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丹顶鹤(Grusjaponensis)是世界大型珍贵涉禽,目前仅剩1000余只,繁殖在我国东北、苏联阿穆尔省及日本北海道。越冬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朝鲜半岛。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的世界组织(ICUN)将它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我国将它列为一类保护动物。盐城沿海滩涂是我国丹顶鹤的主要越冬地。盐城市环保局和盐城自然保护区于1982年至1986年10—3月对当地丹顶鹤越冬期数量分布进行了连续五年调查,获得下列初步结果。一、自然概况盐城沿海滩涂分属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五县,为江、淮、黄冲积平原。地理位置在东经119°48′—120°56′,北纬32°38′…  相似文献   

2.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32°32′-34°25′,东经119°55′-121°50′的盐城海滩内,由响水、滨海、射阳、大丰和东台5个县的滩涂组成。保护区面积二十四万多公顷,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禽及  相似文献   

3.
盐城滩涂丹顶鹤越冬数量分布与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省沿海滩涂为丹顶鹤在我国的主要越冬地。1982年—1987年我们对沿海的响水、滨海、射阳、大丰和东台五县滩涂进行了调查,该地区海岸线长406公里,面积约400余万亩。滩涂上以软体动物最为丰茂,并生长有大量芦苇,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四年来的调查获知:响水、滨海两县丹顶鹤的数量逐年减少,而射阳、大丰和东台三县数量逐年增长,以射阳和大丰最为集中,每年可达200只以上。  相似文献   

4.
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资料追踪和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深入研究了有资料记载以来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与栖息地分布的时空响应。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之初,丹顶鹤越冬种群广泛分布于苏北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内陆湖泊、沼泽及江苏沿海滩涂湿地;20世纪90年代之后丹顶鹤分布区域逐渐向沿海滩涂湿地转移,主要分布于盐城市的射阳县境内;进入21世纪,丹顶鹤分布区域集中于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核心区。与此同时,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也经历了十分明显的变化过程,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数量减少50%以上。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变化与栖息地分布点周围的土地利用方式及人为干扰有关,栖息地面积丧失和景观破碎化是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江苏盐城沿海处于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位于北纬32°34′~34°28′,东经119°48′~120°56′之间,总面积45.3万公顷,至今仍有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滩涂原生生态系统,是目前世界野生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禽最大的集群越冬地和繁殖地。为保护珍稀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我国已在这里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然而,怎样协调珍稀动物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保护好珍稀动物的前提下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则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承载力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董科  吕士成  Terry Healy 《生态学报》2005,25(10):2608-2615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G rus jap onensis)越冬地。如今全球的丹顶鹤仅约2700只,而每年在此越冬的丹顶鹤接近世界野生个体总数的一半。因此,盐城滩涂的环境状况对于保护该物种的意义不言而喻。该地区能够容纳承养多少丹顶鹤?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此前尚无人就盐城滩涂对丹顶鹤的承载力作过详细分析。处于保护下的野生动物应按照“生态承载力”来分析其容纳量。由于滩涂上水源较充足,食物和隐蔽物就是丹顶鹤对生境的主要两方面需求,也即限制因子。根据2004~2005年越冬期统计的鹤数及其分布,运用N eu方法分析丹顶鹤对盐城8种不同栖息地的选择性,结果显示它们最偏爱的生境是稻田和草滩,可以栖息在芦苇(P hragm ites comm un is)地、淡水养殖塘或大米草滩,而回避的生境是泥滩、盐田、盐地碱蓬(Suaed a sa lsa)滩。之后,作者用“热量法”计算了射阳基地圈养丹顶鹤的饲料成分,基本符合营养定额标准;而人工投放的玉米饲料难以保障野生鹤的生存。又按“重量法”,以丹顶鹤对各生境的利用程度为权重,估算得盐城保护区可利用的食物总量远远大于鹤群一个越冬期所需量,表明食物并非生境的决定性因子。此外,作者分析了丹顶鹤对各种主要食物的选择性,发现植物在食物总量中占比例极小,但其喜爱的食物却是植物性的稻谷和人工的玉米饲料。总而言之,其种群喜爱居留在淤长型海岸带及食物量大、距道路(人类活动)远、盐度小的栖息地。核心生境丹顶鹤的分布密度约0.8~2.5只/km2,则1000km2最适宜生境的容纳量为800~2500只;实际上,近10a来80%~90%的鹤群分布收缩在核心区与缓冲区(面积共641km2),则整个保护区容纳量为570~2004只。结合这两方面考虑,作者预测盐城保护区的丹顶鹤承载力为2000~2500只,目前其数量未达饱和,种群还将增长。  相似文献   

