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0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植物在不同的逆境条件下可以生成一类受脱落酸(ABA)诱导的蛋白质[脱落酸响应蛋白(ABAresPonsiveProtein,RABpr。tein)](Bray1993)。RAB蛋白分布在不同的物种之中,许多[如Lea(Lateembryogen-。isabundant)蛋白(Dure1993)]形成于植物胚胎成熟失水过程中,但也有一些是植物受到不同逆境处理后在营养器官内所形成的「如脱水蛋白(Dehrdrin)](Dure1993)。已发现的70余个RAB蛋白中,有30余个属于脱水蛋白。(Close等1993)RAB蛋白在植物体内的功能目前尚不了解(Bray1993)。由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这些…  相似文献   
2.
外源GA_3和红光都能有效地诱导台湾红番茄种子萌发;外源ABA对光诱导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光和红光诱导萌发过程中内源ABA水平急剧降低,而在黑暗或远红光下则一直保持在与风干种子中原有的高水平。1 mol/L HCl酸化1h后加100 ppm GA_3诱导萌发时内源ABA含量也随培养时间的延续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内源植物激素与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育性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选择离子检测(GC-MS-SIM)技术,定性、定量分析了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及对照品种“农垦58”在长(LD)、短(SD)日照处理下,不同发育时期顶端全展叶片中内源IAA、ABA 和生殖器官中内源IAA、ABA、GA1、GA4 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LD 处理下,农垦58S雌雄蕊形成期的叶片和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的幼穗中IAA 相继发生亏缺;农垦58S-LD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单核期和扬花期,生殖器官中内源ABA 均低于农垦58S-SD 的含量,“农垦58”则与此相反;扬花期不育花药中内源GA1 和GA4 含量剧减。据此认为:生殖器官中早期IAA 的亏损、ABA 含量剧减伴随着抗逆性能的减弱及GAS的不足共同导致了农垦58S的雄性败育  相似文献   
4.
在荔枝和龙眼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ABA水平先是上升,至大约78~80DPA时出现高峰,之后两者ABA含量均不断下降。果实成熟时采收的种子,ABA含量比高峰时分别下降近6倍。另外,随着种子的发育,种子及其胚轴对外源ABA的敏感性(SABA)亦持续下降。10-4mol/LABA可以完全抑制90DPA前的荔枝和龙眼种子的萌发,但对成熟种子10-2mol/LABA亦不能抑制其萌发。龙眼种子离体胚轴的SABA高于荔枝。ABA含量与敏感性的这种变化可能是两种顽拗性种子成熟时萌动,进而不耐脱水贮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ABA和NAA联合使用能有效地诱导水稻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向胚性发展。通过液体浅层培养由原生质体得到的愈伤组织,在含ABA和NAA的N_6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可以诱导原来呈非胚性状态的愈伤组织形成胚性愈伤组织,并在含ZT的N_6分化陪养基上产生绿点。通过对这两种愈伤组织的生化分析,表明二者在游离氨基酸、DNA、RNA、核酸及蛋白质含量等方面,特别是SDS-PAGE谱带存在明显的差异,其细胞的形态与结构也有显著差别,其中经ABA NAA诱导后的愈伤组织其细胞形态与结构特征与来源于种胚的胚性愈伤组织基本类似,所分析的生化指标也大多数相近。结果表明,ABA和NAA联合使用得当,能促进形成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6.
