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酒的质量取决于酿造原料、酒曲、加工工艺以及酿造环境,不同的酿造原料、酒曲、加工工艺和环境能赋予黄酒不同的品质与风味。本文在检索文献、比较分析新旧版黄酒国标的基础上,介绍了南北地区黄酒酿造原料的差异以及新型功能性黄酒原辅料研发现状,综述了浸米、蒸饭与发酵三个工艺关键环节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黄酒技术的创新,功能性、饮料性、国际性黄酒新产品开发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薏米黄酒的急性毒性,评价该酒的食用安全性。方法:以ICR小鼠为受试对象,一次性给予最大剂量,观察薏米黄酒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测定薏米黄酒的LD50和最大耐受剂量。结果:小鼠无一只死亡,无法测出LD50,最大耐受量大于20400 mg/kg。结论:实验检测表明,该黄酒无毒,为薏米黄酒的应用提供了毒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黄酒是指在传统黄酒中引入某种功能因子从而使其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的一类黄酒。该文在检索近年来对功能性黄酒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功能性黄酒中功能因子的来源、功能性黄酒的酿造工艺及其功能评价进行了综述,对目前功能性黄酒生产与销售所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旨在为后期功能性黄酒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化推广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贾云耀  方芳 《生物工程学报》2020,36(8):1640-1649
氨基甲酸乙酯(Ethylcarbamate,EC)是一种存在于发酵食品和酒精饮料中的可致癌物,过量摄入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酶法降解是减少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及其前体尿素含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脲酶具有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和尿素酶两种活性,因此在减少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及其前体尿素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脲酶降解发酵酒精饮料中氨基甲酸乙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脲酶对氨基甲酸乙酯的催化活性及亲和力较低,因而其降解效果不理想。文中成功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了来源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JP-21的脲酶,表达水平为尿素酶3 291.74 U/L,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227.26 U/L。通过模拟脲酶中催化亚基UreC与氨基甲酸乙酯对接的结构,确定了M326和M374这两个影响酶与底物结合的位点。采用点饱和突变获得了3株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活性提高的突变体M374A、M374T和M326V,以EC为底物时的Km分别为101.84mmol/L、129.49 mmol/L和121.67 mmol/L,比野生型分别降低了37.47%–50.82%。突变体可以降解黄酒中97%的尿素,M374T对黄酒中EC的降解效果最好,可将黄酒中EC从513.90μg/L降至393.57μg/L,降解率是野生脲酶的1.97倍。研究结果对今后改造脲酶催化特性和改善其应用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开发减控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代谢氨(胺)类危害物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酒中酒液粒度与混浊沉淀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煎酒前后酒液品质进行了分析,并应用90°光散射实验考查煎酒前后,储存阶段酒液平均粒度和酒液沉淀物的平均粒度,发现酒液中沉淀物的出现和酒液平均粒径的一定大小存在耦合,当酒液平均径达到一定水平,沉淀过程就逐渐开始。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了黄酒中多糖提取工艺条件,并分析了黄酒多糖的化学组分。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在低于80%时,粗多糖的提取量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于80%时,粗多糖的量变化不大;醇沉时间到达第8 h时粗多糖的提取量基本达到稳定;在醇沉温度为10℃时粗多糖的量达到最大值。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黄酒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0%,醇沉时间为6 h,醇沉温度为5℃。进一步分析纯化后多糖的化学组分为中性糖含量为89.6%、糖醛酸含量为0.48%、蛋白质含量为4%。  相似文献   
7.
高产糖化酶黄曲霉菌的选育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艳秋  朱强  汪志君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0):1542-1546
试验目的是选育优良黄酒糖化菌种。对原始菌株YA, 采用紫外线与LiCl复合诱变、碳酸钡诱发及自然分离方法, 选育到一株淀粉酶活力高、不产黄曲霉毒素的优良黄曲霉突变株YA4.9。其生长繁殖快, 菌丝粗短密集。最佳制曲时间为32 h, 糖化酶和液化酶活力分别为30952 U/g和14357 U/g, 比亲株提高103.46%和65.08%, 酿酒性能好。继代培养表明其性状能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8.
李珊  吴海  申可佳  蔡光先  谭周进  蔡锐  李迎秋 《生物磁学》2011,(12):2251-2253,2257
目的:考察薏米黄酒对机体免疫和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首先对模型组和给药组注射环磷酰胺造模,0.15 ml/d/只,连续3d,第4d开始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0.3 ml/d/只,给药组灌胃薏米黄酒0.3 ml/d/只,连续灌胃14d。第1、4、18d对各组小鼠称重;第18d处死小鼠解剖取脾脏、胸腺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取肠道内容物做肠道微生物培养。结果:薏米黄酒与小鼠的体重变化无关;给药组脾脏系数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系数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和乳酸菌数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真菌数量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薏米黄酒对机体免疫和肠道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酶法消除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具有致癌性,广泛存在于酒精饮料中。我国的黄酒因EC含量高而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生物酶法消除黄酒中的EC具有直接、高效的特性而被深入研究。文中从黄酒中EC的形成机制、酸性脲酶研究现状、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研究现状等方面概述了微生物酶法消除黄酒中EC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寻找新型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Fe~(3+)依赖型双功能酸性脲酶食品级表达与定向进化及双酶并用将尿素和EC一起消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黄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酒曲的添加,这些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代谢产物对黄酒的品质和风格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检索近年来黄酒酒曲微生物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黄酒酒曲中细菌、真菌的多样性,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酒曲中主要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黄酒品质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代谢产生安全风险类物质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黄酒微生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