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小鼠脾脏细胞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IL-2温育,可诱导产生抗各种新鲜实体瘤细胞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是一种不同于NK细胞和CTL的细胞毒系统。IL-2是激活LAK细胞的淋巴因子。LAK细胞和IL-2继承免疫治疗小鼠恶性肿瘤转移已取得成功。初步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应用LAK细胞和IL-2治疗人类肿瘤也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2.
莫平  赵淑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9):1692-1694,1699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的疗效及对VEGF的表达。方法:评定47例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化疗效果并应用RT-PCR方法测定化疗前后组织中VEGF表达化疗近期。结果:介入栓塞化疗的总有效率87.2%,ⅠB2期、ⅡA期、ⅡB期宫颈癌介入化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ⅢA期及ⅢB期宫颈癌介入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前三组(P<0.05),治疗前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均明显相关(P<0.05);介入治疗后高分化宫颈癌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VEGF表达无明显下降(P>0.05);不同临床分期、有淋巴结转移、不同病理类型及中、低分化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后VEGF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前介入栓塞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有良好近期效果,是一种可行、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VEGF可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正> 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剂,具有促进T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NK细胞活性,诱导LAK等功能,在肿瘤治疗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的前文就重组菌中IL-2包含体的制备、性质及重组rIL-2的纯化进行了研究,本文就重组rIL-2纯化过程中影响其活性的有关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和 Biotherapeutics 公司的研究者的最新研究结果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白细胞介素-2(IL-2)是治疗晚期顽固癌症的有效药物。这些研究报告基本上肯定了最初在1985年底曾被广泛地宣传并有一些争论的结果。两个研究小组应用 IL-2激活病人体内的白细胞以便产生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然后,把 LAK 细胞再导入到患有一系列晚期癌症并且对常规治疗产生抗性的病人体中。Steven Rosenberg 及其合作者提供的报告指出,注射了 LAK 细胞的108名患者中有23  相似文献   

5.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能广泛杀伤自身肿瘤、同种异体肿瘤。LAK细胞用于恶性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是近年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IL—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系统、防御功能及造血调节中有重要作用。已有文献报道,IL—6可诱导IL—2受体表达,提高PHA刺激的细胞毒T细胞(CTL) 的杀瘤活性。本实验观察了IL—6和IL—2合用对人LAK细胞诱导及其杀瘤活性的影响。(1)在诱导LAK细胞克隆的含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妇产科收治并确诊的90例肿瘤直径大于4 cm的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手术前采用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B组患者手术前采用静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手术治疗,并对3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了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MMP-2、Fas和FasL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以探讨新辅助介入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A组(有效率=83.33%)和B组(有效率=73.33%)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A组疗效显著高于B组(χ~2=2.116, p=0.045);Ⅰb期有效率显著高于Ⅱa和Ⅱb,Ⅱa显著高于Ⅱb,鳞癌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腺癌,低分化宫颈癌患者有效率显著低于中分化和高分化(p<0.05);A组中共有14例出现化疗副作用,B组共有11例出现副作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2和FasL治疗后的阳性率在A组和B组中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A组和B组中Fas阳性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中MMP-2、Fas和FasL治疗前后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的结论初步说明:新辅助介入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效果显著,MMP-2、Fas和FasL细胞因子与宫颈癌肿瘤细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放化疗与介入性动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动脉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97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行传统放化疗)55例和介入组(行介入性动脉化疗)42例。观察治疗后肿瘤大小、近期疗效、根治性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对生活质量指数进行评分,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常规组,而根治性手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日常生活、健康、总体情况以及总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介入组并发症较少。结论:放化疗与介入性动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动脉宫颈癌近期临床疗效均较好,但介入性动脉化疗具有较高的根治性手术率以及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LAK细胞     