7.
丹顶鹤(Crus zaponensis)是候鸟,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省札龙和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内地沼泽及苏联西伯利亚东部、日本和朝鲜的沼泽地繁殖,有关它在盐城沿海滩涂的越冬情况,已有过一些报道。笔者1983—1985年在盐城市的东台县蹲门、大丰县斗龙港以北至射阳县新洋港及淮北盐场等地对它们的越冬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暗腹雪鸡的繁殖及食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常城  刘乃发 《动物学报》1993,39(1):107-108
暗腹雪鸡 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 属国家保护动物,郑作新等(1978)、沈孝宙等(1963)对其生态仅有零星报道。1984年4月至 1989年 5月,我们在甘肃东大山(39°00′—39°04′N;100°45′—100°51′E.)、冷龙岭(39°34′—38°14′N;101°49′—102°22′E.)和野马山(39°40′—39°50′N;95°15′—95°45′E.)对暗腹雪鸡青海亚种 T.h.koslowi 的繁殖和食性进行了研究。 一、暗腹雪鸡繁殖期的生态分布 在东大山,暗腹雪鸡繁殖期主要分布于海拔 2 400—3 200m的亚高山草甸、山地草原和荒漠草原。其中,山地草原是营巢区,余为觅食区。冷龙岭植被与东大山相似,暗腹雪鸡的生态分布也类似。野马山植被单调,暗腹雪鸡仅分布于山地草原。  相似文献   

9.
丹顶鹤(Grus japonesis)是我国主要珍贵鸟类,列为一类保护鸟。每年冬季有一定数量的丹顶鹤迁来苏北越冬,笔者根据在邵伯湖和高邮湖之间进行的观察,结果如下: 苏北的邵伯湖、高邮湖,在北纬30°30′—33°之间,京杭大运河的西侧。两湖相通以湖滨公社的王港为分界线,王港以南是邵伯湖,王港以北为高邮湖,面积分别为240平方公里和780平方公里。北有宝应湖、白马湖、西北有洪泽湖,这些湖泊直接或间接跟高邮湖、邵伯湖相  相似文献   

10.
丹顶鹤在中国分布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丹顶本息地的现状。东北三角衣内蒙古自治区有丹顶鹤的繁殖地,越冬地主要集中在盐城市的沿海滩涂上,人们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如栖息地被破坏,环境污染,农药使用等问题制约着丹顶鹤种群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编写辽宁省动物志工作中,从1979年11月—1982年3月,对本省东、西部山区及邻近地区,共23个县的毛皮兽分布情况做过调查。通过野外调查,收集商业部门的数据和走访群众、猎户,了解到辽宁省境内的黑熊,现今只分布在东部山区相互毗连的新宾、本溪、桓仁、宽甸、凤城五县境内。地理位置相当于东经124°—125°23′,北纬40°27′—41°45′。面积约11.000—12.000平方公里。除上述区域,西部山区和其他各县,都没有黑熊分布。  相似文献   

12.
梧桐科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颂军 《广西植物》2002,22(6):494-498-498
对中国梧桐科植物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 ,指出中国梧桐科植物的分布区 ,东起台湾的北部 (1 2 2°1 0′E) ,西至西藏的墨脱 (95°3 0′E ,2 9°2 0′N) ,北起河北的东陵和小五台山 (约 40°2 0′N) ,南达西沙群岛的永兴岛(约 1 6°1 0′N)。其分布范围主要在热带、亚热带 ,只有少数种类可分布到温带。主要根据《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原则 ,把中国梧桐科植物野生各属划分为 1 0个类型。且对中国梧桐科植物一些属的分布格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发现藏酋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8月下旬至2013年12月上旬,在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首先通过走访询问确定预调查区域,然后采用“V”型路线法进行调查。发现保护区内茶园附近山体中部陡峭悬崖区域向阳侧的落叶阔叶林带(107°38′~107°39′E, 32°62′N, 海拔: 1 424 m~1 589 m)至少有1群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分布,共有个体约35只,并按年龄结构组成初步预测该群体处于增长中。  相似文献   

14.
白颊长臂猿(Hylobatesleucogenys)自Ogilby(1840)以泰国标本订名后,曾被视为独立种(Elliot,1912;Allen,1938)。1951年,Ellerman&Morrison-Scott将其合并为黑长臂猿的一个亚种,马世来、王应祥(1986)将H.leucogenus与H.concolor进行详细比较后,又将白颊长臂猿分为独立种。白颊长臂猿在西双版纳的分布,早在六十年代就有记载(寿振黄1959;高耀亭1962),但就其资源的数量问题,直到1983—1984年才开展全面考察,为保护濒危动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栖息环境白颊长臂猿在我国分布于东经101°06′—10l°50′,北纬20°07′—22°09′的热带阔叶林间。…  相似文献   

