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异丙酚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iN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对迟发性脑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全脑缺血20min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海马iNOS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异丙酚处理组大鼠海马i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存活的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统计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异丙酚通过抑制iNOS蛋白表达对大鼠脑迟发性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细胞外谷氨酸(Glu)和抗坏血酸(AA)的影响,探讨异丙酚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ulsinelli-Brlerley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应用脑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外Glu、A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各对应时点相比较,异丙酚处理组大鼠海马细胞外Glu、AA含量明显降低,统计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异丙酚不仅减少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还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而产生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调解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Kyoto大鼠(WKY)和SHR,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W-Sham、S-Sham)、缺血/再灌注组(W-I/R、S-I/R)和姜黄素组(S-Cur),各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3h、12 h、1 d、3 d、7 d 5个亚组(n=6)。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Nissl染色计数海马CA1区平均锥体细胞密度,ELISA法检测海马RANTES表达,于再灌注后7 d观察行为学。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加重,海马RANTES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W-I/R大鼠比较,S-I/R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加重,海马RANTES蛋白表达上调(P〈0.05);姜黄素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减轻,海马RANTES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更易导致SHR海马神经元损伤。姜黄素减轻SHR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ANTES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以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方法:126只大鼠分为实验对照组(36只)、脑缺血组(36只)、丁基苯酞组(6只)、丁基苯酞+脑缺血组(36只)、槲皮素+丁基苯酞+脑缺血组(6只)、DMSO+丁基苯酞+脑缺血组(6只)。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后。实验对照组、脑缺血组、丁基苯酞+脑缺血组下另加设5个亚组,为手术后6 h、12 h、1 d、3 d、5 d组。用硫堇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丁基苯酞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迟发性死亡以及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丁基苯酞预处理可以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明显增加CA1区HSP70的阳性表达,且持续时间较长(6 h-5 d);应用HSP70抑制剂可以阻断丁基苯酞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结论:丁基苯酞可能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元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HSP70的表达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插线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神经功能损害改变并评分,并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齿状回GFAP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可诱导大鼠齿状回GFAP表达明显增强,异丙酚可抑制缺血/再灌注后GFAP的表达,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损害(P〈0.05或0.01)。结论:异丙酚通过抑制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过度表达发挥抗脑缺血损伤保护神经元作用。  相似文献   

6.
Zhao HG  Li WB  Sun XC  Li QJ  Ai J  Li DL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7,23(1):19-23,I0002
目的:探讨神经途径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i 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脑缺血采用四血管闭塞模型,重复短暂夹闭放松大鼠双侧股动脉3次作为LIP。将凝闭椎动脉的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脑缺血组、股神经切断+脑缺血组、LIP+脑缺血组、股神经切断+LIP+脑缺血组。于Sham手术和脑缺血后7d处死大鼠,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变化。于Sham手术和脑缺血后6h心脏灌注固定大鼠,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CAI区c-Fos表达的变化。结果:硫堇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脑缺血组和股神经切断+脑缺血组大鼠海马CAI区均有明显组织损伤。LIP+脑缺血组CAI区无明显细胞缺失,神经元密度明显高于脑缺血组(P〈0.01)。而股神经切断+LIP+脑缺血组大鼠海马CA1区明显损伤,锥体细胞缺失较多,与LIP+脑缺血组组比较,神经元密度显著降低(P〈O.01),提示LIP前切断双侧股神经取消了LI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c—F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海马CAI区未见明显的c-Fos蛋白表达。脑缺血组海马CAI区偶见c—Fm的阳性表达。LIP+脑缺血组c—Fos表达增强,数量增加,与Sham组和脑缺血组比较。c-Fos阳性细胞数和光密度均明显升高(P〈0.01)。而股神经切断+LIP+脑缺血组c-Fos表达明显减少,仅见少量弱阳性e-Fos表达。结论:LIP可通过神经途径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而LIP诱导c—Fos表达增加可能是LIP诱导脑缺血耐受神经途径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易损区海马谷氨酸(Glu)及其受体(NMDAR1)的影响,探讨盐酸戊乙奎醚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B组);盐酸戊乙奎醚干预组,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分两部分进行,各组随机选择10只大鼠于全脑缺血15min再灌注1h、3h、6h,采用脑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外Glu水平的变化,其余10只大鼠于再灌注3h后灌流固定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1区NMDAR1蛋白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各对应时点相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干预组大鼠海马细胞外Glu含量明显降低,统计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海马CA1区NMDAR1表达明显受抑制,积分光密度、阳性细胞面积、平均灰度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盐酸戊乙奎醚不仅减少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还能抑制NMDAR1的高表达而产生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大蒜素预处理,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ICAM-1 的表达,从而探讨大蒜素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雄性 Wistar 大鼠30 只,随机分为5 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 大蒜素10、20、30 mg/kg 组。