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下胚轴可溶性蛋白中钙激活的蛋白激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豆(Glycine m ax L.) 下胚轴可溶性蛋白提取液进行自磷酸化,以SDS-PAGE电泳分析其标记产物时发现,当有较高浓度的Ca2+ 存在于反应液中时,有一条18 kD蛋白带被高强度标记,同时也可观察到另一条标记强度不高的67 kD蛋白带. 当反应时间延长到15 或30m in 时,它们的标记强度都逐渐减弱,最终从放射自显影底片上消失;在反应液中加入钙螯合剂EGTA 时,则只有67 kD 被高强度标记;在磷酸化反应过程中加入非标记ATP,蛋白中的32P逐渐被非标记磷取代,表明反应体系处于磷酸化-脱磷酸化的平衡过程中,并有结果显示这一过程是钙依赖性的. 组蛋白H1 可以使反应进程加快,表明提取液中的蛋白激酶可以利用它作为底物. 综合结果表明,18 kD和67 kD蛋白可能是具有自磷酸化能力且对Ca2+ 敏感的蛋白激酶,它们对Ca2+ 的不同反应,使得钙信号的传递更具可控性  相似文献   
2.
表油菜素内酯(epiBR)处理油菜幼苗,可明显促进下胚轴伸长生长,增加子叶面积,同时降低蛋白质含量及子叶中可溶性糖含量。SDS-PAGE检测分白结果表明,epiBR处理后,下胚轴和子叶中的蛋白组分均发生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经10℃低温胁迫后,绿豆下胚轴MDA含量以及sOD、POD和CAT活性均极显著(P<0.01)升高,而豌豆下胚轴细胞中sOD活性极显著(P<0.01)上升;绿豆下胚轴细胞内的质体过量积累淀粉粒,豌豆下胚轴内的质体却无此现象,呈现各种形态,其中以哑铃形最为常见;在绿豆和豌豆中均观察到中央大液泡被分割成小液泡,线粒体数量增加、出现聚集现象,且线粒体向质体和内质网靠拢.从上述结果看,10℃低温对绿豆下胚轴细胞产生可逆的损伤,而对豌豆没有显著伤害,还能提高它的耐寒水平.  相似文献   
4.
分子运动性预测麻栎种子离体胚轴适宜贮藏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和自旋标记技术,以硝基氧探针为标记物,检测了室温下麻栎种子离体胚轴脱水过程中分子运动性的变化。发现含水量0.7gH2O/gDW至0.64gH2O/gDW范围是细胞质粘度的转折区域,低于这个含水量区域,细胞质粘度骤然上升,推测这个区域是室温下保存离体胚轴的适宜含水量下限。通过变温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测定,找到离体胚轴含水量在0.43gH2O/gDW至1.02gH2O/gDW范围内,分子运动性的临界温度和玻璃态相变温度所在区间。根据分子运动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预测含水量为0.69gH2O/gDW的麻栎种子离体胚轴适宜贮藏温度约为-50℃。  相似文献   
5.
以甘蓝型油菜野油19号的下胚轴和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其下胚轴和带柄子叶在不同浓度激素配比下的分化率及再生频率的变化。该品系的油菜下胚轴和带柄子叶在1.5 mg/L的2,4-D中预培养4 d后,转入分化培养基中,其愈伤组织形成早,发生快,再生频率和分化频率均较高。其中,下胚轴转入MS+3 mg/L 6-BA+0.1 mg/L NAA培养基中的分化率和再生频率最高,再生频率达到86.67%;带柄子叶外植体的再生频率要比下胚轴的再生频率低,在MS+4 mg/L 6-BA+0.3 mg/L NAA的分化培养基中芽的再生频率为46.67%。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甘蓝型油菜野油19号的高频率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6.
逐步增加培养基的蔗糖浓度可提高黄皮胚轴的耐脱水性。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SDS—PAGE方法探讨了黄皮胚轴在耐脱水性获得过程中的水分状态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DSC图谱显示,蔗糖预培养胚轴的升温图谱与对照不同,有比较明显的台阶式变化,有玻璃化形成的倾向;应用线性回归方程法或冰熔化热法计算黄皮胚轴的不可冻结水,发现蔗糖预培养胚轴的不可冻结水含量与对照胚轴无显著差异。蛋白分析表明,蔗糖预培养诱导黄皮胚轴中可溶性蛋白增加68%,其中尤以20kD蛋白的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7.
植物在长期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反映了植物适应环境的生态策略;在森林群落中,地形和土壤等的变异常导致生境的异质性,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物种的分布格局。因此,在生境异质性较强的森林群落中,植物物种分布格局与其生态适应策略有何关系,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该文以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20 hm2监测样地为平台,针对两种常绿优势树种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和光叶山黄皮(Aidia canthioides),对比研究了两种植物的叶片功能性状和水力结构特征在山脊、山坡、山谷三种不同生境中的生态适应策略,以阐明物种分布格局与其生态适应策略的关系。结果表明:罗伞树主要是通过调整叶面积(LA)、木材密度(WD)及渗透调节来适应不同生境;光叶山黄皮主要通过调整比叶面积(SLA)、WD及渗透调节,采取养分有效保存(低SLA,高干物质含量)及慢生长高存活的策略以适应不同生境,适应环境能力更强,尤其是在山脊和山坡生境;而且影响两个树种叶片功能性状和水力结构的主导土壤因子有所不同。研究结果说明罗伞树和光叶山黄皮对山脊和山坡生境比山谷更为适应,但在叶片功能性状和水力结构特征方面的生境适应策略不同。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一氧化氮清除剂c-PTI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对绿豆(Vigna radiata L.)下胚轴插条生根的影响,并对不定根发生期间插条基部NO和NADPH-黄递酶的时空变化进行了检测。所试浓度SNP均明显促进下胚轴不定根发生。分别在插条切取后24 h和36 h于其基部维管束之间检测到NADPH-黄递酶(NOS标记酶)阳性反应和NO荧光,根原基也于48 h在相同位置出现,并于60 h进一步伸长。48-60h期间,NADPH-黄递酶的阳性反应及NO荧光有增强趋势,并主要分布在不定根分生组织中。L-NAME既减弱NADPH-黄递酶的阳性反应和NO荧光,也延缓不定根发生;而c-PTIO对NO荧光及不定根发生均有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证明:NO在不定根发生及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且此过程中的NO很可能由类似的NOS催化产生。  相似文献   
9.
14个黄皮品种(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个黄皮(Clausena lansium)品种(系)进行RAPD分析,从1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能在种质间表现出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8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47条,多态性比例为54.0%。结果表明,除龙川无核黄皮、龙山无核黄皮和冰糖黄皮外,其它11个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较近(D≤0.1),说明大多数黄皮品种遗传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分析表明,14个黄皮品种(系)在遗传距离0.15处可划分为3个类群,基本反映了黄皮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The response of desiccation-sensitive plant tissues to dehydration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dehydration conditions, particularly the rate of drying. Consequently it is important to be able to quantify drying rat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wo models that have been proposed to describe drying kinetics, and thus to provide a quantification of non-linear drying rates, of embryonic axes excised from recalcitrant seeds. These models are an exponential drying time course, and a modified inverse relationship, respectively. For the six species investigated here the inverse function was generally found to fit drying data better than the exponential function under both rapid and slow drying conditions, and so is recommended. The rate of drying, under the conditions used here, was determined by axis size and possibly the nature of the axis outer coverings, rather than the water activit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issue and surrounding a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