利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技术对蚕豆叶肉细胞中ABA定位的研究表明,在以ABA抗体处理的切片中,叶绿体有大量的金颗粒标记,细胞质和细胞核也有金颗粒标记,但液泡和细胞壁中没有金颗粒标记。免疫染色前用胰蛋白酶处理可显著增强金颗粒标记密度,而不用EDC固定或以免疫前兔血清处理的切片中几乎没有金颗粒标记。本实验为蚕豆叶肉细胞中ABA的分布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并说明了该技术是研究ABA定位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数重要的功能基因属于多基因家族,这些家族成员间存在功能冗余,高效的多基因干扰体系对研究多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pCAMBIA1301载体改造,构建了适用于植物的多基因干扰体系pCAMBIA1301m和pCAMBIA1301s。使用该多基因干扰体系构建了四基因的干扰载体pCAMBIA1301m:35S∷SlPP2C1-2-3-4,4个目标基因为来源于番茄PP2C家族A组的PP2C1PP2C2PP2C3PP2C4,并通过遗传转化导入番茄,用GUS染色和PCR检测转基因阳性植株,再利用RT-qPCR技术检测T1和T2代转基因植株中目标基因的干扰效率,用T2代种子分析转基因番茄对ABA敏感性。结果表明,应用该干扰体系成功获得了四基因干扰的转基因植株35S∷SlPP2C1-2-3-4。在转基因番茄中4个目标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其干扰效率均高于70%,转基因番茄种子萌发具有强烈的ABA不敏感性。多基因干扰体系能高效地同时沉默多个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TP53、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1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R-CHOP方案进行治疗,记录患者外周血NETs、TP53、STAT3表达情况并分析DLBCL患者外周血NETs、TP53、STAT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髓细胞组织增生蛋白(MYC)阳性在TP53阳性中的占比显著高于TP53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844,P<0.001);Hans分型生发中心B细胞(GCB)在STAT3阳性中的占比显著高于STAT3阴性(x2=4.331,P=0.037),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截止至2022年6月,随访时长8~28个月,71例患者中共53例缓解DLBCL患者,其余18例为R/R DLBCL患者;NETs阳性、TP53阳性、STAT3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低于NETs阴性、TP53阴性、STAT3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ETs阳性、TP53阳性、STAT3阳性患者存活率均低于NETs阴性、TP53阴性、STAT3阴性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NETs、TP53、STAT3为DLBCL患者的影响因素(P<0.05);以患者预后情况(R/R DLBCL=1,缓解DLBCL=0)为因变量,将Ann Arbor分期、NETs、TP53、STAT3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NETs、TP53、STAT3为DLBC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P53、STAT3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应对DLBCL患者TP53、STAT3表达情况引起重视;NETs、TP53、STAT3表达为DLBCL预后的危险因素,可作为DLBCL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蚕豆叶片下表皮条为材料,研究了微丝在气孔运动中的作用。利用肌动蛋白纤丝专一性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CB)预处理后,再用诱导气孔运动的因子处理表皮条,在显微镜下观测气孔孔径的变化。结果显示,用CB处理开放或关闭状态气孔,其开度均不发生变化;CB处理使微丝解聚,气孔运动被抑制;且CB处理后气孔的运动是可以恢复的。实验进一步表明,开放气孔经10mg/L的CB预处理后,ABA、Ca2+及暗诱导气孔关闭的作用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推测微丝可能参与ABA、Ca2+及暗诱导的气孔关闭过程;关闭气孔经10mg/L的CB预处理后,K+和(或)光诱导气孔开放的作用受到抑制,推测微丝可能参与光及K+诱导的气孔开放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根微粒体为材料进行的微量放射配体结合(MRLB)实验表明玉米根微粒体膜上存在着ABA结合位点,ABA与ABA结合蛋白(ABA-BP)结合的最适pH为6.5,结合反应对温度(0℃和25℃)不太敏感,ABA与ABA-BP的结合反应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5min即可达最大结合(Bmax)的50%,30min达到最大结合,1h内基本保持不变。胰蛋白酶处理表明此结合位点为蛋白质,冻融实验则表明此蛋白与ABA的结合不仅要求其自身具有特定构象而且需要有一定的膜脂环境,DTT处理实验结果显示ABA-BP中可能存在着二硫键。逆境处理可以提高玉米根微粒体膜对ABA的结合活性,盐胁迫、渗透胁迫、干旱胁迫和热冲激处理分别使结合活性上升34.9%、17.8%、23.1%和1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