈部鳞癌、食管癌及乳房癌等的发生密切相关.HPV引起头颈部鳞癌的机制在某种程度上与宫颈癌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因此,阐明HPV的致癌机制对于HPV相关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HPV及HLA与宫颈癌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HPV几乎是所有的宫颈鳞癌(95-100%)的致病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高危型HPV如HPV16、18的致癌性较低危型明显增高,E6、E7原癌蛋白分别与细胞内肿瘤抑制物p53和pRb结合使其失活是高危型HPV致癌的重要机制.肿瘤细胞往往是通过多种途径逃避免疫系统对他的识别及破坏,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的表达尤为重要,这使得肿瘤细胞避免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其的识别及溶解.HPIV病毒E6,E7,Li基因突变的研究表明特定位点的突变会使病毒更易诱导产生癌变及增大再次感染或从宿主免疫系统逃逸的机会;近年研究提出,宿主自身免疫遗传背景不仅参与病毒感染,而且参与肿瘤免疫,并在介导免疫识别、免疫应答、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作用和免疫调节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深入探讨HPV病毒感染与人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的易感性、宫颈癌类型与人白细胞抗原(HLA)及其配体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易感性成为医学多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现对HPV及HLA在宫颈癌发生中的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是危害全世界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均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导致。HPV通过下调干扰素表达,促进白介素(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产生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改变肿瘤表面抗原,抑制肿瘤免疫应答。本研究从分子水平分析论述肿瘤微环境中HPV和宫颈癌细胞通过可溶性免疫抑制因子IL-10、TGF-β1逃避宿主免疫反应可能的机制,阐明IL-10、TGF-β1在HPV感染中的免疫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宫颈癌的患者50例作为宫颈癌组,在我院诊断为宫颈糜烂的患者78例作为宫颈糜烂组,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的阴道微生态失调率、高危型HPV感染率以及宫颈癌组、宫颈糜烂组患者宫颈病灶组织中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Prdx4、Nek2、Fhit、BLCAP)mRNA表达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率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癌相关增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宫颈糜烂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失调率、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宫颈癌组患者这两项指标水平高于宫颈糜烂组(均P0.05)。宫颈癌组患者宫颈病灶组织中Prdx4、Nek2 mRNA表达量高于宫颈糜烂组,Fhit、BLCAP mRNA表达量低于宫颈糜烂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率与高危型HPV感染率呈正相关,与癌基因(Prdx4、Nek2)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与抑癌基因(Fhit、BLCAP)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率较高,可能与高危型HPV感染及癌细胞增殖旺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宫颈癌是全世界妇女中最常见的癌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可引发宫颈癌。另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危HPV感染与生殖道癌、头部、颈部癌症的发生相关。最近,针对两种最常见、高危型别的HPV16、HPV18型疫苗,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2.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已经明确,HPV编码的早期蛋白E7是HPV致宫颈癌的主要相关蛋白之一。G_1/S检查点是细胞周期中不可逆的关键点,决定了细胞进入细胞周期与否,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pRb蛋白是调控细胞周期G_1/S检查点中的限速底物,是起调控作用的主要因子之一。E7通过影响pRb蛋白、E2F家族、Cyclin/CDK2复合物、p27蛋白、Dyrk1B等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来影响G_1/S检查点的正常工作,形成失控的细胞增殖。高危型HPV E7蛋白对细胞周期检查点的影响,既是HPV致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能成为攻克此类癌症的突破口。本文综述了高危型HPV E7蛋白对细胞周期G_1/S检查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多种基因的改变引发细胞的增殖失控。大量资料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HPV16、18型感染占了绝大部分。HPV整合状态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为免疫杀伤HPV病毒的主要靶位,L1蛋白的表达有利于激发人体细胞免疫,清除感染的细胞。HPV感染机体且病毒处于复制阶段时L蛋白才在机体中表达,但是当HPV病毒DNA与宿主细胞基因整合后,L1壳蛋白将不表达,无法形成一系列免疫反应,引发宫颈癌。HPV L1壳蛋白的表达缺失与宫颈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对高危型HPV与HPV L1壳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与50%以上的宫颈癌密切相关,其E6癌蛋白作为病毒生命周期的主要蛋白之一,在诱导肿瘤发生与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病毒复制、宿主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恶性表型转化有关。E6蛋白主要作用包括:通过结合E6相关蛋白降解P53抑制细胞凋亡;增强端粒酶活性使宿主细胞永生化;与Daxx启动子区结合,抑制启动子转录活性,降低Daxx蛋白表达,阻遏细胞凋亡;与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后,经多种途径改变细胞微环境,使之有利于肿瘤细胞逃避宿主固有免疫应答。因此,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HPV16 E6蛋白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型别及其感染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探讨了江西省和广东省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其型别分布,分析了高危型HPV对各种宫颈病变的感染情况,为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首先采用细胞学、HPV DNA检测(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电子阴道镜和宫颈化学着色方法筛查宫颈癌患者,经病理镜检确诊,然后用GP PCR-SBT法对宫颈癌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江西省溪口镇、古市镇及修水县城宫颈癌癌前病变发生率为5.7‰。HC2方法发现宫颈癌患者13种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为89.9%,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为84.8%,对照组为24.5%。采用GP PCR-SBT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发现,江西省宫颈癌患者存在HPV16、58、31、33、18、66、6、11、56和81十种型别,其中HPV81型在国内外鲜有报道。