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制备大 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24 h 取出海马,硫堇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海马CA1 区 ICAM-1 免疫反应阳性细胞面积和积分光密度值。结果:通过给予大鼠全脑缺血8 min 再灌注24 h处理,海马CA1 区组织形态学 改变显著,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ICAM-1的表达显著增加。静脉给予大蒜素可使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明显改善,存活 神经元数目增加,ICAM-1 表达显著较少。结论:大蒜素可以通过减少ICAM-1 的表达抑制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损失从而发 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阻断缝隙连接(gap junction)通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 neuronal death,DND)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术前2h左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对照组左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颈内动脉插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免疫荧光技术,观察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3d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给予缝隙连接阻断剂,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有45%的大鼠在术后3d出现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用甘珀酸阻断缝隙连接后,30%的大鼠出现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其发生率明显减小(P<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Bcl-2蛋白的表达较高(P<0.01),两组Bcl-2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阻断缝隙连接通讯可以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率,Bcl-2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细胞外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含量及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1(NR1)表达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脑保护作用及其神经递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用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收集清醒、缺血15 min及再灌注0~1 h微透析标本。于全脑缺血15 min再灌注1 h后,迅速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NMDA受体NR1亚单位的表达情况。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应时点比较,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大鼠海马微透析液中Glu、Asp含量明显降低(P<0.05, 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大鼠海马组织NMDA受体亚单位NR1表达明显受抑制(P<0.05, 0.01)。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不仅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还能抑制NMDA受体亚单位NR1的高表达而产生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PPARβ mRNA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PPARβ mRNA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低血压的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RT-PCR检测大鼠海马PPARβ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神经元核固缩;与假手术组相比,全脑缺血/再灌注后2h时PPARβ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48h时达表达高峰,15d时表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在30d时其表达略高于假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诱导大鼠海马PPARβ mRNA表达明显增加,此升高可能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扩散性抑制对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研究阻断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诱导的扩散性抑制对同侧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影响。方法颈内动脉插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记录扩散性抑制波,尼氏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观察阻断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扩散性抑制对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影响。结果不给予SD阻断剂,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有39%的动物出现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用MK-801阻断扩散性抑制后仅10%的动物出现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机率明显减小。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可能与扩散性抑制由缺血区不断向远隔部位播散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三七皂苷Rg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部位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阳性蛋白的含量和阳性神经元数目是否具有上调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三七皂苷Rg1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脑缺血的神经缺失症状,并能上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部位的BDNF阳性蛋白的含量和阳性神经元数量(P<0.05);与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1 mg/kg)相比,用药7 d时,Rg1中剂量组(100 mg/kg)在改善脑缺血的神经缺失症状以及上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部位的BDNF阳性蛋白的含量和阳性神经元数量方面,作用上强于尼莫地平(P<0.05)。