15.
正在消失的家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丹顶鹤目前仅分布在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和日本。在日本的丹顶鹤约有600只,现在为留鸟,是50年代人为饲喂而留住的;朝鲜和韩国的“三八军事分界线”是天然的野生动物乐园,丹顶鹤也在那里安家;俄罗斯和我国的东北地区是丹顶鹤的繁殖地,每年大约有600~700对丹顶鹤在这里养育后代;越冬地除了朝鲜、韩国的“三八军事分界线”以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黄河中下游的湿地,如: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盐城生物圈保护区)、洪泽湖湖区、兴化  相似文献   

16.
东海浮游枝角类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东海浮游枝角类生态特征、数量变化和相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枝角类丰度夏季最高(17.16 ind.(100 m3)-1),秋季(14.68 ind.(100 m3)-1)次之,春季(0.63 ind.(100 m3)-1)较低,冬季该类未出现。春、夏、秋季的肥胖三角氵蚤(Evadne tergestina)和夏季的鸟喙尖头氵蚤(Penilia avirostris)是影响枝角类数量分布的主要种;春、夏、秋季枝角类总丰度与盐度呈负线性相关关系,与水温相关关系不显著。枝角类较高丰度区常位于沿岸淡水水团与其他水团交汇处偏沿岸水一侧。其数量变化动力主要来自沿岸冲淡水势力,特别是长江冲淡水势力的消长。枝角类在东海出现率较低,有一定的集群性,较高丰度的分布基本上局限在冲淡水势力影响范围内,其高丰度的水域是沿岸水团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红颈苇鹀被IUCN列为全球近危物种,在中国南方比较罕见。2014年3月15日,笔者在湖北省荆州市观音档镇 (30°22′55″N,112°21′27″E,海拔30 m)进行鸟类调查时,发现3-5只红颈苇鹀在油菜从中活动,拍到一组照片,经查阅文献,确定为湖北新纪录,并结合前人的观察,确定为冬候鸟。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巴彦淖尔盟蒙古野驴的数量、分布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20 0 0年 7月中旬至 8月上旬 ,大批蒙古野驴从蒙古共和国进入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境内。 2 0 0 0年 9月对该地区蒙古野驴的数量、分布和保护情况等进行了考察 ,发现蒙古野驴主要活动在巴彦淖尔盟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中蒙边境沿线的梭形狭长地带。蒙古野驴活动区东端最南点在乌拉特中旗敦德乌素嘎查 (42°1 7′N ,1 0 8°3 0′E) ,距边境 2 3km ,西端最南点在乌拉特后旗乌力吉图嘎查以西 (42°0 8′N ,1 0 6°3 6′E) ,距边境 1 2km。活动区中部的南限在北纬 42°0 1′,距正北方边境 44km ,活动区面积约 5 3 80km2 。根据样带法调查计算估计该分布区蒙古野驴总数约在 1 1 40 0头左右。目前蒙古野驴种群在该地区的分布尚未完全稳定。密集的人口 ,有限的食物资源和偷猎是影响蒙古野驴种群在该分布区稳定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据平正明、何秀松 2 0 0 0年在《中国白蚁志》[1 ]上发表的文章 ,已知我国目前有散白蚁 ( Reti-culitermes) 1 1 1种 ,它分布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广大地区 ,南起海南省的尖峰岭 (北纬 1 8.5°) ,北至辽宁省的丹东 (北纬 4 0 .1°)都有其活动危害的足迹。福建目前已知的散白蚁也有 1 9种 (黄复生 1 989年 ) [2 ] ,占全国散白蚁种类的 1 1 .1 2 %。泉州 (东经 1 1 7°35′- 1 1 9°0 5′、北纬 2 4°2 3′- 2 5°50′) ,在福建的东南沿海 ,依山面海 ,属海洋性季风气候 ,湿润多雨 ,四季常青 ,年平均气温为 1 8℃ - 2 1℃ ,年降雨量达 1 0 0 0 - 1…  相似文献   

20.
连云港震旦鸦雀的习性和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属我国特产稀有鸟类,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King,B.W.1981)。指名亚种分布于长江下游、九江至江阴及杭州等地(郑作新,1976);Gee,N.G.(1929)记述“长江口苇塘中有之”。笔者1985~1987年进行江苏鸟类资源调查期间,于连云港地区约当北纬34°41′~34°46′,东经119°07′~119°30′之间发现也有震旦鸦雀生存繁殖。因进而对其分布范围、种群数量、居留情况以及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并对其幼鸟及成鸟进行了饲养。现将有关资料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