一、LAK细胞的概念 1980年Rosenberg等首先观察到荷有甲基胆蒽纤维肉瘤的C57BL/6小鼠脾细胞经含有IL-2的培液培养后,可获得较强的抗自身甲基胆蒽纤维肉瘤的细胞毒作用,而对自身正常细胞无杀伤作用,未经IL-2培养的脾细胞或NK细胞对纤维肉瘤无杀伤活性。1982年Grimm等首次提出将这种由IL-2激活的能够杀伤NK抵抗性肿瘤细胞的杀伤细胞称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s)简称LAK细胞。脾脏细胞、淋巴结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均可经IL-2诱导出显著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肿瘤细胞,免疫效应细胞和IL-2系统的数学模型来说明具IL-2和ACI的免疫疗法对肿瘤治疗的作用.对模型无治疗情况下和免疫治疗情况下的无肿瘤平衡点进行了局部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研究ING4 (肿瘤生长抑制因子4) 和IL-24 (人白细胞介素24) 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 (Ad-ING4-IL-24) 对肺腺癌的化疗增敏效应及分子机制。将Ad-ING4-IL-24感染A549肺癌细胞及联合顺铂 (DDP) 化疗药物作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ING4和IL-24基因在A549肺癌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MTT法、流式细胞仪 (FCM) 和 Hoechst 染色法检测Ad-ING4-IL-24联合DDP (联合组) 对A549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效应。采用A549细胞株建立人肺腺癌裸鼠模型,然后瘤体局部注射干预用药,动态测量肿瘤体积,并计算瘤重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ING4、IL-24、bax、bcl-2、VEGF等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Ad-ING4-IL-24感染A549肺癌细胞后可获得成功转录和表达,体外联合组能明显抑制A549肺癌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呈现出典型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体内联合组同样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瘤重抑瘤率达52.8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联合组能上调bax基因表达,同时下调bcl-2、VEGF等基因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Ad-ING4-IL-24具有化疗增敏的作用,该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 最初使用的肿瘤免疫治疗剂是卡介苗或棒状杆菌等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及肿瘤细胞或其浸出液等特异性“疫苗”,但因疗效不佳而多已废弃。由于难以鉴定和获得足够量的特异性抗肿瘤淋巴细胞,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也少为人注意。自从发现用白细胞介素2(IL-2)在体外能选择性扩大淋巴细胞群以后,尤其是LAK细胞的发现,为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过继免疫治疗(adoptive cell transfer,ACT)是肿瘤治疗中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但是在没有化疗或者放疗等辅助治疗手段时,过继免疫治疗缓解肿瘤生长的效果非常短暂.为了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手段,我们使用白介素15(IL-15)体外扩增OT-ⅠCD8 T细胞,使其分化成为中央记忆性T细胞(central memory T cells,TCM),并将其过继转移至携带B16-OVA肿瘤的小鼠中.我们发现,与IL-2体外扩增的CD8 T细胞(effector T cells,TEFF)相比,TCM对肿瘤的生长具有长时间的缓解作用,而IL-2分化的TEFFs治疗肿瘤在短暂的缓解后反弹性生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TCM治疗的小鼠脾脏内肿瘤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数量和比例明显高于TEFF组,并且RT-PCR分析表明TCM治疗的小鼠肿瘤内细胞高表达MHCⅠ类分子.这些现象提示了抗原提呈对过继细胞转移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对于发展更为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AL)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2010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化疗治疗的53例AL患者(AL组),并同期抽选我院4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以及酶联法检测两组外周血IL-2、TNF-α和VEGF水平,并探讨AL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IL-2、TNF-α、VEGF水平变化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AL组化疗前外周血TNF-α、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L组化疗6个月后外周血IL-2、TNF-α和VEGF含量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化疗6个月后长期缓解未复发者42例、复发者11例;复发患者的外周血TNF-α、VEGF水平较未复发组高,IL-2较未复发组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AL患者的外周血IL-2、TNF-α、VEGF含量可作为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贞芪扶正胶囊联合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TP方案化疗,共计2个疗程;观察组(31例)给予贞芪扶正胶囊联合TP方案化疗,共计2个疗程。通过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后疗效,1年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肿瘤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上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T细胞、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CD8~+T细胞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D4~+T细胞、CD4~+/CD8~+水平明显下降(P0.05),CD8~+T细胞、NK细胞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化疗期间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减少、血细胞下降在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贞芪扶正胶囊联合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小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IL-13受体IL-13Rα2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热点,IL-13Rα2在许多肿瘤细胞细胞表面存在特异性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表达量很低,通过IL-13Rα2介导的毒素融合蛋白靶向治疗肿瘤也已成为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研究中的重要方面。随着对IL-13Rα-结构和功能及其与肿瘤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对IL-13Rα2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及IL-13和不同毒素融合得到的毒素融合蛋白在细胞和动物体内等不同水平上对肿瘤治疗的作用做出了相应概括,并对通过IL-13Rα2介导的毒素融合蛋白治疗肿瘤机理的研究以及融合蛋白方法改进及其它相关治疗方法等方面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16.