据此提出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妇女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并发现江西省宫颈癌高发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4.5%。建立了HPV基因分型的方法,对HPV致宫颈病变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赵虹  张芬  张振东 《病毒学报》2021,37(6):1363-1369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但高危型HPV感染引起宫颈上皮恶变的机制尚不清楚.微小RNA (micro RNA,miR)-362-3p是具有抑癌活性的miR,在宫颈癌中表达降低;Nemo样激酶(Nemo-like kinase,NLK)是生物信息学预测得到的miR-362-3p靶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增加.但宫颈癌发病过程中高危型HPV感染与miR-362-3p、NLK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检测了miR-362-3p、NLK在宫颈癌组织及宫颈癌细胞株中的变化,并通过转染miR-362-3p模拟物、NLK表达质粒的方式验证了miR-362-3p靶向NLK调节高危型HPV阳性宫颈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 显示:与癌旁组织比较,宫颈癌组织中miR-362-3p的表达明显降低、NLK的表达明显增加且与高危型HPV阴性的宫颈癌组织比较,高危型HPV阳性的宫颈癌组织中miR-362-3p的表达明显降低、NLK的表达明显增加;与正常宫颈上皮细胞比较,HPV16感染的SiHa细胞、HPV18感染的HeLa细胞及HPV阴性的C33A细胞中miR-362-3p的表达明显降低、NLK的表达明显增加且SiHa细胞中miR-362-3p表达降低、NLK表达增加最明显;在SiHa细胞中,过表达miR-362-3p能够降低细胞活力及NLK的表达,同时也使NLK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活力降低;过表达NLK能够逆转miR-362-3p降低细胞活力及NLK表达的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宫颈癌中高危型HPV感染与miR-362-3p低表达、NLK高表达有关,过表达miR-362-3p通过靶向抑制NLK降低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活力.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初步探索了高危型HPV感染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在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癌中miR-362-3p表达减少并靶向引起NLK表达增加,进而促进了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这为将来深入认识高危型HPV引起宫颈癌发病的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s)是一种嗜人体皮肤和黏膜的DNA病毒,约80%有性行为的女性可能感染HPV。宫颈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女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个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危型HPV感染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则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妇科恶性肿瘤。HPV感染亦与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引起除宫颈癌外的其他泌尿生殖道肿瘤,以及消化道系统、呼吸道系统、眼科、皮肤等其他系统或器官肿瘤。对HPV感染所致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肿瘤病因和发生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宫颈病变是指在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癌前病变、肿瘤等,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起多种宫颈病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更是宫颈病变的重要病因,目前高危型HPV病毒的检测已成为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重要手段。现将近年来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检测及其与免疫功能和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8例原发性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根据高危型HPV感染情况进一步分为高危型HPV组(89例)和非高危型HPV组(29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子宫全切术的57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子宫肌瘤组。对比各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病灶组织中原癌基因(E6/E7、c-Met、SALL4、PGRN)和抑癌基因(p53、pRb、PTEN、LKB1)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病灶组织中高危型HPV感染率显著高于子宫肌瘤组(75.42% vs 22.81%,2=43.764,P<0.05)。高危型HPV组患者外周血中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T/CD8+ T比值低于非高危型HPV组,CD8+ 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非高危型HPV组(均P<0.05)。高危型HPV组患者病灶组织中E6/E7、c-Met、SALL4、PGRN mRNA的表达量高于非高危型HPV组,而p53、pRb、PTEN、LKB1 mRNA的表达量低于非高危型HPV组(均P<0.05)。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可导致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及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可能是导致病情恶化、治疗效果不佳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王丽  邹月萍 《病毒学报》2021,37(4):831-837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宫颈癌的重要病因学因素.肿瘤标志物能评估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宫颈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包括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相关抗原、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tigen,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和 CA19-9.为探索不同类型 HPV 对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肿瘤标志物的影响,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接受宫颈检查的受试者宫颈上皮细胞样本,提取不同种类HPV接种于HeLa细胞.根据所接种的HPV类型不同,将HeLa细胞分为高危型组、中危型组、低危型组以及阴性组.以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CC及CEA基因与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以ELISA法检测CA125及CA19-9表达水平.Q-PCR结果显示:与阴性组相比,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三组SCC与CEA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高危组表达量>中危组>低危组;Western Blot结果可见:与阴性组相比,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三组SCC与CE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高危组表达量>中危组>低危组;ELISA检测结果可见:与阴性组相比,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三组CA125与CA19-9其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高危组表达量>中危组>低危组.本研究提示,不同致病类型HPV与肿瘤标志物表达呈相关性,HPV危险程度越高,其肿瘤标志物表达量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