三七皂苷Rg1能上调BDNF阳性蛋白的表达,通过BDNF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所起的保护作用,从而发挥其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这可能是三七皂苷Rg1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的:观察大蒜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DNA电泳呈现细胞凋亡特有的“梯状条带”,大蒜素预处理组未出现“梯状条带”;透射电镜观察到缺血/再灌注海马部分神经元超微结构呈现明显的凋亡特征,大蒜素预处理可改善神经元超微结构;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大蒜素预处理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结论:大蒜素可抑制全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何首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UCP4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6h或24h,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分别灌胃不同浓度何首乌口服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脑内UCP4表达,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结果在脑缺血再灌注6h后损伤,UCP4蛋白在海马内表达增高,再灌注24h后表达降低;何首乌提取物能浓度依赖性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梗死面积和上调UCP4表达。结论何首乌提取物能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脑内线粒体蛋白UCP4表达升高,保护神经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Ucf—10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caspase-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其对缺血性脑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组及Ucf—101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h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6h和24h断头取脑,采用TTC法测梗死体积,TUNEL法原位标记DNA片段,检测TUNEL阳性细胞的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皮质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6h、24h),Ucf-101组与缺血组相比梗死体积明显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假手术组未见梗死现象。缺血组TUNEL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脑皮质caspase-3的表达较假手术组亦显著增强(P〈0.05),给予Ucf-101处理后,TUNEL阳性细胞数较缺血组明显减少(P〈0.05),caspase-3的表达较缺血组亦明显减弱(P〈0.05)。结论Ucf-101能有效地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下调脑皮质神经元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神经元的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实验应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观察bF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及顶叶皮质中Wnt通路抑制因子Dickkopf-1(DKK-1)和Wnt通路中pCatenin的表达作用的影响,以探讨Wnt通路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注损伤24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RT-PCR法检测海马及顶叶皮质CA1区神经元β-Catenin和DKK-1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sham组,大鼠海马组织DKK-1 mRNA表达较少,β-Catenin阳性产物在细胞质内有所表达;I/R组,DKK-1 mRNA表达明显增多,β-Catenin在胞质内表达明显减少;bFGF组,大鼠海马组织DKK-1 mRNA表达较I/R组明显减少,而海马细胞质内β-Catenin表达较I/R组明显增加。结论bFGF抑制缺血神经元凋亡,参与DKK-1 mRNA和β-Catenin的调节,对缺血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NOS在不同脑区的表达.方法用改良的血管内栓线技术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与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中的iNOS的表达.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4h后,缺血组缺血侧大脑皮层、海马CA1区、CA3区神经元iNOS的表达显著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4h后,缺血组对照侧大脑皮层、海马CA1区、CA3区神经元iNOS的表达也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 与对照侧比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皮质的iNOS表达显著增强(P<0.05),而海马CA1区、CA3区缺血侧的iNOS表达与对照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皮层和海马iNOS表达显著升高,未缺血脑区(对照侧)iNOS反应性也较对照组者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结构MT-ⅢmRNA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神经元缺血性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原住杂交法检测海马结构MT-ⅢmRNA表达,并观察缺血后各时相点海马神经元的病理变化。结果: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72h海马CAl区开始出现神经元变性,96h更为明显,7d时CAl区神经元多已坏死;②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l区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内MT-ⅢmRNA表达逐渐增加,96h达高峰,7d又降低至缺血前水平。结论: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MT—ⅢmRNA表达增加,可能对神经元缺血性损伤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汪健  周发明  陈涛  席刚明  邓晓玲  赵斌 《生物磁学》2011,(13):2423-2426
目的:观察细胞穿透肽-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PEP-1-SOD1)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6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并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elllymphoma-2,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盐水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或模型组)神经障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PEP-1-SOD1预处理组可降低神经障碍评分(P〈0.05);光镜下,假手术组神经细胞结构正常,PEP-1-SDO1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PEP-1-SOD1预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损伤轻;假手术组Bcl-2蛋白表达极弱,缺血再灌注组和PEP-1-SOD1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6h在缺血半暗带周围出现Bcl-2蛋白阳性表达,24h达到高峰,48h表达开始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PEP-1-SOD1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PEP-1-SOD1预处理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PEP-1-SOD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PEP-1-SOD1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