该文旨在探讨参一胶囊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短期疗效及对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随机数表法,把在该院治疗的8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采取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于化疗结束后1 h予贝伐单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一胶囊。9周后,比较两组短期疗效、不良反应、外周血Th1和Th2细胞水平以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水平。通过比较发现,治疗组短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Th1、Th1/Th2及血清IFN-γ、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Th2及IL-4、IL-10水平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该研究证实,参一胶囊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晚期卵巢癌可提高短期疗效并能降低化疗带来的部分不良反应,其疗效可能与调节患者体内Th1/Th2类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胃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前列,现在胃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新辅助化疗是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辅助化疗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缩小肿瘤体积等优点,从而为手术切除创造条件。本研究用新辅助化疗处理患胃癌的小鼠,并检测了新辅助化疗处理前后胃癌细胞内p53和Bcl-2 (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基因在组织内的表达变化情况,以及与对照相比新辅助化疗对肿瘤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辅助化疗可以减缓肿瘤的增长,显著上调小鼠胃癌组织内细胞凋亡因子p53的表达,并且显著下调Bcl-2抗凋亡因子的表达,从而有效地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这一结果可能为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的治疗分子机制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林朝霞  吴春珠 《蛇志》2007,19(4):318-319
化学药物治疗是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化学药物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采用静脉注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发生渗漏性损伤约4·65%[1]。一旦发生化疗药物外渗,轻者造成局部疼痛,重者可引起干性坏死,导致皮肤溃疡及疤痕形成,增加患者的痛苦。由此可见,掌握化疗药物外渗的局部毒性反应,正确观察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是肿瘤化疗护士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将我科收治的5例强刺激性药物引起局部毒性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患者,男2例,女3例(均为2次癌症术后),其中应用阿霉素2例,长春瑞滨3…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是免疫系统的关键调控因子,其在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第一个上市的肿瘤免疫疗法药物,IL-2因疗效不足及严重不良反应导致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通过对IL-2进行修饰,可延长药物半衰期,提高细胞特异性,使之更加特异地作用于效应T细胞或调节性T细胞,用于肿瘤或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是目前免疫治疗领域的研发热点之一。其中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IL-2分子与PD-1单抗联用,在黑色素瘤治疗上显现出很好的潜力;同时,还有更多用于肿瘤和自身免疫病治疗的IL-2修饰分子也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相信将有IL-2修饰分子获得监管部门批准,成为人类对抗免疫相关疾病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选择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单纯全麻者为对照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者为治疗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不同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测定CD4+T及CD8+T细胞亚群数量,ELISA法测定血清IL-2的浓度.结果:麻醉后两组患者的CD4+T细胞、CD4+/CD8+比值和血清IL-2浓度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CD4+T细胞及IL-2下降程度不如对照组患者明显,且恢复较快,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在麻醉手术后其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复合麻醉较单纯全麻的免疫抑制效应低且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